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生态课堂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21 14:11: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小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判断需要借助更为具体的生活化道德场景来帮助他们加深 理解 。 文章从创建生活化情境 、 引 导生活化 讨 论 、模 拟 生 活 化 场 景 、深 入 生 活 化 反 思 四 个方面 , 探究小学生态课堂之生活化教学策略 , 以引导学生突破书本学习禁锢 , 与 现 实社会无缝对接 , 从而产生思维交流与碰 撞 , 最 终 实 现 自 我 认 知 、 自 我 反 省 、 自 我 教 育 、 自我发展 。

  关键词 :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 门活动性 、综合性较强的 课程 。在生态化教学背景下 , 教师以学生社会生活 为基础核心 , 精心策划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生活化 教学场景 , 将能不断激发学生生活经验 , 积极主动 投入课堂实践活动 , 真正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 知 ,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之生活化教学的 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时期 , 通过构建小学道 德与法治生态课堂之生活化教学 , 能让生活常见情 景再现于课堂上 , 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其 一 , 区 别于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主”的灌输模式 , “生活化” 教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更加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形成以生活为引导 的交流互动型教学 。这样 , 不仅建立起平等和谐的 师生关 系 , 也 提 高 了 学 生 感 知 以 及 理 解 能 力 。 其 二 , 通过模拟“生活化”沉浸式课堂场景 , 能让学生 亲身实践身边事 , 使他们更好更快地理解教学主体 内容 , 进一 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不仅使道德与 法治教学效能倍增 , 也从思维意识层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进行启发 。

\

 
  二 、小学道 德 与 法 治 生 态 课 堂 之 生 活 化 教 学“四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 生活即教育 。 只有从学生生活经 验 出 发 , 以 学 生 对 生 活 的 认 知 为 基础 , 才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 , 让知识更加平易近人 , 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与吸收 。 因此 , 教师应积极探索开展生态课堂教学 , 紧扣“生活化”教学核心 , 深挖教材内容 , 并将其精心设计 进 教 学 活 动 ,进一 步唤醒学生感知 , 促进他们理解 , 提高其对道德与法治意义的认知和内化 , 从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 在快乐学习中获得成长 。

  1. 唤醒感知 , 创建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 , 儿童道德发展根源在于其主体与 他 们 周 围 道 德 环 境 之 间 积 极 互 动 的 作用 。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过于抽象的道德认识和判断尚不足 , 因此 , 要以学生为主体 , 深挖教材核心内容 , 并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手段 , 让教材内容转化为他们熟悉的生活化情境 , 更加直观地去感悟这些画面 , 从 而 激 活 他 们 的 生 活 经 验 , 形 成 形 象 化 思维 , 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核心内容的认知程度 。

  比如 , 教授统编版“不甘 屈 辱 , 奋 勇 抗 争”时 ,就可以采用生活化情境 。首先 , 组织学生观看《铁道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以及近期热播的电影《长 津湖》等精彩片段 , 利用影视情节 , 让学生感受 到 中华民族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的精神 。也从侧面突 出侵略者的残暴和无情 , 让学生珍惜当下来之不易 的安定生活 。从最初反抗列强入侵到新中国胜 利 , 无数英雄们付出了鲜血 , 染红了五星红旗 , 之所以 获得胜利 , 换回今天的美好生活 , 就是因为中华民 族具备英勇无畏的斗志和不怕困难的决心 。通过电 影以及真实的新闻报道所创设的情境 , 学生不自觉 地与当下幸福 生 活 做 对 比 。 也 有 不 少 学 生 产 生 联 想 , 想象自己如果正在教室中学习 , 炸弹将教室炸 毁 , 是否就如同中东地区无辜孩童们一样 , 也要流 落街头 。通过情境教学 , 学生又 一 次正 视 了 历 史 , 心灵也有极大触动 , 燃起了爱国情怀以及对革命先 辈的敬佩之心 。

  2. 促进理解 , 引导生活化讨论

  小学道 德 与 法 治 的“生 态 课 堂”打 造 , 应 遵 循 “学生为主体”原 则 , 且 强 调 学 生 认 知 需 求 。 “生 活 化”教学从根本上来说 , 就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 其真实性和丰富性能促使学生乐于表达 , 在表达中 激活学生思维理解能力 , 在润物无声中入脑入 心 。 因此 , 应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位置 , 创新设计教学 内容 , 针 对 不 同 场 景 提 出问 题 , 鼓 励 学 生 大 胆 表 达 , 加强师生交流互动 , 引导学生在互 相 交 流 中 , 达成教学目标 。

  比如 , 统编版五年级下“读懂彼此的心”由“相 互理解”“主动交流常沟通”两个话题组成 。 两个话 题都选取了家庭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情境 。 随着年龄 增长 、 自主意识增强和心理变化 , 五年级学生有了 自 己见解和主张 , 大多数初步具备分析问题 、解决 问题能力 , 但是 , 其独立解决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新 问题 、新困惑还有一定困难 。教学时 , 可以让学生 聆听《相亲相爱一家人》音乐 , 播放温馨家庭生活画面 , 回忆自己家 庭 生 活 中 的 温 暖 画 面 并 谈 一 谈 感受 , 在这种氛围渲染中 , 提出问题 : 如何让我们的家庭更美好呢? 之后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 如何理解家人的想法 ,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 抚 育 ,承担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接着 , 掌握与家人沟通的方法 , 展示几组生活中常见的矛盾场景图片 , 让学生学习面对矛盾时如何妥善处理? 之后 ,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 寻找解决烦恼的办法 。在热烈讨论中 , 学生明白要走进家人内心 , 通过阅读家信 , 倾听父母心中困惑 , 进 一 步认识和理 解 家 人 。 最 后 ,再通过小活动“描述你与家人的不同”, 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因为彼此角色不同 , 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不同 , 所 以 想 法 、处 理 问 题 方 式 等 都 会 有 较 大 不同 , 这也是造成相互不理解的一个原因 。 同时 , 认识到父母经验丰富 , 我们要学会倾听父母心声 , 了解父母想法 , 理解彼此不同 。通过创设这样的家庭生活化场景 , 能抽丝剥茧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感悟中提升对家 庭 生 活 的 认 识 , 从 而 逐 渐 培 养 健 全人格 。

