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单元作业是单元教学的重要构成,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助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以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 整合单元内容,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设计形式多样的单元作业, 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 既 能扎实掌握单元内容, 建构知识体系, 又能发展核心素养。基于此, 文章以单元整合教学“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 为例,从整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丰富作业形式这三方面入手,详细论述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 元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引 言
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板块,是学生获得良好发 展的助力。单元作业是单元教学的重要构成,是依据 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情,设计的 学习任务集合 [ 1] 。有效的单元教学作业,既可以让学 生在抓住单元重点的同时把握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学科思想方法, 发展核心素养。 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可将单元作业作 为工具,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一般情 况下,教师可先整合单元内容,接着明确单元教学目 标,然后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
一、研读教材,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是设计单元作业的依据。单元教学 内容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 [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 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将有联系的知识点分布于不同单 元。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站在整体角度,研读教 材,厘清不同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继而整合单元 教学内容,夯实单元作业设计的基础。
“倍数”和“因数”的相关内容在北师大版小学 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都有涉 及,具体内容有:“倍数和因数的概念”“2 的倍数和 5 的倍数的特征”“3 的倍数及数学原理”“找因数、质 数”“找最大公因数”“找最小公倍数”。通过学习这两 个单元内容, 学生可以全面认知“倍数”和“因数”,建构相关知识体系。因此,在设计单元作业之前,教师 要认真研读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内容,把握两个单元 的联系,整合出一个新单元—— “探寻倍数和因数的 秘密”。之后,教师依据具体内容,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和单元作业。
二、紧抓素养,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设计单元作业的根据。单元作业 是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助力。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设计数学作 业的指引。因此,教师要在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后,紧 抓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指 明单元作业的设计方向。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三会”,即“学会用数 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学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3]。“三会”体现为知识技 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所以,教师可 以以这四个维度为切入点,联系单元教学内容,确定 “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的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探索 2.5 以及 3 的倍数特征,发现它们倍数的特征,了解其中 蕴含的数学原理,熟练地在 1~ 100 范围内找出 10 以内 某数的倍数和因数;使用适宜的方式,找出 10 以内任 意两个数的公倍数,以及 1~ 100 范围内两个数的公因 数;了解且能正确判断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整合单元内容,建构“倍数与因数”的知识结构。数学思考:体验“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活动,进 行有序思考, 增强有序思考能力;体验数学探究活动(用 小正方形模型摆出大长方形),认知质数和合数,掌握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增强“因倍”意识;体验数学探 究活动(探究索 2、5 以及 3 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观察、 分析、比较、总结, 提高数学归纳总结能力, 增强数感。
问题解决:在规定的范围内,找出某数的倍数和 全部因数;在规定范围内,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公 因数;能准确判断质数、合数;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 用倍数、因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知识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倍数与因数”知识解构的过程中, 敢 于挑战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积极思考、探究,感受 数学学习乐趣,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反思总结 的思考习惯。
为达成如此教学目标, 教师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 设计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三、丰富形式,设计数学单元作业
(一)设计阅读类作业
阅读类作业是以数学教材、课外读物阅读为主的 作业。通过进行数学阅读,学生可以建立一定的数学 认知,同时锻炼思维能力、阅读能力。高年级学生具 备一定的自读意识和自读能力,教师可依据实际情 况,结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阅读类作业。
如在进行“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单元教学之 前, 教师依据具体内容设计阅读类作业, 前置课堂, 让 学生自主学习。以“认识倍数和因数”为例,教师设 计了如下作业内容:
阅读数学教材,你知道倍数、因数是什么吗?
(1)说说在下面每个算式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 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4×8=32 35×2=70 25×4= 100
(2) 在 7、14、17、27、37、77 这些数中, 哪些 是 7 的倍数?
