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微课的中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4 14:09: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基于“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优势,首先分析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然后说明了 基于微课的中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的意义, 接着论述了基于微课的中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最后对基于微课的中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及反思。

  面对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教育正经历着 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1] 。随着 1993 年微课的诞生,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出现,随后该模式开始引起教 育界重视,特别是随着 2007 年标榜翻转课堂教学模 式的可汗学院的出现,翻转课堂被推上历史舞台。微 课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微小的在线视频 的形式,为学生呈现教学的某个重点、难点,其视频的 设计和制作也有着很高水准,考虑到了学生注意力的 问题,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较为容 易地把握该课程的重难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 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力促进传统课堂与网络课 堂相融合,以优化教学效果。面对当前中学信息技术 传统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学 生兴致不高,以及学科内容本身较为抽象难懂等,为 了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引入了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改善信息技 术课程教学效果的目标。

\

  一、“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优势

  (一)“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有效途径,而微课 恰好可以满足翻转课堂的要求,能够凭借其“短、小、 精、悍”的特点,帮助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2-5]。“微 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课前完成微课 制作、引导学生学习微课,并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以 达到知识传递的目的;在课堂上解决课前记录的学生 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活动,以达到知识内 化的目的;在课后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活动,并对 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以期使全体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二)“微课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该模式下,学生能够 支配自己的空闲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从以前课堂上 的 45 分钟,拓展到如今课上时间加上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及课后复习巩固的时间。

  2.促进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监督 。基 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微课平台能够统计学生的学习时 间、学习行为等学习情况,为教师在课上的教学活动 提供了方向。换言之,通过微课平台,教师能够轻松了 解和监督学生的各种行为及学习情况,这有助于后续 课程的开展和形成阶段性评价。而这需要教师具有较 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也能够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自 己的信息技术能力[6]。

  3.师生互动的机会增多。传统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 之间交流的机会很少。 同时,学生在课后往往不会关 注学习内容,更不会进行总结和讨论交流。而翻转课 堂下的教学课堂则不一样,教师在课上通过组织交流 和讨论活动,大大加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 交互。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容易地发现学生的 个体差异,进而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因材施教。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学科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截至 2021 年,海南、浙江、江苏、江西、福 建、山东六个省份已经把信息技术纳入高考,可见国 家对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然而该学科的教学现 状却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教师工作量大, 课时较少。信息技术课程教 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一直存在,普遍都是每个班 每周一节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够选取一部分 会考或常考的章节进行讲解。然而程序语言教学本来 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选取一章或几章讲 解,就意味着破坏了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对于信息水 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不适应,而对信息水平差的 学生来说则是根本听不懂。第二,学生水平及兴趣差 异大。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等设备,有的学生家里则 没有电脑等设备,所以学生对操作课程的兴趣差异很大,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也非常大。有兴趣 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很有意思,而有些学生则表 示自己“听了也不懂”,缺乏学习主动性。第三,教学形 式单一,重讲授、轻互动。目前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 是把要传递的教学内容一股脑地教给学生,学生只能 被动地接受。但大部分学生是无法完全接受这些内容 的,即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前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熟 悉,根本理解不了教师在课堂上在讲些什么。第四,学 校和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虽然现在已经有六个 省份把信息技术纳入高考范围,但是在别的地区,特 别是偏远地区,学校、其他科教师,甚至信息技术教师 都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还抱着信息技术是“副 科”的心态,其他科教师占课的情况经常发生,信息技 术教师也接受了被占课的事实。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 要求仅是会考及格即可。

