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有关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 结合教 师在小学语文三 、四年级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三类教学方法 , 提出对应的评价方法 。 帮助 教师从基础知识朗读的准确 、通顺和富有感情三 个层级进行改进式评价 ; 指导学生思考 方向 , 带领学生理解课文 , 循序渐进引导式评价 ; 设置情境 , 针对学生发挥想象 、 写作 运用 , 进行思维角度的赞赏式评价 , 以提升评价维度 、视野和水平 , 进而提高学生探索 未知 、 学习新知 、攻克难知的能力 。
《义务教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2022年 版) 》对 于 评 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 倡导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 , 在 教学分项环节进行分步评价 , 形成循序渐进的评价 体系 ;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 开阔评价视野 , 从 不同维度评价 , 融合不同学科 , 在教师渐进式 、拓 展式评价过程中 ,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 、学习知识的 主动性 。在 日 常教学中 , 教师面对学生 不 同 反 馈 , 都会做出对应评价 。结合小学语文三 、 四年级课堂 教学 , 分析如何应对学生不同反馈 , 尝试构建有效 评价的三类方法模型 。
一 、朗读指导递进式评价
在语文新授课教学中 , 最基础 、最常见的教学 方法便是请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水平一般包含三级 阶梯 : 正 确 , 连 贯 , 富 有 感 情 。 随 着 教 学 环 节 推 进 , 内容深入 , 针对学生朗读对象的变化 , 朗读要 求的提升 , 教师也应采取对应的不同评价 , 以提高 学生朗读水平 , 进而加深对文本理解 。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 西 沙群 岛”为 例 。 这 篇 课 文 属 于 写 景 类 文 章 , 作 者 一般会借景抒情 。在讲授这类课文时 , 教师可以让 学生朗读课文句子或片段 , 再针对学生朗读进行 口头评价 , 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 。 在这 篇 课 文 中 ,学生通过教师解读 、 自 己朗读 、教师点评指导 、 自己再次朗读的模式 , 不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 理 解 ,从而增加对西沙群岛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的 了 解 ,更表达了对祖 国 地 大 物 博 、美 丽 富 饶 的 热 爱 与 情怀 。在具体评价方式上 , 可以围绕朗读的指导与改进 , 依据教师要求难度 、学生朗读水平 , 循序渐进展开以下三种评价 。
1. 语音基础类评价
这一类评价适用于讲解新学字词 之 后 的 朗 读 。 教师在评价基础字词朗读时 , 可以从学生朗读正确 与否 、音量大小 、音色是否优美三个维度进行针对 性 、多样化评价 。在第三自然段中个别注音字词如 珊瑚 、绽 、蠕等 , 学生 容 易 读 错 。 在 口 头 评 价 时 , 应多采用正向引导 、积极鼓励式语言 , 尽量少用纠 正批判式措辞 。如“老师再给你 一 次机会 , 仔 细 看 看课文中的注音 , 再试试看 , 先听听其他同学怎么 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朗读自信心 , 即使读 错 字 音 , 也会勇于纠错 。
2. 语句通顺类评价
当教师讲解完一个语段 , 可以从朗读的通顺连 贯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 , 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朗 读 , 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字词意 思 、句 段 分 层 、 标点变化来判断如何断句 , 哪里需要连读 , 哪里需要停顿; 哪里需要短停 , 哪里需要长停; 再做示范 朗读 。如第二自然段 , 在评价朗读通顺 连 贯 性 时 , 需要先根据 句 意“西 沙 群 岛 一 带/海 水 五 光 十 色”, 在“西沙群岛一带”后面可以短停 。而根据本段两层 意思 : 海水颜色种类繁多及其形成原因 , 我们可以 点评 : 在“一块块 , 一条条 , 相互交错着”。后面稍 作长停 , 教师亲自示范或请学生范读 。
