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思政课与少先队活动课相融合的创新与实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3 11:30: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新时代教育中,必须不断创新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模式,让小学生受到多方面的体 验和历练,净化心灵,陶冶情感,提高认识。思想品德教育,一以贯之在教育的始终。小学思政课和少先队活动课,是锻造小学 生思想品德的两种主要形式。虽然实施路径不一样,教育目标却是一致的。如果将二者有机融合,可以拓展小学生思想教育的渠 道,提高育人效果。

  关键词:思政课,少先队活动课,融合,创新,策略

  教育是一项永恒的工程。常言 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育, 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随着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成为学 校教育发展的主流,促进小学生健康 发展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社会发展 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是思想健康、能力 出众、心态积极向上。一直以来,思 想品德教学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 重,几乎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这 一中心工作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 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 会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娃娃 抓起”。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 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切实落实立 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和国家对青少 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视,这为学校思 想政治教育注入了动力。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处 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 金时期。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 德教育意义重大。其实,思想品德教 育也是各科教学的任务,必须一以贯 之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在 小学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少先队组织, 是小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是少先队员成长的乐园,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少先队员在这个大 熔炉中能够陶冶思想,培养情趣,得 到意志品质的锻炼。思政课是学科教 学中专门开设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跟 其他学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的是, 思政课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不是以 探究知识为主,而是以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 态度为目的。

\

 
  一、思政课与少先队活动课相融 合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分析

  在学校教育中,所有学科教学的 作用都是相互的。比如,数学学科教 学,在人们的认识中是专业型很强的 学科,重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 养,跟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微妙,显得 有点不搭边。其实,数学学科教学对 思想教育的意义不可小觑。合作探究 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合作意 识的最佳途径,无须教师明确指出, 在合作过程中小学生就懂得了合作的 意义和价值。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只 有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才能把事情做 好。在解决疑难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会积极面对,想 方设法战胜困难,解决疑难问题。这 一过程又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历练过 程。由此可知,只有不同学科的相融相通,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

  思政课和少先队活动课,作为培 养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两个主要阵 地,虽然教学的形式不同,采用的方 法策略有别,但二者的培养目标是一 致的,都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净化学生心灵,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基于培养目标的 一致性,完全可以将二者有机相容,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政课和少先队活动课,不仅有 相容的可行性,二者的相容也是育人 目标的客观要求。作为思想教育的主 阵地,其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可以相 互补充,形成更具教育价值的教学形 式。随着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这种融 合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思政课与少先队活动课相融 合的创新模式探究

  思政课属于学科教学,其意义在 于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教 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 内容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 学中的互动交流,感悟体验,理解内 容,形成自我的价值判断和取向,让 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接受思想的洗 礼。少先队活动课,则是根据具体的 活动安排,选定某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主题,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 动中陶冶情操,锻炼自我。从这里可以 看出,尽管两种教育方式各有特点,其 教育价值却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将两者有机 融合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或者将 少先队活动课的活动带进思政课课堂, 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优化思政课教 学课堂,让课堂教学情景化,增加课 堂教学的趣味性。或者将思政课教学 内容渗透到少先队活动课中,让活动 主题更明确,活动目标更具体,充实活 动的内容,让活动具有更加鲜明的主题 意义,将会提升活动的教育意义。

  思政课与少先队活动课的有机相 容,可以促成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 动,带来新型的思想教育模式,达到 高效育人的目的。譬如,理想教育是 思政课的一项主要内容,可以将这一 内容融入少先队主题活动课中。在中 国少年先锋队建队 70 周年之际,习 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勉励新时代少先队 员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 共产党,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 质。学校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习 活动,教育少先队员牢记总书记的要 求,立志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的时代新人。再如,通过学习了解历 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是思政课的一个 主要内容。可以结合这一内容,开展 以“学习了解历史,珍惜幸福生活” 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课上给孩子 们讲述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悠久历 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取 得的令国人振奋、让世界刮目相看的 辉煌成就,以此激发少先队员作为中 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向少先队 员讲述近代史上中国遭受列强欺凌, 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饶斗争的历史, 让小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 易,从而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立志 报效祖国。通过这样富有主题意义的 活动,巩固思政课的知识,深化少先 队活动课的意义,提升思想品德教育 的效率。

  三、思政课与少先队活动课相融 合的实践意义

  思政课与少先队活动课的相互融合,能将教学活动情景化,符合小学 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新课程 背景下,不断探索情境化课堂教学新 模式,为教学注入生机。思政课教学 也是一样,为了增加学习的乐趣,提 升小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 要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受 到思想的洗礼、情感的陶冶。小学思 政课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与法治。道德 是靠舆论的力量、传统习惯和人们的 内心信念来规范外在行为的。如果人 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的范畴,败坏社 会风尚,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使其 从思想上觉醒,改变自己的行为规范, 逐渐融入社会,遵守道德规范。而法 治是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维护公民的 利益、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一个 人的行为如果触犯相关法律,就会受 到法律的制裁。尽管方式不一样,目 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提 高认识,规范行为,做一个对社会有 用的人。所以,思政课里面的内容, 都可以作为少先队活动课的主题。可 以围绕这一主题设计活动的形式,加 进学生乐于感受的元素,成为一次有 意义的少先队活动课。通过这一活动 让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

  教学“遵守交通规则”这一部 分思政课内容时,可以结合少先队活 动课,在思政课上设置情境,让学生 通过情境体验,学习交通规则,懂得 过马路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自 身的安全。如红灯站,绿灯行;穿过 马路要走斑马线;正常出行要走人行 道。小学生明确了这些知识,就会在 具体的生活中自觉遵守。这是思政课 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可结 合少先队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生活 体验,把思政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 具体的生活中,巩固学习的知识,提 高学习的效率。因为有思政课教学的 知识,在体验过马路这一活动时,绝 大多数学生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安 全意识大大增强。在体验过程中如果 有学生出现不规范行为,可以通过老 师及学生的及时提醒,随时加以纠正, 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融合,将知识 学习和实际行动结合了起来,效果较好。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是 农村小学,可结合实际,教育学生上 下学不乘坐“三无”车辆,增强安全 意识;放学后立即回家,不在路途中 玩耍,不在野外玩火;在做好自我保 护的前提下,帮助老人过马路、为盲 人引路。这些知识的渗透,拓展了教 材内容,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总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小 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奠 基工程。思政课和少先队活动课对小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将二者进 行融合,互为补充。为了创新思政课 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少先队活动课 融入思政课,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活 动的实践性、主题性、体验性。也可 以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作为少先队活 动的主题,根据主题设计活动形式, 突出活动的教育价值。为了达到育人 目的,将二者有机融合,促进思政课 堂情境化,满足学生的互动和体验; 将少先队活动系列化,充实活动的内 容,高效育人。

  参考文献:

  [1] 刘惠珠 .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 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J]. 科学 咨询 ( 教育科研 ),2019(09) :78-79.

  [2] 马秀娥 .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J]. 延边教 育学院学报 ,2019(03):177-179.

  [3] 王国芳 . 培根铸魂 启智润 心——浙江省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 的实践探索 [J]. 浙江教学研究,2021 (3):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5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