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的教授,还要提高教学的深度。想要提高教学的深度,就 必须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重视历史教学,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习真实发生。因此本文对初中历史深度教学展开探究,以 期进一步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发展,将核心素养和深度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深度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 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加 速了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在新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对学生 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传统的基础知识 讲授转变为对历史知识的深度探究。 教师应该跟上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基于核心思想提高教学的深度,提高 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 养,将核心素养和历史教学进行有效 整合。
一、相关概念
深度教学是基于浅层教学进化而 来的,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对知识进行 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历史深度教 学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历史学科其本身 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 深层次的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 动起其原有的经验,帮助学生形成历 史思维模式。历史深度教学旨在帮助 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逻辑和规律,了 解历史学科的本质,做好新旧知识衔 接工作,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从 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让 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过程当中树立起 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深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 旨在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式是在依据 历史知识的前提下,以素材为中介, 对历史知识和世界展开探讨,从而产 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更好的通过现 象认识本质,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 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
教师是深度教学的引导者和主导 者,学生是深度学习的主体。学生在 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 搭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历史学习过 程当中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形成良 好的历史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 的过程当中,能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 重新整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 和理解所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采用更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 进行教学。教师在进行深度教学时, 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 生深度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其知识的 应用能力,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从而体现出历史学习的现实意 义。历史深度教学的最终目标,旨在 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 在进行深度教学时,除了要教授学生 基础的历史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 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学生要通过使用历史观念和方法完成知识的 获取和内化,从而灵活的将其应用于 问题的解决当中,学会举一反三,落 实深度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形式来 说,深度教学有更为独特的特点,其 教学重点并不在于教学的难度和深度, 而是在于要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精 神,感受历史课程的魅力,从而提高 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 的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搭建属于自 己的历史知识框架。
二、影响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的因素
(一)历史知识之间的跨度过大
想要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 率,就需要让学生从基础知识的学习 过渡到深度的学习。纵观目前的历史 教材,其编撰的顺序一般以全球史为 基础,让历史以交替的方式出现,来 完成历史事件的陈述,将通史与比较 史结合在一起,加大教材当中的知识 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 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教学内容过多, 导致教学的知识之间产生了过大的跨 度。也正是由于这一跨度,影响了教 学的深度。加之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 影响,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即便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到这 种历史深度,但依然采取略过的态度, 担心一旦展开来来讲,就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
比如在《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这一章节教学中,其背景涉及 到明清两个朝代,因此时间上的跨度比较大,包含的知识点不仅有政权的演变,还有中外之间的区别,但是这 一章节需要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教学, 因此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就无从谈 及教学拓展,影响到历史深度教学的发生。
(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不足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更加注重在 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 师在教学中也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教 学,学生这种主体性的学习效果也受 到其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影响。初中生 由于年龄较小,其认知能力明显不足, 逻辑能力也有待提高,这就影响到学 生在深度学习中的效果。教师担心在 教学中过度拓展教学内容,会影响到 学生的理解和吸收,部分教师甚至认 为进行教学拓展,反而会增添学生的 学习负担。因此在教学中,常常避免 进行历史知识的拓展。这就导致在历 史教学中常常出现照本宣科的问题, 教师只是对所教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述, 没有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学生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完 成学习探索,影响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部分教师自身教学素养不高
部分历史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内容 比较枯燥,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 热情,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会引入一 些野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些教师为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会用 一些不恰当的言论来彰显个性,这些 问题都体现出了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欠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只是 向学生教授基础的历史知识,更是帮 助学生端正其历史意识,形成正确的“三观”,因此教师要有其职业操守和 责任感。如果教师由于自身素养缺乏, 并没有承担起教学的使命,影响到教 学的严肃性,不仅降低了历史深度教 学的质量,甚至还会让学生形成错误 的价值观。
三、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策略
(一)建设深度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教学的基础,良好的 教学环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保证 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历史深度教 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建立深度的历史 教学环境,从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 境出发,用不同的方式将其渗透于教 学活动当中。
