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育教学的环境、需求等都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中,专业理论知识的匮乏、课堂驾驭能力弱、教学研究能力不足等,都会导致教师的专业成长受阻。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以畅通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学校管理者应以学习为内驱、以课堂为载体、以竞赛为抓手,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促进策略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对学校管理者而言,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引路人。学校管理者应该引领教师以学习为内驱,不断夯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引领教师以课堂为载体,不断提升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引领教师以竞赛为抓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以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北京市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专门立项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笔者作为工作室成员,在本文中谈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策略。
一、以学习为内驱,促教师成长
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教师有序、有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也在与时俱进地更新、完善。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引领教师在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培训任务中学习新理论、了解新动态,以夯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基础。
(一)在业务学习中夯实理论知识
业务学习是教师发展、提升自我,为自己充电的一条基本途径。为了提升教师业务学习的实效性,学校管理者应在业务学习内容中设计“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
所谓“规定动作”是教师必须学习的相关内容,所谓“自选动作”是让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新课程标准应作为教师业务学习的“规定动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学深悟透,并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做好学习笔记。每一位教师可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有选择性地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如部分教师对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感到茫然,则可以让这部分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术论文。
此外,学校管理者无需对教师业务学习笔记的内容、形式等做过多要求,而是应以鼓励教师创新为主。如在业务学习笔记中,教师既可摘抄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可写一些自己的教学感悟;既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借助剪贴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等。
(二)在教研活动中夯实理论知识
在夯实教师理论知识方面,教研活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管理者应着力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学校管理者应引领各学科教研组有的放矢地选择一些既能够夯实教师理论基础,又能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教研主题。如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研根本任务感到不解,难以实操。鉴于此,各学科教研组可将“立足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教研主题,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应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对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学习、借鉴一些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方法、新举措。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研究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通过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教师能够进一步夯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功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教研活动也能够为教师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教师通过分享、交流等途径相互学习,同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在培训任务中夯实理论知识
培训是在职教师学习新知识、开阔新视野的一条必由之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校管理者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有序、有趣、有效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让教师在积极主动完成培训任务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
学校管理者可通过各种途径,精挑细选一些讲解新课程标准的视频讲座,并将其推送给教师,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日常碎片时间,自主观看、学习这些视频讲座。线上学习完成后,学校管理者可以组织开展线下培训活动。在线下培训活动中,应将自主权交给教师,让每一位教师分享自己参加线上培训任务的收获和感悟。此外,在开展培训活动时,学校管理者也可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如可聘请一些学科教学专家,在学校开展专题培训活动;也可组织教师前往名校,以跟班培训的形式,学习一些新的理论知识。
实践证明,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任务,不仅能够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还能够提升教师的学习效益。在专家的引领下,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歧路,能够快捷、扎实、高效地学习相关内容。
二、以课堂为载体,促教师成长
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发展、提升,离不开课前精心备课、课中认真上课以及课后深刻反思。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通过教学视导、推门听课以及教学反思等途径,着力提升教师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能力。
(一)以教学视导,促教师精心备课
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学校管理者应以教案为切入点,通过教学视导,促进教师精心备课。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高度重视备课,学校管理者应将备课作为教师年度业务考核的一项基本内容。
学校管理者应不定期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视导,深入了解教师的备课情况。为了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益,学校管理者可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进行备课。如各学科教研组可采取分工协作的形式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可直接将集体备课的成果作为教案,再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与班级学情,以集体备课的成果为基础进行二次备课,即个性化备课。通过二次备课,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成果,还能够让教案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学校管理者既要寻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发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凸显的优势,在教学视导通报环节,清晰、明确地指出不足与优势,让每一位教师扬长避短,为做实、做细、做好备课工作指明方向。
(二)以推门听课,促教师认真上课
课堂是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发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推手。学校管理者可以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一位教师,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指导教师尽快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学校管理者应采取推门听课这一方式。在听课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作为一名观察者,仔细、认真地观察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亮点与存在的不足,在课后对教师进行个别评课。在评课过程中,首先,应仔细聆听教师的教学设想,教学感悟;其次,应肯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凸显的亮点;最后,应委婉地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教师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以指引教师尽快弥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推门听课,学校管理者可精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并督促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另外,推门听课后的面对面评课,也有助于教师清晰地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据此更进一步地提升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
(三)以教学反思,促教师深刻反思
深刻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学校管理者应引导、督促教师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深度分析、细致梳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在教学反思中聚焦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能够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生涯中努力的方向。
学校管理者应要求每一位教师重视课后教学反思,并将其作为教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每一课时的教案中,教师都应该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一篇教后记。对教后记的篇幅、字数可不做具体的要求。但对教后记的内容,要有较为明确的标准。如在教后记中,教师必须要分条列目、言简意赅地描述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且要针对教学中的“失”,提出科学化、合理化的解决方式。
通过坚持不懈地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以及思考、分析、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可及时弥补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可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以竞赛为抓手,促教师成长
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论文竞赛、教师基本功竞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学校管理者应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让教师在竞赛中发展和提升专业素养。
(一)求真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竞赛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能够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在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时,教师需要学习一些新知识、掌握一些新技能、运用一些新理念,因此,教师的个人素养也能得到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完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环境。为了调动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实效性,学校管理者可以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为主题,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新需求,他们或通过自主学习,或通过请教他人,有的放矢地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为了鼓励、引领教师学习、运用新课程标准,学校管理者可以以“学用新课标,构建新课堂”为主题,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另外,为了能够让每一位教师都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竞赛,学校管理者可组织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对参赛教师的实际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分,并将评分结果记入教师年终业务考核成绩中,倘若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评分成绩不满意,可申请再次参赛。在参赛前,各学科担任评委的教师,应对参赛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
(二)与时俱进开展教学论文竞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技术时,教师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困难,为了更加高效地解决这些现实困难,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围绕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在引领教师学习新课标时,学校管理者可组织教师围绕“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开展教学论文竞赛活动。在参与此项竞赛活动时,教师不仅需要全面、深入、细致地学习新课程标准,还需要分享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感悟、收获等。在推广、普及、运用新教育信息技术时,学校管理者也可围绕“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幸福课堂”一类的主题,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论文竞赛活动。
在组织开展教学论文竞赛活动时,学校管理者应为教师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深入学习、广泛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技术等内容的基础上,撰写出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学论文。
(三)持续不断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都属于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着力提升教师的基本功。
例如:在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之际,学校可组织开展师生书画竞赛活动,也可组织教师开展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等竞赛活动。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校管理者可组织开展课件制作竞赛活动、微课设计与制作竞赛活动等。为提高教师的参赛积极性,对在竞赛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可酌情在年终考核成绩中加分。
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基本功竞赛活动,能够引领教师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的各种教学基本功,随着教师基本功的稳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加精彩、高效,教育教学成绩也会因高效课堂而持续提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力量是一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师资建设,将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学习为内驱、以课堂为载体、以竞赛为抓手,让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上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刘欢.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中关键事件的研究——以F市X县为例[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21.
[2]王月婵.初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基于TALIS 2018上海与新加坡调查数据[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1.
[3]骆增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学校组织特质[J].当代教育科学,2017(09):37-42+52.
[4]顾志荣,朱玉林.项目驱动初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24):67-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