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6 14:15: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内核,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角度出发,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能在学生语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提高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质量为目标,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从诵读、明意、应用三个维度,探究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 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方面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言建构与运用,小学,文言文教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充分重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前期教材 版本对比可知,统编版教材古诗词篇 目占据全部选文的 30%,篇幅有大幅 提升。其中, 文言文数量增长至 14 篇, 涵盖先秦至民国时期,包含寓言、神 话、议论、传记等丰富体裁。教材的 全新变化凸显了现阶段语文学科教学 中学生发展的新需要。学生能通过积 累文言文知识强化个人语言建构与运 用能力,丰富写作经验,这为学生语 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和语言 建构与运用能力概述

  从字面角度解读,文言文是“文 言”形式的文章。著名语言文学家、 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 出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 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 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 文教学即师生围绕语文课本选编的文 言文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角 度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解读 新课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贯穿于多学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基本教育 模块,其内涵在于“让学生在丰富的 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整合和运用, 直至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和应 用规律,形成个性化语言经验”。从 中我们可知, 语言建构与运用包含“建 构”和“应用”两个教学活动,说明 这一教学过程是能动的、活化的。课 堂教学不能停留于文理概念,还应从 生活实际、应用实际出发,指导学生 在情境中实践,潜移默化中提升文言 文语感。

\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小学 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以诵读为本,语感积累与 激趣并行

  1. 创设诵读情境,唤醒学生参与 乐趣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角度出发, 教学情境氛围的营造能有效唤醒学 生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语言积累得 以进一步深入。小学是学生接触文 言文教学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学 生阅读、学习兴趣的培养将为学生后期深度学习、长远发展打下坚实 的情感基础。这一教学导向下,情 境的创设更显重要性。教师可以通 过创设诵读情境的方式营造浓厚的 文言文教学氛围,利用声画结合、 声情并茂的诵读方式增强学生对文 言文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在情境 诵读中享受乐趣,在情境诵读中强 化体验,以情境诵读亲近文本,为 文言文教学创造良好开端。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 级上册《司马光砸缸》教学活动中, 本课教学内容言简意赅地向学生展 示了民间故事“司马光砸缸”。教 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诵 读情境。首先, 教师可以寻找与“司 马光砸缸”有关的动态插图,借助 投屏工具展示在白板上,以人物的 神情、动作启迪学生进行情境思考; 而后,教师可以找到《琵琶语》等 旋律优美、典雅的曲目作为学生诵 读的背景音乐,以音乐渲染诵读氛 围,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教师可以 在诵读指导时注意学生诵读的连贯 性,力求在诵读中融入情感变化,深化学生的诵读体验。丰富的诵读 情境能有效增加学生文言文探究乐 趣,为文言文学习创造良好开端。

  2. 巩固默诵记忆,注重学生语感 培养

  巩固学生默诵记忆旨在丰富学生 语言储备,锻炼学生语感。“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 搭配丰富的画面信息和音乐旋律,能 帮助学生搭建记忆网络,建立深刻的 记忆印象。教师可以用好每日教学中 碎片化的阅读时间,引领学生进行复 习诵读,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 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默诵训练, 锻炼学生默诵能力。规律、多次的诵 读活动能持续巩固学生文言文记忆, 久而久之,学生能熟练背诵文言文, 语言积累自然水到渠成。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守株待兔》一课为例,本课教学为 中华传统寓言故事篇目之一,情节内 容具有连贯性, 思想内涵具有典型性, 常用于日常交流。首先,教师可以为 学生设置课前默诵环节,请学生充分 利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复习学过的文 言文,以循环诵读的方式唤醒知识记 忆,促进语感内化;而后,教师可以 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默诵竞赛,以默 诵过关为小组积分。学生能在荣誉感 的激励作用下积极参与默诵,在课后 多加练习。多样化的默诵活动能有效 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帮助学生积累 语言要素、语感。

\

 
  (二)以明意为基,多元导读与 自学并施

  1. 应用多元方法,提升课堂理解 能力

  “明意”意为明确文言文的内在 含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中指出: “(学生)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 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 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从 语言建构与运用角度出发,文言文中 的“明意”可以归纳为字义探究、词 义探究、句意探究和文意探究四个模 块。文言文语法规范、字词含义和语 序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 生阅读时不免感到晦涩难懂。教师可 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教学 方法,由点及面、由小及大地拓展语 意探究范围,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 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插图教学、古今 对比的方式,带领学生看图猜字义, 对比同一字在古今的不同含义,以此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结 合语境拼读词义,分析词汇应用在语 境中的作用;教师可以联系上下文引 领学生分析句意, 培养学生思辨思维, 助力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以带领学 生疏通文义后,以多元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多样化阅读理解方法能有效提 升学生课堂理解力,充分发挥教师导 读优势,达到“明意”目标。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活动中, 在字义探究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 放代表“品尝”和“曾经”两个词汇 的图片在课堂上播放,请学生借助图 片猜测“尝”字的古今异义,形成深 刻的知识印象;在词义探究环节,教 师可以尝试结合语境分析词汇含义, 在讲到“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 的“多子”一词时,学生自主翻译出 “很多孩子”和“很多李子”两种。 教师联系上下文提出问题: “后句提 到‘诸儿竞走’,这里的意思也是‘很 多孩子’,那么上文还用特别赘述一 遍吗?”学生由此理解“多子”为“很 多李子”的意思;在句意探究环节,当单独解读“此必苦李”一句时,有 的学生难以理解苦李的含义。但当联 系上下文解读时,学生则能轻松理解 本句含义。如此,构成字、词、句、 文环环相扣的语言建构探究结构,落 实“明意”目标。