在初中历史深度教学中,其物质 环境的深度建设包括教室内的陈列设 置,以及座位的编排方式。在教室当 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设 置相应的教学系统,以更好的满足教 学的需求,展现出历史的特点,让学 生有学习的沉浸之感,从而提高学习 的效率;在座位的编排上,教师可以 改变传统固定的座位方式,将座位布 置为一个圆形,让学生在围坐的过程 当中,能够扩大交流与互动的范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过程 当中,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当中的交 互性,促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 和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在社会心理环境上,可以从学校层面 以及班级层面出发,来营造出良好的 教学氛围。从学校层面上看,学校要 构建起良好的校风,在平时的教学工 作当中,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利用 舆论营造出重知识讲文明的校园氛围, 结合相应的表扬机制,来进一步地强 化和维护校风;从班级层面上来说, 历史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 氛围,加强对学生精神文明面貌的建 设,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班级这一大集 体当中,构建起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 关系以及生生关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举办丰富多样的班 级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当中,更 了解自身,清楚的掌握自身的优缺点, 从而明确自己在班级当中的定位,随 着活动的推进,让学生能够逐渐的融 入于班级里,树立起主体意识,将班 级看作是自己的家,将同学当作自己 的家人,提高其集体荣誉感,利用班 级的环境建设,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 情,培养其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从 而为接下来的历史深度教学,创设出 良好的班级环境。初中历史深度教学 活动的效果,将会受到教学环境的影 响,教师可以借由不同的方式将教学 环境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方面, 以推进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其 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完成历史教学和史学探究的 结合
历史教学并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 的传授,更是对史学过程的研究,教 学的质量往往对应着研究的程度,因 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 提供大量优质的史学资料,做好历史 教学和史学探究的结合。教师也要严 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意识观念, 树立起积极的历史研究态度。在初中 历史学习中,由于教材本身的内容对 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要将 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用生动形象的方 式将其呈现出来。教师要控制对历史 材料的解读,结合实施材料,保证解 读结论的正确性,以认真严谨的态度 来进行历史教学。教师自身不仅要具 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要有探究 历史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 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 法,从浅层学习过渡到历史探究,提 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历史是 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整体进行研究,因 此教师要有宏大的时间观和空间观, 能对历史知识进行整体的分析,能从 全局的视野出发,能用更为理性和客 观的态度分析历史,形成独特的历史见解。
(三)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教师在教学 中要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 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更 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进行教学,学生 的学情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但是教师 不能完全依据学情来选择教学策略, 而是要将其作为决定教学策略的因素 之一来考虑。初中生在进行历史学习 时,不仅要知道历史知识,还要在历 史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形成良好的辨 史能力,能够正确的分析史实,因此 教师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 课堂还给学生。随着科技的发展,网 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 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引 导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技术,以 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比如,在教学《汉通西域和丝绸 之路》的知识点时,学生不仅需要掌 握这章节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会利用 网络来了解张骞是是如何通西域的, 并且结合张骞通西域的路线与“一带 一路”进行联系,学会站在历史的角 度分析当下,提高其历史知识的实际 应用能力,从而完成历史知识的掌握。 在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辩论积极性, 并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掌控教学 的全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 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为学生提供 合适的辩论素材,让学生在辩论的过 程当中掌握历史知识,并且在学生辩 证中,渗透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为其正确意识形态的形成打下夯实的 基础。
(四)保证提出问题的逻辑性
为了促进历史的深度教学,教师 要保证提出问题的逻辑性。深度学习 是对学习结果和方法的深度探究,因 此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知识,以问题的 解决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有逻辑性问 题,让学生能够展开深度思考得出思考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灵 活运用,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 的历史思维模式,提高其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古代印度》的章节时,学 生通过预习工作对古代印度的情况有 所了解,但是想要加深教学的深度, 教师就要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 有逻辑的提问,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历 史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 生:古代恒河上游的土地和哪一个国 家的地理环境比较相似?这个问题和 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同时还可 以将古埃及和古印度的知识整合起来, 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 在讲授种姓制度时,可以结合我国元 朝时期的种姓制度,帮助学生形成整 体的历史思维模式,更好地了解不同 国家制度下的种姓制度,从而培养良 好的核心素养。
(五)从全局搭建知识体系
学生在历史学习时,只有从全局 出发搭建知识体系,才能够形成良好 的历史核心素养,这也是学生进行深 度学习的基础。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 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过于功利性, 其教学的目标仅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 绩,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影 响到其历史思维意识的形成。深度教 学需要凸显出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 注重学生在知识上的积累,从整体上 完成知识体系的搭建,从而不断的提 升其历史核心素养。如在教学古代埃 及的知识点时,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 识来了解埃及文明和人类文明,掌握 尼罗河文明成果的地位。在深度教学 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浅层教学结 合古埃及的位置,完成对尼罗河地理 环境的探究,结合尼罗河的情况对当 时的航运发展进行了解。同时教师可 以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知识结合起 来,让学生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了解 埃及在文明史当中的地位,掌握历史 文明发展的规律,从而提升其历史核 心素养。
四、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历史教学, 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 助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历史,形 成更为宏观的历史观念,形成良好的 历史思维模式,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端正教 学的态度,在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对 历史进行深度探究,提高学生的辨史 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深度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远瑜 , 张浩然 . 深度学习策 略下史料实证素养的落地—— 以《从 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课为例 [J]. 历史教学问题 ,2022(02):136-140.
[2] 刘波 . 深度学习视域下历史故 事的建构路径 [J]. 课程 . 教材 . 教法 , 2021.41(10):99-106.
[3] 高怀举 . 历史课堂“板块式” 教学设计的目标追求 [J].教学与管理 , 2021(16):51-53.
[4] 董晓晓 , 周东岱 , 黄雪娇 , 贾 云 . 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学设计路径研 究 [J].教育科学研究 ,2021(04):55-60.
[5] 纪巍 . 历史解释与历史深度学 习—— 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36(04): 13-17.
[6] 王天平 , 闫君子 . 课堂深度学 习的知识图谱与研究趋势 [J]. 教育与 教学研究 ,2019.33(11):13-22.
[7] 张绍军 , 陈名英 . 近十五年我 国“深度学习”研究述评 [J]. 教育测 量与评价 ,2019(11):34-40.
[8] 陈德鑫,占袁圆,杨兵.深度学习 技术在教育大数据挖掘领域的应用分析 [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02):68-76.
[9] 杨清 . 课堂深度学习 : 内涵、 过程和策略 [J]. 当代教育科学 ,2018 (09):66-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