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 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 能提高学生文字赏析能力 , 丰富学 生阅读审美情感 , 塑造学生良好精神品格 。 培养学生 审 美 意 识 , 主 要 包 括 语 言 描 述 之 美 、行文结构之美 、精神品格之美 。教师建构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方式 : 创设生动 问题 情景 , 引发学生初步感受 ; 扩展学生想象空间 , 更 好 理 解 作 品 内 涵 ; 开 展 趣 味 阅 读 活 动 , 促进学生主动欣赏 ; 建构观点共享平台 , 引领学生交流辩论 ; 根据学生总体表现 , 科学评价延伸拓展 。
初中语文阅读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 包含古今 中外各类作品 , 在阅读教学中 , 融入审美创造核心 素养 , 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意识 , 教师应基于学情与 教学现状 , 引入各类数字资源 , 借助智慧教育平台 , 引领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 ,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与共同探究 , 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形成审美意识 。
一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意义
1. 提高学生文字赏析能力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学段要求 , 第四学段(7~9年 级) 的阅读与欣赏项 目 中 , 要求学生通读课文 , 理 清思路与理解内容 , 探究重点词句在相应语境中的 意义和价值 ; 随文学习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 , 以此 辅助理解课文 的 语 言 难 点 ; 通 过 学 习 常 用 修 辞 手 法 , 体会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师通过 创设生动 、有趣的情境 , 提出关于赏析语篇语言文 字的问题 , 要求学生通过独立阅读 、深入思考 、交 流探讨等回答问题 , 根据回答情况进行点评 , 提高 学生文字赏析能力 。
2. 丰富学生阅读审美情感
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 , 通过阅读初步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 , 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 , 获得一些对个人生活 、社会实践 、人生发展有用的启示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文采斐然 、蕴含丰富情感的 作 品 ,教师通过布置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的任务 , 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观点 , 感受丰富的情感 , 明确作者的态度 , 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 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 丰富学生阅读审美情感 。
3. 塑造学生良好精神品格
在初 中 语 文 教 材 中 , 不 少 课 文 运 用 叙 述 、 描写 、抒情 、说明和议论等表达方式 , 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内涵 , 总体而言是积极向上的 , 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精神品格 。如阅读赏析《观沧海》, 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受到诗人的雄心壮志与豪迈自信 , 感受到诗人积极进取与胸怀天下的情感 , 形成爱国与进取精神 ; 在《秋天的怀念》中 , 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 表达出赞美母爱的情感 , 通过本文学习能促进学生形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格 。
二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内容
1. 欣赏语言描述之美
初中语文课文多选自名篇名家 , 在不少写景散文中 ,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 、丰富的修辞手法 、多种 感官 , 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 表达出对景色的赞美之 情 , 让读者感到清新 、优美 、活泼 。 教学《春》《济 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课文 ,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 欣赏语言描述之美 。
2. 理解行文结构之美
在阅读教学中 , 学生会接触到诗歌 、戏剧 、散文 、剧本 、通讯 、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 , 不同体裁 的行文结构有所差异 , 教师指导学生欣赏经典文学 作品 , 教授学生欣赏方法 , 能够让学生理解行文结 构之美 。 以古代诗歌为例 , 学生在阅读中 , 会发现 很多诗 歌 朗 朗 上 口 , 具 有 独 特 韵 律 , 非 常 容 易 诵 读 。基于此 , 教师可以结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 山 下》, 教授学生古代诗歌的押韵表达 , 通过反复 诵 读 , 发 现 本 诗 二 、 四 、 六 、 八 句 押 韵 , 韵 脚 是 “an”。之后 , 再让学生赏析其他诗歌 , 感受古代诗 歌的结构之美 。
3. 感悟精神品格之美
不少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格 , 教师要通过 组织阅读探究活动 , 布置 一 些探究文章精神品 格 、 品格内涵的任务 , 要求学生分小组参与探究 , 根据 学生解答情况点评和总结 , 促进学生更好感悟其中 精神品 格 之 美 。 如 七 年 级 上 册《再 塑 生 命 的 人 》 一文 ,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后回答问题 : 本文题目字 面意思是“重新塑造 生 命”, 但 本 文 实 际 是 指 什 么? 本文表达了作 者 怎 样 的 情 感? 我 们 能 从 中 学 到 什 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 , 让学生明确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 学生能 从中学到乐于助人 、心怀感恩的良好品格 。
三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方式
1. 创设生动问题情景 , 引发学生初步感受
基于审美意识的内涵 , 结合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意 识 , 教师先要启发学生感知情感意识 。根据日常教学经验与实际调查结果 , 发现很多初中学生的感知情感
意识不佳 , 对于文章之中语言描述之美 、行文结构 之美 、精 神 品 格 之 美 的 感 知 与 感 受 能 力 不 强 。 因 此 , 教师可以发挥数字资源与智慧平台优势 , 根据 语文课文的主题内容 , 在各大平台收集与整理丰富 的资源 , 在课堂上创设生动问题情景 , 提出相应问 题 , 引发学生初步感受 。
