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提纲挈领穿主线 化繁为简助阅读 ——以《红楼梦》前五回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5 11:28: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是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要求的必读篇目,学生独立完成阅读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基于学生自主阅读, 以指导者、陪伴者和引领者身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科学制订阅读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 《红楼梦》的人物众多,关系错综,结构复杂,“宝黛钗爱情悲剧”及“贾府由盛转衰”两条情节主线清晰,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边 阅读边梳理主线,感知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风格。小说前五回在整部作品中起着“总纲领”的作用,精读前五回,是引领学生进 入阅读的有效方式。笔者以前五回阅读教学实践为例,制定阅读目标,设计学生活动,旨在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高中语文,提纲挈领,化繁为简,红楼梦,阅读教学,实践反思

  古往今来,《红楼梦》都是中华 民族的一部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 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封建 社会的百科全书”。对高中生而言,这 部不朽名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史 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值得年年读、 终身读,常读常新、越读越明的伟大 著作之一。如果说“半部《论语》治 天下”重在强调《论语》的社会作用, 那么将《红楼梦》读通读懂则可提升 读者的人文素养。下面,笔者以《红 楼梦》前五回阅读方法指导为例,与 同行分享推进《红楼梦》阅读的具体 做法,期待大家批评指正。

\

 
  一、科学制订阅读计划

  (一)调研先行,访谈跟进

  在阅读《红楼梦》之前,笔者曾 对高一全体 320 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 问题如下:①你的手头是否有《红楼 梦》一书?②关于《红楼梦》,你有多 少了解?③阅读或了解《红楼梦》,你 更喜欢哪种途径? ④你能复述印象最 深的红楼章节,或评价一下最喜欢的 红楼人物吗?⑤如果需要阅读《红楼 梦》,你有哪些建议供老师参考?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全体被调研 的学生手头都有《红楼梦》这本书, 超过总人数 88% 的学生没有读过《红 楼梦》原著,超过总人数 50% 的学生只知道《红楼梦》书名,对作品内容 很陌生,没有阅读兴趣,这也是现阶 段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普遍现象。但 可喜的是,九成的学生希望在教师的 指导下阅读原著,从教师那里获得辅 助阅读的资料。因此,在阅读《红楼 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全程 跟进对学生的阅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归纳成因,聚焦问题

  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和部分学生的 访谈交流,笔者梳理出如下原因。

  首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以单 篇阅读为主,缺乏阅读长篇著作的经 验和方法;其次,学生课外文学类作 品的阅读量很少,对名著类文学著作 缺少阅读兴趣,对阅读古典小说有抵 触情绪;最后,《红楼梦》全书 110 多 万字,按每天阅读 1 ~ 2 回,全书读 完要将近 3 个月,时间跨度很大,没 有足够的兴趣做支撑,学生很难完成 整本书的阅读任务。

  据此,笔者提出,在阅读《红楼 梦》之前,教师要在备课中回答好以 下问题。第一,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第二,应如何激励学生的阅 读信心?第三,应提供怎样的阅读指 导及时帮助学生读通读懂?

  回答好上面的 3 个问题,旨在使 学生明确此次阅读之旅将不虚此行,大家获得的阅读收获和经验将弥足珍 贵,以促进学生读出兴趣与信心,积 累有效的阅读经验。

  (三)师生交流,研制计划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 标》)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 中提示:“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 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 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 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课标》明 确指出,高中生应在自主阅读中积累 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养成终 身阅读的意识和习惯,教师不能过多 干预。作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者、 陪伴者和引领者,教师应以引导、解 惑、组织、推进等方式把控阅读过程。

  在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整 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认识 到阅读经典名著是义务和责任,是学 业发展与素质提升的需要,形成“阅 读长篇小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的共识;在阅读中,教师要告诉学生 沉下心来,不能图快,不能浮躁,才 能读进去。为此,教师可提供曹雪芹 的资料和专家点评,让学生了解作者 身世及《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成因 及价值,建议学生观看影视剧片段或 参观大观园建筑,师生共同规划整部作品的阅读方案。

  经与学生商议,笔者制订了整本 书阅读计划和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每章回的阅 读时间,结合个人阅读习惯,综合整 本书阅读需要的时间,决定自己每天 (或每周)的阅读数量,并自制阅读进 度和自查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 目录,画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了 解大致结构线索。前五回在教师指导 下以圈点勾画、逐回梳理情节、画思 维导图等方式精读,把握前五回在全 书中的纲领作用。

  (2)阅读 6 ~ 120 回,从回目入 手,根据自己阅读兴趣,确定精读和 略读的回目。在阅读中,注重梳理以 宝黛钗凤等人物为核心的主要事件, 关注贾府琐碎的日常生活及复杂的人 际关系。在梳理情节时,对作品中看 似不经意、无关、琐屑、零碎,但反 复出现,细察又有一种暗中勾连、对 应关系的事件进行联想和串联,体会 伏脉千里、草蛇灰线结构设置之妙, 建立阅读情节的整体意识。