  三、基于微课的中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的 意义

  (一) 丰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大多以讲授式方 法传递信息技术知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机会很 少。而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则是将新知识 的学习放在了课堂之外,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 在课堂上则由教师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及解 决。学生在课前提前对本节信息技术课堂内容进行 熟悉,并在内化后再由教师在课上讲解,这样能够加 强学生的记忆,将学生的短时记忆强化成长期记忆。 并且,如果学生在课前产生了错误的观点,教师便可 通过在课上的答疑,及时纠正错误,这样能够达到抑 制性加强的作用。这种把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 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参与感,进 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无 法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理解教师所要传递的内容。而基 于微课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学习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学 情进行自主预习;信息技术教师也能够根据每个学生 对知识不同的掌握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分层教学。 另外,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 其往常遇到问题时不会选择和教师交流,但现在可以 在学习平台上与教师交流,因为这避免了在现实中面 对面交流的拘谨感。这些学生通过平台与教师交流, 能够解决自己的疑惑,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 多维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学生是一个立体的完整的人,教育教学活动应该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人。传统信息技术课堂评价 通常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仅仅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 认知方面进行了评价,而对于学生技能及情感态度的 评价涉及过少,甚至并未涉及。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评价不仅包括对现实课堂的评价,还包括对 学生微课学习情况的评价,即借助大数据能够对学生 的自学情况自动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 识掌握情况,主动对自己的学习安排进行调整。同时, 信息技术教师也能够基于对学生各方面的评价,有针 对性地采取教学措施。概言之,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 翻转课堂的评价不仅针对学习情况,还包括对学生的 综合素养、信息素养、自学能力、学习态度等的整体 性、多维度评价。

  四、基于微课的中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课程改革之后,高中信息技术分为必修和选修两 个部分,必修的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是学 习选修的前提和基础,选修的有“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 及“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其中,“算法与程序设 计”是一个对学生要求较高,同时也和其他学科联系 更加紧密的模块,尤其是与高中数学联系十分紧密。 高中数学选修 3 的第一章就是“算法初步”,而学生在 信息技术学科学习中对算法形成了初步了解,这能够 帮助其建立算法思维,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建立数 学模型十分有利。然而由于学校及教师不重视、学生 兴趣不大、设备匮乏等,传统课堂有诸多弊端,教学效 果较差,对此,笔者期望通过引入微课提升学生的学 习兴趣,引入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 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及设备问题,从而改 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在借鉴他人经验的 基础上,不能盲目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即在应用基于 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时,需要结合学生特点、 教学内容及学科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及学习兴趣不同,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度,且 微课的设计或选择也要贴合教材内容。目前四川省高 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其内容是 VB 程序语言。对此,笔 者将选取教材中第二章第四节“循环结构的 for...next 循环结构”一节作为案例,针对课前、课时、课后三个 环节进行课堂设计,期望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表 1 所示。
\

  (一) 课前准备

  要运用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 于课前的准备和设计,不仅包括教师的准备,也包括 学生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微课的设计和选择 也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可能存在的问题 及相关知识的储备。概言之,课前准备分为教师的准 备及学生的准备。

  信息技术教师主要任务是制作或选择合适的微 课资源发布到微课学习平台,向学生下达学习任务, 达到知识传播的目的;同时在学生完成课前任务时进 行监督和记录。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或选择微课 及布置课前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 储备等情况,发布适合学生的任务。学生的准备主要 是在微课平台上自主学习,即观看微课完成知识的预 习,完成教师在平台发布的任务,同时记录自己的学 习问题。针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四节“循环 结构的 for...next 循环结构”这一节内容,教师应先选 择好讲述这一章的微课视频,包括该循环结构的原理 讲解、程序书写,并在微课平台发布实践练习的学习 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记录学生的疑难问 题,如可能会出现的 for...next 双分支和多分支运行顺 序等问题。学生在微课平台完成教师发布的任务,可 达到知识传播目的。

  (二) 课上环节

  课上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强调减少教师讲授时间, 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及丰富学习体验,以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课上环节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1.课程导入。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在微课平台 查看学生是否都参与了问题的讨论、讨论的问题是否 都已经解决,对学生知识预习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自 己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记录。然后在 课上围绕重难点进行提问予以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 考。以“循环结构的 for...next 循环结构”这一节教学为 例,教师可在 PPT 上展示一个逐步计算的算法,该算法可以用 for...next 循环双分支结构实现,并且询问学 生:“这个算法怎样可以变得简洁一点呢?”由此,学生 将基于课前对微课的学习对算法进行思考。

  2.组织交流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上以学习小 组的形式进行交流,通过分组对本节的问题进行汇总 解决。具体来说,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安排小组 长,由小组长对自己组内的问题进行讨论安排。期间,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分析,可达成共识,教师则要 根据每个小组情况,对每个小组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 导。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要将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展 示。以“循环结构的 for...next 循环结构”这一节教学为 例,顺接上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 绕循环结构的相关问题组织交流讨论, 达成共识。

  3.师生互动, 解答疑惑 。在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 应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 进一步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和解答情况解 答学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等学生理解之后,再通过 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分析,这样可让学生形成自 己的理解与认知,实现知识内化。以“循环结构的 for... next 循环结构”这一节教学为例,当学生展示完讨论 成果后,教师可提出“单分支和双分支是什么关系? ” 此问题,以引导学生对重难点部分进行探索,发散学 生思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

