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美术“三导”教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4 15:53: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思路也在不断更新,基于思维导图应用的“三导”教学模式是小学美术落实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 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三导”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突出主体地位。教师导学问题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小学生美术绘画表现能力,促进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和深化发展。本 文以基于思维导图的美术“三导”教学模式为主要探究对象,概述了思维导图与“三导”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并从美术教学实 践应用角度具体探讨了实践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美术,三导,教学,实践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 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 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 小学美术作为落实美育工作的重要途 径,其教学重要性和价值正在日益凸 显, 学科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基于思维导图视角的“三导”教学就 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 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将抽象 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便 于教师梳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导学 流程,在导学活动的引领下驱使学生 更加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和实践,这 对学生提升美术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 要的促进作用。

\

 
  一、思维导图与“三导”教学的 基本概述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导图,它主 要是通过文字结合图示的方式将抽象 的内容进行具象化呈现,帮助学生借助这种图示关联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有机的关联,促 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知识概念和图 像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表达各级主 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的影响 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被广 泛地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标识和记忆, 提高美术课堂学习的质量。在实际教 学应用过程中,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 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 识要点,同时将零碎的美术基本技能 串联起来,逐步形成系统化的思维认 知,为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奠定良好 的基础。

  (二)“三导”教学

  “三导”即导学、导疑、导练。 其中,导学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突出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 预设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参与学习活 动,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导疑 则是鼓励学生在学习时大胆地质疑,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落实课堂学习目标,在思 考中学习和汲取知识;导练是基于上 述学习活动进行灵活应用和实践的过 程,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进 行有机的整合,从而科学提高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三导”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和 作用主要体现在转变传统的教学关系 方面。在以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 师大多扮演着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以“接受者” 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整体教学过程 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学习意识。这种 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虽然可以基于教师 的指导快速找准知识和教学要点,就 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而言却是极为不利 的,极大削弱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主体性地位,容易让学生养成依赖性 的学习心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 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导”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普及, 转变了以往单向传输的授课方式,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基于导学、导疑、导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自主实践和参与学习探究,在经历知识生成的过 程中循序渐进地深入课程,提高课 堂学习效率,带动学科核心素养的 同步发展。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美术 “三导”教学实践策略

  (一)以思维导图导学,优化教 师教学设计

  在基于“三导”理念的小学美术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活动 进行系统性优化和设计,为学生高效 地自主学习搭建展示的平台和空间, 奠定学生“导学”的基础。从当前小 学美术课本教材内容编排设计来看, 课程教学内容以及知识点的整合程度 相对较高,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 学习和理解难度,如果只是照本宣科 地讲解课本知识内容,不仅会增加学 生学习的负担和压力,还容易使学生 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 的学习兴趣。

  因此, 在小学美术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基于小学生实际学习认知现状 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系统 优化和创新。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 思维导图的引领,学生可以在课堂学 习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从而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逐步掌握理 解、归纳、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 更加科学、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学习 活动。

  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 充分考虑小学生实际学习认知特征, 在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和整 合的基础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系 统化的呈现,引领学生在导学环节对 课堂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认 知,便于学生在课内学习的过程中更 好地掌握。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 册“对折剪纸”这一课内容时,教 师应在课前深入分析本课内容,并 结合学生情况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即“让学生对身边的对称造型 有所了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 对折裁剪的方式剪出对称图形,借 助教师的引领和点拨对图形的对称 美进行感悟和理解”。

  然后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 过多媒体进行导学,为学生呈现优美 的剪纸作品《剪花娘子》《丑牛》《等 燕婆婆》,充分激活学生对剪纸学习 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目 标引入思维导图细化分解教学流程, 以“剪纸”为思维导图的中心,按照 剪纸的流程对思维导图进行填充,以 “折、画、剪”为思维导图的分支, 呈现“剪纸”的大致流程,再根据每 个分支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分析, 同时呈现在思维导图中,以明确各环 节的要点和方法技巧,拉近学生与剪 纸艺术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理解和 实践的难度,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动 目的更加明确,对剪纸艺术的理解更 加透彻,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驱动 下高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以思维导图导疑,培养学 生学习兴趣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参与 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年龄因素的影 响,形象思维主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生对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的学 习资源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探究学习欲 望,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也更高。思 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在小学美 术中的应用价值主要凸显在帮助学生 形成系统的发展思维逻辑方面。

  思维导图与美术课程的有效融 合,能够科学地平衡理论知识与学生美术想象和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 促进学生学习行为以及思维的有序发 展,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做一道拿手‘菜’”这一课时,课 程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通过对菜肴的 色彩、造型的分析, 指导学生利用搓、 揉、压、盘等泥塑的方式表现想象或 者记忆中的菜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播放餐厅美食的视频进行导 学,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对美食的渴求, 再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家 张新英的农民画《厨房一角》,进而 引起思想上表现美食的共鸣。

