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德育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28 14:43: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时代发展中,如何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之人成为教学中的要点。因此,教师有必要对照教学基本情况分析,积极寻找有助 于学生成长的资源和素材,从而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助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立德树人理念开展数 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意义分析,对照目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不足思考,从挖掘德育素材、优化引导方式、优化评价机制等 多个方面具体阐述开展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数学,德育教育,不足,策略

  小学是学生接受德育,夯实知 识基础的重要时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 需求,还需要对照学生发展基本情况 思考,积极寻找素材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三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 时,在组织学生分析、思考中,教师 有必要结合数学学科的优势,对照立 德树人教学目标思考,将德育与课堂 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完整 的德育体系。那么,应该如何开展德 育引导才更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呢?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以下视角展开 具体阐述。

  一、结合立德树人理念开展数学 德育教育工作的意义

  在教育大力提倡立德树人的背景 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对照基础教学 模式分析,积极开发有助于学生成长 的素材和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德育工 作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在小学阶段 科学浸润立德树人理念,积极开展德 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诸多意义, 具体如下:

  第一,可以形成学科合力。结合 数学这一基础学科开展德育浸润,巧妙地将德育与学生发展需求关联起来, 可以充分发挥学科功能,让学生可以 在积极思考中收获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在对照基础知识引导和德育素养 渗透的分析过程中,也更利于培养出 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第二,可以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小学生的“三观”仍处于发展时期, 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 网络环境下,学生接触不同思想观念 的途径变得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背 景下,学生的道德思维和行为方式很 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维模式的影响, 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可以结合学科教 育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有序浸润德育 指导,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 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第三,可以满足课改具体要求。 在教学中,德育引导一直都是课程改 革的重要内容。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 生逻辑思维的学科,肩负着育人的功 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契合学科特点 分析,从挫折教育、合作探索等多个 视角分析,契合课改要求,推动立德 树人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从而切合 学生成长的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 人才。

\

 
  二、小学数学德育教学工作中的 不足

  (一)教学内容单一

  长期以来,受到数学知识抽象性 和逻辑性的影响,一直有部分学生在 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在组织学 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时候,多采用传统、 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知识的程 度不高,理解能力较差。在这样的环 境下,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引导学 生,势必会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导 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效果不 尽人意。在这样的前提下,德育很少 被融入到日常教学指导中,甚至部分 教师还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和思想 品德老师应该渗透的内容,与数学教 学关系不大。长此以往,数学课堂渗 透德育内容不足,德育工作的开展情 况并不理想。

  (二)引导方式死板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无 论是认知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比较 有限。教师在德育引导中,要尝试着 选择一些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的 方式引导学生,才更利于达到理想的 效果。然而大部分数学教师受到自身认知和教学目标的影响,在实施德育 时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并没有充分 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且选择相对死 板的引导方式,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理 解教师提出的德育理念和内容。此外, 还存在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 生的认知水平。这样的情况下,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并极大地削 弱了德育引导的效果。

  (三)评价标准欠佳

  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是激发学 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德育引导有效性 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素质 教育的必经之路。但是,在数学引导 中,绝大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 仍旧会选择以智育评价为基础,基本 不考虑德育评价,或者仅仅融入部分 德育要求。这样的环境下,学科成绩 便成为影响学生综合评价最为主要的 因素。此外,在日常引导中,学生、 家长、教师均非常看重文化课的成绩, 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长此以往, 学生处于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环境 中,是不利于德育理念有序浸润的, 这也不切合立德树人教育的要求和教 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德 育教学策略

  (一)挖掘德育素材,丰富学生认知

  数学属于相对抽象化的学科,教 材中与德育有关的素材并不是非常明 显,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德育素 养,深刻领会教材编写中德育素材的 意图,并对照教学内容主动挖掘有助 于学生成长的德育素材,从而更好地 将德育指导和数学教育关联起来,有 序浸润教学资源。在教授基础知识的 同时完善教学素材,让学生可以在学 习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认知,继而 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讲解与“圆”有关的知 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圆周率” 的教学有关知识,让学生对照圆周率 的发展史分析,激发学生对祖冲之的 崇拜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在讲解“乘除算法”有关知识 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数学家杨辉的 故事,组织学生结合他的著作《日用 算法》《田亩比类乘除算法》等分析, 了解其为祖国数学历史发展做出的贡 献,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 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热情,继而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教 师还可以结合数学案例教学、合作学 习思考和挫折教育等德育素材,挖掘 数学知识中的德育资源,丰富学生的 文化底蕴,为学生德育素养提升打下 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引导方式,促进学生理解

  小学生很容易被教师展示的丰富 学习方式所吸引,并开始主动思考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也会逐 渐显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 要对照学生的成长需求思考,明确浸 润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在科学 的引导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继而助力学生德育 素质的提升。经过实际分析发现,在 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教学 法和合作式教学法可以更利于改变死 板的引导方式,助力学生收获成长。

  1. 情境化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可以契合小学生的 思维方式,让原本复杂的问题更加直 观地呈现出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 畏惧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 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 容分析,选择一些与本次教学目标有 关的内容,并为学生营造与德育教育 有关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可以在具体 的情境中思考分析,并感受到与德育 有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进一步指导中,让学生可以在教 师营造的融洽的教育环境中提高自己 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分数的 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对照日 常生活情境中分月饼的情境,要求学 生思考探索:在中秋佳节期间,晓萌 需要帮助家人分一块月饼,分享喜悦。 在此期间,妈妈提出建议:大家可以将月饼分成大小相同的 5 个等份,这 样每一个人都可以吃到月饼的 1/5. 在妈妈提出这个想法之后,晓萌并不 是非常认可。他认为奶奶对自己很好, 想要给奶奶月饼的 1/4.妈妈最辛苦, 则可以分月饼的 1/5.自己最小,只 需要拿到月饼的 1/3 就好。听到这个 提议之后,大家哈哈大笑。晓萌很是 困惑,妈妈告诉他,这样虽然是为长 辈好,但是被分到的月饼却最少。在 这个有趣的故事中,学生们学习分数 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同时,在这个过 程中,学生也能够懂得要尊重长辈的 道理。通过对照日常知识传授与德育 教育融合引导,让学生可以在具体地 情境中懂得尊敬长辈的重要性,继而 提高德育素养。

