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智适应”视域下高中语文图像化阅读策略—以《红楼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4 10:34: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尝试以图像化阅读为切口,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分析“智适应”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阐述“智适应”能调动学生的多元智力参与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交互合作社区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冷媒介的教学功用、拓展“人工智能+教育”教育的使用范围等作用,探讨“智适应”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并通过为曹雪芹画像、设计情节飞行棋、制作人物表情包、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等,促进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

  关键词:智适应;高中语文;图像化阅读;《红楼梦》

  一、“智适应”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智适应”教学,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智能辅导教学,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对学习者进行知识追踪,从而精准分析每位学习者的喜好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他们不一样的能力水平、学习进程、学习路径、学习兴趣等,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策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和动力。

“智适应”视域下高中语文图像化阅读策略—以《红楼梦》为例论文

  1.调动多元智力参与学习

  霍华德·加德纳认为相对独立并与认知水平相联系的“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构成了人类个体的智力结构。“智适应”教学参与阅读教学后,音乐、视频、演剧、在线交流等方式都被融入教学中,阅读教学就成为多元互动的精彩过程。此外,“智适应”教学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将智力领域相近的学生分为同一小组,让学生有机会实现文本共读、共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提供交互合作的社区学习模式

  传统教学一般通过课堂讲解、课后练习、定期测试等步骤完成,模式单一。在放学后,特别是假期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孤独感,学习兴趣大减。“智适应”教学交互合作的社区学习内容则丰富多彩,如师生共读、阅读打卡、活动分享、参与不同的兴趣小组等,学生可以及时得到教师的评价性反馈和纠正性反馈,这些反馈类似情境化指导,仿佛教师、同学就在身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发挥冷媒介的教学功用

  图像作品是对人类感官具有低清晰度抑退一类的媒介,它提供的信息较少,明确度和完备度较低,需要接受者更高的参与度,发挥想象力和进行再创造,补充更多信息,填补媒介在传播中留下的空白和“回旋余地”。传统语文教学只依靠单纯文本讲解,文本中的一些细节学生无法理解,特别是诗词讲授时,常常遇到教学和学习困难。如《红楼梦》的“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如何用语言加以表达?在“智适应”视域下,教师可以推送相关视频,让学生根据文本,体会诗词含义。图像作品中的空白和“回旋余地”,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只有回归文学文本才能发现和补充图像的空白,这也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4.拓展“人工智能+教育”教育的使用范围

  当下,“人工智能+教育”所覆盖的学科以理科为主,对于语文学科的阅读并无太多涉及。阅读并不仅是通读文本,还有对画面的建构。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或者塑造人物形象时,本身就是将脑中的画面转化为文字,许多经典作品都是画面感十足的,甚至可以说是由一个个镜头构成的。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杏帘在望》这首小诗,仿佛电影画面。“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是远景,“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是近景,而水中鹅儿、梁上燕子又构成了高低有致的立体感,“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中的镜头则由眼前稻田向远处延伸。整个画面远近结合,空间感突出。显然,从图像入手,解读这样的经典作品,必定妙趣横生。

  二、“智适应”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图像化阅读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加大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增加了跨媒介阅读的任务。面对70多万字的《红楼梦》,教师要在一个学期内引导学生阅读完整本书,是高难度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通过“智适应”教学,借助图像,从一些小切口入手,能解决阅读教学中的诸多困难。

  1.为曹雪芹画像

  开展《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教学,首先要从作者曹雪芹入手。曹雪芹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了这部带有自传特色的作品的创作。对于曹雪芹,如果只是介绍其生平,则毫无新意,不如从他的一些画像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用“智慧云”平台推送蒋兆和、王子武、戴敦邦等人绘制的曹雪芹像;可以展示曹雪芹的雕塑作品,如曹雪芹弟子关德荣所制塑像、北京西山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塑像等。教师可以从点击率最高的画像判断学生对画像的支持度,可以推送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描绘的曹雪芹形象:“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对照文字和图像,可以勾勒出曹雪芹的大致形象。至于其神采,学生可阅读《红楼梦》,从贾宝玉的身上采集。在这些任务都完成之后,可由学生亲自为曹雪芹造像,并将作品上传到“智慧云”平台,由师生通过社区交流的方式,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

  2.设计情节飞行棋

  《红楼梦》人物关系庞杂,情节跌宕起伏,读者在阅读时会出现遗忘人物或者混淆人物关系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飞行棋游戏模式,将情节串联起来。

