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口风琴这种吹奏乐器因体积小 、音准好 、旋律悠扬 、 简单易学 , 受到广大小学生 青睐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 , 由于学生对多声部合唱形式认知度较低 , 以至于常常 出现吐 字不清 、 气息不匀 、声如喊叫的情况 。 为 了避免这些现象 , 近年来 , 口风琴合奏的演奏 形式与合唱这种演唱形式逐步融合到 一 起 。借助口风琴合奏所产生的多声部共鸣效应 , 学生对合唱这种演唱形式产生 了 浓厚的学习兴趣 。
合唱这种常见的演唱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多 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 同时对培养学生集体合作 意识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而口风琴合奏与合唱教 学的融合 , 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 使他们 在多声部音乐的启迪与促动下 , 冲破合唱过程中的 音准 、合声障碍 。 另 一 方面 , 能 够 增 强 学 生 乐 感 , 激发学生音乐潜能 , 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 合唱技巧 。
一 、循序渐进 , 兴趣引领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 泉 。 在 合 唱 教 学 中 , 如果学生对 合 唱 这 种 演 唱 形 式 产 生 浓 厚 的 学 习 兴 趣 , 也必 将 收 到 理 想 的 合 唱 效 果 。 陶 行 知 先 生 曾 说 : “教学生的法子 , 先要使他们发生 疑 问 , 所 以 教师应积极设法启发学生 , 让他们产生疑问 , 对事 物产生兴趣 , 进一 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问题解 决以后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 味 , 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 , 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享 的 。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 , 是很要紧的 。 大凡 人做一件事体 , 要是没有兴味 , 简直可以说没有结 果的 。要晓得兴味有了 , 才可以期必往前进…… 越 发肯往前进 , 兴味越发浓厚。”这段话充分肯定了兴 趣在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基于这 一理论 , 教师可 以 将 口 风 琴 合 奏 与 合 唱 教 学 融 为一体 , 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 利用一些基础性 的入门合奏曲 目激发学生演奏兴趣 。然后 , 引导学 生在合奏的琴音中挖掘演唱灵感 。久而久之 , 学生 合唱效果将得到有效改善 。
比如 , 对于刚刚接触口风 琴 乐 器 的 学 生 来 说 , 可以引导 学 生 演 奏 一 些 二 声 部 曲 目 , 像《小 鸭 子》 《粉刷匠》等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 以《粉刷匠》为例 , 这是一首风趣、 活泼的儿童歌曲 , 贯穿整首曲 目 的 节奏是× × × × ∣ × × × ∣ × × × × ∣ × - ∣ 。 从声部上划分 ,《粉刷匠》属于二声部歌曲 , 主要表 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 , 弄得鼻子也沾上白灰 的顽皮神态 。为了突出这首歌曲的表现力 , 在演奏 之前 , 教师可以对开头部分进行演示 。然后 , 将学 生带入歌曲意境中 。在演奏过程中 , 学生应当科学 控制气息 , 精准掌握每一个按键的音准 , 并在教师 启发下 , 共同演奏轻松活跃的旋律 。在这一旋律带 动下 , 学生可以尝试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部分 。 由 于《粉刷匠》节奏轻快 , 曲调清晰 , 口风琴键盘控制 难度小 , 多数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合奏与合唱 技巧 。
利用口风琴合奏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乐感 , 使 他们能够精准掌控歌曲的旋律与节奏 。尤其在合奏 一些简单易学的歌曲时 , 学生更容易走进由 口风琴 合奏所营造的音乐空间 。在教学中 ,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口风琴这种小器乐音色纯美 、旋律悠扬 、易于 演奏的优势 , 并选择一些入门级的歌曲作为合奏曲 目 , 然后 将 学 生 带 领 到 歌 曲 意 境 中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学生与合奏的音乐节拍产生情感共鸣 , 进而快 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 。如对于乐感较差的学生 , 在 口风琴合奏乐音带动下 , 能够准确辨识出音准和曲 调 。如果跟随口风琴的曲调对歌曲进行哼唱 , 他们 将逐渐掌握歌曲合唱技巧 , 也能够规避一些较常见 的音准问题 。
