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高临床病理学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文章首先阐述了临床病理学课程教学目标,然后分析了临 床病理学课程学情,接着提出了临床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最后总结了临床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临床病理学是本科生教育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1]。临床 病理学通过病理技术和病理诊断认识疾病的本质,为 临床医生治疗和判断疾病预后提供指导依据。
我国病理人才缺口较大,而病理医师的培养,大部分是通过毕业后的临床实践教育实现的,为使学生 在早期就能接触临床病理技术,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课题组依据学情分析结果,改革临床病理学教学 方法,旨在将临床病理学建设成集课程特色、教学资 源、人才培养模式、临床诊断技能于一体的一流课程。
一、临床病理学课程教学目标
临床病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医学课程,与临床工 作密切相关,因此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 才能与临床工作迅速接轨,就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 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规范化培训要求制定了三 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病理诊断基本知识和病理技术,初步形成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临床病理学的临床意义和操作程序,常见送 检标本的检查、取材方法及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掌 握人体常见疾病和常见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的基本知识;掌握组织的特染和免疫组化特征;掌握 细胞学技术和诊断要点。另外,积极参加主题讲座、病 例分析,养成主动观察、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勇于实践创新的科 学精神;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让学 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临床病理学课程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甘肃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 ”)2019级全日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由于此前学生 已经进行过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 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课的学习, 有一定的医学基础,而且经过前期先修课程的系统学 习,学生具备了较好的理解领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 力,因此学生对于本门课程很是期待,希望借助临床 病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疾病的病理诊 断、病程进展、治疗和预后,同时学生对病理制片技术 也有较强的探索欲。从教学形式的认知度调查发现, 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接受度逐渐提高,这为临床病理 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不足 之处如下:由于个体的接受度不同,医学相关知识的 掌握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2],同时学生的实践操作 及临床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对临床病理技术的培养造 成一定困难。针对这种学情,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 调整,以便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三、临床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传统教学法+基于团队的教学法”的双轨教 学形式实施
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一种 以教师精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其优点是 信息量大,讲解全面。但是由于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 致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基于团队的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TBL)是 2002年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的拉里·米歇尔森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是以团队为 基础,以学生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它 是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法[4]。TBL注重团队协 作、教师引导、学生互动,强调在提高学习趣味性和主 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将 LBL与新型的 TBL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两者的 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临床病理学是病理 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具体 涉及病理技术和各系统疾病的病理诊断。
其中,总论 部分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 LBL,即教师引导,学生逐 步认识临床病理学概述的相关知识;而在各论内容的 学习中,主要采用“LBL+TBL”的教学形式,即围绕教 学大纲,侧重临床病理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LBL+TBL”的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①教师先对学生进行 分组,每组 7—8人,并选派一名小组长,承担组织、协 调及引导小组讨论的职责。②授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 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发布案例分析及教学任务(以萎缩性 胃炎的病理诊断为例),学生通过查阅教辅材料、搜索 互联网等途径完成预习。③授课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 目标提出问题(如该案例的病理诊断是什么?请罗列出 诊断依据),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主诉:患者,女性,40岁,上腹部不适伴腹部疼痛 1年。