  在导疑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用课 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菜肴, 如饺子、 面条、汤圆等,然后用思维导图罗 列菜肴的图片并对应启示问题: “这 些菜是怎么制作的?都用到了哪些 方法?怎么制作一道完整的菜肴? ” 通过对应图片和操作方法的形式,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引导学 生对切、搓、团、压等技巧加以掌 握和练习,并在实践过程中融入自 己的思路与想法。

  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行为 更加自主,可以在循序渐进地推进课 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达成既定的 学习目标。

  (三)以思维导图导练,锻炼学 生实践能力

  在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 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系统地梳 理知识内容,巩固课堂重点、难点知 识,提高学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从美术学科的教学属性来看,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就是 “三导”教学理念中“练”的能力的 生成过程。对小学生而言,学习的过 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还会伴随一些遗忘情况。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 的遗忘曲线可以得知,在学生学习的 过程中不断进行巩固和复习可以有效 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 度,让学习效果更佳。基于思维导图 的“三导”教学活动就可以帮助学生 提高学习质量,在针对性的互动学习 活动中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和解释能力,科学提高学生“练”的 能力。

  在实践教学应用中,教师可以利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进行系 统的整理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集 中呈现,共同构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和 脉络,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驱动下有 目的地练、有针对性地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陶泥的世界”这一课时的内容后,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泥塑技法的掌 握程度, 提高学生“练”的实践效果。 首先,在思维导图中梳理出制作陶艺 的基本流程以及各个环节的基本操作 技法, 如揉、搓、团、压、刻、捏等。 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实践入手组织学生 进一步细化实践操作,让学生跟随思 维导图的引领进行“导练”。

  如在“装饰陶艺作品”这一教学 环节中借助点、线、面的组合提高陶 艺作品的装饰效果,教师可以指导学 生围绕思维导图中的技法进行拓展和 “导练”实践。在怎样处理陶泥才能 表现出“线”这一问题中,教师引导 学生将刻、揉技法和所呈现的效果进 行融合关联,提高学生对泥塑技法的 掌握程度,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应用 和实践意识,从而在“导练”的学习 活动中将泥塑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实践 能力,通过巩固思维导图结合实践操 作的学习互动,深入落实“导练”教学目标,科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 效性。

  (四)以思维导图辅助,优化课 堂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 分,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 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 标的达成情况等方面。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 的梳理,并借助课堂评价的形式及时 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在反思和总结中进一步提高学习 质量。

  在思维导图应用视角下的“三导” 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课 内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整 理,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让学 生在自我梳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学 习空白之处,以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 查漏补缺,然后不断调动自身已有的 知识储备进行优化和补足。

  在教学评价环节,除了学生自我 反思和补足,教师也要发挥互评对学 生的促进作用,基于学生绘制的思维 导图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提出具 体可行的建设性修改意见,使学生根 据他人合理、中肯的建议不断改进, 提高作品表现水平。

  与此同时,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实 践应用的技巧和拓展思路,在理论和 实践指导的相互配合下,促进学生思 维向课外拓展升华。在“三导”教学 模式的促进下提高美术学习质量,提 升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基 于思维导图应用的“三导”教学不 仅可以帮助教师优化美术的课堂教 学模式,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科学有效的导学活动中明确课堂学习的 目标,进而在导学任务的驱动下主 动地探究,在导疑中大胆想象,表 达自己的想法, 并在导练中把审美、 想象、设计等能力转化为直观形象 的美术元素进行呈现。为此,在实 践应用中教师要将课程教学目标巧 妙地融入“三导”教学,让学生基 于思维导图的支撑逐步构建系统化 的美术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课堂学 习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小学生美术 学科核心素养。

\

 
  参考文献:

  [1] 黄韫 . “ 探”样式 “ 显”思 维—— 小学美术“设计 ·应用”领域 的“三式”学习策略 [J]. 教学月刊小 学版 ( 综合 ),2021(Z1):74-77.

  [2] 王瑞娟 . 思维导图在小学 美 术 课 中 的 探 究 与 运 用 [C]// 中 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 所 .2021 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 ( 六 ),2021:827-829.

  [3] 朱颖丽 . 思维导图 :激活学 生设计思维的新支架—— 以小学美术 “设计 · 应用”领域为例 [J]. 教学月 刊小学版 ( 综合 ),2020(Z1):61-64.

  [4] 柯晓凤 . 思维导图在美术“三 导”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J]. 国家通 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2):191- 1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4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