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0:51: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正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的主题词。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科学性、人文化、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成为学校德育建设、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增强德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素养都需要共同成长。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是知识和素养方面的发展并不只是一味平衡发展的,这两方面的成长都要取决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能力偏向于哪个方向发展,如果知识与素养两者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偏离,则将会给学生自身成长造成很大的障碍。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概述

  在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活动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培养才能达成。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培养学生在面临着复杂的、不确定的学习或者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使用正确的学科观点、思考模式和探究技巧,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转化应用等能力,并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综合能力。目前,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已作为指导各学科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的参考准则,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中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核心素养德育的价值和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专门用于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核心素养训练的必修课,它既承载着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公民道德素质的培育与初步的社会法治知识普及,同时还强调着对小学生进行了基本的社会生存经验与家庭生活知识的培养,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只有把学生核心素养概念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之中,才能发挥其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导向功能,使其形成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强大的助推力量,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道德与法治课培育核心素养的原则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概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计情境主要是以围绕儿童的最终成长目标为宗旨,强化对儿童的品德与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从普遍度、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的角度展开。在普及性原则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国家教育专题研究所开展的课程,而课堂教学则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课程安排展开,针对全体学生,而不是有选择性的课堂教学。我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中要按照儿童年龄阶段与学龄特点有侧重点地开展课程,适应性原则是指学校教学活动的设置和环境的营造必须适应的时代需要,围绕着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要求,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而有效性原则是指学校在落实核心素养理念过程中,必须围绕时代特点和核心素养教育各个层次的目标营造环境、设置教学项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

  四、情境教学模式对小学道德和法治课程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情境教育所倡导的是以情导人,以境生情,情和境互为衬托、交相辉映,使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课堂教学的快乐,并感受教学的过程。当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时,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浓厚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取得较快培养学生技能与素养的成效。

  另外,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施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课堂的单一模式,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学习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乐于学习,易于接纳,从而使德育工作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五、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情境教学实施的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收看或者收听有关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节目,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教育中建立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同时了解各种法治常识,并能帮助他们进行生活实践、生活技能的训练,使知识与实际生活可以相融合。而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原则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功能,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提供了保证。

  (一)生活情境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所倡导的正是要破除鸟笼式的小校园教育,建设森林式的大校园教育,让小鸟在蓝天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改变学生等待着教师讲解内容的状态,让孩子拥有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孩子的展示充满自信和活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活动的融合,精心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了解到道德与法治知识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当教师在给学生们介绍可爱可敬的家乡人这一教学内容时,在一开始讲课时可以根据家乡的名人轶事开展教学。对于小学生们来讲,他们对当地的名人志士了解可能还不全面,有的可能连听说都没听说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参与热情,只能听教师讲解,这样的印象就不会深刻。在这个时候,教师则应适时展开对学生的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乡名人的了解与熟悉的名人轶事,巧妙地利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提问来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实际教授知识。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经历过或者是听说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这种教学情境里就会有话可说,有事能说,也能抓住问题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这对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角色情境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可以从塑造人物方面创设情境,使小学生通过演绎教学内容中的各种人物,达到产生情感共鸣的深层次体验。比如,教师在讲授《心中的110》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程的教学要点,从而激发学习欲望,可以从尝试让学生扮演课文所涉及的人物角色入手,来展开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要给扮演者确定身份,如警察、盗贼、走失的人、工作人员等,接着再让学生随机选择所要扮演的角色,角色扮演分配完毕后,再启动情景演绎环节。如要模拟解决某个小孩子不慎走失、该如何正确求救的问题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扮演走失的人要在第一时间找到警察或者工作人员,要通过简单、流畅的语言告诉警察自己的诉求,而同时身为警察的扮演者,要对走失扮演者进行正确引导和采取适当的帮助行为,由此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完成对社会技能的一次训练。另外在角色扮演体验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法治在生活中必要性,如为了加强学生体验法治与生活相联系的感受,在扮演警察与盗贼的环节时,教师可以根据警察抓捕盗贼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进行演绎,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与讲解,从而加强学生对法治知识方面的了解。

  教师还应采用指导学生、激励学生的方法,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其初步具备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能力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自主探究意识。比如,讲授《我们小声点儿》这一内容时,教师设置有针对性的场景问题:你们明白在哪些地方我们不可以大声喧闹吗?引导他们踊跃回答。当他们说出答案后,教师再追问:如何在公共场所时注意言谈举止,做到遵守社会秩序?通过这些场景问题的设置与回答,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三)情境体验

  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作为先行者之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并把这一教学理念付诸实施。在素质教育理论中,教学应致力于学生学习和成长、具备统率性和先进性的思想,同时也要掌握与上述理论相一致的课堂教学的精湛技巧。

  情境体验教学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一大途径,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站在别人的视角上研究事情,并联系别人思考,从各种视角下对道德与法治内容深入反思。比如教师在给孩子讲授《大家排好队》这一节教学内容时,就要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探究与剖析,并通过对该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养成自觉遵守法律和维持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对自己和他人都非常重要。在教学之时,教师可先给孩子播放几段有关排队情景的视频,接着再科学合理地设置游戏教学环节,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进行互动,加强感受。如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个钻山洞游戏,先给他们讲述游戏规则,在课堂里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竖起一块纸板当作“山洞”,然后再给他们分组,用小组的方式探讨应该怎么玩游戏,展开钻山洞竞赛,规定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并叮嘱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注意考查孩子实际表现,当看到有的组钻山洞不成功、成绩落后的情况后,就要及时指出失败的原因,利用这个游戏活动可以使他们比较直接地感受到排队的重要性。完成这一环节后,给孩子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提问,再引导他们反思为什么别的组做得那么好,自己的组却做得不够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来思考自己的行为。

  另外,在进行诚信教育方面,教师可以加入“金勾勾”这一游戏教学内容,当学生在向对方许诺时,用拉钩的形状来表明自己的诺言肯定会兑现,以此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要点。然后教师可为学生讲述“爱保证”的故事:在班级中有一名同学叫爱保证,他为何叫这个名字呢?因为每次在上体育课教学时,他总会忘记带体育教师要求带的体育用具,所以每次都向教师保证下次必定带上;在面对各科教师布置的教学作业时,“爱保证”常常会遗漏交作业,而教师在追问他原因时,他总会说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不交作业了,但下次还是会再犯。教师利用这个故事,来引发学生思考失信者对别人及自己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要珍惜自己的信誉,树立讲诚信、守信用的思想意识,做一个受大家喜爱的人。

  (四)实践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个融语文、数学、地理、心理等诸多学科知识点于一身的学科,其内容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与多门课程之间存在知识的交叉和关联。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基本课程理论,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提升对各学科知识的整体驾驭能力和教育水平。

  如在《美丽的校园》相关章节教学中,教师可按照学校入学教育活动的相关布置,在开学日带领学生集体到学校大门口、操场、教室以及校园中的其他地点参观,让学生了解学校文化,体验学校的美丽风景,通过语言描述学校的风景,评选出学生心眼中“最美的校园一角”。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所见所感画出来,择优贴在班级板报上,这样可以把学校的生活教育和艺术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

  综上,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培养良好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也必须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审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革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针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来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娟.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7):2.

  [2]谢珊.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2020(14):3.

  [3]庄严.刍议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2):2.

  [4]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情境教学[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1(01):140-141.

  [5]江春芳.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04):73.

  [6]李登攀.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05):8-10.

  [7]池金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多元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3):10-12.

  [8]李妹红.指向真实学力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措施[J].教师博览,2021(18):89-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4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