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实施关爱教育的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4 10:53: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关爱教育是指通过人文关怀、情感交流让学生产生正面情绪,感受到爱的存在,有利于优化儿童的心理素质,对留守儿童 的未来成长有积极影响。本文客观反思了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探索实施关爱 教育的可行方法,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减弱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反思,渗透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成 为一个突出的社会性问题,因为长时 间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有不 少留守儿童都已经产生了叛逆、孤僻、 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了扭曲的 价值观。这不仅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 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家庭和谐与社会 稳定,所以面对留守儿童做好心理健 康教育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正所谓“对 症下药”,要想通过丰富的关爱教育 去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班 主任便要客观、准确地了解儿童所存 在的心理问题。

\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 问题

  (一) 性格偏于孤僻、内向,不 善于表达自己

  通常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在幼 年时期便与父母长期分离,本身年龄 偏小, 导致他们缺少一定的情感支撑, 也因此会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擅长表 达自己,甚至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这极易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自卑、孤僻的心理问题,且在各方面都难以产 生自信心,无法顺利地形成社会性交 往能力,影响着儿童与外界的沟通。 在这种状态下,农村留守儿童也很容 易游离在班级的“边缘”地带,常常 独来独往,不团结。

  (二)情绪起伏很大,存在比较 明显的叛逆心理

  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比较 小,意志力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外 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对他人产生敌对 心理,难以平静地接受他人的批评指 导,甚至会将他人看成自己的敌人, 所以经常与其他同学甚至是班主任产 生冲突;有一部分情况严重的儿童还 存在暴力倾向,常常打架斗殴。

  (三)自我认知存在偏差,进取 心不强

  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认为是因为自 己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才不得不 到城市打工,这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自 我认知,使其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产生 了自卑感,甚至可能会产生偏激的想法, 导致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且,因为父母无法辅导留守儿童完 成日常的学业任务,很多留守儿童的 进取心不强,且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这影响了儿童的心理素质,使其存在 “破罐子破摔”的负面情绪,所以在 学习、生活上都有放任自己的不良表 现,这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素质发 育状态。

  综上,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 题比较复杂,如果不能及时提高他 们的心理素质,那么可能会导致学 生误入歧途,难以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小学班 主任应开展丰富的心理干预与防范 活动, 帮助留守儿童排解负面情绪、 成长压力, 使其能够获得一个快乐、 无忧的童年。其中,关爱教育主张 通过爱与关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平等的交流、长期的陪伴与理 解纾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重视 情感沟通、心灵碰撞,使留守儿童 能够感受爱,由此缓解甚至消除留 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因此,小学班主任应通过关爱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具体做 法为:进行人文关怀,成为留守儿童 的情感支撑;实施赏识教育,保护留 守儿童的成长自信;实施包容教育, 保护留守儿童的敏感内心;进行家校 合作,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

  二、实施关爱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进行人文关怀,成为留守 儿童的情感支撑

  客观来讲,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 情感支撑, 这能让人获得力量与勇气, 变得更加坚强与勇敢。上文指出,因 为父母不能长期陪伴留守儿童,所以 不少留守儿童失去了情感支撑,渐渐 失去了展现自我、表达情绪的能力, 因此变得孤僻自闭。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小学班主任 应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通过丰富的 情感交流与对话获取学生的信任与依 赖,成为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撑,使留 守儿童能够面向班主任宣泄自己的情 绪、分享自己的成长,通过良好的师 生关系弥补亲子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 响,优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使其能顺利实现健康成长。

  具体来说,面向留守儿童进行人 文关怀的方式方法如下所示。

  首先,以平等的眼光看待留守儿 童与普通学生, 不要过多地给予同情, 以免引起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使其 抗拒班主任的接近与关怀。

