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然后论述了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小学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价值,最后提出了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路向,包括动 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提高学生 自主性;设置动态开放的实施内容,提高内容综合性;组织基于 情境的合作学习,提高内容生活性;等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STEAM 教育理念,小学
STEAM 起源于美国,原型是 STEM,强调 多学 科整合与实践教育, 于 1986 年在美国 《本科的科 学 、数学和工程教育》报告中被首次提出[1] 。我国于 2015 年 9 月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 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中首次提 出 STEAM 教育,即通过探索新教育理念,使学生具 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2] 。STEAM 教育理念 注重学习者知识习得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在教学过 程中以多学科融合探究实际生活问题为主,从而打 破学科界限,培养学习者的探究思维 、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 。 因此,STEAM 教育理念是指以学习者为 中心,注重学科融合,促使学习者应用多学科知识 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发展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 和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一种学习 过程。
2001 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指出要“设置综合课程”[3]。2017 年 9 月,教育 部正式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 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教师要从 学生真实生活情境和需要中发现问题, 并转化为活 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开展实践 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 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 中阶段全面实施。课程实施是实践课程方案的过程,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是指教师对已经计划好 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付诸实践, 同时在教学过 程中面临不确定因素时对方案做出调整 。 即教师注 重多学科实践融合, 关注生活中真实丰富的社会情 境,在多个创造性实践教学活动中积累教育经验,激 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需要,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等。
STEAM 教育理念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引导学 生主动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精神 等方面有较强的相关性。在 STEAM 教育理念指导下,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生活需要确定主题活动,引导学生 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主动开展实践活动,从而保证小 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
小学阶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从学生方面 来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主性被削弱; 从课程内容来看,各部分较为独立且对其他学科的应 用较少,缺乏整合性;从教师方面来看,对学生的生活 关注度不够,缺乏生活性;从学校层面来看,忽视了与 社区、企业等方面的联合,参与度不高。
(一)学生自主性被削弱
在传统教育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小学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对该课程本质和内容缺乏认 识,也缺乏明确的实施方向 。 即教师使用讲授法进 行课程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 程中的实践性,导致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处于被动 状态,影响了学生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学生有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知识构建的过 程,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而学生发挥 自 主性进行实践探索时也会形成学习的深刻的体验 和感悟[5]。另外,当学生对大量新奇事物产生强烈好 奇心时,其就有很大的兴趣尝试解答,并通过主动 探索的行为发展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动手操作的 能力 。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仅会影响自身对课程本质 的认识, 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 挥,进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
(二) 内容整合性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阶段 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信息技术教 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 教育。这四个领域是国家为了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而指定的,但这并不能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全部内容 。从逻辑上来看,这四者并不属于并列关 系,其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两者 属于体验性活动,研究性学习属于探究性活动,而信 息技术教育为体验性活动和探究性活动提供了技术 支撑。培养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创新意识,不仅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还需要融合其 他科目,借助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其余三者属于 活动范畴,是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三者具有不同特 征且相互独立。因此,在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过程中,选择内容需要结合体验性活动和探究性活动, 并以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生活性缺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通过学生体验实践 活动,或者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 等方式开展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要考虑生活性的应用, 生活性包含活动主题的生活 性和活动组织的生活性 。活动主题的生活性是教师 要根据大纲要求, 结合学生的特征 、兴趣与生活需 要,选择生活化的活动主题。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只是按照大纲推荐主题,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 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 。活动组织的生活性 表现在教师在组织前要关注学生生活, 在组织过程 中深化学生的生活性体验,与学生合作交流,进行体 验探索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并没 有关注到学生的生活情景, 也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合 作 。选择生活性主题,在合作交流中探索,运用跨学 科整合的方式解决生活性问题,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更具生活性价值。
(四)学校参与度较低
开放性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之一,在 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师生的参与,还需要学校、社区 等多方力量的参与。社区、学校、企业等为实施综合实 践活动提供了场域,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 展 。但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大多只在学 校场域内开展,忽视了校外资源的应用 。同时,学校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体制构建不完善,具体体现为师生外出活动的安全、教师的培养、教研组的设 立、课程实施的评价等都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保 障,而没有健全管理机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不重 视 。因此,学校参与度不足表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实施与校外的沟通联系较少上,还表现在管理机制 的建立不全面等方面,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确 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是实践性课程,教师需 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主题、项目等形式开展活 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等。STEAM 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具有 四方面的价值:在取向方面,体现出动态性、生成性的 原则,具有创生取向的价值;在学科价值方面,能从不 同角度融合多领域的内容, 体现出内容的整合性;从 育人价值来看, 能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主体价值来看, 不仅有师生的参与, 还有学校、社 区、企业、家长、教育部门等多方力量的参与,能体现 出主体的多元性。
