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唱游与律动”是一门集合了心理学、教育学、音乐美学等多重科学理念的培智课程,它作为培智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 具有培智育美、促进康复、提升生命质量等重要功能和价值。本文立足于“康复”视角,试图探究出唱游与律动课程的具体实践 路径,以充分发挥唱游与律动课程中的“音乐康复”作用,进而增强培智学生的感官刺激,逐步锻炼和提升他们的身体协调、语 言表达、社会交际等能力,使培智学生获得一个生命质量更高的人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加大 了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也较为重 视培智学生的特殊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的创新,以此来提升培智教学的效能。 研究发现,唱游与律动课程有助于培 智学生的康复训练,通过引导培智学 生在音乐中学习,能更好地启迪他们 的思维与想象力,培养和发展他们未 来生活中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因此, 在培智教育中,教师可以从“音乐康 复”视角出发,充分发挥唱游与律动 课程的育人功能,帮助培智学生更好 地成长和发展。
一、音乐康复和唱游与律动课程 的概述
“音乐康复”即运用音乐干预的方 式,使治疗对象达到身体、精神等层 面康复的过程。从侧面来看,这是一 个系统性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 用了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从而帮助 治疗对象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唱游与律动是培智学校的一门重 要课程,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是通 过将音乐律动与舞蹈、游戏进行有效 结合,并以音乐游戏、律动训练等形 式为学习主要方式,来培养和发展学 生各项能力。通过有效的学习,能够补偿培智学生认知缺陷,提高培智学 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促进他们身心 健康发展。当前,唱游与律动课标 将课程内容分为“感受与欣赏”“演 唱”“音乐游戏”“律动”四个学习 领域。
二、唱游与律动课程教学的原则 解析
从学生层面来看,大多数培智学 校学生受到各种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复 杂影响,在不同程度上有着记忆时效 短、注意力易分散及个人行为管控乏 力等缺陷,在知识学习方面有着较大 的困难和障碍。因此,唱游与律动课 程的实施对于他们的康复有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培智学生的特殊 性,开设唱游与律动课程时,想要最 大化课程效能,就需要遵从以下几个 原则。
第一,本位原则。即在教学中, 应从培智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身心特点、 学习发展潜能等方面出发,充分考虑 学生的多重需要,设计相关的教学内 容,以着力促进他们获得更高质量的 生活能力发展。第二,育人原则。培 智教育以学生生存发展为核心,唱游 与律动课程教材都是由专业人士编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深入把握 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基本生存技 能的培养。第三,弹性原则。由于培 智学生的特殊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培 智学生参与唱游与律动课程的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从 “以需定教”视角出发,做到松紧有 度,既有明确规定性,也要有适度的 弹性,从而让不同情况的培智学生都 能得到学习的空间, 自然教学效能的 整体性也能得到提升。
三、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程教 学的现状分析
唱游与律动课程作为培智学校的 核心课程之一,其课堂教学应包含两 方面的内容:一是技能学习,二是进 行必要的康复训练。然而从当前唱游 与律动课程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其课 程教育内容和对象的特殊性,整体的 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具体来说表 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研缺乏模式单一。目 前,从当前培智学校选用的唱游与律 动课程教材情况来看,版本比较杂, 而且培智学校专门针对唱游与律动课 程的专业教研培训较少,从而导致科 学规范性以及创新的教学模式较为缺乏,表现在教学设计上仍是以传统的 “唱一唱、跳一跳”为基础,这样的单 一教学模式,看似表面课堂活跃、学 生开心,其实从内在来看,学生的各 项能力并未得到深层次发展,知识较 为浮于表面。
其次,是康复训练收效甚慢。一 方面,培智学校的学生残障类型多, 差异性大,音乐理解和音乐表现能力 也参差不齐。这对唱游与律动课程教 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 面,“唱游与律动”是一门集合了心理 学、教育学、音乐美学等多重科学理 念的培智课程,这对于教师的教学专 业素养要求甚高。但是,当前专门针 对培智学生的唱游与律动的专业教师 并不是很多,有一些甚至是“半路出 家”,他们对培智学生的需求把握不 准。因此,在教学时,唱游与律动课 程的康复功能自然无法得到最大化发 挥,从康复视角来看,这就影响了学 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康复”视角下唱游与律动课 程教学的实践路径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 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 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随着国家 对特殊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大,培 智教育形式、方法的更新速度也变得 越来越快,同时也更为重视从“康复” 的角度去开展各类培智课程。因此, 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只有充分挖掘唱 游与律动课程的教育价值,并从“康 复”视角出发,不断创新设计出多样 化课程实施方案,才能实现唱游与律 动课程在育人过程中的教育和康复 功能。