  (3)关注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 富性,感悟对人物“如实描写”的现 实主义创作风格;在厘清人物关系的 基础上,欣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细腻 描写,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要抓住典 型事件反复品读,品味作者在刻画人 物上的精妙之处;关注人物性格发展 和命运结局,在研读中逐步理解作品 内涵和主旨。学生可组成兴趣小组, 重点研读一个人物,从人物身份、相 貌、才情、性格、诗词代表作、最终 结局等方面,将人物完整呈现出来, 与他人交流阅读的成果。

  (4)《红楼梦》中有各种形式的诗 文,如诗词曲赋、灯谜酒令、匾额楹 联等,这些诗文是作者塑造典型人物 形象的重要手段,与刻画小说人物的 其他手法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提醒 学生阅读时不可全都跳过这些诗词歌 赋等,可选择感兴趣的 1 ~ 3 篇认真品 读,分析其中意蕴,感受其中妙处和 作用,并在课上朗诵和交流阅读体验。

  (5)《红楼梦》中蕴含着丰富的 传统文化,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可组成专题小组,探究如节日、节气、中医、 建筑、服饰、饮食等文化现象,这些 文化现象体现着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指导 学生跳出作品,与现代文化观念相结 合,对比研究古今中外文化差异和融 合,撰写小论文。

  (6)阅读成果展示,可指导学生 撰写小论文、改编剧本、制作 PPT、 制作手抄报、录制微视频、做宣传手 册等,可从中任选一种或几种形式展 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成立学生评委会, 对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打分,展示 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

 
  二、活动推进,整体实施—— 以 前五回教学目标及活动设计为例

  部编版教材必修下第七单元“阅 读指导”(P138)提示教师应引导学 生关注“前五回的纲领作用”,明确指 出《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中的重要 作用。笔者认为,读懂《红楼梦》前 五回,就等于登上了阅读此书的第一 座高峰,诸多景色方可尽收眼底。依 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指导,笔者将前五 回的教学目标及学生活动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对创 作《红楼梦》的影响,了解《红楼梦》 的创作背景及原因,思考和感悟作者 对封建社会及伦理观念的批判精神, 体会作者塑造“异样女子”悲剧命运 的深意。

  (2)通读前五回,梳理主要内容 和人物关系,明确前五回的纲领总论 作用;感悟在看似错综复杂的故事脉 络和人物关系中伏脉千里、草蛇灰线 的结构风格;理清人物活动的主要场 所,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环境背景, 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3)细读第三回,通过主要人物 出场时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 理等描写,感悟宝玉、黛玉、凤姐 3 位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体会作者 文中诸多伏笔的巧妙构思;精读第五 回,以圈点批注的方式,阅读十二钗 判词、十二曲,读懂词曲以谐音、象 征、用典、烘托等手法暗示人物结局 的作用,把握“红楼”女儿的悲剧人生。

  (二)学生活动及教师指导

  活动一:谈作家,说作品

  学生活动:阅读老师推荐的文 章,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为 单位,编写作家及作品介绍提纲,选 派代表在课堂上介绍作家和作品,介 绍内容以“曹雪芹人生经历对创作 《红楼梦》的影响”为主题;时间为 3 ~ 5 分钟。

  教师指导:给学生推荐两篇文 章——周先慎《曹雪芹的身世和〈红 楼梦〉的创作》、周汝昌《红楼小讲》 之《〈石头记〉与〈红楼梦〉》。并补充 如下名家评论:

  (1)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清 ·《竹枝词》

  (2)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

  (3)“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毛泽东

  (4)《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 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 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 梦》就是人生。《红楼梦》帮助你体验 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 20 年。——王蒙

  (5)《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蒋勋

  设计意图: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他所处的时代。 陈寅恪先生说过:“古人著书立说,皆 有所为而发,故所处之环境,所受之 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 论。”对于《红楼梦》这部情节错综、 人物复杂、内容丰富的作品,了解作 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气质个性 及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可激发学生阅 读兴趣,有助于学生抓住阅读线索和 要点。

  活动二:抓主线,品作用

  学生活动:在通读前五回的基础 上完成下列任务:细读(在文中要有圈点批画)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 都》,反复阅读王熙凤的出场及贾宝 玉的亮相,分析人物性格,打通和前 五回相关的情节,解读情节间铺设的 明暗线,思考“宝黛初见”的情节设 置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暗示作用;重点 阅读第二回和第四回,绘制荣宁二府 的人物关系图,解读四大家族关系网, 体会四大家族之间“一荣俱荣,一损 俱损”的关系,从前五回中找出暗示 贾府走向衰落的必然性。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反复品读重 要情节,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 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深入品读王熙 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出场亮相的特 色;指导学生勾连相关情节,做到化 零为整,为后续阅读做方法上的准备。 例如,分析贾宝玉的出场亮相,可关 联第一回的 3 个神话故事,第二回冷 子兴对宝玉的评价,第三回宝玉出场 亮相前的一系列侧面描写,引导学生 积累阅读长篇小说打通情节的基本方 法;指导学生梳理贾府盛衰之线,除 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门子评价“护 官符”这两个情节,还应引导学生思 考塑造“甄士隐”这一人物的目的, 以及《好了歌》、判词、红楼梦十二曲 等对贾府衰落必然性的暗示作用。

