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是当代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本文从关注儿童视角,挖掘阳澄地域红色文化基 因,构建红色育人环境,抓牢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开发系列课程,赓续红色基因,优化活动体验,培养儿童积极的心理品质等方 面入手,助力儿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阳澄红色文化,乡村儿童,积极心理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少 先队要高举队旗跟党走,传承红色基 因,培育时代新人”。阳澄湖镇湘城 小学位于苏州城北,在抗日战争时 期,阳澄湖人用行动践行保家卫国的 不屈精神。百姓组成抗日自卫队,与 敌人周旋,掩护新四军伤员在阳澄湖 畔养伤;中共党员张晨曦是湘城小学 校长,他成立湘城青年抗日协会,支 前拥军,牺牲时只有 24 岁。阳澄独 有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湘城小学退 休教师王生文,守护十图村张家浜战 斗英雄纪念碑几十年如一日,他的事 迹在“学习强国”上传扬。阳澄湖人 充满着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坚忍不 拔,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对于唤 醒少年儿童潜在的心理能量有着非常 积极的作用。
迈入新时代,我们更要精准把握 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和心理发展特征, 在他们可塑性极强的成长关键期,围 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托阳澄湖 地域文化特色,从儿童视角充分挖掘 红色基因时代内涵,唤醒少年儿童积 极心理品质,培养时代新人。那么,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传承红色基因,培 养儿童积极的心理品质呢?下面结合 我校的实践来谈几点看法。
一、润物无声:物态环境润养积 极心理品质
有研究表明:环境对人心理品质 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构建红色物态 环境,对红色文化耳濡目染,能优化 全校师生的群体心理环境,也为培养儿 童积极心理品质奠定基础。学校围绕积 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目标,立足儿童本 位,丰富校园红色物态环境,精心打造 并手绘了“红色导览图”,创设坚毅品 格廊、红色宣讲亭、星火传承馆、坚 毅少年院、红色英雄道为主体的“廊 亭馆院道”红色资源环境,润养少年 儿童积极顽强的心理品质。
1. 打造“坚毅品格廊”。展示阳 澄湖红色基因下的英雄人物榜,阳澄 湖各类名人顽强不屈、勇于奉献的小 故事及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掠 影,旨在通过长廊文化的渲染,涵养 少年儿童积极心理品质。
2. 建造“红色宣讲亭”。红领巾社团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将搜集整 理的内容以说、唱、演的形式在红色 宣讲亭开展红色宣讲活动,感受优秀 人物的积极品质。
3. 规划“星火传承馆”。在学校 市级党建品牌“星火耀湘小”的引领 下,精心规划“星火传承馆”,创建数 字化空间,通过充实阳澄名人数据库, 使少年儿童浸润在红色文化之下,了 解学校历史与文化,了解阳澄名人, 感悟英雄身上的积极品格。
4. 设计“坚毅少年院”。与学校 报告厅融合,精心设计全息影院,借 力高科技多媒体手段,情景再现,古 今对话,增强少年儿童向红色榜样学 习的信心。
5. 命名“红色英雄道”。连通各 个场馆的道路名称,通过发布征集、 自主命名、自愿投稿、投票初评、商 议确定、名称上榜的方式,引导全校 师生全程参与,寻找身边的英雄人物, 致力于让每一条道路都会“说话”,充 实积极心理元素。
二、源头活水:课程建设滋养积 极心理品质
通过开发多元的系列课程,激发 少年儿童的内驱力,在课程活动中获得积极而持久的心理动能,为构建积 极心理品质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一)统整国家课程,培育积极心 理品质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 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 育教学全过程。”基础课程的开发与建 设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多维 度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国家设 置的基础课程中,我们按照学生年龄、 个性特点和课程的不同,充分挖掘育 人资源,将其有机融入到各课程教学 中,开展学科主题活动,处理好教育 功能和情感体验的关系,深促学生积 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实现全学科心育。