(一)趣设音乐游戏,提升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类有效学习、工作的 重要前提和保障。然而,对培智学生 来说,他们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注意力很难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集中, 这就对其智力恢复和学习深入发展有 着极大的制约。基于此情况,开展唱 游与律动课程时,如何让培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一个首要任务,也是朝 着康复目标前进的重要基础。因此, 在唱游与律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 应从“康复”视角出发,将游戏融入 唱游与律动课程中,以此作为一个切 入口,从而拉长培智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积极投入唱游与律动游戏活动 中去。
例如,教学培智一年级《好妈妈》 时,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两个层面。对 于接受能力较强的 A 类学生: ①感知 歌曲整体旋律,学会歌曲的基本唱法; 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③体会妈妈辛苦,培养学生爱妈妈的 情感。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 B 类学生 则只要求他们能做到:感知歌曲整体 旋律,学会歌曲的基本旋律。教学时,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教师 可以准备几张学生家长的照片,并请 学生来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妈妈长 什么样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瞬 间感受到课堂的亲近感,更为注意教 师的教学内容。接着,教师通过基础 的学唱之后,可以建构一个游戏化教 学内容:请两位学生,一位扮演女儿 (儿子), 一位扮演妈妈,其他学生齐 唱《好妈妈》。通过这样的游戏化教学 形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还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的 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引导感知韵律,增强协调能力
从培智学生的运动能力现状来看, 大多数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较慢, 从而导致他们的语言、运动、平衡以 及协调能力发展也较为迟缓。在日常 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由于 跟不上音乐节奏或是舞蹈动作而情绪 崩溃。因此,在唱游与律动课程教学 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去感知音乐 韵律,从而增强他们的节奏感,进而 帮助他们协调肢体,使他们的运动神 经获得进一步的康复,最终让他们的 运动协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学习《两只老虎》这一课 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培智学 生能大声唱出歌曲并准确地掌握歌曲节奏和律动动作。因此,为了进一步 培养培智学生的韵律,提升他们的身 体协调能力,教学时,教师首先导入 复习《小星星》的律动,让学生齐唱 一遍并加上已经学过的动作,一起边 唱边律动,让学生对节奏和律动有一 次知识巩固。接着,教师借用多媒体 资料出示柯尔文手势,并带领学生一 块儿练习,提示学生快吸慢呼。随后, 教师播放《两只老虎》的视频,并让 学生打节奏跟唱。在这个过程中,教 师应要求学生跟着屏幕的歌词拍手大 声念一遍,在拍的时候尽量让每一拍 拍的时间都一样。最后,也要让学生 学唱歌曲,画旋律线并让学生发挥自 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添加一些简单的 律动动作。当学生完成自主创作以后, 教师继续播放视频《两只老虎》,让学 生生站好队形跟着音乐唱歌加上律动 动作,很快学生都开心地伴着音乐、 唱着歌跟着节奏律动起来。通过这样 的学习,不仅补偿了学生音调不准、 韵律不强的缺陷,还能使他们的身体 的整体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重视歌词表达,促进语言发展
从培智学生的语言现状来看,他 们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语言表达能力较 弱,有时候会有些口吃,如说一两个 词语、半句话,或是刚刚学完转身就 一个字词都记不住。而唱游与律动课 程教学内容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它 的主体唱歌内容必须让学生能够流畅 地记住歌词,这也为培智学生的语言 能力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因 此,从康复视角来说,唱游与律动课 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培智学生 的语言特点的把握,并从加强其语言 表达能力入手,来开展唱游与律动 课程教学,让培智学生在愉快地学 习歌词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语言表 达能力。