  4.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教师在学生深入理解本节 课知识点后,便可布置学习任务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循环结 构的 for...next 循环结构”这一节教学为例,教师为学 生解答完疑惑之后,便可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 课堂上书写修改数据的循环双分支案例。期间,教师 可在教室走动巡视查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书写完成 后,小组长就书写的规范程度、完成速度等指标进行 评价,选出最优秀的程序打包发布到微课平台进行展 示,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课程 结束后,学生也可以查看自己的作品集,形成自己学 习的电子档案袋。

  (三) 课后复习反思,助力成长

  课后是对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和反思的关键阶段, 教师要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的自觉性和质量。在这一过 程中,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以实现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的目的。具体而言,信息技术教师需要通过微课平台 向学生发布本节课的作业及拓展内容,学生解答后可 以查看自己的正确率、完成时间、排名等学习情况,以 此促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同时,教师要基于微课平台的数据及教学反思,评价学生的学习表 现,了解学生在哪一类型、哪一个知识点上的错误更 多,答题时在哪一类问题停留时间较长,然后针对性 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并根据评价结果调 整后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可借助微课 平台的功能,打造师生互动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的疑 问,帮助学生减少不必要的学习时间。

  五、基于微课的中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及反思

  基于已有的经验,笔者在知网上以“微课”和“翻 转课堂”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再以“信息技术”为篇名 进行筛选,排除其他领域和学科的文献,再排除停 留在理论阶段的文献,对剩下 13 篇已经付诸实践的 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信息技术传统课堂教学 模式,在进行“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授课后,对 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交流协作度”“知识掌握 程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度”四个维度进行统计,结 果如表 2 所示。
\


  由统计数据可知,应用该模式后能够提高学生参 与信息技术课堂的积极性,在学生于信息技术课堂上 的交流协作度、知识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度 方面都有积极的结果。也就是说, 在满足设备、师资等 条件时,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 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这一维 度出现了学生掌握情况“没有提高”的情况。这是由于 教学内容方面存在问题,对比期末标准化考试结果可 以发现,两种模式下成绩优秀率提高并不显著。但在 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软件操作能力方面、学生动手实 践能力方面、学生的满意度方面,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相比传统课堂有了明显的提高[7]。也就是说,将翻转课 堂教学模式用于信息技术类操作课程,对提高学生 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有比较显著的效果,但 对于情感化、理论化或标准化的知识掌握效果并不 明显[8-10] 。这种情况对笔者有所启发。

  (一) 教学内容宜选取适当

  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选择合适 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非常关键。教学内容是中心,教 学设计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同时,教学内容是微 课的核心,教学内容要适合且能够用微课进行展示。如 果教师运用微课无法把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讲清楚、讲 明白,那么反而会给学生学习增添不必要的苦恼。
\

  (二) 注意微课的数量与质量

  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 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分析教学的重 点、难点,争取更多乃至全部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即教 师要制作或选择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微课视频, 从而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微课视频学习中形成有意注 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同时,微课时长不应该过 长,一般为 5~8 分钟;数量也不宜过多,能够向学生传 递清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即可。

  总之,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在 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技术传统课堂中存在的各种问 题。但要注意的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 不适用于信息技术的所有内容。概言之,教育者要结 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合适的教学内容 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深刻把握该模式的特点,理性 分析,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九民,邵明杰,黄磊.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 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23(10):36-40.
  [2] 刘海成,李艳凤,代冬岩,等.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高等数学混 合教学实践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20.40(1):64-67.
  [3] 耿萍,张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中的探索[J].大学化学,2020.35(1):12- 16.
  [4] 陈昭喜,许爱军.微课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 中 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1):59-62.
  [5] 谷淡平, 易红卫,唐斯,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土力 学与地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大学教育,2019(11):60-62.
  [6] 陈春艳.微课助力下的计算机动漫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 “Flash 二维动画”课程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90-91.93. [7] 苏仰娜,孙方,李海峰.移动学习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与构 建: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10):22-26. [8] 李帛亚.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课堂的探究与实践:以初中信息技 术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5):25-26.
  [9] 韩燕.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3):150.
  [10] 伍丽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 究[J].才智,2017(22):92-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8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