学习的动力源于学生对自身成功 的体验,学生的情感具有易受感染的 特点,因此可通过活动和游戏来创设 轻松的教学心理环境,比如,语文课 通过“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活动, 让学生勇敢地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 也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己;通过结合 体育“加料”课程,让学生当小老师, 展示体育技能,强身健体,在这样的 竞技活动中,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品 质,拥有强大的信念感;在红色主题 班会活动中开展耐挫折、抗诱惑主题 研讨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积极勇毅 的品质。通过这样多元化的课程拓展 和展示,来提高红色基因文化的感染 力和说服力,让学生深入感受红色基 因的育人内涵,懂得挖掘自身向上的 内驱力来预防和挑战消极心理,构建 并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二)拓展德育课程,根植积极心 理素养
1. 阳澄红色课程。课程是小学教 育的核心和重心,要赓续好红色基因, 将其列入德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是 必要之举。2021 年 1 月,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提出,依据学科内容体系和独特育人 功能,把反映革命传统重要人物事迹、 重大事件、伟大成就、重要论述作品、 节日纪念日、故居遗址遗物、馆藏文 物等适宜内容纳入课程教材。
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张家浜战 斗纪念碑等是阳澄湖地区独有的红色 资源,这些红色教育载体都是湘小学 子传承红色基因的摇篮。因此,我们 要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将其拓展 为课程资源,根据不同学段特点、认 知水平和情感特征,分层次、分阶段 地开展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了解、 感受、学习红色文化,提高少年儿童 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形 成鲜明的文化烙印。
低年级通过看红色展览、识红色 人物、唱响红色童谣,中年级通过读、 写、唱、绘、演等形式由外而内传承 红色基因,高年级利用研学课程,学 红色党史,通过拍红色影像、创红色 作品等,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基因植 入孩子成长过程中,汲取红色精神。 积极心理教育旨在以丰富生动的积极 心理体验,促进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2. 生命成长课程。积极心理学对 于挖掘人的潜能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尤其是对生命个体有着积极的心理暗 示和鼓励,从而塑造良好的成长心态, 因此构建生命成长课程,对于学生发 展有着积极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 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同学们 都要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劳动和体育 锻炼,通过多种方式怡情养性;都要敢 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自觉培养不畏 艰难、顽强奋进的意志品质。”学校紧 扣红色基因育人的时代性和趣味性, 立足儿童本位,关注儿童视野,根据 其个性心理特征,依托学生喜爱的社团 活动,挖掘开发生命成长课程,寓教于 乐,寓教于情。比如,通过冬季三项训 练,培养儿童克己忍耐的品质;通过 学习舞龙,传承民俗文化,培养儿童 不懈努力,勇敢面对挫折的品质;通过小军号演讲团,培养儿童担当、乐观 的品质以这些多元化的活动激发学生 达成目标、勇毅拼搏的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学认为,团队群体组织的良 性互动,对培养儿童积极品质有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团队活 动中,互动、交流的群体环境能让少 年儿童相互鼓励,感受到同伴支持系 统的强大力量。在丰富的体验中,通 过情绪表达、实践行动,深刻感受红 色名人的精神品质,内化动力,自助 成长,逐渐形成希望、乐观、坚强的 积极心理品质。
3. 书香惠梓课程。心理学研究表 明,优秀的儿童读物,可以培养孩子 的积极心理品质。学校以德善书院为 阵地,开设书香阅读主题活动。比如, 开展亲子共读《母子英烈》故事,引 导少年儿童感受阳澄人民的坚毅勇敢, 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的动力。也可选 择“红色基因”系列读本,有红色家 书、红色诗歌、红色人物等,如《中 国有了一条船》用儿童视角,通过浅 显直白的语言向少年儿童讲述了红船 的故事,传达红船精神,触及少年儿 童内心的情感世界,为少年儿童打好 积极向上的精神底色。
(三)开发校本课程,提升积极心 理水平
围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提升积极心理品质水平,以统整、内 修和外练的方式,通过开发丰富多彩 的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争 当积极阳光的新时代少年。
