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4:52: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以江苏省某中职学校旅游管理系导游方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 划的影响因素,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提出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假设维度,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等 研究方法进行验证,最后提出了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 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的关 键 。20 世纪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以“职业指导” 一词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进入 21 世纪后,职业生涯规 划教育正式被纳入必修课范围[2] 。在对概念进行辨析 的研究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定义在学界并没有形 成统一, 且学者通常把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动词或 名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指职业规划的教育活动、职 业规划的制定[3]、职业期待等。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职业是什么、 从事职业需要什么及为了从事职业应该准备什么,从 而使学生能在人生中的各个关键时刻作出有效的决 策与安排[4] 。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指导相关模式构 建的过程中,往往是从家校合作、职业实践体验、建立 评价质量保障制度与舆论宣传网络这四个方面[5],针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逐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6]。总 体上,目前诸多学者与教师开始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的重要性,并试图从培养模式、体系构建等方向 展开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 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概言之,尽管学界已经意识 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性,但它 仍是较少被关注的内容之一,同时学界更多的是从职 业生涯规划的专业认知、教育活动等单一维度进行探 讨,缺乏对影响因素方面的考量。因此,本研究聚焦于 分析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影响因素,以 期对职业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作出 理论阐述。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多元的,他提 出了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论已在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这既为职业 生涯规划体系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职业 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指引[7] 。每个 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智能发现自 身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能力,形成清晰 的自我定位 。而教师应根据不同智能,有针对性地为 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并挖掘学生潜能,以便有利于 后续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引导。
\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基于已 有学习经验而获得新经验的,且新经验的融入会促使 学习者逐步对原本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与重构 。维果 茨基认为学生发展主要由两方面水平构成,一是现有 知识水平, 二是学习者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能力层 次,这两者之间出现的区域为“最近发展区”。因此,对 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 、技能和思想方面的引导,都 要基于“最近发展区”,不应过分苛求而产生反效果。 同时,建构主义主张启发式教学,认为要在尊重学生 发展水平和心理尊严的前提下,为学生制定努力后能 达到的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以增 强学生的自信心。

  3.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教师的期 望效应, 该效应发现教师的积极期待经学生肯定 、 内化后能产生积极影响[8] 。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在 学业上表现不佳,他们的内心想法多受家庭和周围 人的影响, 且能迅速察觉到他人对自己成败的期 待,从而影响到其学习表现 。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 生的基础上,为其制定符合自身期望的 目标,使教 师的积极期待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待,并成为推动 他们行动的动力 。 同时,教师应及时调整对学生的 原始期望, 引导学生在持续的努力中提高学习成 绩, 并对他们的学习表现及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

  (二)研究假设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依据传统 的教育教学理论,将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分 为五个维度 。具体的理论与假设维度对应情况如图 1 所示。
\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假设 。社会对人才的需 求不断变化,使得学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 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注重从多种角度提升和发展各 项智能,这要求职业院校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 主,其专业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还要 重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运用[9],应针对学生智能的 差异化情况开展教学,实现分类培养、精准育人[10]。 因此,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把职业生涯规划的影 响因素划分出两个假设维度,即能力提升维度和专 业发展维度。

  2.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假设 。建构主义理论旨在 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后期发展的基础 。因此,职 业院校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反思,不断调整自身 状态,并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的兴趣和 困惑 。在促进学生发展时,应建立学生评价与教师评 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 价模式,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力,实现学生综合 素质的提升 。基于上述理论的分析,本文针对职业生 涯规划的影响因素提出的假设维度为近期调整维度。

  3.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假设。罗森塔尔效应即积 极期待产生的良好影响 。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中不 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若不能正确地及时解决, 便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 尊重和爱,适时帮助学生调整自身期望,树立正确的 学习目标和职业期待,并立足学生长期发展规划,巧 妙地运用该心理效应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基于该理论的支持, 本文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归结 为两个假设维度,即 自我定位维度和职业规划维度。

  因此,根据理论基础,提出以下假设:“H1:影响职 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五个维度,分别为自我定位、能力提升、专业发展、近期调整、职业规划; H2: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以上五个维度显 著相关。”

  二、研究过程

  (一)问卷设计

  在职普融通发展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 教育的起点,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与代表性 。因此,本研 究以中职生为例,编制了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 。该 问卷具体涉及六个方面,分别是基本情况、自我定位、 能力提升、专业发展、近期调整及职业规划。其中可以 划分为两个大类:一类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职业 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另一类则是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具体问题的分析 。问卷调查的重点为第二大类问题的 数据收集, 并通过问卷设计将问题划分为五个维度, 进一步明确问卷数据的作用。

  (二)问卷发放

  调查时间为 2021 年 9 月, 调查形式为线上问卷 形式,调查对象为江苏省某中职学校旅游管理系导游 方向的学生,共涉及三个年级的所有学生 。本次调研 共收集到 115 份数据,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5.83%。

  (三)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 SPSS 26.0 统计分析软件, 并使 用因子分析法,将共性因子提取出来,划分为五个维 度并进行人为命名 。首先,运用克朗巴哈系数法确认 数据的信度;其次,运用 KMO 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以确认数据的效度;最后,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旋转成 分矩阵验证问卷数据的维度和手动划分的维度并进 行对比。

