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三全育人”场域中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 “三全育人”场域中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了“三全育人”场域中研究生辅导 员与导师合力育人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导师,合力育人,三全育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自 2018 年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目前共有 8 个区、25 所高校和 92 个院系试点。本文拟以精准思 维和理念为指导,面向研究生“三全育人”场域,以研 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为突破口进行探索与实 践,以期推进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一、“三全育人”场域中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 育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 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 方位育人”[1]。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进一 步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研究生是我 国高等教育最高学历层次储备人才,是推动国家自主 创新的重要引擎,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战略资 产 。在研究生“三全育人”场域中,研究生辅导员与导 师是两支最主要的教育力量,基于此,充分发挥这两 支队伍的育人职能,以点带面地提升研究生“三全育 人”综合改革成效,十分必要。
1.辅导员可以弥补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经 验方面的不足。由于研究生群体数量少、占比小,我国 研究生教育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相较于本科生 教育而言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同时,研究生教育“重科 研、轻德育”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是研究生导师只关 注重研究生学术研究的观念根深蒂固,这就导致研究生理想信念缺失、爱党爱国意识淡漠、思想政治素质 不高 。为使研究生教育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教育部 于 2018 年发布 《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 职责的意见》, 明确指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 首要责任人,立德树人是导师的首要职责[3]。但受历史 因素影响,导师教育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方法 等均有所缺失,短时间内难以迅速提升,很难顺利开 展思想政治教育。而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骨干力量,即辅导员自研究生入学起,便可通过新 生入学信息、档案、班会、入学教育、学生干部竞聘、奖 勤助贷补手续办理等多途径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人基 本情况和家庭情况, 且在后续组织开展党团班活动、 发展团员党员、走访宿舍及日常管理交流中可以进一 步密切跟踪学生思想动态,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 解 。同时,辅导员与学生的身份是平等的,无潜在利益 冲突,更易于倾听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从而便于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 可以快速影响导师、提升导师思政育人能力,从全局 上高效达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2.导师的权威性与辅导员的亲和力可有效互补。研 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各自的身份属性特点决定了他们 对于研究生群体的影响力各有侧重 。导师由于掌控着 研究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的话语权,对研究生具有较 强的制约能力,因此对研究生更具权威性,且研究生 由于对导师“敬中有怕”,故大多不敢与导师争辩,也 不会主动与导师沟通内心的真实想法;辅导员由于与 研究生年龄相仿,成长环境和所处时代也相近,因此 更容易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且辅导员属于较 为中立的第三方立场, 与研究生不存在利益冲突,故更具亲和力,也容易与学生成为朋友,进而便于作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桥梁,并通过日常管理和谈心谈 话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帮扶。
(二)重要性
在“三全育人”场域中,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 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助力 人才培养。育人合力的形成有助于充分发挥辅导员和 导师各自所长,实现对研究生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 个性化的培养,有助于培养服务于“四个面向”的拔尖 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有利于推进学科建设高质 量发展,并助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目标达成。
第二,有助于提高导师队伍党建及思想政治工 作能力,涵养优良师德师风 。在合力育人过程中,辅 导员开展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经验得以向 导师群体传导, 一方面可以提升导师的思想政治工 作技能,助力导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可以维护导师 的权威性, 进而使导师高质量开展党建及思想政治 教育等工作。
第三,有助于改善导学关系,建立和谐亲密的师 生关系。和谐健康的导学关系是导生共同体的永恒追 求[4]。研究生导学矛盾是研究生教育中的突出问题,而 健康和谐的导学关系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的重要路径, 是影响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是 影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 因此,合力育 人过程中研究生辅导员的深度参与,可以成为构建良 好导学关系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第四,有助于巩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先锋 模范作用 。由于研究生群体及研究生教育教学相对分 散、基层党务工作者配备不足、导师“重学术科研、轻 党建思政”等,研究生党建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的薄弱 环节[5]。而在合力育人过程中,可结合导师第一责任人 作用发挥、导师固有的育人权威及辅导员思政育人主 责主业,通过改进党建工作模式,探索将党支部建在 实验室/科研团队,由辅导员与导师担任党支部“党建 导师”,从而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
第五,有助于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完善研 究生教育评价体系 。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的探索, 有利于在工作实践交融中发现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 研究生教育评价、辅导员与导师考核评价、信息化建 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撰写 工作报告等方式提出对策和建议,从而推动研究生教 育水平提升。
二、“三全育人”场域中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 育人的现实困境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可知,近 10 年来针对研究生辅 导员与导师之间存在的问题已有较多研究[6-9],亦不乏 关于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的机制研究和路 径探索[10-12],但大多停留在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等理 论分析层面。而在高校顶层设计及相关机制体制缺位 或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以上研究对于研究生辅导员与 导师在现实工作中的指导意义就非常有限。笔者经过 梳理,发现“三全育人”场域中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 力育人主要面临如下现实困境。
