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文章首先阐述了高 职临床专业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然后论述了高职临床专业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病理学课程,临床专业,高职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1]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对课程思政的科学概括和集中论述,要求各高校教师都应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入价值观教育,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3]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更是从国家宏观层面对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做出设计和部署[4]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各大高校解决德育困境指明了新的方向[5-6]。对于课程教学来说,各高校教师只有结合所在专业特点进行系统全面设计,将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有机统
一,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7-8]。
病理学是一 门研究各疾病机理的医学基础学科,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课程主要开设于大一第二学期,这一阶段是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时期 。该课程内容丰富,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大部分,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许多知识点与现实生活和临床医学紧密联系,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较多 。因此,在病理学课程建设与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长期以来,在病理学授课过程中,大部分专业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背景,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 他们主要从事医院临床与病理工作,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只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思政教育主要以面对面口授形式为主,存在内容过于零散碎片化、方式方法简单的问题,且部分教师为了课程思政而思政,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导致学生被动听讲,过程较为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时对思政内容“度”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往往占用较多课堂时间,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9-10]。针对存在的不足,本文主要从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两方面对病理学课程思政进行改革创新,以期推进病理学课程教学的发展,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为实现课堂教学主渠道中“三全育人”而不断努力[11-12]。
一、高职临床专业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修订和完善教学文件
笔者所在的病理学课程组全体教师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通过紧密对接高职临床专业岗位需求及“健康中国 2030 国家战略”,有针对性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并结合学情编制了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建立和完善了课程思政专业教师优选机制,并邀请思政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教研教改、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精品课程建设等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深度有机结合。
(二)加强教学资源和平台建设
课程组全体教师通过集思广益认真研读和深度开发教材,探索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初步建立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并配置各类病理学虚拟仿真软件及硬件开展教学,同时利用校内网络信息化平台建立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系统规划,建立课程思政专题,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制定具体教学目标
课程组依据高职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病理学课程标准,以未来全科医师 、乡村医生岗位需求为导向,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知识、能力、素质
三维教学目标,将“明理— 增信— 力行— 崇德”四位 一体的思政目标有机融入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健 康宣教能力,以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同时培养学生 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 医者精神和家国情怀、政 治认同素养。
1.知识目标。能够概述各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能够准确叙述各疾病的病理变化;能够推导各疾病的 临床病理联系,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综合分析。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各疾病的因果联系,整合信 息资源,温旧知联系新知,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 能力;能够识别病变组织,运用临床思维解读病理报 告单结果,对病情发展做出预判;能够将病理学理论 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联系,围绕“健康生活、疾病预 防、保健防骗”等方面对患者与公民进行健康宣教与 卫生保健指导,达到学以致用。
3.素质目标。具备病理联系临床的辩证思维,能有 效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达到学以明理;具备 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自信心—达到学 以增信;知行合一,服务社会,具备社会责任感—达 到学以力行;具备细致、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 良好的职业道德—达到学以崇德,最终将“明理— 增信—力行—崇德”四位一体的思政目标贯穿教学全 过程。
( 四)确立整体设计思路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病理学课程的教学理 念,课程组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精准对接基层医疗岗 位需求,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目录,以各器官系统为基 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重构,将“明理— 增信— 力 行—崇德”四位一体的思政目标贯穿其中,并确定五 大教学模块思政内容,具体如表 1 所示。
二、高职临床专业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在整个病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组主要采用 翻转课堂、理实虚融合一体化和线上线下混合等综合 性教学模式 。课程组教师以“明疾病之本,铸医者匠 心”为思政教学主线,将典型临床案例有机融入教学环节,使学生沉浸于问题情境中,层层递进,深入学 习,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课程组教师还灵活选用案例 教学法、情景演练法、自主学习法、小组探究法、游戏 互动法和虚实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 入临床案例,同时积极开展改革与创新,通过体验与情景式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要改 变单一 的课堂讲授方式, 从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创 设临床情景、问题引导、查漏补缺、评价学生的学习活 动等方面入手 。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 QQ、超星学习 通、希沃白板、MENGOO 4.0 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 临床病理实训指导中心等教学资源有效组织教学,使 教学生动有趣。
(一)具体过程
现以第三模块中女性生殖系统宫颈疾病—宫 颈上皮内瘤变教学为例,介绍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具 体实施过程。通过三阶段、五环节教学,使学生职业荣 誉感和自信心得到提升;让学生学会尊重患者,掌握 沟通技巧,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得到增强,具体实施 过程如下。