在作业内容的推动下,学生自觉走进数学教材。 他们带着问题阅读数学教材, 认真思考倍数、因数, 建 立初步认知。同时,学生会尝试迁移认知,解决相关 问题,发现自己自学中的问题,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二)设计书面类作业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书面类作业有诸多不 足,也有明显的优势,如可以让学生冷静地思考,解 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学 习情况,查漏补缺等。对此,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书面类作业。
例如,在学习“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单元的 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差异。有的学生可以 达成每项学习目标,有的学生仅可以达成某几项学习 目标。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差异, 分层设计书面类作业, 呈 现难度不同的练习题:
(1)请你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并指出其中存在的 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2)64 的因数有 。
(3)18 和 40 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 因数是 。
(4)将一个长为 30 cm 、宽为 18 cm 的长方形 纸张剪切为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在确保正方形面积最 大,且没有剩余纸张的情况下,可以剪切出 个 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cm。
(5)一个自然数有 8 个因数(包括其自身和 1)。 假设其中的两个因数为 6 和 21.那么,这个自然数是。
(6)两个质数的乘积为 26.和为 15.这两个质 数分别是 和 。
同时,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请依据自身学习情 况, 自选练习题。低水平学生最少选择 80% 的练习题, 中等水平学生最少选择 90% 的练习题,高水平学生完 成全部练习题。在如此要求的作用下,学生发挥自主 性,纷纷选择契合自身情况的练习题。这样可以减少 作业数量,降低作业难度。同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 中, 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单元所学, 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三)设计知识整理类作业
知识整理类作业是以整理单元内容为主的作业。 在参与单元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探究不同的 知识点及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联系是学生建构知识 结构的关键。整理正是学生把握知识联系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要立足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整理 类作业,让学生获得建构知识结构的机会。
在“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这一单元的教学中, 学 生先后体验了九个课时, 认知了倍数、因数、公因数、 公倍数等知识点。立足于此, 教师可设计整理类作业: 请大家回想每个课时所学内容, 试着建立思维导图, 借 助不同的框架展示每个知识点及之间的联系。
在作业内容的推动下,学生会开动脑筋,回想每 个课时学习的内容,建立思维导图。同时,学生以思 维导图为基础,迁移已有认知,分析不同内容之间的 联系,调整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结构。
(四)设计表达类作业
表达类作业是以口头表达为主的作业。在参与数 学单元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数学概念、公式 等。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些内容有一定的记忆难 度。对此, 教师可以设计表达类作业, 让学生通过“说 数学”,加深记忆。
具体而言,在“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单元教 学中,学生先后学习了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奇 数、偶数等内容。基于此, 教师可设计表达类作业:请 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回顾单元学习内容,联想相关的 概念及其特征,试着编创顺口溜;和小组成员分享各 自编创的顺口溜,利用课余时间反复吟诵。
在作业内容的引领下,学生发挥思维作用和语用 作用,分析不同的知识点,踊跃编创顺口溜,如“分 清质数和合数,关键看因数。1 的因数只一个,既不是 质数, 也不是合数。如果因数只有两个, 肯定是质数。 三个因数或更多,肯定是合数。”
学生分享各自编创的顺口溜,互相了解彼此的学 习情况,并互相帮助,弥补学习不足。之后,学生不 断吟诵顺口溜,将不同的知识点牢记于心间,加深理 解和记忆。同时, 学生也可以因此发展数学表达能力, 增强单元学习效果。
(五)设计游戏类作业
游戏类作业是以游戏为形式的作业类型。在玩游 戏时,学生会自觉迁移数学认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 题。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 认知,锻炼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 趣,提高单元学习兴趣。
例如在“探寻倍数和因数的秘密”单元教学中, 大 部分学生体验探究活动,认知了因数。为了了解学生 能否有序思考找出某数的因数,教师设计游戏类作 业——找因数。
游戏一:摆棋子。请用 42 个棋子摆一摆,找出 42 的全部因数。
游戏二:猜电话号码。爸爸遇到了自己小时候的 好朋友,两人互换电话号码。一天,爸爸准备给好朋 友打电话,却发现好朋友并非直接写出号码,而是留 下了一组字母“024-ABCDEFGH”,并给出提示:A 是 最小的自然数;B 是 3 的最小公倍;C 是 3 的最小因数; D 既是 4 的倍数又是 4 的因数;E 的所有因数为 1、2、 3、6;F 的所有因数为 1、3;G 的只有一个因数;F 是 最小的一位数。在阅读提示后,爸爸不得其解。你能帮爸爸猜出好朋友的电话号码吗?
游戏三(选做) :和小组成员站成一排,按照从左 到右再从右到左的顺序轮流报数。当应报数为 30 的因 数时,不要说出这个数字,而要用拍手替代。出现报 错或违规的成员被淘汰出局。(注意:在玩游戏的过程 中,可以选定其他的数字,找其因数)
这样的作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体验兴趣。在玩游 戏时,大部分学生活跃思维,联想课堂学习内容,迁 移已有认知,找出不同数的因数,由此强化认知,增 强数感。
结 语
总而言之,有效的单元作业可以使学生体验多样 的作业活动,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 感态度这四个维度获得应有发展, 增强单元学习效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单元教 学之于核心素养的影响,将单元作业作为培养学生核 心素养的“工具”,精心设计单元作业。在设计单元作 业时,教师要站在整体角度,认真研读教材,打破单 元、课时限制,重新整合出新单元。接着,教师要以 新单元内容为基础,紧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以知识 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这四个维度为 切入点,确定相应的单元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围绕 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目标, 以及学生学习情况, 设 计阅读类作业、书面类作业、整理类作业、表达类作业、 游戏类作业等,激发学生作业完成兴趣。学生在完成 不同形式作业时, 能够发挥自主性, 迁移数学认知, 解 决不同的问题,加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建构单元知 识结构, 同时培养思维能力、数感、问题解决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韦翠明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践[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 (12):69-71.
[2] 陈肖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百分数单元作业为例[J].求知导刊,2022(28):83-85.
[3] 张敏 .减量不减质,增效不增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J].智力,2022(28):96-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