(一)“三全育人”大格局尚未形成,合力育人缺乏 理念根基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实践探索中,研究生教 育仍存在评价机制“重教学科研、重智育、重管理而轻 德育、轻育人”等现象[13] 。之所以会出现此类现象,是因 为“三全育人”试点数量少,覆盖的教职工及学生群体 也非常有限。即“三全育人”理念普及和举措落地不足, 尚未形成全校范围内一体化的“三全育人”大格局,且 相当一部分辅导员与导师不知“三全育人”概念,导致 缺乏合力育人根基。同时,辅导员与导师对自身在育人 过程中的角色认知不明确,且相应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以及运用的育人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以致难以实 现优势互补。另外,部分辅导员与导师之间由于缺少沟 通交流,也影响了双方在育人理念上达成一致性。
(二)教育管理模式横纵不一,难以形成育人合力
我国教育行业正处于适应新情况和新形势的变 革进程中,“有组织科研”将成为下一个十年高校开展 科技创新的主流形态,即科研团队、学术梯队将成为 未来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依托形式 。世界经济论坛于 2020 年初提出“教育 4.0 全球框架”,可见“混合式” “多元化”“自助式”“个性化”将成为未来研究生教育 的主要模式[14] 。然而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横纵不 一,难以形成育人合力。首先,研究生教育管理较本科 生而言更具分散性、个性化及多元化,研究生辅导员 采用的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模式与本科生趋同,如参 照本科生集中统一、整建制的管理模式,这已经不能 适应当下及未来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需要 。其次,研究 生导师主要依托纵向科研团队实行跨年级的纵向交 叉管理,以求在科学研究开展过程中育人,而研究生辅 导员采取以年级和班级为主体的研究生横向教育管理 模式, 难以与导师以科研团队为主体的纵向育人模式形成合力,导致不能达成同频共振的育人效果。
(三)合力育人有部分共识,但育人合力不足
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计等均强调要 培养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但教育管理理念 要求辅导员对研究生提供“保姆式”的服务。根据文献 研究及笔者工作实践可知, 辅导员的绝大部分时间和 精力囿于繁杂的日常事务, 虽然学校也强调“德育为 先”,但实际在招生、培养、教育管理等环节对于研究生 的考核评价依然更侧重于量化体现的教学科研成效, 德育成效的体现和考量占比较小。同时,大多数研究生 辅导员与导师均认为建立合力育人机制非常必要,却 又普遍存在“平时不联系,有事才沟通”的现象 。另外, 辅导员与导师的关注重点不同, 辅导员更关注思想政 治教育、党团班建设、心理及就业等问题,导师则更注 重学术科研,这样双方的利益诉求存在冲突区间,虽有 合力育人的共同目标,但育人合力尚未充分形成。
三、“三全育人”场域中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 育人的突破路径
基于上述现实困境,笔者拟通过梳理研究生辅导员 与导师工作职责,以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 落地科研团队为着力点,探索合力育人的突破路径。
(一)以工作职责为出发点,锚定合力育人的聚力点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 员工作职责包含九大方面: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 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 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15]。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 见》提出要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研究生导 师立德树人职责包括七个方面: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 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 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 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注重对研究生的人文关 怀。通过梳理文件,挖掘全员育人要素中辅导员与导师 的育人职责, 可以发现研究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 引领、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职业规划 与就业创业指导等是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职责共同覆 盖的领域,其应该成为二者合力育人的聚力点。
(二)以宣传为切入点,打通角色认知的堵点
根据现实观察及教师访谈可知,研究生辅导员与 导师对各自的工作职责均停留在较为主观片面的认 知层面 。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社会通过角色期待引导社会结构中的个体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且个体在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也是由角色期待所赋予 的[16]。而宣传可以通过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 思想和行动,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宣传者所需的方 向转化和发展 。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将“三全育人”理 念、辅导员与导师岗位职责、研究生培养目标等在教 学楼、宿舍楼、实验室等场所张贴,还可在招生宣传及 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精细 渗透,以助力全方位育人,从而使辅导员与导师在角 色认知层面达成共识,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并帮助 研究生明晰自身努力方向, 最终打通合力育人道路。 另外,二级学院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队伍 沟通交流常态化制度 。 比如,可每月组织一次研究生 辅导员与导师共同参与的生日聚会,通过游戏互动帮 助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增进认识;定期开展团体心理 辅导,帮助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疏导压力;组织性格 测试游戏,帮助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深入了解双方的 个性特点;按照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研究生辅导员与 导师兴趣小组;促使研究生辅导员每周走访科研团 队,主动与导师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导师则及时向辅 导员反馈在与学生日常互动中发现的“不良苗头”问 题,双方及早协同、共同干预解决。
(三)以党建导师制为突破口,弥合党建育人的断点