学生根据症状提出相 关疾病,进行内镜检查,发现患者胃窦部黏膜平坦,颜 色苍白,黏膜下血管轮廓清晰可见。学生讨论胃黏膜萎 缩的肉眼表现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取材大小为 1× 0.6×0.2cm并全埋。学生讨论不同组织病理取材的注 意事项,以及制片环节,并展示镜下图片。学生从胃黏 膜厚度、腺体数目、浸润的炎细胞类型、有无细胞的化 生、细胞层次变化、细胞形态及细胞核的变化等多方 面讨论该病的镜下病变特点及诊断依据,最后得出病理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重度异型增 生)。④教师进行小组点评并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这 种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拓展了 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了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线上教学平台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1.教学网站资源。近年来,课题组建设了临床病理 学相关网络课程,包括教学队伍、课程模块、教学大纲、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拓展资源、教学互动、在线自测等 栏目。网络课程的建立,突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延伸 了课堂教学,满足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及拓展 的需求。
2.数字化教学平台。临床病理学课程的一个重要 构成就是病理诊断,而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诊 断量的积累,但受学时限制,课堂上罗列的病例量还远远不够,这很难实现让学生掌握病理诊断基本知识和 病理技术的课程教学目标。鉴于此,课题组引入医学形 态学数字化病理教学平台这款软件,该平台包含15个章 节的教学内容并配套教学课件,每个章节包含镜下病理 学、大体病理学两个模块。镜下病理学模块共包含 1520张病理切片和 270个微课视频;大体病理学模块包含 740张标本图片和 460个微课视频,大体标本图片设置了 三维显示,可任意平移或放大缩小,通过任意角度旋转 观察。课题组还运用数字切片扫描系统对教研室多年 积累的病理切片进行扫描。数字切片扫描系统主要由 扫描装置和数据处理软件构成,利用放大系统或数字 显微镜将传统玻璃病理切片扫描成为全视野数字化切 片,利用数字病理浏览系统进行任意光学放大或缩小[5]。 通过扫描,课题组将实体切片数字化,并补充到数字切 片资源库中。 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突出作用是可以方便 学生随时登录进行远程学习,15个章节的病理图片高 清、缩放自如且操作简捷,图注定位准确、描述清晰,如 此就让复杂的病理切片变得简单易懂。教学视频十分 丰富,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巩固知识、加深 印象。这种线上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病 例,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
3.线上临床病理学课程群。为推动学生个性化发 展,可以临床病理学为中心,辐射延展线上课程群(病 理学、法医病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借助“互联 网+教育”,以线上讲座和直播的形式开展相关课程教 学。教师可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 主选修,从而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个体化学习需求。
(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的关键
临床病理学作为应用型分支科学,广泛应用于疾 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及相关科研的数据分析等 方面[6]。临床病理诊断也是目前可信赖度最高、重复性 最强、准确性最高的诊断方法,在确定诊断结果和指 导治疗方面起着关键作用[7]。准确的临床病理诊断不 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病理知识,还需要学生拥有丰 富的形态学经验,而形态学经验的积累需要大量的实 践活动。 因此,临床病理学的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了 解病理技术和病理诊断的重要过程。
1.开设临床见习课,提高职业认同感。临床病理学 见习对于每一位医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医学实践的有 益尝试[8]。在实践教学环节,要为学生安排临床见习 课,由附属医院病理科教师引导学生参观病理科,包 括病理取材室、免疫组化室、技术室、资料室等,参观多功能取材台、脱水机、包埋机、切片机、病理图文报告系 统等常用仪器,使学生认识病理科的设置情况和工作 环境,了解病理技术工作流程,培养临床意识和思维。
2.创建模拟检验室,提升病理技术水平。由于病理 切片制备复杂且烦琐,学生稍有懈怠就容易在取材、 包埋、切片等流程中出现差错[9],因此为减少制片过程 对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有效的实践 教学,提高学生病理制片技术。对此,实验课应创建模 拟检验室,让学生参与病理取材及制片过程,这样能 让学生从脏器的形态、体积、质地等方面认识病变特 点;掌握脏器的取材部位、大小、深度等,熟悉不同脏 器取材的要求,如胃肠道取材应包括黏膜层到浆膜层 全层,肿瘤要取到组织浸润的具体深度,并且组织取 材后要再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步 骤,制成病理切片以供诊断,而这些环节都是由学生 动手操作完成的。这样的实践增加了学生学习积极 性,提高了其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3.创设模拟情境,融入“角色”,培养职业素养。一 份全面且准确的病理报告,不但是疾病诊断的“金标 准 ”,而且能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为判 断预后提供依据[10]。为初步培养学生的病理诊断能力, 我院创建了模拟诊断室。授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 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大体上对取材进行描述,之后发放 病理切片及病理诊断报告单,而学生要通过镜下观 察,结合知识储备,诊断疾病并填写病理报告单。此 外,教师要注意把学生带入“我是一名病理医生”的角 色中,使其细致严谨地完成病理诊断。
4.开展病理读片会,答疑解惑,提升病理诊断能 力。学生的临床病理诊断能力是检验专业人才临床实 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11]。教师可挑选具有代表性的 细胞学涂片、免疫组化切片,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和 共览显微镜进行观摩带教。即学生先进行切片的描述, 做出诊断并罗列诊断依据,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 提炼诊断思路和诊断要点进行集中讲解,通过指导答 疑提高学生临床病理诊断的能力。在读片过程中,教师 要注重引导学生类比学习,如观察宫颈传统细胞学涂 片和液基细胞学涂片时,让学生直观比较两种涂片的 效果和阳性细胞检出率的差异,思考两种涂片诊断的 优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四、临床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一)调查问卷分析