二 、创建舞台 , 激发潜力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个人表现力 , 如果 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 , 那么每 一 位 学生都将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 。在合唱过程中 , 学 生个人表现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 , 学生通过对 音乐节奏及旋律的理解 , 能够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表 现方式 ,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很好地诠释音乐内 涵 , 并且也能够 提 高 学 生 对 音 乐 作 品 的 理 解 力 与 感 悟 力 。另一方面 , 学 生 在 表 现 自 我 、 释 放 自 我 的 同 时 , 乐感也将快速激发出来 。这时 , 学生无论在 口 风琴合奏 , 还是在合唱表演方面 , 都会成为一 名优 秀的表 演 者 。 因 此 , 为 了 深 入 挖 掘 学 生 的 音 乐 潜 能 , 充分释放学生个人表现力 , 教师可以利用有效 的课堂教学时间 , 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人才华的 舞台 。学生通过展示口风琴演奏才艺 、歌曲演唱才 艺 , 诠释和展现音乐的无限魅力 。
有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 , 练习一些教材以外的 经典口风琴曲 目 , 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个 人才 艺 的 机 会 。 在 课 堂 上 , 教 师 可 以 利 用 10~ 15分钟 , 专门 邀 请 一 些 具 有 音 乐 表 演 才 能 的 学 生 来展现自己才艺 。 比如 , 邀请学生代表演奏一 曲轻 音乐《渔舟唱晚》, 在演奏过程中 , 其他学生作为观 众 , 能够深深陶醉在音乐所展现的幽静意境中 。受 到这一情境熏陶和启发 , 学生对口风琴这种演奏形 式也将逐渐产生浓厚兴趣 。而对合唱这种演唱形式 来说 , 追求的是和谐 、均衡 、立体化的和声美 , 注 重的是协调一致 、富有变化的音色美 。要想达到这一境界 , 除了反复练习之外 , 更重要的是需要 一 种真实情境的长时间熏陶 , 才能对音 乐 旋 律 、节 奏 、曲调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而创建舞台的方式 , 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感受音乐意境的机会 。 当学生代表利用口风琴演奏某一类音乐曲 目时 , 其他学生能够清晰直 观 地 观 察 到 演 奏 技 法 , 包 括 气 息 运用 、指法运用以及乐曲声部 。这时 , 他们脑海中能够迅速生成演奏曲 目的节奏与旋律 , 这将对快速掌握合唱技巧起到关键性作用 。
在合唱教学中 , 学生的音准常常出现问题 。究其原因是学生 缺 少 锻 炼 机 会 。 通 过 创 建 舞 台的 方法 , 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经过长时间熏陶与练习 , 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 。 因此 , 教师可以将创建舞台这种方法与合唱教学环节融合到一起 , 并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 首先 , 充分发挥口风琴这种小乐器合奏的优势 , 要求学生在展现个人才艺时 , 应紧紧围绕口风琴这种小乐器展开 , 即借助口风琴演奏 一 些经典音乐 曲 目 ,以此激发学生音乐潜能 。其他学生在口风琴演奏曲的熏陶与带动下 , 可以在心里小声哼唱 , 并保证哼唱的旋 律 、节 奏 与 口 风 琴 的 演 奏 进 度 相 匹 配 。 其次 , 为了将口风琴合奏与合唱教学融合到 一起 , 可以在学生中间选择一些具有音乐表演天赋的学生组成临时的口风 琴 合 奏 小 组 , 然 后 为 合 奏 小 组 精 心挑选 一 些优秀 合 奏 曲 目 , 在 学 生 合 奏 过 程 中 , 其他学生根 据 合 奏 旋 律 与 节 奏 进 行 合 唱 练 习 。 这样 , 既可以增强 学 生 乐 感 , 提 升 音 乐 理 解 力 与 感悟力 , 一 些错误 的 音 准 也 能 够 得 到 及 时 纠 正 。 最后 , 为了验证学 生 口 风 琴 演 奏 效 果 , 其 他 学 生 可以担当评委 , 对学 生 代 表 的 演 奏 过 程 进 行 客 观 公正评价 。 评 价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 吹 奏 气 息 是 否 均衡 、键盘指法移 动 是 否 正 确 、 吹 奏 的 声 部 是 否 与音乐的原声部 相 符 等 , 根 据 评 委 的 评 价 结 果 , 学生能够及时对存 在 的 问 题 进 行 纠 正 , 这 对 口 风 琴演奏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 。
三 、唱奏相融 , 反复练习