  其次,善于从细节处发现留守儿 童的心理问题、成长经历,尊重、关 怀留守儿童,以耐心陪伴学生成长, 以关怀打开学生心扉,使其能感受班 主任的爱与关怀,自然而然地依赖班 主任,展露自己的情感。在此方面,小学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儿童,且要学会等待,不能强迫留守儿 童分享自己的心事,以免加剧留守儿 童的恐慌感。

  人文对话可以传递班主任的爱 心、关怀,让学生感受到爱与包容, 所以如果师生双方能建立良好的关 系,那么班主任便可以主动对学生进 行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与依 赖感,切实优化学生的向师性心理, 使其能主动接受班主任的帮助与指 导。

  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可关注学生 的兴趣特长,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 手,打开学生的心扉,帮助学生卸下 心防。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往往愿意 主动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此时,班 主任要保持良好的倾听姿态,引导学 生分享自己的内心情绪,成为学生的 情感支撑。

  班主任在关爱留守儿童时,可以 选择从日常的生活、学习入手,与学 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获得留守儿 童的信任、支持,消除留守儿童的负 面情绪,在此基础上去寻找共同的兴 趣、话题,顺利成为学生的情感抒发 对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留守 儿童信任班主任,从而改善留守儿童 的心理健康状态。

  可见,班主任的沟通艺术、仁爱 之心是实施关爱教育的重要方式,而 这种真诚的师生交流、相互陪伴也能 让学生主动打开心扉,接受班主任的 指导与关怀,便于保护学生的心理健 康,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有效的人文关怀还有利于 重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向师性心 理,使学生能够更加信任班主任、依 赖班主任,这也有利于学生在陷入心理危机、产生心理问题时能积极地寻求班主任的帮助, 且有利于学生接受、 认可班主任的心理辅导,有利于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率,优化学生 的身心健康。

\

 
  (二)实施赏识教育,保护留守 儿童的成长自信

  赏识教育被誉为世界六大家庭教 育方法之一,在心理学中也有实验证 明赏识教育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儿童的 心理健康,优化儿童的意志品质。在 学校教育中,赏识教育也同样适用, 因为有效、准确的赏识活动能够让留 守儿童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纠正儿 童的自我认知偏差,使其重燃奋斗热 情,树立良好的拼搏意识。同时,赏 识也是实施关爱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 活动,所以小学班主任在面向留守儿 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时,应该采 用赏识教育方法,具体可从以下几点 进行。

  1. 赏识闪光点

  赏识留守儿童本身所具备的闪光 点与个性特长, 优化儿童的心理素质, 使其能树立自信,悦纳自己。每一个 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这就需要小 学班主任懂得观察与分析,客观分析 留守儿童自身的闪光点与特长优势, 以便有效地改善儿童的成长意识。

  例如:我班上有一名留守儿童学 习成绩比较差,在课堂上较难集中注 意力,据监护人所说,其在家中很少 主动做作业、复习功课, “拖延症” 十分严重。但是,这名学生很有艺术 天分,声音非常清澈,音准很好,在 学新歌时速度很快, 据音乐教师所说, 这名学生在学唱歌时专注力很强。班 主任就可从学生的个人特长入手实施 关爱教育, 让这个学生担任文艺委员,使其能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类文艺表演活动,在班级生活中负责组织 其他同学一起学唱歌等。同时,面对 学生的积极表现,班主任也要客观表 扬学生的音色与音准,赞美学生,使 其能在赏识活动中树立自信。

  赏识教育是优化学生积极心理的 重要方法之一,班主任需要通过细心 观察发现学生在各方面展现出来的天 赋。赏识学生的闪光点、个人特长有 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关爱学生的 正确方法。

