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研究—基于 Nvivo 的质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3:46: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文章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2020 级 临床医学专业政府委托培养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 Nvivo 的质性分析,研究了高职“医学基础与临床 专业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实务,课程,Nvivo,高职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 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即思政课 程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1] 。课程思政实施过 程中,要防止出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 象,因此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润物细无声地将思 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过程。各高校在贯彻执行课程思 政这一教学理念的过程中进行了丰富的教学实践[2-4], 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5]。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基层医 疗卫生服务机构, 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 无疆”的医者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使其成 为基层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政教 育也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进行 。但落实到每一 门课程 中, 教师该如何评价课程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还 没有有效的手段。

  为了培养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和 职业道德,我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其中,为了解 决学制短、内容多的问题,弥补学科式课程体系不易 培养临床思维的不足,我校于第一学年在暑期增设一 门“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实务”课程,作为学科式人才 培养的补充,并编写配套教材《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 实务》。 该课程的开设以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任务全部 完成为前提,整门课程教学是以案例为载体,以各系 统器官疾病为主线,将各门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 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 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 的知识点贯穿案例分析过程,同时采用线上教学、线下见习的方式,将理论知识 与岗位工作任务有机结合, 并将思政教育点融入教学 过程。课程思政融入形式包括社会热点、名家故事、科 学发展、身边事例等,学生通过自主查阅和分享相关资 料, 完成该部分内容的学习 。该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 心,学生分小组完成案例分析任务,并采用翻转课堂的 方式,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高职“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实务”课程思政教学 效果需要定性,因此其评价难以量化分析 。而扎根理 论是质性分析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如扎根理论常 用于健康领域的研究, 同时也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 从广义上来讲, 扎根理论是一套系统的技术和程序, 能够使研究者从定性数据中识别概念并构建理论[6]。 扎根理论用最贴近人心的方式解释人的行动[7-8]。鉴于 扎根理论的特点,本研究拟基于 Nvivo 的质性分析,对 高职“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评价加以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校 2020 级临床医学专业政府委托培 养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 45 人 。该班级学生暑期在 所在地区卫生健康局的安排下进入当地医疗机构完 成见习,同时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完成“医学基础与 临床专业实务”课程的学习。

  (二)研究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开展质性研究[9] 。课程结束之 后,任课教师通过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了解本课程学 习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并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材料进行分析 。其中,有效访谈资料合计 39 份,作为本研 究的分析资料 。首先对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形 成范畴,再进行主轴式编码,最后统筹所有概念及范 畴,归纳出本课程对学生思政培养的主要效果。

  (三)数据分析方法

  质性研究是将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运用各种数 据资料收集方法收集资料, 采用归纳法分析资料,进 而产生理论,并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流沟通,阐明和 理解其做出的行为和构建的意义的一种活动[10] 。本研 究通过质性分析的方法,利用 Nvivo 12.0 软件对访谈 内容进行编码与分析,从而总结出“医学基础与临床 专业实务”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结果

  (一)总体印象

  如图 1 所示,通过对访谈资料中思政教育效果相 关访谈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可发现实践、知识、小组、 讨论、思想、改变、健康、同学等关键词是学生提到的 高频词汇。

\

 
  (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分类

  本研究利用 Nvivo 12.0 软件对访谈的文本材料 进行整理,完成三级编码,最终得到各级节点形成的 从属结构关系 。一级编码(开放式编码),通过对 39 名学生的访谈记录进行逐句分析与编码, 得到多个 子节点;二级编码(轴心式编码),通过对一级编码的 子节点进行归纳,整合得到 10 个二级节点,即课程 思政效果小类;三级编码,将二级节点进一步归纳整 合,得到 3 个一级节点,即课程思政效果大类 。具体编码参考点数如表 1 所示 。结果显示,学生通过课程 学习,职业素养的形成最为明显,其中又以职业认同 感的形成为主 。同时,课程学习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也 有一定的作用, 其中主要表现在团结协作和法治观 念的形成上 。最后是学生热爱家乡、“四个自信”的家 国情怀有所增强。

\

 
  1.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总体分析 。根据学习方式的 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类, 以便分析学生的思政培养效 果,如表 2 所示。结果显示,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学生学 习本课程以后思政培养效果最为明显的类别 。其中, 以实地调查为主完成任务的学生最易形成职业素养 (列百分比为 41.72%),以查阅资料为主完成任务的学 生更易形成家国情怀(列百分比为 62.37%) 与人文素 养(列百分比为 57.60%) 。
\

 
  2.家国情怀形成因素分析。如表 3 所示,通过实地 调查方式学习的学生更易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怀(行百 分比为 97.30%), 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学习的学 生,形成热爱家乡和“四个自信”的感触相似。

  3.人文素养形成因素分析 。如表 4 所示,通过 查阅资料学习的学生更易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 性,通过小组讨论和查阅资料,能促进学生形成法 治观念 。
\

 
  4.职业素养形成因素分析。如表 5 所示,通过查阅 资料学习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通 过实地调查学习的学生更容易形成良好医德,并且有更高的职业认同感,医者仁心及尊重生命的职业素养 也更易形成。
\