(一)取向价值:创生取向
STEAM 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体验为中心建构教学 与活动交互的过程, 尊重学生发展兴趣和认知需要,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实施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实际为中心,从生活情境 出发,设置情境性问题,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参与问 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学情境是复杂多变的, 学生的心理活动同样是难以预知的,如果按照预设的 方案开展教学,会使得教学过程墨守成规,体现出机 械性,缺乏灵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体现出活动性、实践性,即教师要在 STEAM 教育 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动态性调整实践活 动的全过程,将动态性、生成性的原则贯穿教学活动 全过程,这是一种具有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能够体 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展现出动态生成的教 学过程。
(二)学科价值:突显内容整合性
STEAM 教育理念是以多学科课程整合为基本内 容,通过一种融合跨学科课程的设计理念,将科学、技 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学科五门课程融为一体的综合 课程体系 。科学促使学生规律性地认识世界;工程与技术支撑学生根据需要改造世界;艺术帮助学生用优 美的方式丰富世界;数学则为学生运用和发展科学、工 程、艺术和技术提供了思维方式和解析工具[6] 。因此 STEAM 教育理念是以数学为基础,通过工程和艺术解 读科学和技术。STEAM 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可选择体现个人、 自然与社会等相互联系 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同时,活动主题要避 免学科化和单一化,要具有整合性,不仅要有个人、社 会和自然的整合,还涉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 的整合,从不同的角度融合多个领域的内容,达到多学 科的交叉与融合,使学科内容突显整合性的价值。
(三)育人价值:跨学科解决生活性问题
STEAM 教育理念通过探究性实践、操作性实验、 项目设计、审美融入等基本方法实现科学 、技术、工 程、艺术、数学等的有机融合,可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逻 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让学生在生活实践 中进行实际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 践探究思维、艺术创新精神等,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STEAM 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而且能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 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跨学科解决生 活性问题不仅要求每个学生要具有运用相关学科知 识的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创新意 识,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是极大的挑战,其育人价值主 要是在跨学科解决生活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 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主体价值:多元主体参与性
STAEM 教育理念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实施不仅需要师生双主体的参与, 还需要家长、社 区、企业、教育部门等多方社会力量的参与[7],从而通 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形成合力,以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 实践主题可以 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和自然等领域选择,要从学 生角度考虑主题的主动探究性、可行性、适切性,且 要确保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是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可 以解决的 。活动途径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讨论,还要进 行社会实践调查、社区定期服务、企业实践探索、展 馆参观访问等, 且不同的活动方式需要不同主体支 撑完成 。在一系列真实生活情境的实践中,通过多元 主体参与,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可促进学生 与其他主体的交流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因此,多元主体参与能够保证实施的多元化和有效性。
三、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实施路向
在实施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兴 趣需要,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内 容的选取要关注学生需求、社会需求,打破学科界限, 提高内容的综合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形成情境 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内容的 生活性 。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协调多方力量为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实施提供场域,并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
(一)动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提高学生自 主性
自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原则之一 。自主性 指的是在教育活动中, 学生出于自己的真实偏好,综 合运用多种心智因素,能动地处理自身事务及与外部 关系的品性,这是学生的能力、品质、特性等综合素养 的体现[8] 。STEAM 教育理念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动态建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提升学生的自主 性 。这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一定的 教育机智 。以学生为中心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顾学 生实际而进行照本宣科式教学的基础上出现的,它是 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活 动应该以此为中心,办学水平也应该以此作为评价标 准[9]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 的主体地位,无论是主题活动的选取,还是教学方式 的考量,都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教育机智是教 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作为实践性课 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场域、活动主 题等不同,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物理因素导致的 天气变化、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力 不集中等, 教师要对这些意外情况做出迅速判断,随 机应变地采取有效措施。教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实施过程中要有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在以学生 为中心的基础上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建构一种学生 中心的动态实施过程。
(二)设置动态开放的实施内容,提高内容综合性