2020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 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明确提出,“创新研究生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在科研 团队、学术梯队等建立党组织”[17] 。近年来,研究生党 支部建设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尤其是研究生纵向党 支部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支部结构更加稳定、导师育 人作用得到加强及导学关系更加融洽、思想政治教育 与业务更加融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更加充 分等,因此依托科研团队建立纵向党支部,发挥党建 引领作用,有利于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育人合力的聚 合,进而发挥党建导师制的优势 。高校党建及思想政 治教育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且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内容与形式相对滞后[18] 。现行研究生教育管理体 制中,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辅导员的工作 范畴,导师更侧重于业务(教学科研) 层面,基本不接 触学生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教育需服务于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党建及思 想政治教育,都必须基于党的领导这一大前提 。而党 建导师制可以将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同时纳入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便对研究生党支部建设 成果负共同责任,从而弥合党建育人断点。具体来说, 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可以通过学期规划筹谋,在每学 期初结合导师实验室学术科研规划及辅导员工作计 划共同制订支部工作计划,结合“三会一课”、实验室 组会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且借助科研团队微信群、 公众号等平台,安排支部成员每周筛选、转发当周时 政热点、理论知识、重要讲话等进行分享学习,并根据 学习内容组织多频次小型问卷测评,即二次进行学习 巩固,形成闭环,同时可设置相应学习奖励机制,还可 开展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 。换言之,党建导师制不仅 有利于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和落实,也能够实现党建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从而促使 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协同培养研究生,即能够形成相 互配合的合力,通过互为监督、有效促进,共同发挥育 人优势,最终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
(四)以科研团队为落脚点,深耕思想政治教育和 价值引领责任田
科研团队是由老中青三代导师组成的学术梯队 及导师名下硕博研究生共同构建起的一种科研组织 形式 。科研团队内部有优良的“传帮带”效能,且良好 的人才梯队能够为团队内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研 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高效赋能。而研究生辅导员与导 师作为人才梯队中的中坚力量,在科研方面形成育人 合力, 就可以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纵向党支部组织学 生、凝聚学生和服务学生的职责。具体而言,研究生辅 导员作为科研团队的辅助力量,应该根据科研工作的 进展情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通过在科 研团队设置人文社科图书角, 开展师生文体活动、团 体心理辅导,组织学术沙龙、参观交流等形式,及时进 行教育和引导,同时邀请专家为研究生举办科研道德 准则和操守及科研规范等方面的讲座,引导学生形成 良好的科研品质、规范的科研行为,并将其贯穿学习 生涯;研究生导师作为科研团队的主心骨,应该及时与 辅导员沟通交流,然后立足科研工作,有针对性地将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融入科研团队的教育管理 。这样 研究生辅导员从外部入手, 导师从内部入手, 形成合 力,将立德树人贯穿研究生教育各环节,就能使研究生 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追求。
四、结语
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围绕教育改革和科技创新目标,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势必进 一步发生深刻变革 。本文基于“三全育人”场域,在围 绕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如何开展合力育人的探索与 实践中发现,辅导员与导师育人合力的形成,在提升 教师队伍能力水平、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涵养高品 质师德师风、改善导学关系、增进“五育并举”共识等 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 日报,2016- 12-09(1).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的意见》[EB/OL].(2017-01-17)[2022-07-15].http://www.gov.cn/ 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 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EB/OL]. (2018 -01 -18) [2022 -07 -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 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
[4] 张荣祥, 马君雅.导学共同体:构建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新思路[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9):32-36.
[5] 徐峰,张剑鸣.研究生党建中的辅导员参与:作用、现状及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5):73-77.
[6] 李伟群,朱白薇.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困境的审思[J].继续教 育研究,2016(8):108- 110.
[7] 徐岚 . 师父 、师傅还是老板:从教师角色看研究型大学师生关 系[J].高校教育管理,2013.7(3):33-40.
[8] 廖湘阳,孙瑜.2018 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热点述评[J].学 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5):1-9.
[9] 张佳,张强军.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价值意蕴、现实困 境与路径选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1):22-28.
[10] 刘林.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与实现途径探究[J]. 思想教育 研究,2018(5):115- 118.
[11] 张启钱.“三全育人”视阈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究[J]. 江苏高教,2021(3):109- 112.
[12] 程华,曹媛媛.场域视角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机制 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4):10- 16.
[13] 覃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的转、破、立[J].学校党建与思想 教育,2022(9):86-88.
[14] 王永固,许家奇,丁继红.教育 4.0 全球框架:未来学校教育与模 式转变—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 教育模式》之报告解读[J].远程教育杂志,2020(3):3- 14.
[15]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7-09-21)[2022 - 07-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 t20170929_315781.html.
[16]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M].张明德,夏遇南,彭刚,译.南京:译林 出版社,2008.
[17]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 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04)[2022-07-15].http://www.moe. 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
[18] 徐远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融合共生探究[J].教 育现代化,2020.7(5):143- 144.
其他作者简介:张鹤立(1987— ),女,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移 动通信,研究生教育。
黄治同(1982— ),男,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光通信技术,研究生 教育管理。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