例如,教学《洋娃娃和小熊跳 舞》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领读歌词 的方式,让学生熟记歌词。在这个过 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 情况分为 A— 教师一句一句教唱歌曲,注意个别纠正;B— 教师领 唱几遍,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接 着,为了强化歌词的表达能力,教师 可以将歌词和律动进行结合,让学生 根据歌词学习律动《洋娃娃和小熊跳 舞》:全体学生按逆时针方向站成里外 圈。外圈学生为小熊,里圈学生为洋 娃娃。A(“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 跳呀,一二一”),外圈学生左脚开始 做进退步,里圈学生右脚开始做进退 步,四拍一次,同时相握的手向上方 举起。B(“他们在跳圆圈舞呀”),里 外圈学生手拉手做跑跳步,转一圈回 原位。C(“跳呀跳呀 ”),外 圈学生 右脚向右做跟点步,左腿屈膝,里圈 学生左脚向左做跟点步,右腿屈膝。 D(“一二一”),与 C 的动作相反。 E(“小熊小熊点点头呀,点点头呀, 一二一”),外圈学生两脚开立,双膝 稍屈,两臂屈肘举在胸前,腕关节放 松,手指向下,逆时针方向绕里圈学 生走一圈,同时,身体左右摇摆,似 小熊走路状。里圈学生下蹲拍手,左 右点头,一拍一次。F(“小洋娃娃笑 起来呀,笑呀笑呀,哈哈哈”),外圈 学生下蹲拍手,左右点头;里圈学生 拍手做跑跳步绕外圈学生转一圈。G (第 17~20 小节),外圈学生原地拍 手,里圈学生叉腰向前移动一个位置。 不难看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 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情绪,也能充 分激活学生的语言系统,让培智学生 掌握了动作要领的同时,也促进了歌 词记忆、领悟和反应等能力的发展。
(四)紧密联系生活,提升社会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唱游与律 动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应紧密结合学 生生活实际,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各项教学实践活动,感知音乐与 生活的联系,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不难看出,通过唱游与律动课程的开 展,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和体会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激励学 生的情感共鸣和美感体验,为其平等 参与、融入社会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 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知程度,从而 发展出更好的社会属性。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必须 遵守的“交通规则”来模拟出一个认 知交通标识的情境,将生活中的交通 规则编成一首歌,并进行唱游与律动 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室或 者操场设计一个交通规则空间,让学 生扮演行人、交通督导员、交通警察 等角色,一起来按照歌唱内容进行生 活化表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培 智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不仅被充分调动 起来,而且在游戏中掌握了一定的生 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他们未来 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尊重个体差异,构建自信心理
鼓励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 个重要的教学辅助内容,更何况是培 智学生,他们虽然身体或心理有缺陷, 但从表现能力、自我表现欲望上来看, 他们更喜欢被表扬、肯定,从大家的 评价中,体会到成功、被认可的感受。 由此可见,科学的评价对培智学生的 情绪、学习态度以及自信心,以及健 康的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 此,在唱游与律动课程教学中,教师 也应从评价入手,着眼于评价的诊断、 激励、改善功能,从而有效提升培智 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建构起一个良 好的健康心理。
例如,在教学《劳动最光荣》时, 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准备一些小动物 头饰或贴纸作为奖励,当学生扮演一 些动物时,可以用这些头饰或者贴纸 作为鼓励用品,让培智学生能够积极 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教 师的鼓励用语也要真心实意,一般 用“你的声音真好听”“这句唱得很准确”“你的动作很连贯、很优美”等具 体的评价替代“好”“不错”等“和稀 泥”式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闪 光点。此外,也要在教学结束后,鼓 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不吝啬自 己的夸赞,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开展学 生自评、互评,并及时地肯定、学生 之间的互助和自我认识的提高,无形 中都会给孩子们增添学习的自信和成 功的喜悦。通过这样的方式,培智学 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了尊重,他们的 内心思维和想法、身上的闪光点得到 挖掘,在通过积极评价和鼓励后,学 生更能突破自我不断进步,从而获得 良好的自信心。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培智教育更 为注重学生的个体能力发展,因此, 在唱游与律动课堂中,教师也应及时 转变观念,从“康复”视角出发,并 基于培智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更有 趣味、更深层次的教学形式,从而调 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帮助学生 获得更好的注意力、运动协调能力、 记忆力以及健康的人格心理,最终让 学生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 雁 , 刘 继 军 , 龙 建 友 , 李 霞 . 培智学校探索学生个别化教育 模式的行动研究 — 以北京市朝 阳区安华学校为例 [J]. 中国特殊教 育 ,2021(7):8-12+50.
[2] 段艳婷 , 王鱼琼 , 李艳琴 , 冉 艳 , 赵玲可 . 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培 智学生感知觉训练开展情况的现状调 查 [J]. 中国特殊教育 ,2022(2):2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