  2. 赏识成长进步

  赏识留守儿童的成长进步,使其 能自觉树立自我教育意识,优化心理 素质。此类赏识是一种动态的追踪表 扬活动,以留守儿童所取得的进步、 成长为基础,帮助留守儿童清楚地认 识自身的成长变化,使其感受进步、 成功带来的满足感,这有利于优化留 守儿童的心理素质,使其变得更加坚 强与自信。在此方面,班主任要通过 家校合作、与留守儿童的日常对话, 观察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的成长 与进步,确保赏识教育是客观的、真 实的,使留守儿童能够亲身感受个人 的进步与成长,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 傲与自豪,悦纳自己、重塑自信,并 且能在未来的班级生活中继续按照正 确的轨迹成长,不断地锻炼自己、完 善自己。同时,班主任也要及时将儿 童的进步状态分享给家长与代替拥有 监护权的长辈,使长辈、家长能及时 赏识留守儿童,优化儿童在寄居家庭 中的归属感,潜移默化地优化亲子关 系,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为儿童的未来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 境。

  例如:有一名留守儿童因为心理敏感、情绪波动起伏很大,对他人存在很强的戒备心理,这直接影响着学 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这一留守儿 童的成长特点,班主任便可设计一份 纪律监控表,以一个月为期限,记录 他与同学打架的原因、频率,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批评教育。同时也要设计 学生不违规时的奖励制度,如一个月 不与任何同学打架,可给他颁发一个 纪律勋章,将变化告知父母;当学生 在一个学期内打架不超过三次,可送 给学生一份礼物等,逐步增加奖励的 筹码。

  班主任不能盲目地、脱离现实地 赏识学生,而是要从学生本身存在的 性格缺陷入手设计赏识教育计划,根 据学生的个体需求设计成长计划,根 据学生在周期内的成长状态进行赏识 教育, 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 素质发展,端正学生的成长态度,使 其自然而然地重塑成长自信,由此减 少学生的不良心理。

  在组织赏识教育活动时,班主任 要注意赏识语言的客观性、具体性与 准确性,使留守儿童能够在赏识活动 中认可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为个人的 成长与进步感到开心, 真正悦纳自己, 且能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

  由此,留守儿童能顺利适应集体 生活环境,这也就便于优化留守儿童 的心理健康,有益于塑造留守儿童的 个性、健全留守儿童的心智,使其能 逐步形成社会性发展品格,这对留守 儿童的终身成长都有积极作用。

  (三)实施包容教育,保护留守 儿童的敏感内心

  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都 不够好,在展露不满、释放压力时, 往往会出现坏情绪,甚至可能故意违反班级纪律、学校规章制度。在这种状态下,过于严格的批评教育不仅无 法让留守儿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 会使其排斥正常的管教,更加自暴自 弃,加剧负面情绪。

  对此,小学班主任则应实施包容 教育, 即包容留守儿童的不足、错误, 以适当的延迟惩罚守护留守儿童的自 尊心,晓之以理,帮助留守儿童真正 认识自己的问题,并且在其产生改正 不良习惯的想法后设计明确的惩罚措 施,从而顺利地端正留守儿童的自我 认识,保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在 包容教育活动中,班主任要注意采用 科学的教育惩戒措施,使留守儿童在 被保护的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 足、错误,督促儿童纠正错误,真正 做到对儿童负责。

  例如:班上一名留守儿童的成绩 较差,纪律意识不足,出现了逃学现 象。面对这个学生,我并没有急着实 施逃学惩罚,而是多次与学生谈心, 帮助学生做出个人成长规划,认真了 解学生性格叛逆、处事偏激的问题成 因,发现症结在于家庭关系。针对这 类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班主任可通 过有效的人文关怀与包容教育指导学 生认错、反思,以适当的教育惩戒让 学生吸取犯错的教训,同时积极开展 家校合作活动,引导家长多多关爱学 生,包容学生的不足。

  学生在班主任的包容下认识到一 味地违反校纪校规、班级管理制度是 不正确的, 这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还影响着其他同学的班级生活质量, 这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总结成长教训, 认错改错。因为班主任并未直接批评 学生,所以学生对班主任所设计的惩 戒措施具有良好的接受度,并未因此产生叛逆心理。