第一,课前 。教师在超星学习通按照班级线上发 布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观看“宫颈上皮内瘤变” 精品微课视频,预习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概念和病因及 病理分级并按时完成自主测试,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查 看学生完成情况并参与线上答疑,针对存在的问题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课中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从“引新知”到 “三个递进式情景教学”,再到“凝新知”,共分为五个 教学环节,由浅及深、层层递进开展教学,课堂上始 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发 现和探究问题 。首先,教师引入“孕妇患宫颈癌赌命 保胎”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后,随即提出两个问题: “①同学们,你们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 ②如果我们 能在宫颈癌的早期—癌前病变阶段尽早干预,是 不是能减少类似赌命故事的发生呢? ”教师通过启发 式提问,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宫颈癌的早期阶段—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概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同 情心, 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医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 感 。其次,教师通过自制 Foucusky 动画,还原身边真 实案例—“备孕女性张某的就医经历”,使学生“走 近”临床情景,以“准医生”的角色,准确定位患者的 需求, 体验患者的情感, 进一步感受医生的使命担 当 。针对患者对病理报告单上的结果提出的疑问(患 者: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会有哪些原因导致出现该 病症? ),教师可引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常见病因及 发病机制, 随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头脑风 暴,结合课前预习共同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将讨 论结果及时上传至学习通平台, 之后教师利用词云提炼关键词,并进行归纳总结。再次,教师继续以张某 诊疗过程为线索,引导学生“进入”临床情景,进一步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学生逐步由被动吸收向主动 探索转变 。通过展示下一阶段的病理活检结果,教师 继续站在患者的角度提出疑问(患者:什么是宫颈上 皮内瘤变一级呀,是不是宫颈癌? ),进而引出宫颈上 皮内瘤变的病理分级,结合课前自学情况,邀请各组 学生代表上台对镜下图进行解读, 针对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查漏补缺,对表现优秀的小组予以加分,以增 强各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最后,教师根据不同的病理 活检结果分发不同剧本,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分组演练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 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 与进一步深化,并随机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同时 请扮演患者的学生对扮演医生的学生按照评分标准 打分,期间要进行角色互换,之后将得分上传至学习 通平台。教师巡回指导,解疑答惑,聚焦医考进行随堂 检测,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回顾总结本节重难点,并要 求学生分组制作有关本节知识的思维导图,将优秀作 品在全班进行展示,这样在强化重点的同时有效突破 难点,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第三,课后。通过发布任务,要求各组学生结合本 次课所学内容拍摄宫颈癌防治宣讲小视频,进行课后 延伸,同时将优秀视频案例推送至病理教研室公众号 等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此外,将思 政教育拓展到课后,并委托专任教师对课后问题在线 答疑,可增加教师与学生的课后互动。
(二)效果评价
课程组紧扣三维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 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习通、虚拟 仿真等平台实时收集学生全过程数据,并以此为依据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题组根据每次课程教学内容, 合理分配各项评价权重指标,构建“多元动态评价体 系”,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针对教 学目标要求,课程组开展课前、课中、课后教与学全过 程的考核与评价,同时注重增值性评价,重点关注学 生在病理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 关注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 在沟通能力、思想道德、活动参与意识、思维能力等方 面的表现,通过对教育教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出 多元评价结果。
(三)课后小结
课程组要通过课前收集整理典型临床案例,课中 选取相关内容巧妙融入“宫颈上皮内瘤变”教学,在教 学过程中使学生能以“准医生”的角色参与“实际”临 床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逐步按照 病例发生发展过程,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亲身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能自然接受,使思 政元素成为病理学教学的一部分;在分析临床典型案 例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抛开细枝末节,善于抓住问题 的关键,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重难 点,学会运用病理联系临床的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并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改革宗旨,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 握、拓展与深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价 值的塑造。
三、结语
未来,课程组将进一步探索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具 体实施路径,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使思政 元素更加贴近教学内容,使教师更易教、学生更易学, 教与学不受时空限制, 将思政育人潜移默化融入教 学,以达到润物无声之效果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引 导和保障课程思政有效实施。校级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课程思政建设,形成校党委集中部署、各部门协调分 工负责、各级学院主导落实、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 人格局, 积极推进思政教育相应制度和措施的建立, 从办学和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发挥宏观导 向作用。其次,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 育人综合能力。教师最核心的任务与职责在于教书育 人[13],课程思政能否有效落实关键在于教师。学校应该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 能力进行培训与考核,开阔教师视野,不断提高教师 素养,增强教师创造性,期望教师通过高尚的道德情 操、人格魅力、人文素养感化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 榜样 。此外,各专任教师可从现实生活和典型工作案 例情景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渗透,通过教师引 导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以求达到学生情感的内在升 华, 从而使学生自觉做到把所学专业知识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 。贴近周围生活和社会热点 是学生感兴趣的着力点,因此学校可积极邀请基层党 支部书记、老党员、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通过沟通交 流、提醒和点拨,共同参与课程建设,结合专业特色、 地理历史文化、时政要点等方面共同完善和丰富课程思政方案, 共同建立病理学典型课程思政案例库,打 造多学科、全方位育人体系。最后,完善数字化资源建 设,搭建一体化教学平台 。当今,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 种新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故而应充分依托 雨课堂、学习通、职教云等信息平台完善精品课程建 设,利用二维码和图片生成识别技术,将课程思政资 源以微课、图片、动画等形式嵌入传统病理学纸质版 教材,搭建新形态一体化数字化教材平台[14],这样学生 通过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不仅可以观看微课和视频 等信息化资源,还可以连接到线上精品课程,实现资 源共建共享,使课程思政工作系统化、可视化、生动有 趣化。这样由浅到深、由知到行、由知识与技能到内生 情感,真正实现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才能达到润 物无声、教育无痕的教学效果,最终为基层输送德才 兼备的高水平临床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2016-12-09) [2022-08-20].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 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 李卫, 申亚莉.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现代职业教育,2020(41):70-71.
[3]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 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4]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2022-05-28)[2022-08-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 杜月光,武为.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卫 生职业教育,2021.39(11):28-30.
[6] 张钟艺 . 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综述[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21.37(4):111-117.128.
[7]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增刊 3):11-14.
[8]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 (7):10-14.
[9] 徐优慧,施旻,陈乔,等.“68 天浴血奋战抢救糖尿病坏疽患者”:坏 疽与肉芽修复章节教学的病理学课程思政融合[J].基层医学论坛, 2021.25(7):1004-1006.
[10] 张凯,段妩迪,辛海燕.课程思政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2021.20 (4):1-6.
[11] 曾春姣,郭果毅,刘捷频,等.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说课 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9):35-37.
[12] 殷菊.机械制图融入课程思政说课设计:以“三视图的形成”的 教学为例[J].学园,2020.13(32):11-13.
[13] 徐伟丽,任延宇,刘蕾.“课程思政”视域下“双一流”建设高校研 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22(8):49-52.
[14] 部玺.高职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与应用[J].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2.51(4):234-2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