例如 , 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根据本文 对百草园的描述 , 教师先在各大平台上收集类似描 述情景的图片 、漫画 、视频等 , 设计好方便课堂教 学使用的课件与微视频 。在课上 , 教师基于课文先 提问 : 通过阅读本文第二自然段 , 你 想 到 了 什 么? 有的学生说想到了童年的趣味生活 , 有的学生说百 草园中有无穷的资源 。教师再将相应的图画与视频 展现出来 , 让学生更为直观 、形象地感受鲁迅先生 笔下的百草园 。教师最后说明 : 这么有趣的百草园 承载了作者童年美好的回忆 , 也表现出作者对童年 生活的思念 , 以此促进学生感受文字之美 。
2. 扩展学生想象空间 , 更好理解作品 内 涵
在阅读教学中 , 教师还要深入探析文章精神内涵 , 建构多元化与动态阅读教学模式 , 重视扩展学 生想象空间 , 引 导 学 生 充 分 进 行 联 想 和 发 挥 想 象 力 , 与自己实际经验和相关经历结合 , 运用所学知 识 , 根据文章的表达方式 , 完善其中的细节或者进 行二次创作 , 体现对文章的独特理解 。通过实施类 似的教学方式 , 可以让学生更好理解作品的精神内 涵 , 便于学生形成审美意识 。
例如 , 七年级上 册 第 六 单 元 包 括 童 话 、诗 歌 、 神话 、寓言故事等 , 充分表现出人类的想象力 , 人 类可以突破自身时空限制 , 体验更为广阔的 世 界 。 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课文 ,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 境 , 布置阅读欣赏 、丰富细 节 、二 次 创 作 的 任 务 , 以此调动学生体验 , 促进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 , 掌 握作者思路与逻辑 , 深入理解文章精神内涵 。基于 《皇帝的新装》一文 , 教师提问 : 哪些地方看出皇帝 的滑稽可笑? 情节为什么是荒诞离奇的? 你能根据本文的叙事逻辑续写吗? 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创作出类似的故事吗? 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 , 借助数字 教材进行点评与分析 , 让学生认识到 : 我们要保持 无私无畏 、天真烂漫的童心 , 勇敢地对不合理现象 提出质疑 。
3. 开展趣味阅读活动 , 促进学生主动欣赏
基于新课标理念 , 教师要转变过去单独讲授的 授课方式 , 更加重视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 重视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 陶行知 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 ”教育理念 , 也要求教师应将 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 、实践活动融合起来 , 共同推 动教育目标的达成 。在阅读教学中 , 教师可以根据 课程内容 , 指导学生开展一些趣味阅读活动 , 以此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促进学生主动欣赏 , 深入分析 其中 内涵 , 认 识 文 学 作 品 之 美 , 逐 步 形 成 审 美 意识 。
以教学《背 影》为 例 , 教 师 先 布 置 自 主 阅 读 任务 , 要求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 与 自身生活经历相结合 , 感受其中表现的父子深 情 。 学生经过初步阅读 , 能够熟悉本文内容 , 感受其中 蕴含的亲情之美 ;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 , 选 择“车站买橘子”的情节进行表演 , 表现出父亲蹒跚 走路时的姿态 , 表现出“我”被感动的情境 , 以此加 深学生印象 , 深刻体会其中的父子亲情 , 在不经意 间促进学生主动欣赏文本情节 , 形成审美意识 。
4. 建构观点共享平台 , 引领学生交流辩论
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 、成长经历 、认知情况存 在差异 , 在阅读同 一 作品时产生不同的心得感 悟 。 在阅读教学中 , 教师还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内容与精 神内涵 , 设置 一 些讨论环节 , 组织 一 些 辩 论 活 动 , 为学生建构观点共享平台 ,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 内容 , 引领学生对文章内涵进行评价 , 增强学生审 美体验 , 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
例如 , 教学《杞人忧天》, 教师指导学生翻译文 章和熟悉内容的基础上 , 引入这样的背景资料 : 人 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一些不必要的担忧 , 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让学生根据这两种观点进行思考 , 选择 一 种观点 , 参 与 辩 论 活 动 。要让各组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 、新闻报 道 等 结 合 起 来 , 运 用 各 类 材 料 论 证 自 己 的观点 。
5. 根据学生总体表现 , 科学评价延伸拓展
新课标理 念 倡 导 教 师 进 行 过 程 性 与 整 体 性 评价 ,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这样一来 ,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 改进教育教学 , 更好达成语文课程 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 , 促进学生形成审美意识 ,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总体表现 , 根据学生语用情况 、思维过程 、审美情趣 、价值观念等 , 先让学生自评与互评 , 再进行总评 , 对学生进行表扬或鼓励 , 最后再引入延伸拓展内容 , 促进学生训练 。例如 , 教学《唐诗五首》, 教师布置鉴赏诗歌任务 , 要求学生根据诗歌主题背景 , 借助注释与工具书 , 从韵律 、 内容 、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根据学生参与鉴赏的过程与结果进行点评 , 让学生自评与互评 , 融合多元要素进行总结评价 , 并引入课外诗歌让学生进行鉴赏训练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 教师要将阅读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 、社会经历联系起来 , 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 , 探究阅读情感内涵 , 感受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之美 , 更好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教师应当根据阅读主题内容与基本学情 , 引入丰富多彩的审美资源 , 组织形式多样的审美创造活动 , 教授学生审美方式与方法 , 开展审美相关实践训练 ,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 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 。
参考文献
[1] 李传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文体审美特质的呈现[J].教学与管理 , 2020(7) : 55-58.
[2] 江兴林 . 基于“四有意识”的整本书导读探究— 以初中语文《水浒传》读 中 推 进 课 为 例 [J] . 语 文 建 设 , 2022(1) :78-80.
[3] 杨瑞红 . 初中阅读教 学 中 审 美 能 力 培 养 研 究[J] . 福 建教育研究 , 2020(6) : 64-65.
[4] 陈庆丽 . 初中语文阅 读 审 美 教 育 进 阶 路 径[J] . 中 学 语文教学 , 2019(11) : 23-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