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22: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历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现实中囿于种种原因,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发展并不同步,写作教学的重要性被弱化。本文以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探索读写结合实施路径。在教学中,通过明确读写结合教学重点、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丰富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完善读写结合指导评价、培养读写结合学习习惯的方式开展读写结合训练,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阅读  写作  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要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为学生提供读写结合平台,根据学情采用不同阅读模式,达到高效阅读目的。阅读过程中要注意量的输入,以便为日后写作打好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阅读材料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然而,读写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具体表现为教材使用低效,阅读和写作分层;教师专业素养不足,读写结合训练缺乏科学指导;传统阅读理念根深蒂固,轻视读写结合训练;写作练习频率低,通常每周两课时,导致教师指导少。本文以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探索读写结合实施路径。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论文

  一、明确读写结合教学重点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结合单元导语和新课标要求,整体把握课程目标,了解本课时、本单元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地位,知道本单元和本课时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要达到的水平。这样可以整体把握教材编写体系,循序渐进地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落实知识点和能力点,一课一得,有序施教。

  如教授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备课可知,本单元人文主题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编童话,写童话”,单元习作重点是“创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红头的旅行路线,感受细节描写,感受青头的坚定、勇敢、友好的品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都有“想象”这一要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想象”这一读写结合点,分三步进行。第一,指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写作手法。本课在写作方法上,有鲜明的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大量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写作时可试着运用。第二,让学生想象: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会和青头说些什么?又发生了哪些事呢?进行续写练习,将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第三,让学生试写,完成后将写得较好的作品投影展示,和大家一起分析文章有哪些可取之处,尝试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想象的妙处,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唤醒学生动笔意愿,进而完成续写训练,读写结合过渡自然流畅,达成了单元导语和课程标准要求。

  二、挖掘读写结合教学资源

  “读写结合教学资源”即读写结合教学活动运用到的各种资源,此类资源越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越有厚重的知识底蕴,学生掌握到的方法、技能、知识就越多样化。教师应当积极挖掘读写结合教学资源。

  1.利用教材内容开展读写训练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例子的示范作用,找准读写结合点,抓住学生兴趣点、教材疑难点、教学留白处,让学生进行仿写、续写、创新写,开展练笔。如在教学《花的学校》一课时,可以模仿文章采用大量想象的写法,进行想象写作练习。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描写自己上学路上的见闻,注意按照一定的描写顺序,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注意适当运用比喻的写法。这样的学后练写,发挥了课文的范例功能,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写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

  2.开展群文阅读进行知识迁移

  教材中的文本阅读量难以满足学生阅读需求,教师应当关注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寻找适当的课外读物,让学生类比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中,可以为学生引入《从现在开始》《爱爬墙的鲁鲁》《今天蜗牛不在家》等童话,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深入理解童话的特点,为下一步“我来编童话”准备素材。

  3.借助整本书阅读整合写作素材

  整本书阅读是对单篇及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补充,可以促进学生整合、联想等高阶思维的发展。开展读写结合时,可借鉴“快乐读书吧”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或运用其他阅读策略开展整本书读写结合教学。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以提前发放“整本书阅读”预习单,让学生先体会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摘抄并撰写读后评价。如此,可以评估学生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味“总分总”这种写作结构的妙处,在全册课文中寻找,哪篇文章运用了这样的写法,尝试用这种写法写文章。这样的形式,既能保障学生阅读时间,也能保障学生写作质量,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论文

  三、丰富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1.创设写作氛围
    可以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倾听同伴的想法,从中总结个人得失,对写作产生更加深入的认知,促进知识迁移。以《海滨小城》一课为例,让学生在小组内畅谈通过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小城的热爱,在文中圈画,并写下小城的特点,全班交流总结。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更丰富理解,之后在互动中完成练笔,提高了学习效率。将游戏贯穿于读写结合过程中,也是创设愉快写作氛围的一个方式。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重现故事场景。在表演时,让同学们注意观察表演者的动作、语言、神态,加上自己的感想,一篇写事的文章就初具形态了。小学语文与游戏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兴趣也会被调动起来,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读写效果也会更好。

  2.结合生活经验

  若是读写内容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无法产生共情,便没有写作欲望。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与生活相关的结合点,学习积累生活中有意思的素材,使写作贴近学生生活,再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表达。以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为例,教师在指导读写训练时,先找到文章关键句,细读文章,了解写作顺序,将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品悟;然后总结文章的写法,学习作者如何描写动物,表达喜爱之情。最后,进行课堂练笔,写熟悉的一种鸟。如此循序渐进,学习有章法,拉近了读写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3.设置坡度训练

  叶圣陶说过:“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倾吐能否合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得追问那难以捉摸的阅读程度。”因此,学生对文章内容要有自己的思考、独特的情感体验,最后才是书写表达。这个过程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由读到写的指导。首先,做好写前铺垫,让学生有表达欲望。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本文有哪些想象非常奇妙,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表达,唤醒学生写作意愿;其次,在学生有表达愿望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方法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各种支架辅助,帮助学生顺利表达。文中“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是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让学生由易到难,从段至篇,顺利完成写作。

  四、完善读写结合指导评价

  评价修改是读写结合训练的重要一环,可以及时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效的读写结合评价,可以提高读写结合教学效率,避免机械无效的练习。

  评价主体方面,先让学生自评。让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文章,检查有无错误的标点、字词,语句是否通顺,之后让学生对照要求检查选材、立意、表达方式等方面是否符合。之后开展生生互评,以同桌或小组评价的形式进行,学生之间可以指出同学习作中存在的优缺点,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最后进行教师评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篇例文让教师指导评价,教师阅读后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是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其间产生思维碰撞,实现评价引导和反思功效,提升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评价方式方面,教师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读与写的内容及学习态度,及时对学生鼓励,共同寻找改善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语言积累情况进行评价。如在学习《荷花》一课后,让学生学习描写一种植物,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写作方法进行评价,“你在写作中将看到、听到、想到的都写了出来,还加上了大胆的想象,真棒。”针对学习态度的评价,“你今天写作态度很积极哦,一定对这种植物很感兴趣”。对同学合作的评价,“你今天认真点评了同学的文章,发言内容可圈可点,比之前有突破”。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评价尽量以口头评价为主,以鼓励方式为主。

  五、培养读写结合学习习惯

  三年级很多同学还未形成读写结合的学习意识,不重视“读写结合”。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明确“读写结合”的含义及意义,指导学生运用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前,教师运用导读形式给学生展示书中精彩片段,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唤醒学生阅读意愿。教师在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以及在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时,要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段阅读的经典读物或美文,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定期进行读书分享会,为学生打造交流、表达的平台,构建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边读边写,把自己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或是摘抄或是阅读体会及时写下来。指引学生留意身边小事,认真观察生活,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为今后写作积累有意义的素材。

  阅读和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两翼,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故教学中两者不可偏颇。“研”无止境,教师可以总结读写结合教学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构建出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50-51.

  [2]王永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6):53-54.

  [3]陈萍萍.小学高学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以Z小学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3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