  在此基础上,家校合作也能让各 位家长明白包容教育的意义,改善家 长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获得久违的家 长关怀,便于改善学生的处事方式, 也有利于顺利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使其自觉树立纪律意识。同时,在实 施教育惩戒时,班主任也要懂得渗透 人文关怀, 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 态度等隐性层面的变化,使其能始终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切实优化 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提高心理 健康教育的育人效益。

  (四)进行家校合作,优化留守 儿童的成长环境

  家校合作是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 理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班主任 也应主动设计家校合作计划,尽可能 地让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 通过家长的关爱教育减轻甚至消除留 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根据留守儿童的 成长环境特点,小学班主任则应分别 面向监护人、家长实施家庭教育指导。

  1. 与监护人沟通

  根据监护人在教育儿童时出现的 问题设计针对性的家校合作计划,使 监护人能够按照科学、正确的方式教 育儿童。

  例如,班上一名学生从小跟着爷 爷奶奶长大,氛围较为轻松,无人监 管他写作业、读书, 也很少受到批评。 这导致该学生变得越来越自我,而且 学习成绩也很差。对此,班主任便可 组织家访活动,耐心地告诉这两位长 辈,过度纵容与溺爱会让学生丧失责 任感与担当意识,而且“放养”式的 教育方式不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为了帮助爷爷奶奶教育好 孩子,班主任还可设计一份学习计划表, 明确规定学生每日在家中写作业、读课外书、玩游戏的时间段,希望爷 爷奶奶严格执行,同时也要让学生在 家中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

  在进行家校合作时,班主任直接 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指出监护 人在教育学生时过度溺爱、过度纵容 等不良行为所产生的弊端,同时还设 计了家庭教育方案,使监护人能按照 正确的方式抚养儿童,有利于改善留 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使其能在监护人 的教养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与家长沟通

  虽然家长并不能长期陪伴留守儿 童的成长,但是随着现代智能通信技 术的逐步成熟,亲子之间的交流方式 也变得更加多样。所以班主任应该面 向留守儿童的父母组织家庭教育活 动,使家长能够按照科学的育儿理念 与孩子沟通,懂得关爱子女、赏识子 女,而且要尊重子女的想法,让留守 儿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关怀。

  为此,班主任每月都应组织一次 线上家长会,定期分享每一名留守儿 童在班级生活中的成长表现,与每一 位家长讨论孩子的性格、学习、生活 等问题,告诉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 关心子女,避免过多地批评孩子,尽 量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同时,家 长也要懂得赏识子女,关注、表扬孩 子的闪光点,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 趣特长,由此增进亲子交流,优化亲 子关系。

  虽然留守儿童的家长并不能长期 陪伴孩子,但是因为其十分懂得赏识 子女、关爱子女,所以亲子关系日益 和谐,这不仅可以优化留守儿童的心 理健康,也可以切实构建和谐家庭, 真正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日益增多,而社会也日益关注留守儿 童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长。为了切实 保护留守儿童,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 稳定,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实施关爱教 育,以包容、赏识、关怀等改善留守 儿童的心理健康,结合丰富的家校合 作活动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使其能在全方位的关爱与保护下实现健 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梁守燕 . 谈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关爱教育 [J]. 基础教育论 坛 ,2022(07):3-4.

  [2] 李 延 章 .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的 成 长 关 爱 教 育 探 讨 [J]. 下 一 代 ,2020(02):12-13+16.

  [3] 撖富祖 .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关 爱教育问题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 师教育 ),2019(20):102.

  [4] 李 伟 林 .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关爱教育问题及对策 [J]. 考试周 刊 ,2019(37):21.

  [5] 沈涛 , 昝秀珍 . 农村留守儿童 成长关爱教育问题研究 [J]. 课程教育 研究 ,2019(15):15.

  [6] 朱 顺 娟 .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关 爱 教 育 研 究 [J]. 课 程 教 育 研 究 ,2018(09):245-246.

  [7] 肖飞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 康调研及关爱教育研究—— 以武汉市 新洲区为例 [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 报 ,2018(01):34-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5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