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3 10:40: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提高作业设计站位,统筹安排作业类型、题数、时间等,系统地考虑作业与单元目标、教学、评价三者的关系,充分发挥作业的协同功能,使作业设计更具有目标性和整体性,从而使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学习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减负提质

  将作业设计融入单元整体设计中,将其作为单元设计的重要部分,是优化作业的重要策略。作业设计与课堂学习设计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更凸显其重要性。“双减”目的是减负提质,减量增质,让教育“返璞归真”。这需要我们在教育和减负方面有新追求,作业设计有新理念和新方法,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凸显作业全面育人的功能。

  一、提高作业设计站位,树立作业设计新的思想理念

  1.新的作业观:减负提质,减量增质。数学基本技能的掌握需要通过适度的练习,但数学素养的提升不仅是通过练习能够实现的,“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以优化作业设计来促进小学数学素养的提升。

  2.系统性原则:要想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无效的劳动,教师必须把握作业布置的系统性原则。一是数学作业设计纳入“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中,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让作业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发挥诊断、巩固、提升功能,为提升核心素养助力。二是作业与学生现有基础相适应,针对学生作业完成状况进行成长性记录,以便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能力水平的全时段发展情况。三是把握好作业与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相关性以及学习任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四是每天的作业布置要与单元作业、周末作业、假期作业融为一体,教师通过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注重从知识本位向能力素养本位的转变。

  3.育人高度,强化作业目标意识,体系化设计视角设计每日、每周、每月或每个单元整体的作业。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学生学情,选择和设计不同功能和述评层次的作业,系统化构建单元整体知识链,提炼能建立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发挥核心作用的“大观念”,由此建构单元学习主题统领下的脉络清晰、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学习方法的一致性和可迁移性,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二、精心设计作业目标内容,充分发挥作业功能

  1.作业目标:促进数学素养提升。作业要紧扣学习点,指向核心素养。设计时要思考作业与目标匹配的问题。有检测结果性目标的也有检测过程性目标的,还有两者兼有的。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及时评价与反馈。例如,先给圆柱形茶叶筒包上包装纸,再想一想,这个圆柱的表面是由哪些面组成的?并写出来。这个作业检测的学习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能说出圆柱表面的组成。

  2.作业内容: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精确校正课堂教学。围绕核心知识群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尤其是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综合与实践。每一次作业都要尽量对应学业质量描述的内容,做到有标可循,并考虑学生实际水平。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认识元、角、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把“购物”单元调整到“综合与实践”领域中,旨在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更加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电子支付方式的广泛使用,人们使用人民币现金支付的方式越来越少,学生能接触到用现金购物的机会也更少了。因此,在构建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时便可加入如下实践作业。

  亲爱的孩子们,你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请你利用课余时间,带着现金到商场或超市亲自体验一次购物的经历吧(温馨提示:从准备现金-选择商品-付钱-算找回的钱整个活动过程全部独立完成哦)!购物后,请认真完成下面记录单:

“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实践作业为学生构建了多元、开放的数学学习环境,学生的“学”变得积极主动,“元、角、分”相关知识自然生发。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金融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素养在这样的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学科目标也实现了从专注学科教学向课程育人的转型升级。

  三、探索作业设计具体策略,为数学素养提升赋能

  1.分层设计:内容和形式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位学生在作业中获得成功体验和进步。这就可设必做和选做作业,必做的指向所有该节课要点,“整体+基础”;选做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尤其两端。

  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认知风格、学习动机不同,作业设计必须坚持以生为本,顺应学情,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实施“自定义”作业,还给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权利,让作业更具针对性,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倡导设计“自定义作业”满足学生不同的作业需求,如自选营养餐作业、好题推荐、寒暑假作业超市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树立学习信心。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将数学作业内容分成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等,让学生“自助式”选择作业,有效提高作业质量。学生应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面积计算公式,这类题型需设计为必做题型;运用列表法和比较法解决物体变化后(如每面中间挖去小正方体)的表面积问题,这类题型可设计为选做题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延伸出棱长或者长宽高改变,导致面积扩大或者缩小,这类题型可设计为拓展类题型。