  2. 生活化教学法,提高道德修养 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尝 试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主动 将数学教学和生活之间关联起来,并 对照德育教育需求,积极寻找适合学 生成长的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可以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完成探索, 继而在理论与实践关联讲解中,促进 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为达到理想的 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尝试着从学生比 较熟悉的领域引导,并组织学生结合 日常生活自主观察分析,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与“统计” 有关知识的时候,为帮助学生更好地 借助统计表和折线图解决问题,可以 结合家庭用水量分析,组织学生记录 探讨。在此期间,学生需要记录家里 10 天内用水量,并统计结果。为达到 理想的效果,有必要对照统计中的内 容指导分析,给予学生更加全面、具 体、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以数据的方 式感受水的流动,继而提高学生的节 水意识。紧接着,教师再适当渗透节 约用水的方法,如随手关水龙头,洗 脸水浇花等,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勤俭 节约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3. 合作式教学法,培养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知识的喜悦,还需要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让学生可以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集体荣誉 感。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参与和近期所学知识点有关 的数学竞赛,从而让学生可以在竞赛 中尽己所能分析思考,并在小组成员 共同论证、讨论后,加深自己对数学 知识的喜爱,提高学习的兴趣。此外, 在参与竞赛期间,小组成员相互配合, 共同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与学生集 体荣誉感的培养要求相契合。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采取合作 式教学法指导学生体会分析,以增强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长方 体和正方体》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 先结合学生个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几 个小组。然后,要求大家在小组中共 同探讨:“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 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存在怎样 的异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 计算方法?”在此期间,教师不要直 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组织学生小 组交流,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呈现出 具体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 竞争意识、合作素养、集体荣誉感等 均能得到增强。这都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养,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打下 基础。

  4. 实践化教学法,建立感性认知

  德育是聚焦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建 设的教育环节,意在对学生的意识形 态进行辅助塑造,以为其未来的社会 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精神导向,促使 其真正以良好的行为规范参与到社会 服务建设环节中去。而为了强化德育 工作对学生行为的指导价值,教师在 推动德育落实的环节中应注重做好实 践活动的设计工作,使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对德育观点建立更主观的感知, 进一步完成对观点的内化。因此在小 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也应尝 试通过实践化教学法的方式,结合德 育观点对数学实践活动进行优化,使 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数学知识了解的 同时,建立起对德育观点的感性认知, 在思考中内化德育观点。

  例如,在合理安排时间问题的教 学环节中,教师将通过设置家庭劳动 活动相关的例题,使学生能对家庭劳 动项目的主次进行划分,并根据劳动 的实际方法与劳动时间进行合理的安 排,最终以最优的时间优化方法在最 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劳动目标,促 使学生真正掌握时间优化的方法。基 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布置 课后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在回家后对 家庭中父母的家庭劳动项目进行观察, 并主动参与到劳动实践环节之中,对 各项家庭劳动的时间进行记录,而后 结合记录的数据对家庭劳动活动进行 时间层面上的优化。这不仅通过真正 的家庭环境中的实践推动相对抽象的 数学知识具体化,带动学生深化对时 间优化知识的理解,更切实借助数学 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到家庭劳动实践活 动中去,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充分融合 劳动教育观点,使其以数学实践感受 劳动的过程,并掌握最优的劳动实践 方法,以此切实推动学生对劳动观点 的内化,为其未来的劳动实践参与奠 定重要基础。

  (三)优化评价机制,落实德育引导

  在德育评价中,要改变传统的“考 试为主,成绩为纲”的基本模式,主 动融入立德树人目标评价指导,让德 育与智育并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 素养,承载更多的育人的功能。考虑 到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可 以对照不同层次学生成长的需求分析, 为学生设定最近发展区内容,对不同 层次的学生展开分层化引导,并建立 多元化评价机制,继而更好地落实德育引导。

  例如,在完成单元讲解后,教师 不要着急评价学生,而是组织学生从 基础知识掌握、实践内化和积累的德 育知识等视角完成自评,并对照三维 立体目标互评。最后,教师结合不同 层次学生的需求思考有序开展师评。 通过这样的模式,找出问题及时引导 学生优化,从而在多元化评价指导中 更好地落实德育引导。

\

 
  四、结语

  总之,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小 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关注智育的 同时,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为具有优 秀品德的人才。此外,教师还要认识 到教无定法,在实践中要尝试着对照 教学现状分析思考,积极寻找有助于 落实德育的策略,主动拓宽德育的方 法。通过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浸润,充 实更多的素材引导学生,将德育落到 实处,实现课程改革时期对学生的综 合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卢艺玲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讨 [J]. 文渊 ( 小学版 ),2020(06):299.

  [2] 莫宗赵 , 刘存华 ,周莹 .立德树 人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材的教育价值 审视 [J].教学与管理,2020(27):87-89.

  [3] 叶美玲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 数学德育教学研究 [J]. 科学咨询 ( 科 技 ·管理 ),2021(05):248-249.

  [4] 胡有安 .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小 学数学课堂教学探讨 [J]. 科普童话 ·新 课堂 ( 上),2021(07):34-35.

  [5] 张海英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 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 [J]. 科学咨询 ( 科 技 ·管理 ),2020(11):1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3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