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本教育理念 , 需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出发 , 充分考 虑学生的能力差异 , 以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数学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 , 从而让每位 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 。本文将结合人本教育理念 , 探析其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 渗透 。
关键词 : 小学数学,人本教育,课程教学
在新课 程 教 学 理 念 下 , 小 学 数 学 教 育 更强 调 “因材施教”, 即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 一 切 以学生为中心 , 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 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与能力的提升 , 让他们在学 习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 能够以正确的逻辑 思维用数学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一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概念与意义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曾在 20世纪 60 年代盛行于 西方的许多国家 , 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及 教育家马斯洛 · 罗杰斯 。这种教育思想是以人本主 义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 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以 学生为中心 , 把学生看作 一 个个有思 想 、有 感 情 、 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 , 强调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 发展特点的情况下以多样化的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 提升 、潜能的挖掘 , 帮助每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都能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及动手能力的提升 , 改变传 统教育方式中教师的“满堂灌”, 使学生获得课程教 学中的参与感与融入感 , 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 化 、 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把教 学重点由教材转向个人 , 即课程教学应以启发性为 主 , 依托教材内容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与能力的飞 跃 。而在 教 学 观 念 上 , 主 张 遵 循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地位 , 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 而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引者与协助者 , 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 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得到能力锻炼 。 由此可见 ,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充分渗透 ,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及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下形成批判性思维及进行创新性思考 , 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二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本教育理念需把握的重点与 目标
1. 教学过程中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把教育学生比作培养花木 , 强调要像培育花木一样 , 先认识花木的特点再对其进行施肥与浇水 , 培养学生也应在充分认识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教育 , 做到“因材施教”。每位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各异 , 学习习惯及态度的不同 , 他们对于知识内容的接受能力必然是存在区别的 。若教师在教学中只顾一 味地追求教学进度而置学生的学习状况于 不 顾 , 又 怎 能 做 到“以 人 为 本”,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能力增长与认知提升呢?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做到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渗透 , 教师需遵循的第一个原则是充分尊重学生的 个体差异 , 以寻求合适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 堂教学中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与逻辑思维的形成 。 例如 , 有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 而动手能力较 强 , 教师则可让他们先以动手探究的方式了解知识 内容 , 再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动手尝试的结论对知识内容进 行 抽 象 概 括 , 从 而 得 到 能 力 的 锻 炼 。 在 教“7-2= 5”这 个 式 子 时 , 如 果 有 些 学 生 不 能 理 解 ,就让他们借助小木棍进行手动演示 , 在不断尝试下 慢慢形成归纳推理能力 , 即使在不借助道具的情况 下也能进行运算 。在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情况下进 行针 对 性 教 学 , 是 实 现 人 本 教 育 理 念 的 重 点 及 要点 。
2. 教学手段上应注意方式的多样性
数学是一 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 , 若教师在教学 手段上只顾照本宣科地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理论 , 而 不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看似单调乏味的数学知 识变得丰富有趣 , 便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无 法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这门学科 , 享受学科的学 习 。 由此可见 , 尽可能地去丰富教学形式 , 以在教 学过程中彰显数学课程学习的乐趣 , 是充分激发学 生学习潜 能 , 实 现 数 学 课 堂“以 人 为 本”的 关 键 所 在 。教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不 妨 应 用 多 媒 体 教 学 方 式 , 以一些音像丰富课程内容 , 让学生了解数学课 程的奥妙与神奇 , 在吸引他们好奇心的同时引燃他 们的学习热情 。 比如 , 在讲授“准确数”和“近似数” 这两个知识点 时 , 教 师 不 妨 在 电 脑 上 给 学 生 展 示 一些星球或者天体的图片 , 让他们了解这些天体的 直径大小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 从而了解很大的数所 表示的意义与概念 , 进而让模糊的数学知识变得生 动与具体 。此外 , 游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 应用也是另一种改善课堂氛围的方法 , 通过设计不 同类型的游戏 , 让学生以参与游戏的方式体会不同 的数学知识 , 更能够以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 深刻理解知识 , 从而在游戏中发现数学课堂的美妙与乐趣 。
3. 教学环节上要把握学生的主体性