  2.作业类型:基础型、提升型、拓展型。基础作业少而精,拓展作业精而活。基础作业聚焦重点、难点,及时巩固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堂基础作业作为保底作业供学生选择。课后基础作业具有一定的弹性,80%重基础,20%体现开放性与探究性。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材中编排“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阅读型作业栏目,专门向小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发现、数学方法与思想、数学史等。

  “学科+作业”关注作业的研究性、实践性、选择性和综合性,旨在彰显学科融合的思想,发展学生融会贯通、实践创新的能力。针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非书面性作业”。如在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美术、科学学科,布置制作创意钟表、时间沙漏、手工日晷;结合阅读课,布置阅读绘本《到点啦,麦克斯》《1秒有多长》;结合音乐课学唱跟时间相关的歌曲《时间就像小马车》;比比谁跑得快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作业,既丰富学生对时间的感知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又可培养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时间意识。

  “超学科作业”彰显全科育人、知行合一的作业理念,关注学生作业的过程性体验、个性化展示、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社会化素养。例如,教学“1分有多长”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查阅数学史料,了解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和1分钟计时体验性作业,以数学小报、PPT或录制视频的形式在班级进行交流。通过设计各种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1分钟的时长,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1分钟能干什么?你可以利用跳绳、拍球、写口算等方式进行体验,也可以自行选择喜欢的项目。先进行简单的估计,再计时体验,然后把自己活动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注意写清每项活动完成的个数)。

“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论文

  3.体系化、弹性化:每日、每周、每个单元、每个核心知识群作业要统筹规划,把一个单元整体目标分解为每周每日,形成学习进阶路线图。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需要教师重视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深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提炼能建立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发挥核心作用的“大观念”,构建单元学习主题统领下的脉络清晰、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数学知识之间数学学习方法的一般性和可迁移性,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贯穿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巩固练习、预习和复习等教学环节,而作业布置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后段或课外,有的当堂完成,当堂达标;有的课后完成,反馈教学效果,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作业设计和作业布置要严格分开,灵活掌握,科学安排,才能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过程。

  4.突出作业的趣味性和价值感,提升主动性、积极性。体验式作业是引领儿童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切身感受学习内容的趣味与价值。注重儿童“习得过程”中的知情意行同步协调发展,着眼于作业情境活动对儿童个体的潜能唤醒和情感浸润,体现出学习者沉浸式的作业特征。以“情境中的学习活动”为作业载体,发掘、拆分“体验”要素,创设真实或虚拟的体验情境,设置既以儿童学习兴趣为基础又利于儿童认知与情绪交互作用的作业,促进儿童体悟学习。

  教师也可以设计游戏式作业,让作业充满无限趣味。作业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情趣,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游戏式作业是以游戏为载体统筹设计的作业类型。它具有趣味性、规则性、情感性和丰富性。儿童是游戏者,设计游戏式作业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联系儿童已有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依托学习工具,激活游戏形式,让学习者饱含激情地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

  教师还可以设计表达类作业,展示多元自我。其旨在立足自主发展视角,引导儿童在课内学习实践、场景体验等学习活动后,用语言或非语言形式表达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它关注儿童表达中的个性特点呈现、情感体验释放以及其心理机制诠释,激发儿童内源性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自我、接纳自我和展示多元自我。

  5.注重作业评价设计,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反思、改进、发展为导向,通过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设计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多角度地来分析学生是否到达了本单元学习目标。课内与课外、数学与生活,虚拟与现实相互交融,延展学习的场域,学生会发现数学应用的领域之广,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丹,于国文.作业设计:单元整体设计的重要部分[J].小学数学教师,2022(5):47.

  [2]丁爱平.于高处立、向宽处行、就平地坐,作业这样设计,学生准喜欢[J].河南教师,2023(3):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2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