为检测教改成效,本研究对我院 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层次 3个班级共 128名学生发放了临 床病理学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最终回收调查问卷 123份,回收率为 96.1%。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临 床病理学授课效果表示满意,如表 1所示。
本研究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可信度进行了克朗巴 哈信度分析,分析结果如表 2所示。分析时,可将问卷 中的问题归纳成三类:第一类是教学形式;第二类是学 习和课程实施情况;第三类是学习提升效果情况。
由表 2可知,问卷整体的克朗巴哈系数为 0.852.大 于 0.800.可见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整体信度良好,说明 调查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有 123位学生参与了临床病 理学教学效果的调查。96.0%的学生对“LBL+TBL”的 教学形式满意,82.1%的学生觉得这种教学形式能明 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线上教学平台是否锻 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问题,89.4%的学生表示 认可。87.0%的学生认为临床见习课能明显提高学生对临床检验的认识水平,使学生早接触临床,增强职 业性。 对于在实验课上创建模拟检验室和诊断室, 94.3%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式可把自己带入“我是 一名病理医生”的角色中,提升了职业归属感和责任 感,从而有助于自己细致严谨地完成病理诊断,有利 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开展病理读片会,是临床带教的 常见形式,但在病理学教学中运用并不多,此次改革 侧重学生诊断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98.3%的学生 认为通过“阅片—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讲解—解决 问题”,自身病理诊断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考试成绩分析
对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层次 2018级 3个 班学生和 2019级 3个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 较分析。同一主讲教师授课且期末考试试题难度相 当,实行教学改革的 2019级 3个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和 优秀率、良好率、中等率均高于开展传统课堂授课的 2018级 3个班学生(P<0.05),而不及格率、及格率(<70分)明显低于 2018级 3个班学生(P<0.05),如表 3、表4所示。
实施教学改革以来,“LBL+TBL”双轨教学创新了 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挖 掘了学生学习潜能;线上教学平台的建立丰富了教学 资源,突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 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临床见习课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检验工作环境,提高了对临床检验的认识水平;创建 模拟检验室和诊断室,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团结协作, 完成取材、描述、记录和病理诊断报告的发放,既锻炼 了实践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临床思维;开展病理读片 会,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病理切片深入观察、思考,逐步 提高了学生的病理诊断水平。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较 好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随着慢性病、肿瘤等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社会对 临床病理医生的需求量增大,因此培养出具有临床 诊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个性鲜明的创新型、应用 型病理学专门人才是医学检验教育的主要任务。临 床病理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重要的必修课,教师有 必要在后续教学中继续完善创新教学模式,增加教学 资源,提升课堂趣味性,加强院校合作,挖掘思政元 素,渗透科研思维,为学生成为合格的病理医生奠定 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静,孙雷,李连宏,等.临床病理学教学初探[J].临床与实验病理 学杂志,2014.30(10):1197-1198.
[2]王台双.拓展式教学法在临床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 民商,2018.21(10):241-242.
[3]MICHAELSENLK,KNIGHT AB,FINKLD,et al.Teambased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M].Westport:GreenwoodPublishingGroup,2002:157-171
[4]吴珂,陈红红,朱裕林,等.数字病理切片结合 TBL教学法在临床 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24):41-45.
[5] BEAN
[6]尹闻科.临床病理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教 育,2016.3(23):162-163.
[7]李雪,金木兰.临床病理讨论会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病案,2013.14(6):66-67.
[8]骆丽,胡艳萍.浅析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临床病理学带教见习中的 作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1):27-29.
[9]周小鸽,谢建兰,柳玮华.诊断病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探 讨[J].中国病案,2014.15(11):66-68.
[10]谷雨妹,张云岗.临床病理学本科生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9):686-687.
[11]仲丽丽.双轨教学模式在中医药大学《临床病理学》课间实习中 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0):117-120.
通讯作者:雷世鑫(1977— ),男,教授。研究方向:病原生物学教学, 教学管理。(E-mail:plleishixin@163.com)。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