STEAM 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科的教学,更关注不 同学科课程之间如何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课程体 系[10] 。因此,STEAM 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实施内容也应呈现出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 点, 其内容的选取不仅要关注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还要关注内容的综合性,打破学科界限 。其动态性表 现在赋予静态内容以实践创新性,选择能够开展实践 的主题单元,并赋予其创新的特性;开放性表现在可 赋予单一 的内容以多学科的特性 。突显内容综合性, 即要求不仅在内容上体现综合性质,还表现在通过实 施活动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性素养及运用各门学科 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上 。STEAM 教育理念指导下 的内容都是情境性问题, 而解决问题需要技术的支 撑,且单一 的学科知识不足以解决情境性问题,只有 综合多门学科知识才能达到目的。如以“垃圾分类”为 主题的课程活动既具有实践性, 又贴近学生生活,其 动态性表现在学生可以先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现 有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分 类, 如此可将静态的分类知识转变为主动操作的过 程,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开放性表现在能培养学生分 类思想,且分类思想横跨各个学科,还能培养学生辨 别物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提升学生 的综合素质 。概言之,教师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 施内容时,在考虑学生兴趣需要、学生发展阶段和社 会需求的基础上,可结合自身教学水平选择实践性质 较强且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特点的主题内容。
(三)组织基于情境的合作学习,提高内容生活性
在 STEAM 教育理念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内容需要关注学生生活,形成情境性问题,且该情 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不同 知识的应用需要师生形成合作共同体, 进行合作学 习, 而构建这种合作共同体不仅需要师生之间和学 生之间的合作,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首先,教师 之间的合作是先导, 教师在实施活动前应先对活动 进行预设, 将该情境性问题涉及的知识与预设的问 题进行梳理,并与其他教师交流合作,解答预设的疑 难问题,弥补知识漏洞 。其次,教师在师生之间的合 作中起引导性作用, 即教师要根据情境性问题对学 生进行有效引导,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尊重学生的 思路[11] 。教师之间通过合作可解答预设的疑难问题, 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困惑,面对新困惑, 教师不能选择置之不理,而是要与学生交流,共同寻 求解决方案 。最后,学生之间的合作是解决情境性问 题的关键, 学生对相同的情境性问题会有不同的解 答方式,且不同解答方式含有不同的技术处理方式, 其背后运用的知识类型也不同 。之后,小组内学生应 将不同的解答方式进行整合, 形成小组内部具有整合性的解答方式 。学生间的合作除了小组内合作,还 有小组间的合作, 即小组间可充分交流组内形成的 整合性解决方案, 对各组方案进行完善和补充 。如 此,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合作共同体, 就能共同解决关注学生生活的情境性问题。
(四)协调多方力量,提高学校参与度
STEAM 教育理念下, 学校不仅要为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实施提供场域, 还要构建完善的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实施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需要协调各方力 量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不同类型的场域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在学校场域进 行,还需要在社区、企业等场域进行,且场域的选择 也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所以 学校要协调各方力量为师生提供场域选择的机会, 以便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性问题,选择不同的场域, 如为老人送爱心的公益性活动需要在养老院 、社区 等场域开展 。其次,学校需构建课程实施的管理机 制 。学校应该按照大纲要求,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课时数量 。学校需要设立教研室,使教师之间有进 行交流的场所,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制度,提升 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也是学校应当关注的重点,具 体来说,纸笔测验不应作为评价该课程的方式,应使 用情境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给学生建立档案袋 。另 外,考虑到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蕴,所以可以 开展一些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以促使师生 更了解本校文化,如一些小学用人名作为学校名称, 故学校可根据人物的典型事迹及其对学校的贡献等 开展主题活动 。如此,可提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实施中的参与度,保证最终能达到预期目标。
四、结语
科学有效地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小学阶段的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提升学生对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兴趣的内生动力,同时也能够为 中学阶段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奠定基础 。因此,小 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需要保证该课程的有效实 施。而将 STEAM 教育理念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 够保证课程实施的主动生成性、关注生活性、情境体 验性、内容综合性。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情境问题,与其他学生、教师、家长等合作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索,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 践,可以构建新的知识经验,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创新思维、解 决问题能力 。因而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应以项目式、情境化、生活性的方式开展实 践活动,以实现学科整合,驱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此 通过在做中学,解决了既有教育性又在最近发展区内 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 施, 除了将 STEAM 教育理念作为实施依据, 还要将 “五育融合”、“后现代”课程观、深度学习等理念作为 实施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不能只注重理念的 创新,还要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教案的设 计、教学方式的适切性等,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情 景、安全问题等 。鉴于此,今后还需要教育者、教育研 究者等进一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 、科学、有 质量的实施策略,体现其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长胜.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小学机器人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 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EB/OL].(2015- 09-02)[2022-06-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509/ t20150907_206045.html.
[3] 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EB/ OL].(2001-06-08)[2022-06-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 kcjcgh/200106/t20010608_167343.html.
[4]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2017-09-27)[2022-06-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 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5] 崔伟 .“教师权威角色”的现实蜕变:基于学生主动性培养视 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0):33-36.
[6] 赵慧臣, 陆晓婷 . 开展 STEAM 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 STEAM 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 (5):4- 10
[7] 彭敏,朱德全.STEAM 有效教学的关键特征与实施路径:基于美 国 STEAM 教师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2):48-55.
[8] 董守生.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9] 王洪才.何谓“学生中心主义”[J].大学教育科学,2014(6):62-66. [10] 胡卫平 , 首新 , 陈勇刚 . 中小学 STEAM 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 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4):31-39.
[11] 李慧 .试论师生的对话困境与突破路径:杜威情境理论的视 角[J]. 当代教育科学,2016(8):43-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