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06 11:51: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 , 构建与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 息化体系 , 引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代化发展 。本文深入 阐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价值 , 系统性提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信息 技术的策略 , 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 信息技术与教育 教学 融 合 的 深 度 不 断 扩 大 、 广 度 不 断 拓 展 。 2018年 , 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 , 支 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 引领教育理念更新 、模式变 革 、体系重构 , 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高 质 量 发 展 。 根据《义务 教 育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标 准 (2022年 版) 》 要求 , 思政课是 落 实 立 德 树 人 根 本 任 务 的 关 键 课 程 ,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 课 , 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道 德修养 、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 。通过将信息技术 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机融合 , 切实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 , 以正确的政治思想 、道德规范和法治 观念对学生实施系统化教育 , 从而在道德教育中发 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 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 对法治的滋养作用 , 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 相成 , 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

  一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 必要性

  1.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信息技术已深入人们的生 活 、工作。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普 及 , 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 互联网软件衍生的产品 日益丰富, 如娱乐性的短视频、影视作品以及各类网络游戏等。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 , 由此形成 云 课 堂 、微 课 、慕 课 等 新 兴 教 育 方 法 和 形式 。我国高度重 视 信 息 技 术 与 教 育 领 域 的 融 合 应用 , 将信息技术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创新驱 动 力 。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要求“推进信息技术 、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变革 , 全面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 式 创 新 与 评 价 方 式 改 革”。通过普及和推广信息技术教学 , 以信息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 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智能化应用 , 达到人机共教 、人机共育 、助力减负增效的 目的 , 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 。

  2. 智慧教育的必然选择

  根据《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要求 , 教育信息化服务应 覆 盖 全 体 适 龄 学 生 , 实 现 由“以 硬 件 、项目为中心”向“提 高 师 生 应 用 水 平 和 师 生 信 息 素养”方向发展 , 围绕师生信息化应用需求 , 完 善 相关硬件 、软件和资源建设 , 以信息技术支撑优质资源应用 , 如数字 教 材 、导 学 案 、微 课 、 网 络 课 程 、名师资源等 , 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由数字应用向智慧教育转变 。智慧教育背景下 , 信息化硬件设施的重要性下降 , 突出其技术应用 , 实现由设备供给向 服务供给的转变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 治课程融合 , 以信息技术带动课程教学 , 突破传统 教学中教学资源单 一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问 题 , 完善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创新应用 , 是智慧教 育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

  二 、初中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 中 运 用 信 息 技 术 的 价值

  1.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 , 教师一般根据 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 通过举例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 的理解 。此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且道德与法治的 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较大差距 , 尤其是 “道德”部分的内容 , 如 果 教 师 采 用 此 类 教 学 模 式 , 易与学生产生距离感 , 使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 无法 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作用 。 陶行知先生曾提 出“教学做合一 ”的教育观念 , 要求教师开展教学应 密切联系学生的切身经验 , 将课程内容与学生认知 有机衔接 , 从而 实 现 课 程 知 识 的 迁 移 与 新 知 识 的 生成 。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 可 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 , 丰富教学方式 , 实现多样 化教学 ,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为课程的有效开 展奠定良好基础 。如教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运 用 视 频、 图片等素材 , 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可视化讲 解 , 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教师传授的内容 , 提高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 同时 , 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前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 并在 课程导入环节进行展示和讨论 , 以此引发学生思考 , 将课程教学与学生主动探究相结合 , 实现学生由被 动向主动的转变 , 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2. 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 实现无纸化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 , 教师主要依赖教材 内容开展相应教学 , 由于教材编纂的理论内容与学 生的社会经验存在一定差异 , 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 大 , 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 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不 佳 。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 , 将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结合 , 重新制订教学计划 , 以教材知识理论为出发点 , 利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课程的内容 、组织 、教学 、评价 , 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社会经验 , 有利于提高教材内容的接受度 , 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 , 使学生内心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 并形成思想和行为的统 一 。此外 , 由于学生课余时间长期接触互联网衍生 内 容 ,其心理存在被误导的风险 ,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模块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 使学生形成正确 、健康的三观 , 帮助学生在浏览互联网内容过程中 , 能够准确分辨互联网内容的优劣 , 摆脱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 以短视频为例 , 短视频平台建立的初衷是为大众提供良好沟通 、协作 、分 享 的 平 台 ,但其后续运营与利益紧密相连 , 导致平台出现大量负面诱导性内容 。通过精心编写的文案以及断章取义的剪辑手法 , 平台创作者达到提升作品关注度的目的 , 进而提高创作的经济效益 。 由于初中生社会经验较少 , 且具有容易受新鲜事物影响的特点 , 使得学生 的 世 界 观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发 展 易 受 到 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 需要融合教 材 教 学 内 容 ,选取典型的短视频思想诱导案例 ,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 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 摆脱教材束缚 , 实 现无纸化教学 。