“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 , 而是将开 发 文 化 宝库的钥匙 , 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正如陶 行 知先生提倡的那样 , 教育学生并非只是将现有的知识一 味地灌输给学生 , 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引导学生在了解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掌握知识 , 从 而 能 够 有 效 地 进 行 自 主 学 习 。 因 此 ,“以人为本”的 教 学 理 念 不 能 忽 视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要以适当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 督促学生不断举 一 反 三 ,防止思维的僵化与形成惯性思维 。 比如 , 在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自主讨论的空间 , 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研究对知识内容有大致的理解 , 进而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 不至于太过依赖老师的讲解 。为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给他们安排 一 些适当的 学 习 任 务 , 进 而 改 善 课 堂 教 学 的 效 率 。 例如 , 在讲授“比例”这个概念时 , 教师可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分数”的知识预习一下该知识内容 , 并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 , 并在课堂学习中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 让学生慢慢习惯这种提前自主预习的学习方式 , 学会通过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内容 。通过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 利用各类教学环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 是人本教 育 理 念 在 数 学 课 程 中 的 有 效 实 现形式 。
三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本教育理念可采用的方法与形式
1. 以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的方 式 激 发 学 生 的 探 究热情
人本教育理念强调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 从而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 因此 , 教师在教学中 , 不妨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 , 让每位学生都能顺利融入问题情境中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并成功掌握数 学 知 识 , 做 到 知 行 合 一 。 例 如 , 在 讲 授“圆的周长”这个知识时 , 教师可以用“小兔子和小狸猫在比赛跑步 , 小兔子的运动轨道是正方形 , 小 狸猫的跑道是 圆 形 , 圆 的 直 径 和 正 方 形 的 边 长 相 等 , 最后 , 小白兔赢得了比赛 , 小 狸 猫 却 不 服 气 , 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这类问题启发学生思 考 , 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会结合现实问题引入数学模 型 , 从而在深化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时提高问题 解决能力 , 形成逻辑思维 。 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改进课堂教学 , 不仅是在吸引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 增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 , 更是培养学生逻辑 思维的一剂良方 。
2. 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每位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特点 , 学习成绩不应是 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 。有的学生虽然对于 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 , 却拥有一个较为勤 勉的学习态度 , 如教师在未对其进行全面了解的情 况下妄加评判 , 可能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 心 , 逐渐产生抵触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不妨 从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知识技能掌握水平 、是 否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能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价 , 从而让学生更深刻 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弱势 , 帮助其建立学习信 心 。 再者 , 以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来让教师对学生进行深 入了解 , 也更有利于让教师明白学生学习成绩难以 提升的原因 , 从而给予针对性的帮助 , 逐步引导学 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例如 , 有些学生虽然在 课堂学习中具备相当敏捷的反应能力 , 能够很快地 对老师的提问做出回应 , 但是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却较薄弱 , 由于比较马虎 , 在做题目的过程当中总 会犯下一些简单的错误 , 数学思维不够严谨是造成 学生学习能力难以进一 步提升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 样的问题 , 唯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予以适当评 价 , 并借助反思课及错题集等方式引导学生及时进 行学习反思 , 才 能 帮 助 他 们 在 学 习的 旅 程 中 越 走越远 。
3. 用小组合作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如何推动人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 效渗透 , 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意识到 自 己在课堂 上的主体性地位 。而小组合作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的合理利用 , 则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一 方面 , 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 有利于充 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 另一方面 , 这能有效 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 让学生深刻了解自己 作为学习中的一分子 , 有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探 讨 , 进而提高学习激情 。 比如 , 教师在 讲 述“长 方 体及正方体”的体积 公 式 这 个 知 识 概 念 时 , 不 妨 让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讨一下“体积”和“面积” 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 并尝试用分割的方法探索复 杂物体的体积计算 , 进而拓展自身的思维水准 。把 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 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相互 交流的过程里增进感情 , 更可以很好化解传统教学 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之间的生疏感 , 让 一 些担心 提出问题会感到羞愧的学生也能大胆交流想法 , 进 而提高学习效果 。 以小组合作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 学活动 , 是提高学生学习激情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
人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 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获得个性化发展 , 得到认知与思维的提升 。而要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本教育理念 , 教师须从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法出发 ,依托风格各异的教学模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
参考文献
[1] 孙莉荣 . “人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现方式举隅[J] . 成功 : 中下 , 2017(16) : 1.
[2] 赵天春 . 人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探析[J] .吉林教育 : 综合 , 2013(8Z) : 1.
[3] 戴峰 . 人本教育凸显 学 生 主 体 性 的 实 践 与 思 考[J] .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 , 2012(11) : 54-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