  贾宝玉是曹雪芹着力最多,寄托最深并串联全书始终的人物,如以宝玉为游戏角色,就可以设计关于宝玉情节的棋盘。棋盘第一格是第一个情节,可以设计为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神瑛侍者下凡,第二个情节为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双玉初见……其他的情节还有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双玉读曲,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打,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查抄宁国府,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等。每个情节中间隔2~5个空格,每个情节的格子中设置奖励或惩罚的步数。棋子走到每一个对宝玉有利的情节处,奖励向前行进1~5步,反之则退后相应步数。《红楼梦》中人物众多,除宝玉、黛玉、宝钗等主角,还有袭人、晴雯等配角,都可以专门设计一个棋盘。每设计一个棋盘,就把《红楼梦》的情节梳理了一次,学生也就对文本更加熟悉。在设计完毕之后,将设计图上传到云平台,供同学们讨论修改。小组可以挑选最喜欢的棋盘下载,在小组甚至班级内部开展游戏;教师可以挑选点击率最高的作品,在课堂上加以展示,由设计者讲解其构思。

  3.制作人物表情包

  人物的表情神态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地位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等。《红楼梦》中的人物表情极为生动,仅是笑就有“憨笑”“大笑”“赔笑”“冷笑”“拍案笑”等。学生可以挑选喜欢的人物,根据他们的表情制作相应的表情包。《红楼梦》中,林黛玉无疑是最夺人眼球的人物。如黛玉的笑容,她“抿着嘴笑”“咬着手帕子笑”“笑得握着胸口,高声嚷”,这些笑容足够作为表情包的材料,其余日常活动如吃茶、读曲、作诗、葬花等,亦可加入其中。教师可以在“智慧云”平台上推送一些表情包的参考材料,介绍一些制作表情包的软件。根据数据分析,教师了解学生对哪一个人物感兴趣,然后将关注同样人物的学生分为一组,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在使用微信、QQ或“智慧云”平台交流时,就可以使用这些表情包。表情包使用率越高,学生越有成就感,就越会激励他们继续挑选人物制作其他类型的表情包,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智适应”视域下高中语文图像化阅读策略—以《红楼梦》为例论文

  4.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学生在阅读古典作品时,因为对古代文化不了解,始终与文本隔着一层面纱。仅仅是对人物的容貌的描写,已经让人眼花缭乱。如形容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形容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柳叶吊梢眉”“罥烟眉”是什么样子?明代杨慎的《丹铅续录》中详细记录了远山眉、吊梢眉等十种眉毛,这充分体现古人对女子妆容之美的重视。此外,古人认为“相由心生”,不同眉目代表不同性格,只有弄清《红楼梦》中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才能真正描画《红楼梦》的人物,了解人物的性格。朱淡文先生认为罥烟眉“细长而弯,其形色如轻烟薄绕之远山和柳丝,眉峰若蹙,淡淡含愁”,但是这些解说,还是难以让学生理解。此时,教师可以推送1977年李翰祥版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1987年王扶林版电视剧《红楼梦》、2010年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相关片段。在前两部影视作品中,林黛玉的眉毛都和朱淡文先生的看法不谋而合,而李少红版本林黛玉的眉毛则淡而粗,似有轻烟,却不似柳丝。

  此外,名扬天下的大观园到底有何种美景?除了可以借助孙温绘制的《红楼梦》图像加以理解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假期到扬州的何园、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南京瞻园采风。《红楼梦》故事从苏州写起,林黛玉从扬州进京,贾母提及南京老家,这些细节都说明《红楼梦》故事发生在江南。现实的园景当然不能与大观园一一对应,但多少和大观园有相似之处。这个活动虽然在假期进行,但学生可以随时在平台上上传自己的游踪,制作短视频,探讨苏州园林和大观园的关系,及时查看他人评价并给予回复,感受社区交互学习的快乐。在此过程中,会涉及言语、逻辑、视觉、音乐等方面,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力发展。

  三、结语

  本文提出“智适应”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图像化阅读策略,拓宽了“智适应”教学系统的使用范围,将传统以理科测试为主的“人工智能+教育”延伸到语文阅读领域,并为时下热门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的热情。

  从作者任教班级开展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由开展“智适应”教学前的11%上升到76%,推送阅读材料的点击率由43%上升到97%,语文成绩均分也有一定提升。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智适应”教学还存在学习模式单一、数据分析还不够精准、升级换代造价过大等问题。学生乐于利用平板电脑参与交流,但时刻盯着在线社区的互动,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专注度。相信随着“智适应”系统不断升级迭代,最终能真正体现其“智慧”,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美]W.J.T.米切尔.图像理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32.

  [2]蔡义江.蔡义江新评红楼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3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