  2. 活用课堂笔记,养成自主学习 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言 建构与运用教学目标中,教师不仅要 在语言理解、认知、积累方面多加渗 透,还要教会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 自主积累文言文语言的一般方法,帮 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笔记具有 整合学生语言积累、记录学生自主学 习轨迹的作用,固化笔记思维能有效 规范学生文言文自主阅读思路。教师 可以将学习笔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 抓手, 请学生借助笔记进行自主预习, 以翻译课文、抄写注释、查阅资料记 录文言文文化背景等方式深化学生对 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请学生随堂记 录课堂教学重点, 深化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也可以将笔记作为学生复习阶 段的工具。如此,学前、学中、学后 阶段都能充分利用笔记的自主学习功 能,促进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的 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囊萤夜读》一课为例,本课教学重 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恭”“勤”等 识记字, “囊”“萤”等会写字,正 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故事概况, 领会文中蕴含的学习精神。在本课教 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习笔记锻炼学 生文言文自主阅读能力。在课前时段, 教师为学生布置笔记预习作业:

  (1)抄写课文及书下注释,通 读并自主标记断句位置,自主练习直 至正确阅读。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言文 大意并记录在笔记上。

  (3) 查阅资料, 寻找《囊萤夜读》 主人公的相关历史故事,记录 200 字 左右的简要信息并在课堂上分享。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合作探究文 言文大意,联系上下文分析语言建构 重点。教师为学生准备与《囊萤夜读》 有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映雪阅读”, 并向学生讲解“囊萤映雪”这一成语 的内涵。学生在笔记上积累这一故事, 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在复习课程中, 教师让学生捋顺笔记内容展开系统梳 理,完善的笔记内容记录了学生文言 文语言学习过程,能够为学生自主学 习提供持续性帮助。

  (三)以应用为根,实践表达与 体验并举

  1. 组织趣味活动,强化学生应用 体验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也 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教学目标的重要教 学环节。在语言建构与运用导向下的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充分重视学生 在课堂上的实践、表达,开展多样化 趣味知识应用活动,助力学生在趣味 活动中萌生应用文言文知识的兴趣, 建立文言文与生活的连接,让学生感 受文言文在学科学习、实际应用中的 价值。趣味学习活动包括情境表演、 辩论、扩写续写、分角色朗诵等。教 师可以结合文言文的体裁风格、内容 选择适合课堂活动形式,以达到促进 知识应用的教育目的。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杨氏之子》一课为例,本课教学内 容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 且情节连贯, 易于表演。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情境 表演活动,请学生两三人一组,分组 阅读、表演该情节,深度揣摩古人对话的语气和语调,深度体会文言文的 文化内涵;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辩论 活动: “杨氏之子的个性分析”,学 生在此问题中衍生出不同见解,教师 可以请学生联系句意细化分析,提炼 文中语句为论据,佐证个人观点。丰 富的课堂活动能立足实际帮助学生深 度体验,促使学生化知为行,在理论 知识中思考文言文语言知识的应用价 值,感悟文言美感。

  2. 布置应用任务,启发学生应用 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关键在于化知为行,学以致用。教师 可以为学生布置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 任务,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语言应用 经验,促使学生语言经验得以充分内 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 请学生围绕文言文主题展开随笔练习 或命题写作,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引用 文言文内容,落实语言应用的目标; 教师还可以结合文言文语句设计造 句、改写、微写作任务,以此启发学 生的知识应用思维。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上册《中国少年说》教学活动中,教 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微写作任务,请学 生课后完成作业:以《中国少年说》 中最喜爱的一句展开关联思考,撰写 200 字左右随笔,抒发你对该篇阅读 的感悟。该作业内容将文言文与现代 文充分结合起来,锻炼学生书面表达 能力,促使学生深化对该文言文的生 活见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堂造 句任务, 请学生结合“少年强则国强” 一句展开关联造句,以优美的语句转 述其含义。学生给出“少年常怀报国 心,何愁祖国无未来”“有志不在年高” 等关联性答案。句子改编能促使学生在谈论相关话题时自然联想到文言文 中的句子,进而以引用、解释的方式 丰富个人语言表达内涵,强化学生应 用思维。

  综上所述,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 下的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可以从诵 读、明意、应用三个角度展开教学设 计。诵读教学的目标在于积累文言知 识、锻炼学生良好语感,教师可以采 用创设情境、巩固记忆的方式,同步 实现兴趣激发和语言积累;明意教学 的目标在于深化学生理解能力,培养 学生良好的语言建构习惯。教师可以 通过导读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落实教 学目标;应用模块的教学目标在于锻 炼表达、深化体验。教师可以组织趣 味教学活动,布置语言应用任务,助 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冰冰 . 聚焦核心素养, 探究 古文教学—— 小古文教学之我见 [J]. 新教师 ,2021(12):67-68.

  [2] 黄雅琴 . 指向核心素养的第三 学段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 [J]. 当代家 庭教育 ,2021(35):9-10.

  [3] 汪静东 .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创新小古文教学 [J]. 语文教学通讯 ·D 刊 ( 学术刊 ),2021(11):47-49.

  [4] 黄国才 . 浅易文言文教学的 语言建构与思维训练—— 兼谈两次执 教《王戎不取道旁李》[J]. 福建教育 , 2022(10):32-34.

  [5] 王泓 . 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J]. 语文 建设 ,2021(12):45-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8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