1. “闻湘识名人”红色课程。一 是学校创建“红领巾坚毅少年”宣讲 团,重组宣讲内容,借助阳澄湖地区 抗日斗争史迹陈列馆专职讲解员、阳 澄湖镇红色文化宣讲团,整合协调相 关单位力量,开展宣讲团活动,让学 生在讲解阳澄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拉 近与英雄的时空距离,强化对红色文 化的认同感,从中汲取积极的精神力 量。二是紧抓阳澄名人数据库中的名 人和历史事件,编印了校本课程《星 火耀阳澄》。利用班会课、晨会课,开 设红色校本课程教学,进一步丰富和挖掘红色教育的新时代内涵。紧密联 系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如引导学习 阳澄名人库中的“神九”幕后大英雄 查学雷“深藏幕后,默默奉献”的坚 毅和拼搏,致敬小到阳澄湖镇沈周好 人“惠泽乡邻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等, 学校还编印了红色诗文、红色歌曲、 红色戏曲等,通过经典“咏”流传的 方式,用湘小好声音传递阳澄红的正 能量,从而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抗诱 惑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 勇毅、坚持的人生态度,追求美丽的 生命境界,培养奋进、向上的人格。
2. “我手绘我心”心理课程。绘 本具有丰富的画面、直白的语言,其 图文并茂的方式更吸引少年儿童的兴 趣。这些鲜活的内容可以引领孩子们 发现世界的美丽,促进他们积极情感 的发展。学校心育的师资力量有 2 名 专职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6 名市 级的专兼职心理上岗教师,因此成立 了“太阳花”心育工作项目组,架构 心理绘本课程体系,编印心理绘本课 程《我手绘我心》,同时鼓励师生原创 心理绘本,开展少年儿童积极心理教 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育探索。心理 绘本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 保持积极心态,学会热情应对、积极 成长,学会在绘本中自我调适、自我 疗愈,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三、同心同德:团队引领培养积 极心理品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阳澄湖学子 内敛不张扬,温润不暴烈。立足于学 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拼搏、坚忍勇毅等美好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我们 义不容辞的事情,因此我们打造“家 长助教、朋辈互学、专家名师、专职 教师、志愿讲师”育人团队,构建家 校社网络,通过“四维互动”形式, 打造立体的育人模式,实现阳澄红色 资源的共建共享。
(1)生生互动。研究表明,少年 儿童在充满关心、支持、互动的氛围 中,更容易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更能够充分发挥心理潜能,用积极乐 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因此可组 建学习共同体,以朋辈的形式,加强 同伴间的互助互促,进而促进少年儿 童养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
(2)师生互动。儿童的积极心理 品质体现在他对世界充满好奇,有着 创新力和创造力,有一种迎难而上的 进取精神。注重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重要途径。学 校有苏州市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通 过名师引领,可以更好地架构积极心 理品质培育的途径。
(3)家校互动。积极心理品质的 培养,是给孩子未来最好的礼物。在家庭教育中,可以亲子阅读红色故事、 亲子红色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少年 儿童树立红色理想,感受坚强、勇毅 和积极的精神,传承好阳澄红色基因, 加强情感熏陶和品质培育,实现红色 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另外,学校以现 有的市级心理名师工作室和“林老师” 家庭教育讲师团工作室为基础,组建 积极心育团队,进行问卷调查,生成 家庭需求性问题,形成子项目,并以 “父母心课堂”“爸爸星书房”“惠梓新 讲堂”等主题版块,通过“相约面对 面”和“云间与你‘湘’遇”两种形 式达到良性的家校互动关系,同时也 借助家长资源,让其成为强大的保障 性力量,实现少年儿童积极心理品质 培育效果的最优化。
(4)校域推动。与兄弟学校协同 发展,根据地域特色、年龄特点,以 儿童视角,将内容和形式辐射出去, 打造“红色基因同心圆”;与国际友好 学校切磋探讨,融合运用媒体平台, 开展云上交流;进一步推进少年儿童 积极心理品质涵养,让阳澄湖的少年 儿童有一颗中国心,有一双世界眼。
培育积极品质,对乡村儿童的发 展有着长远的意义。我校立足于校情 和学情,在深入挖掘地域红色基因积 极内涵的基础上,与“积极心理学” 结合,站在乡村儿童视角,着眼于乡 村儿童终身发展,创新方法手段,把 握时代方向,探索“积极品质”育人 的路径,创新思维,细化培育重点, 健全和完善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支 持体系,共育积极品质取得了成效。 下一步我们会加强完善有效的评价体 系,更好地关注乡村儿童心理状态, 为学校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表达 提供更多的养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 程教材指南 [S].2021.
[2] 教育部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纲要 [S].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