口风琴 合 奏 与 合 唱 之 间 存 在 着 密 切 关 联 。 首先 , 参与合唱的学生 , 其呼吸与每一个分句都需要统一 , 而口风琴合奏也要求每 一 个音调保持统 一 , 否则整体演奏效果与合唱效果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 其次 , 有些合唱作品需要通过小而弱的音量来表现 歌曲内容 , 如果在演唱过程中 , 力度过大 , 则极易 破坏声响效果 。 因此 ,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应当随时 调整力度 , 做到强而不噪 , 弱而不虚 。而口风琴合 奏对演奏者的气息也提出严格要求 , 即吸气时代表 这一小节结束 , 只有使用均匀气息 , 才能吹奏出优 美曲调 。从这一方面来看 , 口风琴合奏的气息控制 与歌曲合唱的音量控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基于对 二者密切关系的考虑 , 在实践中 , 教师可以采取唱 奏融合的方法 , 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 , 第一 小组 负责口风琴合奏 , 第二小组负责歌曲 合 唱 。 这 样 , 既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 也能够使口风琴合奏 与歌曲合唱水平实现同步提升 。
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 , 第一小组负责吹奏 歌曲一声部 , 第二小组负责演唱歌曲一声部 , 然后 再转换角色 , 由第二小组负责吹奏歌曲二声部 , 第 一小组负责演唱歌曲二声部 。这种声部变换的合奏 与合唱方法 , 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多声部歌曲的演 奏与演唱技巧 。第 一 小组在演奏歌曲第 一 部分“让 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 白塔/四周环 绕 着 绿 树 红 墙/小 船 儿 轻 轻 飘 荡 在 水 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的同时 , 第二小组跟随 口 风琴的伴奏音进行演唱 。演唱时 , 学生应当控制好 气息 , 掌握好节奏 , 尤其是每一位学生的发声应始 终保持同步 。否则 , 整首歌曲的歌唱质量将受到严 重影响 。在演奏和演唱过程中 , 应当注意音高与速 度 , 前奏结束以后 , 负责口风琴演奏的学生应当缓 慢进入歌曲主歌部分 , 而负责演唱的学生应当跟随 缓慢而旋律悠扬的琴声 , 以轻柔和平缓的气息进入 演唱状态 , 然后 再 根 据 演 奏 进 度 慢 慢 向 二 声 部 过 渡 。如果演唱进度与演奏进度不相匹配 , 学生应当 及时调整音高 , 当确定口风琴所传递出的歌曲旋律 以后 , 再缓缓进入演唱状态 。这时 , 口风琴合奏与 歌曲合唱才能相得益彰 。
可见 , 利用口风琴合奏开展歌曲合唱训练 , 在提高学生合唱 水 平 方 面 将 产 生 以 下 积 极 影 响 : 第一 , 口风琴合奏所产生和谐音域能够引发学生情感 共鸣 , 使学生对音乐的旋律 、节奏 、音程 、音量产 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 , 多数学 生的演唱欲望将被快速激发出来 。一旦进入演唱状 态 , 学生的音乐潜意识将逐步形成 , 进而可以熟练 掌握歌 曲 的 合 唱 技 巧 。 第 二 , 学 生 在 演 奏 口 风 琴 时 , 同样需要丰富的表情与肢体语言的配合 , 从这 一层面看 , 恰恰与歌曲合唱时的基本要求相 吻 合 。 比如 , 歌曲节奏活泼轻快 , 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做出 左右摆头的动作 , 歌曲旋律舒缓悠扬 , 学生可以做 出微笑表情 。 因此 , 口风琴合奏所产生的肢体与表 情协同效应 , 能够大幅提升歌曲合 唱 质 量 。第 三 , 无论选择的歌曲属于一声部还是二声部 , 口风琴演 奏都可以将每一个声部特点展现出来 。如果学生伴 随着口风琴的乐音进行歌曲合唱 , 每一个音高 、每 一个节奏 、每一个曲调都可以和口风琴演绎出来的 效果相辅相成 。这时 , 学生对歌曲声部的感性认知 也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知 。如果针对同一首曲 目进 行反复合奏与合唱练习 , 那么 , 学生合唱水平也必 将跨越到一个新高度 。
四 、结语
小学口风琴合奏与合唱教学的融合 , 给口风琴 演奏水平以及歌曲合唱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一 条有效 路径 。在合奏与合唱相融合的氛围下 , 学生在演奏 和演唱歌曲时的表现力将变得更加丰富 , 对歌曲内 涵的诠释将变得更加深刻 。 因此 , 教师应当充分发 挥口风琴这种小型乐器的吹奏优势 , 通过与歌曲合 唱的深度融合 , 激发学生乐感 , 提高学生演奏与演 唱水 平 , 进 而 为 培 育 学 生 良 好 的 音 乐 素 养 奠 定 基础 。
参考文献
[1] 郑建清 . 小学音乐班 级 合 唱 教 学 策 略 探 究[J] . 教 学 管 理与教育研究 , 2020. 5(4) : 99-100.
[2] 吴贵龙 . 小学合唱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的策略探讨[J] . 当代音乐 , 2017(1) : 36-37.
[3] 尹正文. 论合唱教学中儿童自我价值的实现— 以杨鸿 年童声合唱教学为例[J] . 文艺争鸣 , 2019(8) : 205-2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