3. 语段情感类评价
这类评价在朗读指导改进式评价中属于高维度 评价 。 面对学生朗读反馈 , 教师首先需要准确把握 情节内容节奏变换 , 理解作者人物心理情感 , 然后 才能从朗读时需要表达何种感情 、运用何种语 气 、 如何变化语速三个维度进行指导性评价 。我们对学 生有感 情 朗 读 的 评 价 才 能 有 方 向 、有 目 的 。 以 第 四自然段朗读为例 , 这一 自然段重点列举了四种海 里的鱼 。首先 , 需要从宏观角度指引学生通过朗读 表达对西沙群岛鱼的数量 、种类繁多 , 颜色 、形态 各异的喜爱 、喜悦之情入手 。其次 , 在朗读这四种 不同类型的鱼时 , 前两种鱼作者是从颜色角度来描 写 , 在点评学生朗读时可以引导他们用欣赏风景的 眼光 、表情来带动朗读语气; 后两种鱼侧重描写形 状特征 , 第三种结合“扇子”, 体现出悠闲自得的神 态 , 第四种联系“皮球”, 体现出灵活敏捷的特 性 。 因此 , 在点评后两种鱼的朗读时 , 可以从语气的可 爱轻快 、语速的节奏变化来引导 , 可谓 一 慢 一 快 , 富于变幻 , 动静结合 , 相得益彰 。最后 , 可以请学 生比赛朗读 、师生合作朗读的形式再次朗读 , 把评 价主体机会让给学生 , 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
二 、思考方向引导式评价
这一类评价适用于新授课精讲赏析 课 文 阶 段 , 即具体分析某个语段 , 或讲解某个关键字词 , 当学 生所答并非与教师事先预设的思路方向一致 , 教师 应该结合学生 思 路 进 行 引 导 式 评 价 , 通 过 发 现 矛 盾 , 步步推理 , 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这一类过程引导式评价的运用 , 以统编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课文《麻雀》为例 。
1. 由表及里 , 鼓励信心式评价
因为在学生已有的固化思维模式中 , 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一般都是“某人心想”类似这样的句式 ,而这篇课文第 四 、 五 自 然 段 并 没 有 出 现 这 样 的 句式 , 因此学生可能无法准确 、完整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 面对这样的情况 , 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主观思考 、举手发言的意识 , 鼓励学生再 仔 细 找 一 找 ,还有哪些句子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作者所想 , 但是隐含了作者的心理活动 、主观情感 。
2. 回归全文 , 宏观统摄式评价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回归整篇文章 , 联系文章开头背景环境 , 当学生找到“它准备着 一 场搏 斗 , 可是因为 紧 张 , 它 浑 身 发 抖 , 发 出 嘶 哑 的 声 音”时 ,教师便可以联系全文 , 进行宏观统摄性评价 : “你联系了作者当时所处环境 , 在林荫路上 , 看到老麻雀不顾自身安 危 , 跳 下 树 来 拯 救 小 麻 雀 的 危 急 场景 ; 因此 , 作者当时最担心的便是老麻雀 , 所以便会换位思考 : 自 己担心的便是想象老麻雀当时的内心活动 。”
3. 推敲字词 , 微观探索式评价
教师可以 继 续 引 导 学 生 找 一 找 描 写 老 麻 雀 动作 、神态 、语言的句子 。这样一来 , 学生便能画出包含“挓挲”“绝望”“尖叫”这些词语的句子 , 即问题回答最后阶段的完善 补 充 。结 合 学 生 所 找 关 键 词 ,教师便可以进行指引性评价 : “你的观察很仔细 , 通过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 我们感受到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老麻雀的心理活动 , 但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 通过老麻雀外在的动作 、语言赋予饱含感情的描写 , 想象自己能够 和 老 麻 雀 的 内 心 产 生 共 鸣 ,相互沟通 , 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当时内心不仅是为老麻雀的安危感到紧张 , 更是为 一 位母亲的伟大感到敬佩 。”这样的思考方向引导式评价三部曲 , 不仅让学生通过逐步理解和探索 , 最终完整找出体现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 , 感 受 对 老 麻 雀 当 时 危 险 处 境 的 担忧 , 培养对不顾个人安危的母爱的敬仰 , 而且结合实践问答契机 , 有效训练学生思维水平 , 培养审辨思维素养 。
三 、观点创新赞赏式评价