  3. 实践表演 , 模拟生活化场景

  “情景模拟教学法”又被称为“角色扮演法”, 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 因此 , 教师一定要革新理念 ,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 深入挖掘教材内涵 , 并转换成特定生活化模拟情景 , 来开展相关角色扮演活动 , 让学生在真实性较强的生活化情景中 , 切身感受教学主题的核心思想 , 从而让学 生 更 好 理 解 道 德 与 法 治 内 容 的 核心 , 提高学习有效性 。

  比如 , 教授统编版五年级下“建立 良 好 的 公 共秩序”这一 内容时 , 教师可以打破教室壁垒 , 设 计一个生 活 化 的 实 践 任 务 “广 场 舞 噪 声 扰 民 现 象 调查”, 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 去真正 探 索真问题 , 才能从内心上触动学生公共意识提升 。首先 , 教师要让学生分成几个组别对广场舞爱 好 者 、社区居 民 、社 区/公 园 管 理 者 三 方 人 群 进 行 采 访 ,了解问题的根本 。其次 , 引导学生对三类不同人群 进行采访 , 也是在向学生渗透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方 法 。而了解社会问题的真实面貌 , 也有助于学生在 解决问题时提出可行性更高的建言 。最后 , 课堂中 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广场舞爱好者 、社区居民 、社 区/公园管理者等 , 让此次任务中的不同 重 要 角 色 各抒己见开展一场辩论大赛 。在基于前期实践调查 基础上 , 大家都发表出 自 己的观点 。教师作为指导 者 , 在学生形成这些观点中可以协调中和的点 , 让 学生继续发挥 探 究 精 神 , 通 过 收 集 和 运 用 各 种 材 料 , 切实为解决“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建言献策 。 经过实地调查 、分析原因 , 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课堂 学习进行对接 , 有针对性地为解决问题提出 自 己建 言 。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也深刻感受到维护公共秩 序是每个人的义务 , 在公共场所要 自觉约束 自 己 、 方便他人 、维护秩序 。 又如 , 为了进 一 步 深 化“我 们的公共生活”教学效果 , 可以开展角色模拟活动 , 如果你遇到下面这种情况 , 会怎样选择? 可以拓展 书中事例 , 增设多个场景 , 进行角色扮演 , 在课堂 上模拟四组“生活化”场景 ,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 第一组 : 看电影 , 前 面 座 位 没 有 人 , 我 可 以 脱 了 鞋把脚 放 在 前 座 的 靠 背 上 吗? 第 二 组 : 公 园 游 玩 , 逛累了 , 可以直接 在 草 坪 上 席 地 而 坐 吗? 第 三组 : 乒乓球比 赛 中 用 辱 骂 性 语 言 , 故 意 弄 坏 球 或将球打出赛区 , 踢 球 台 或 挡 板 和 不 尊 重 比 赛 对 手 。第四组 : 在 博 物 馆 里 大 声 喧 哗 , 随 意 吵 闹 。 不难看 出 , 这 三 组 情 境 分 别 强 调 : 占 用 公 共 资 源 , 影响他人利益 。 通 过 角 色 扮 演 , 让 学 生 更 好 地明白在公共场 所 中 要 注 意 个 人 言 行 举 止 , 展 现 良好形象 。 同理 , 在 网 络 中 大 家 也 要 遵 守 相 应 规 则 , 传播正能量 。

  4. 知行合 一 , 深入生活化反思

  一个良好的总结和评价 , 能引导学生进一 步深入学习 。想要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 目 的 , 就要善于在课内外深入开展生活化的教学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 , 才能让学生道德建设获得更高层次发展 。 因此 , 在教学中 , 要更新理念 , 注重引导学生树立 知 行 合 一 意 识 , 积 极 评 价 和 反 思 教育 , 让学生进一 步了解自身特点 , 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 更好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康良好的人格和 品 质 ,为未来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准备 。

  比如 , 开展“我们的公共生活”角色活动后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经历去反思自己行为 , 说 一 说 自 己 是 否 有 做 到 遵 守 社 会 公德 , 如果没有 又 该 如 何 改 正? 又 如 , 还 可 以 设 计一本《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并通过家校联动方式 , 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以及道德品质建设上的不足与进步进行综合记录 , 做出评价反馈 , 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 , 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成为 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 、法治素养的栋梁之材 。

  三 、结语

  “教者有心 , 学者得益 。”在 小 学 道 德 与 法 治 生态课堂上 , 实 施 开 放 式 、 生 活 化 的 教 学 , 可 以 进一步唤醒学生感知 , 促进学生理解 , 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意义的认知和内化 , 从而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生活现象 、用耳闻目睹生活本真 、用心灵体悟生活真谛 , 逐步成长 , 学会思考 , 累积生活经验 , 最终让课堂学习 得 到 拓 展 迁 移 , 真 正 让 学 生 端 正 行为 ,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

\

 
  参考文献

  [1] 唐燕. 教学如何“接童气”— 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逻辑的 生 活 化 [J]. 课 程 · 教 材 · 教 法 , 2020. 40(2) :77-84.

  [2] 苏培园. 小学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 , 2020(26) : 43-45.

  [3] 唐燕. “摹仿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生活化的实现[J]. 中国教育学刊 , 2018(1) : 15-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9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