  三 、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教 学策略

  1. 信息技 术 引入 时 政 热 点 , 提 升 道 德 与法 治 教学的时效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经验息 息相关 , 且最终教学目标是为综合提升学生的思想 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意识 。 因此 , 教师需要充分考量 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 , 综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 的时效性 。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 在教学过程 中引入时政热点 , 综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 价值 。 引入时政热点时 , 教师应注重所引入的热点 与教学内容的 相 关 性 , 侧 重 于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意 识 , 而非对时政热点的看法 。如就“新型冠状 病 毒感染疫情”教学时 , 教师应着重针对“逆行者”以及 “防护意识”等方面进行着重讲解分析 , 而非对疫情 中受感染 个 体 的 行 为 进 行 谴 责 。 对 于“逆 行 者”而 言 , 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医护人员是国家 、 民 族的英雄 。 通 过 强 调 “逆 行 者”勇 于 为 国 家 、人 民 献身的爱国 、奉献精神 , 引导学生向医护人员学习 和致敬 。对于防护意识 , 根据疫情防控政策 , 广大 人民群众需要自觉佩戴口罩 , 做好自我防护 , 教师 可在教学中结合国家防疫部门发布的防疫指南 、宣 传片等材料讲解做好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 提高学生 做好个人防护的 自觉性 。通过引入时政热点内 容 , 结合信息技术立体生动的展示 , 紧密联系学生的社 会经验 , 能够使学生内心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 最 终将意识体现在行为举止中 , 达到综合提升学生道 德品质的教学目的 。

  2. 利用微课教学的便利性 ,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近年 来 , 信 息 技 术 全 面 应 用 于 各 行 业 、各 领域 , 并形成以信息技术为驱动的新模 式 、新 业 态 , 微课便是教育领域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微 课的构成主要以教学视频为主 , 与教师讲解式的教 学形式存在显著不同 。微课教学的视频资源内容主 要围绕单一知识点展开 , 其特点较为符合现代人的 生活节奏特征 。 教 师 应 充 分 发 挥 微 课 教 学 的 便 利 性 , 将微课合理应用于课前 、课中 、课后 , 借助互 联网教学资源优势 , 广泛收集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 容相关的微课视频资源 , 或结合课程内容自行制作 微课 , 通 过 校 园 通 、 QQ 群 、微 信 群 等 平 台 发 布 , 供学生预习和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可借助微 课讲解教材内容 。如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教学 中 , 教师可以收集 、制作微课 , 并借助交互式电子 白板进行展示 , 通过电影片段展示情绪的感染 性 、 情绪宣泄的作用 、情绪放松训练方法等内容 , 将抽 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 、形象化 、生动化 , 引发学生 思考和共鸣 ,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 自主学习能 力 ,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

  3. 构建翻转课堂教学 , 引导学生 自主学 习

  翻转课堂 是 一 种 颠 覆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的 教 学 方法 , 其最大特点在于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 , 将学 习的决定权从教师交给学生 , 由学生 交 流 、协 作 ,完成项目式学习 , 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加深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 目的 。为提升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 一 是教师应结合学 生 学 情 , 按 异 质 分 组 方 法 以 3~4人 为1组 , 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 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自主完成相关学习; 二是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便利 ,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自主探讨 , 并适当指导与 监 督 ,密切关注学习小组的学习进度 , 使各小组最终能够自行得出教学 结 论 , 进 而 实 现 翻 转 课 堂 的 教 学 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需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进行监督 , 结合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进度 、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 如 结 合 信 息 技 术 手 段 对 学 生 课 前 预习 、信息技术资料的收集 、课后复习视频中题目的练习等情况进行统计 , 以此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信息化 、数字化 。
\

  四 、结语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 , 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 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当下时政热点内容 , 提升教学的时效性; 通过微课教学 , 完善课堂教学流程 , 利用微课中大量的单点教学内 容 和 经 典 案 例 , 激 发 学 生 自 主 学 习的兴趣 ; 构 建 翻 转 课 堂 , 发 挥 学 生 课 堂 主 体 作用 , 由教 师 提 供 学 习 资 源 , 完 善 学 习 支 持 条 件 ,构建基于小组合作 和 信 息 技 术 支 持 的 高 效 课 堂 环境 , 强化学生对 课 程 内 容 的 思 考 与 掌 握 , 综 合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 真 正 实 现 初 中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程的教学创新 。

  参考文献

  [1] 潘泽文 . 信息化视 角 下 初 中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学 策 略[C] .2022智 慧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与 教 育 发 展 高 峰 论 坛 论 文 集 .2022: 1065-1068.
  [2] 刘壮 . 新 课 程 改 革 背 景 下 初 中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学 策 略 探析[J] . 考试周刊 , 2021(A0) : 130-132.
  [3] 李大 更 . 信 息 技 术 环 境 下 的 初 中 道 德 与 法 治 课 教 学 策略[J] . 天津教育 , 2021(15) : 36-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6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