学生的思维是具有发散性的 , 思考是富有想象力的 , 课堂教学会有及时性、 生成性、 创新性的观 点 , 面对这样的意外收获、 创新回答 , 教师又该如 何应对 , 如何评价呢? 如果教师点评有方 , 便可以 在互动中保护并培养学生 创 新 素 养— 自 主 意 识、 自创信心、 自立思维。以统编版 语 文 五 年 级 下 册 第 六 单 元“跳 水”为例 。这篇 课 文 以 惊 心 动 魄 的 故 事 情 节 见 长 , 一 波 三折 , 扣人心弦。 这里根据学生的创新回答 , 介绍 以下三种评价方法 ,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沟通与合 作素养。
1. 逆向思维评价法
在这篇课文结尾部分 , 作为一船之长 , 在众人 一筹 莫 展 的 危 急 时 刻 , 他 急 中 生 智 , 化 身 “救 世 主”— 用枪逼 迫 孩 子 从 桅 杆 顶 端 跳 入 大 海 获 救。 这样的情节 , 让大部分读者对船长临危不惧、 沉着 冷静产生敬佩仰慕之情。 因此 , 在续编 结 尾 部 分 , 同学们会写孩子、 水手们感谢、 敬佩船长 ; 然而个 别学生却反其道而行之 , 写船长并没有继续留在甲 板与众人在一起 , 而是一个人独 自 回到了船舱 , 默 默地流下了眼泪。 这时 , 老师的评价至关重要 , 首 先要发现并表扬学生运用逆向思维 , 与大众顺向思 维不同 ; 其次 , 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探索 , 既然能够 按照逆向思维模式进行思考 , 必然会发掘人物心理 的不同侧面 , 有其独到见解 , 船长为何没有与众人 留在甲板关心孩子 , 与水手们庆祝 , 而是一个人选 择离开? 他的心理活动如何? 这样可以让学生以船 长个人独特视角 , 全方位感受当时多重角色、 肩负 重任的 人 物 形 象 : 船 长 既 是 一 船 之 长 , 需 要 对 每 一个船员的安全负责 , 更是这位身处险境孩子的父 亲 , 临危救人 , 当仁不让。
2. 独特视角评价法
教师按照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去设计结尾 , 可 以启发学生继续探索 , 进而发掘人物心理隐含、 深 刻的一 面 : 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 , 船长的内心 必然是矛盾的、 挣扎的、 痛苦的、 被迫的。 可以基 于学 生 对 船 长 个 人 视 角的 结 尾 设 计 , 进 行 点 评 : “这样的续写看似前后矛盾 , 出乎意料 , 其实又 在 情理之中 , 符合人之常情。 你以船长的 个 人 视 角 , 准确把握了人物心理 : 船长也是一个普通人 , 但是在这特殊的危急时刻 , 必须化身‘救世主’模式 ; 当成功救了孩子之后 , 回到船舱 , 做回父亲 , 内心压力终于得以释放。”
在具体评价过程中 , 可以让学生发挥主人公意识 , 根据老师的点评引导 , 先采用同一小组合作探 讨的形式思考续写 , 再以不同小组互相评价的方式 进行互评 , 充分启发、 激励 学 生 , 发 挥 学 生 思 考、 沟通与合作的主观能动性 , 尽可能鼓励、 表扬有独 特视角的续写和有独特见解的评价。
3. 排比串联评价法
上述两种评价属于过程引导性评价 , 即在学生探索、 回 答 不 断 深 入 的 过 程 中 , 教 师 适 时 进 行 点评 、引导。 第三种评价则属于总结性评价 , 尤其当出现不止一种创新观点时 , 教师可以迁移借用修辞里面常见的方法— 排比。 通过对数位学生的个别回答 , 进行综合考量 , 心中有数后 , 按照回答内在逻辑顺序— 思维层次、 思考角度 ; 语言水平、 情感积蓄 , 通过教师评价语言的排比式串联 , 用表示递进 关 系 的 关 联 词 : 不 仅 …… 而 且 …… 更 有/最有…… 将不同学生的答案串联起来。 以学生不同回答内容为主体 , 教师排比串联词为衔接 , 构成 一 组逐层叠加、 气势雄伟的排比式评价。 这样的评价既可以让回答学生感受团队合作中的个体协作意识 ,又可以让其他学生感受课文情节起伏和情感气势 ,可谓一举两得。
四 、结语
本文阐述了三大类评价方式 , 既有阶段性结果评价法 , 也有过程性指引评价法 , 还有总结性串联评价法。 在实践中 , 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评价 ,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 即以提高评价内容质量 , 提升评价语言水平为目标 , 通过更优质的评价引导学生加深课文内容理解 , 推动下一 步教学环节 ,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坚 , 魏锐 , 郑 琰 , 等 . 5C核 心 素 养 : 教 育 创 新 指 南针[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21: 63.
[2] 罗伯特 · L. 索 尔 索. 认 知 心 理 学[M]. 南 京 : 江 苏 教育出版社 , 2010: 3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