 
  三、讨论

  (一)结果

  1.家国情怀培养途径 。在家国情怀形成因素分析 中发现,以实地调查为主完成学习的学生更易产生热 爱家乡的情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当地卫 生健康局的安排下进入本地医院进行学习,通过实地 调查,更能够体会到家乡人民的疾苦 。 同时通过岗位 调查, 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性, 从而感受到自己作为将来的基层医生对于家乡卫生 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进而更容易形成服务家 乡、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 当学生真实体验到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后,更容易激发 责任担当意识 。本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化培养途径能 够极其便利地开展情结教育,培养的学生更能够“下 得去、留得住”,有利于补充服务本地的基层卫生服务 人才。

  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学习的学生,通过医 学相关案例分析及各类资料查阅,更能体会我国医 疗卫生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从而从内心感受到祖国 的强大,产生民族 自豪感,另外也能体会到在医学 领域,我国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与发达国家 存在较大差距, 需要新 一 代的医学工作者努力奋 斗,迎头赶上,不断超越 。 因此,也有学生认为今后 要投身于医学事业,刻苦钻研,学习国内外各种先进技术,提高自己的医术,为祖国的医学发展贡献 自己的力量。

  2.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在人文素养形成因素分 析中发现,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感受到团结协 作和形成法治观念的重要性,而较少感受到采用健 康生活方式的意义 。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学生处于 青年期,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对于健康的生活 方式并没有较多关注 。此外,虽然在健康宣传教育 中有涉及健康生活方面的问题,学生也能够较好地完成健康宣教的要求,但自己其实并未切身体会和 感受到健康生活的意义,即这一方面的意识仅处于 理论阶段,并未想到进行实践 。而通过查阅资料学 习的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这可能 是由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时,他们意识到 自己 的行为会影响到每位同学的成绩,因此都会认真准 备 。团队中,每位学生负责部分查阅资料的任务,在 合作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团结协作的意 义 。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都能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 形成,这可能是由于学生通过分享查阅资料及小组 讨论, 能够找到较多由于违法导致不良后果的案 例,体会到法律意识淡薄会给个人及社会带来极大 危害,因此能够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做知 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3.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思 想方面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职业素养方面,尤其是 对基层医生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明显提升,同时形成了尊重生命及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学生第一学年主要 在学校接受医学基础课程教学, 对其今后工作岗位 的了解仅限于理论层面 。而以实地调查为主要学习 方式的学生由于进入医疗机构收集临床信息和资 料,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对医学专业有更为清晰的 感性认识, 对本地基层医生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更为 明确, 对今后的岗位工作也就更容易产生职业认同 感 。通过临床工作调查,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患者的痛 苦,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够产生更多的 同理心,能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在此前提下,学生 更易形成医者仁心及尊重生命的职业素养, 同时更 能体会医生这个职业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较多 学生表示今后在工作中应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通过 查阅资料这一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更容易形成 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究其原因,他们通过查阅海量 资料,会了解到医学专业的研究历史和进展,知道医 学发展是曲折漫长的过程, 医学知识会不断进行更 新和发展,进而会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知道医学的 发展永无止境, 很多诊疗手段会随着新的研究而改 变,因此很多学生表示会不断跟进医学发展前沿,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精进。

  (二)反思

  1.学习途径的制约 。如图 2 所示,通过“医学基础 与临床专业实务”课程教学,思政教育取得了一定成 效,主要体现在职业素养的提升方面,尤其是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 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其中通过实地调查学习的学生最为明显 。 同时,通过 实地调查进行学习, 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家乡情结,可 为毕业后履行合约开展基层卫生服务奠定基础 。另 外,通过查阅资料学习是学生选择较多的学习方式之 一,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能够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 让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的习惯,为今后工作中与同事开 展合作奠定基础 。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可使学生对法 律产生敬畏之心 。但是,由于学生假期见习的单位相 对较为分散,且学生上班时间也不集中,所以小组讨 论不容易开展,导致小组讨论效果不理想,这也是线 上教育的不足之处。


\
 
  2.学习内容的设置。“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实务” 课程教师选取的教学案例都会涉及思政教育的内容 , 但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于各类思政教育的权重把 握得不够好,导致思政方面的培养没有达到预期的效 果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围绕医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主线设置思政点的类型,使该课程的思 政教育效果更贴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综上所述,“医学基础与临床专业实务”课程思政 教育效果显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增 加学生临床实地调查的机会,建议学生结合岗位工作 进行学习;为学生推荐各类学习资源,指明学习方向, 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在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同时 提升人文素养;针对线上教学难以展开小组讨论的劣 势,在进行线上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线下教学过程, 建议适当增加小组讨论的比例,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 优点,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 不断探索在假期进行短学期教学的途径,从而保障良 好的教学质量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 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2] 李奎刚,马顺元.新时代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 育,2022.40(2):19-20.

  [3] 刘玉博,王亚丽.高职院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 建[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188-190.

  [4] 蔡小红,钱晓蓉.临床医学诊断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实 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52):7-9.

  [5] 杨桂侠.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与解决路径[J].衡水学 院学报,2022.24(1):67-71.

  [6] CORBIN J,STRAUSS A.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M].3rd Edition.Lon- don:SAGE,2008.

  [7] 孔浩.人本主义扎根理论(ET)简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41 (5):23-29.

  [8] 贾旭东 , 衡量 . 扎根理论的“丛林”、过往与进路[J]. 科研管理 , 2020.41(5):151-163.

  [9] 胡姣,张文兰, 陈思睿.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归因研 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2):36-43. [10]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2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