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行为习惯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当今社会看重的是人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孩子不仅要学好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创新意识、 适应社会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背景下,家庭作为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在孩子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聚焦 学龄儿童养成教育,探析家庭教育视域下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意义和操作策略。
《荀子》云:“积行成习,积习成 性,积性成命。”简而言之,行为影响 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 是培养习惯。”诚然,学校和家庭作为 实施教育的两个最主要场所,各自承担 不同的职责和功能,却共同肩负培养孩 子良好习惯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 的作用。本文聚焦学龄儿童养成教育, 探讨家庭教育视域下儿童良好行为习 惯养成的特点、意义及有效实施策略。
一、行为习惯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 综合心理学家的解释,它具有以下几 个特点:首先,习惯是自动化的;其 次,习惯需要长时间逐渐养成,与人 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再次,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 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 内容;最后,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 作用。用孔子的话说,“成若天性,习 惯如自然。”通俗地讲,行为习惯的养 成需要长时间、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后,能够形成一种惯性力量,对 他的行为起到动力作用,从而影响孩 子的学习和生活。
二、家庭教育在孩子行为习惯养 成中的意义
家庭作为行为习惯养成最重要的 场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 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 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 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 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 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 品行和习惯。”可见,家庭环境对于孩 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父 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担负着最重 要的责任,而小学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 键期,学校和家庭要明确各自担负的职 责,加强沟通,共同为培养儿童良好 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努力。
三、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促进行为 习惯养成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要关注外 部行为习惯的形成,也要关注内部健 康心理活动的发展,通过统一把握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习惯,在内外 部的协调背景下,既形成学生良好的 行为习惯,也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社 会生活与个人学习。具体来说,在家 庭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营造适宜的育人环境,促进孩子良好 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要建立在 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孩子充分认识到 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方式上,家长 应采用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方式,尽 量避免说教,可以通过读绘本、听儿 歌、看视频等方式让孩子切身感受习 惯的重要性,主动养成好习惯。比如, 如果要培养爱刷牙的习惯,可跟孩子 一起阅读《牙齿大街的新鲜事》《鳄鱼 怕怕,牙医怕怕》这两本书。如果要 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可跟孩子一起 读《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建立在兴趣 之上的行为习惯养成,可以事半功倍。
(二)目标导向,明确要求
培养好习惯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 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培养。家长可 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目标,细 化要求,跟孩子一起制作奖罚单,明 确目标行为,让孩子明晰养成某个良 好习惯的具体标准。如可以这样问孩子:“放学后休息 10 分钟后就去运动 还是运动后再休息?”孩子选择后, 告诉他,没有特殊情况,以后每天都 按约定时间运动。同时,要经常对照 目标进行阶段行为反思:我达到我的 目标了吗?我是怎么达到的?如果没 有达成,是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我应 该如何改进?
(三)建设环境,潜移默化
家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家庭硬环境是指特定的物质条件,它 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物质不必 奢华,但必备的物质需要齐全,比如, 书籍、孩子的活动空间。家庭软环境 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氛围, 它诉诸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 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 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时所形成的一种气 氛。成人的行为是最好的示范,我国 自古就有言传和身教两种教育方法, 身教比言传更具有说服力。
书香环境,是家庭环境的重要内 容,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陶冶孩子 的情操。书香环境布置需要选择一个 相对固定的区域,布置得温馨、舒适、 富有童趣,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书 房、客厅、卧室的某个适宜的角落, 建立一个阅读角,铺上一块地毯、放 置一些抱枕或小沙发,摆上小书架, 让书伸手可触。阅读区域需要固定, 阅读时间也要相对固定,每天坚持阅 读,让阅读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成 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成员之间, 家庭与学校、教师之间都要保持良好 沟通,达成共识,严格执行。
(四)持之以恒,长期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初步养 成一个习惯需要 21 天,而形成一个稳 定的习惯需要 90 天,前三天最关键。 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 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三个月或 半年培养一个习惯最适宜。行为习惯 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避免 孩子出现厌烦情绪,根据不同习惯的具体要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一 些有趣味的方法,比如,用游戏代替 单调的行为训练,创设教育情境,发 挥情境熏陶作用,让孩子自然地受到 暗示、感染和熏陶。值得注意的是, 习惯要求过多可能会导致忽视差异阻 碍个性的发展,习惯培养的最高境界 是人的解放而非束缚,养成习惯而不 束缚于习惯,保持心灵的自由。
(五)及时评价,正面激励
对孩子来说,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一开始并不容易,有时需要家长采用 一定的强制手段,而且习惯的养成和 巩固需要三个月时间,漫长的过程让 孩子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家长需 要及时评估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效果, 多从正面鼓励,让孩子有获得感,由 此产生继续强化的力量。
爱和赞赏是最有效的强化手段,对 孩子而言,鼓励比说教和惩罚更有效, 家长要牢牢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不吝 啬表扬孩子,以促使他们长久保持这种 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赞扬要有技 巧,如要赞赏行为而非孩子,用赞赏 的口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或所感受到 的,让孩子更清晰如何做得更好。可 以描述你看到的:“地板很干净,床也 很平整,书都整齐地摆在书架上了。” 可以描述你的感受:“走进这间屋子让 人感到很舒服。”还可以用一个词概括 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你已经花了一 个多小时来练琴,这就叫持之以恒。”
(六)温柔坚持,温和惩罚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 用减法。孩子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出 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容易错过 最佳的教育机会,切忌讽刺、挖苦。 比如,我们需要孩子养成按时睡觉的 良好习惯。如果孩子提出要多看一会 儿电视,延迟睡觉时间的要求,父母 就应该温和地告诉孩子,只有按时睡 觉才有利于健康,必须按时睡觉,并 坚持自己的立场,决不让步,让孩子 遵守按时睡觉的规则。
青少年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说: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罚和表扬、奖励一样是一种常规的 教育手段,它是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强 制性纠正,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当孩子乱发脾气、骂人、打架、不听 指令,家长可采用暂时隔离法,用严 肃而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他被隔离的 原因,把他送到隔离地点—卫生间、 储藏室等安全但无聊的地方,按一岁 一分钟的原则把握时间,隔离结束后 再要求孩子说出他被隔离的原因,不 必要求他认错,给孩子一个台阶。使 用暂时隔离法在阻止问题行为的同时, 也能帮助孩子学习遵守规矩,学会控 制自己的情绪,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 还能避免家长带着情绪来处理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胆小、害羞、依 赖、孤僻等行为,不宜用暂时隔离法处 理。惩罚不等于恐吓,家长要避免严厉 斥责或反复唠叨,以免让孩子产生对 这个习惯的排斥或习惯性的模糊听觉。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 在小学阶段,家长需要特别关注以下行 为习惯的养成,比如,乐学善思、勇于 探索的习惯,独立自强、关爱他人的 习惯,爱国爱家、关心社会的习惯,让 孩子不仅会学习,能独立,还要争做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发端,是 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教育场所,小学 生思想品行尚未固定形成,家庭要承 担起相应的职责,家长要做好第一任 老师,树立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有意识地做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 引导,为孩子一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爱锋 . 青少年行为习惯培养 之我见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 (9):56-57.
[2] 陈锦秀 . 家校共育视角下学生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以 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例 [J]. 当代家庭教 育,2022(2):46-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