  补 充 知 识: 草 蛇 灰 线 的 结 构 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 中说:“有草蛇灰线法……骤看之,有 如无物,及至细处,其中便有一条线 索,拽之通体俱动。”所谓“草蛇灰 线”,是以蛇行草中,可见其行迹灰线 留于纸上,可辨其脉络,来喻指某一 事物在作者行文中经常被提及,初看 似是偶然,细看下去却有一丝脉络可 寻。教师提醒学生这些事件一旦被穿 起来,便可获得“拽之通体俱动”的 整体效果。

  设计意图:《红楼梦》一书是一 道精美绝伦的人物画廊,全书近千个 人物,其中作者着力刻画、具有典型 意义的主要人物就有几十个;各大家 族之间利益相关,休戚与共,密不可 分,因此梳理人物关系、明确主要人 物、把握结构特点是阅读的关键。教 师给学生设计一些精读和品读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将前五回的内容建立有 效关联。

  活动三:解判词,悟谶语

  学生活动:阅读第五回,品读金 陵十二钗的判词、画作及《红楼梦》 十二曲的深刻内涵,思考红楼十二女 子悲剧命运和贾府盛衰的关联;能熟 练地向其他人介绍红楼十二女子的身 世、个性、命运结局。选择自己感兴 趣的一个人物,依据判词、画作、曲 子等信息推断人物最终结局,以小论 文、小剧本、手抄报、素描画等形式 在班内展示成果。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读懂判词、 画作及《红楼梦》十二曲的深刻内涵, 掌握鉴赏诗作的方法。给学生讲解清 楚诗作中所运用的谐音、借代、用典、 象征、谶语等表现手法;指导学生阅 读相关联章节印证判词曲子的内容, 进一步理解曹雪芹结局先示、伏脉千 里的结构意义;指导学生创作小论文、 小剧本的方法。

  设计意图:《红楼梦》是一群有 着“小才微善”的女子枯萎陨落的哀 婉悲歌。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女 子们“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 (悲)”的结局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人 生大悲剧。读懂这些女子的人生经历, 也就读懂了曹雪芹“大旨谈情”的创 作意图。作为最集中暗示人物结局的 第五回,是学生要细读、品读、研读 的内容。

  三、实践反思,持续跟进,提高 素养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精读前五 回,在阅读、交流中已经找到了解读 《红楼梦》的门径和方法,小说中神话 和现实的交错呈现不再让学生感到迷 惑;四大家族复杂的人物关系梳理清 晰,在后续的阅读中学生也不再被众 多的人物关系搞混;前五回埋下千丝 万缕的伏笔更等待着学生去一一印证、 整理;宝黛的前世良缘刚刚萌芽,宝 钗还在来的路上……《红楼梦》的前 五回阅读,虽然用了一周时间,但在 反复阅读、解惑答疑、合作交流中, 学生爱上了阅读,爱上了《红楼梦》, 建立了阅读《红楼梦》的信心。

  把握了前五回的纲领作用,接下 来从第六回开始,学生在通读全书的 基础上,每周(或每天)要做好阅读 记录;教师要随时跟进,了解学生的 阅读难点,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梳理 小说主要情节的主线,感悟主要人物 的形象特征及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 其伏脉千里、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研读主旨内涵,建构并积累阅读长篇 小说的方法和经验。

  随着阅读的深入,有的学生会逐 渐产生不满足的感觉,教师要及时和 适度地给学生推荐必要的阅读书目, 如周汝昌的《泣血红楼》《红楼梦小 引》,蒋勋的《蒋勋说红楼梦》,王蒙 的《红楼梦启示录》,蒋和森的《红 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 楼梦十五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本或几本 和《红楼梦》同时阅读,有余力的同 学可多读几本。浙江大学张明明老师 在 2021 年《红楼梦学刊》上发表的 《〈红楼梦〉高潮艺术的叙事节奏》一 文中提出 120 回本的《红楼梦》共塑 造了六大高潮——元妃省亲、宝玉挨 打、祭宗祠开夜宴、抄检大观园、黛 死钗嫁、贾府抄家这一说法。教师可 带领学生从这六个全书最主要的情节 入手,以高潮部分带全书,分析核心 人物的艺术形象及命运走向,感悟贾 府由盛转衰的必然结果。通过鉴赏小 说的叙事节奏和矛盾冲突,把握小说 主旨,将学生真正带入《红楼梦》阅 读之中,感悟《红楼梦》的伟大艺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 高 中语 文课程标 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9.

  [2] 曲 家 源 . 论 金 圣 叹《 读 第 五才子书法》[J]. 东北师大学报, 1988(04) :80-83.

  [3] 张 明 明 .《 红 楼 梦 》 高 潮 艺术的叙事节奏 [J]. 红楼梦学刊, 2021(02) :138-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6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