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同行是国家战略的需要。通过化德县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案例分析,在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完善技能评价与就业服务协同联动的服务体系等方面,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同时分析提出县域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长点,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利于职业教育明确自身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准确定位,有利于实施符合人才供给需求的专业建设。
关键词:县域,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
2022年4月,作为东部省市职业中学校长,笔者被中组部选派到西部地区参加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任务是“办好中西部地区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发挥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因此,建设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实践研究的重点定位在依托化德县职业中学专业建设,开展县域成人技能培训,直接服务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同行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要全面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有七项内容,其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集中体现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由此,化德县从全国贫困县转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1年由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在西部地区10省脱贫县中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目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举全党全国之力”。因此,县域职业教育也要与国家战略同行,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就成为国家战略的需要。近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新职教法)、《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重磅文件都显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就业等方面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县域职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案例
县域指以县为行政区划的地理空间范围,包括县、县级市和县级区,是中国一个基本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单元。对上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对下要领导乡镇、社区,促进发展、服务民生。
以化德县职业中学正在建设中的《化德县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中心项目》为例,这一项目的预期目标是解决化德县支柱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问题,提高化德县主要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直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研究首先对化德县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化德县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半农半牧区,农民收入甚微。为了改善现状,县委、县政府实施了“三三制”分流,服装加工成为化德县的支柱产业;引进铁合金生产增加县域税收,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是:服装加工工艺较差,款式陈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中等水平;铁合金生产行业,成品纯度不足,生产上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和安全隐患;畜牧业生产上存在粗放饲养的问题,养殖经济效益低下,牧民渴望新型养殖技术来改变养殖效率低、经济收入少的现状。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机电专业、牧医专业与这一需求高度契合,依托学校专业开展技工培训是可行的。
实践研究中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分析培养高技能人才具备的条件和已有的工作基础。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现有专业教师和美术教师中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累计培训学员上万人,学校现有平缝机等专业设备,服饰手工作坊和扎染工作坊等实训室。机电专业现有专业教师中有技师证书教师、高级工教师,教师均参与过相对应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初级、中级、高级电工考评设备,实训室有低压计量柜、高压柜实训考核装置、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装置等。畜牧兽医专业现有专业教师中有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教师,曾为农牧民送教培训养殖技术、牛羊疾病预防等专业知识,学校实训楼设有牧医专业标本室、繁育实训室、兽医基础训练室、饲料营养室等。
实践研究提出学校应主动与县域内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目前学校已和县域内五家冶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其他企业的合作也在商谈之中。根据学校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改革,制订各专业的人才培训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双元育人。构建技能模块化的培训课程体系。邀请企业技术骨干,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培训教材。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并对培训教师进行考评员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任教。
(二)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研究提出,结合化德县行业特点,利用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升基础能力。包括产教融合、新型学徒制、信息化建设、综合实训楼建设。
产教融合模式。项目的建设将教学环节、企业生产、素质训练以及技能培训等多种技能融为一体,将学校的研究性与企业的应用性进行整合,既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训练了相关的技术技能,使受训者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能够成为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与企业互动以后,校企均认同产教融合是共赢的,既可以提升企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又可以促进学校专业建设。
新型学徒制。即“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共同培养学徒,培养目标以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主责由企业承担,企业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并委托学校承担学徒的部分培训任务。企业与学校联合制订培训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培训教材,确定培训总课时,原则每年600课时,实践类课程课时一般不低于总课时的60%。课程内容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法律常识、安全生产规范等。
“互联网+职业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求,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也是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目前设计内容,一是构建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体系,通过教学平台让企业受训者完成线上固定学时的学习,有单向知识讲授,也有互动学习;二是建立虚拟工厂,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及应用。
学校计划新建一幢三层、钢架结构的综合实训楼。一层为铁合金、机电、电工、钳工、焊工、工美培训车间;二层为服装设计与制作培训车间;三层为各专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试中心。其中,冶金实训基地将成为乌兰察布市全市冶金实训基地,冶金仿真实训考核平台、冶金仿真综合实训室将成为基地特色。整个基地建成后,将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技术能力的物质基础。
(三)完善技能评价与就业服务协同联动的服务体系
这一服务体系建设重在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职业教育培训、就业上岗和收入分配中的杠杆作用,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工作,促进高质量就业。
在企业与学校的协议中规定:关于职业技能评价,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职业技能综合考试,考试合格的获取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对于国家行业已颁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工种岗位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的培训工种,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评价,合格的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企业和学校鼓励受训者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以能力为核心的技能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且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衔接统一。
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的技能评价体系中提出“1+X”证书制度。“1”是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就业创业的本领。因其重要性,所以职业培训也要关注“X”建设,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将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这才是“X”的生命力。所以,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一定是互为帮助,互为促进的。
三、县域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新的生长点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不是单向输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意味着教育是在社会中开展的实践活动,也意味着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简单理解,就是说教育通过培养人作用于社会,而社会发展又为人力资源供给搭建了平台。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县域职业教育找到新的生长点。
(一)有利于职业教育认清自身发展的社会责任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提出了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显然离不开乡村振兴与发展。在这样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看乡村振兴战略,利于职业教育认清自身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主要任务。这就为中等职业教育在县域内构建职业教育整体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持续动力提供了可能。
(二)有利于职业教育明确自身发展的准确定位
县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数次提到了“县域”这一工作范畴,如“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职业教育作为法定的类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必须立足服务区域经济。这就为县域职业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下大力气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直接服务当地支柱型产业提供了政策依据。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利于职业教育明确自身发展的准确定位。
(三)有利于职业教育实施符合人才供给需求的专业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目前乡村产业振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旺盛态势,这需要县域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大人才供给,满足乡村产业新的发展需求。这就为中等职业教育逐步改进现有学历教育专业,贴近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供了可能。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利于职业教育实施符合人才供给需求的专业建设。
四、结论
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同行是国家战略的需要。通过化德县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的案例分析,在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完善技能评价与就业服务协同联动的服务体系等方面,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同时分析提出县域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长点,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利于职业教育明确自身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准确定位,有利于实施符合人才供给需求的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慧青,邵文琪.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2):81-86.
[2]姜汉荣.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涵厘定与实践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4):79-85.
[3]谭绍华,李同同,谭多宁.黄炎培乡村改进实践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2(02·下):28-34.
[4]李凌.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22(03):1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