  三、结果

  (一)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利用 SPSS 26.0 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的信 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朗巴哈系数为 0.974.大 于 0.7.说明各变量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另外, 该问卷的 KMO 值为 0.805.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相应概 率的显著性为 0.000. 说明该问卷的数据适合进行因 子分析。

  (二)因子分析

  由于调查问卷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测,均达到检测条件,因此收集的问卷数据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和 提供接下来的验证假设支持 。在进行因子分析时,用最大方差法对成分矩阵进行旋转,形成了旋转成分矩 阵,如表 1 所示。

  旋转成分矩阵表格代表的是每个因子在每个题目上包含的信息量 。 由表 1 可以看出,该问卷的问题 变量可以作为 25 个因子, 而通过旋转成分矩阵最终 得出的数据可以将这些因子划分为五个主要因子 。因 此,可以将这 25 个问题划分为五个维度。根据以上分 析可知, 本问卷的因子分析结果与其维度划分一致, 证明该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

  通过旋转成分之后, 可以得到成分转换矩阵,进 而直接将主要的因子提取出来,具体如表 2 所示 。 由 于因子分析的结果与问卷划分维度一致,因此,这五 个主要的因子直接采用问卷五个维度的名称。
\

  由此可见,通过因子分析基本验证了研究假设 1. 即影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五个维 度,分别为自我定位、能力提升、专业发展、近期调整、 职业规划。

  (三)调查分析

  在基本情况部分中,该校旅游管理系导游方向学 生在性别比例上呈现出该专业的特点,即女生占比较 大 。 由于部分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子女的职 业规划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引导,学生在择校和选择 专业时,大多都以自我兴趣为主。但是入校后,由于受 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多数学生都会了解就业政策及就业情况。

  除了基本情况部分,在自我定位维度中,可以发 现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并注重自身职业发展方 面的定位;在能力提升维度中,学生虽然注重自我能 力的提升,但是无法真正落实到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培养上;在专业发展维度中,该专业的学生比较注重 专业发展与岗位职业方面的匹配性;在近期调整维度 中,学生在自我改变的调整过程中会注重将自身变化 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在职业规划维度中,该方向学生 有明确的升学或工作的发展方向,但并不了解当今社 会对职业岗位的真正要求。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基本可以验证研究假设 2 。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 发展、岗位需求等方面的辅导十分必要。

  四、讨论

  (一)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 划的影响因素有五个维度,即自我定位、能力提升、专 业发展、近期调整、职业规划 。 同时,通过对调查问卷 的分析,验证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以上 五个维度显著相关 。最终通过多种途径综合评价,发 现对该校旅游管理系导游方向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 划教育的渗透,有促进能力提升、学习状态改变、个人目标明确等积极作用。

  (二)建议

  第一,通过德育课帮助学生达到提升自我定位能 力的效果。在保证德育课程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基础 上,在课程中针对学生进行自我调查、性格分析及职 业能力等方面的测试,使学生达到明确自我定位的目 的,并能协调自身的职业目标,以及实现对近期和远 期职业追求目标的合理规划。

  第二,通过专业理论课、技能实训课、企业实习 等途径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专业理论课中,教师 应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教育理念融入其中, 以达到 更好地融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专业独特性和 整体普适性的目的 。同时,学校也应拓宽校外企业实 习的渠道,使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以达到能 力提升的目的。

  第三, 从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提升学生对本专 业发展现状的了解程度 。首先,在教师层面,各科教 师应加强交流, 将职业生涯规划要素融入专业课教 学 。教师可将近期现实事件作为拓展内容,向学生介绍行业现状及就业形势, 使他们能直观感受到国家 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社会对 职业岗位的需求 。其次,在学校层面,应从外部聘请 专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举办专题讲座, 并邀 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分享求职经验及心得体 会, 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对学习生活和 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四,将近期调整维度与职业规划维度作为教育 实践活动的结果反馈。通过让学生书写成长规划书和 进行教师访谈等途径,观察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融入 教学后, 学生在学习状态和自我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以检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效果。 通过不同维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能够更明显 地体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

  总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引导学生规划 未来职业方向并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综合 性教育活动 。职业院校应该从多个维度有效开展职 业生涯规划教育, 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与 创业就业,又能助推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冰清,刘美凤,孙冉.分层教学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影 响:基于国内 42 项实验研究的元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22(11): 65-73.
  [2] 程江平,张建国.三阶螺旋: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中职“成长型”职业 生涯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0):11- 19.
        [3] 姚晓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取向分析[J].教育与 职业,2018(20):81-83.
  [4] 井文.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J].职业技术 教育,2018.39(32):38-42.
  [5] 刘慧娟, 陈永平.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J]. 职教论坛,2020.36(8):132- 136.
  [6] 张宁辉,刘宁芳.J 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 2016(26):67-71.
  [7] 魏蔚.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 职业,2017(10):105- 108.
  [8] 何立军 . 罗森塔尔效应及学困生的转化[J]. 天津教育,2021(25): 170- 171.
  [9] 杨风开,李红斌,尹仕.多元智能视角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的协同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9.6(42):18-22.
  [10] 占亘熙,武峰.高职教育分类培养、精准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21.23(3):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3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