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专职辅导员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路径—— 以四川省属地方高校 A 学校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31 11:17: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 A 学校学生组织情况,然后分析了 A 学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接着论述了高校 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之后说明了学生干部培养制度建设中的理论与假设,最后提出了专职 辅导员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专职辅导员,学生组织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一般通 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肩负着学生群体“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职责,属于高校学生自治管理的 核心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在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学校与专职辅导员积极 适切的指导和培养下,高校学生干部可以快速地提升 个人的工作能力、社会性意识等,进而更好地在学生 群体中发挥榜样引领的价值,并能够组织更加多样且 受欢迎的学习、文体艺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 创业等活动,以践行学生组织的价值与目标,从而促 进学生与学校更好地联系。

\
 

  一、A 学校学生组织情况

  学生组织融入学校生活、教育、娱乐等方方面面, 根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对《中 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修订的规定,高校学生会的 基本任务应包括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同学 全面发展;维护校规校纪,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组 织同学开展有益于成长成才的自我服务活动;沟通学 校党政与广大同学的联系, 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引 导和支持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坚持从严治会,以实际 行动做广大同学的表率[1] 。高校的各类学生组织均以 该基本任务作为主要活动依规, 接受学校党委的领 导,以及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的工作管理与指导。

  在高校,学生组织的活动在政治思想引领方面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式与非正式的学生干部均存在于 各类学生组织之中,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A 学校的 学生组织主要分类如下:自治管理型学生组织,包括 学校学生会组织、二级学院学生会组织、班委组织等; 专业与兴趣型学生组织,包括社团组织(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 自律互助类等 67 个学生社团) 、协会组织;政治型学 生组织,包括团总支组织、团支部、党支部、党建助理; 非正式型学生组织,包括学习任务小组、游戏公社、老 乡会、兼职群等。

  自治管理型、专业与兴趣型、政治型学生组织由 于需要获得学校的批准或支持才能开展工作,所以其 属于正式的学生组织,其组织负责人是经过行政单位 指导或授权进行选拔聘用的正式学生干部,相较于非 正式的学生组织,其存在与发展的规范性较弱 。 以 A 学校的二级学院(jg 学院) 为例,正式加入学生组织的 学生占比为 64%,学生组织广泛存在于 A 学校的方方 面面,如 2018 级毕业班的 295 名学生中,有正式学生 干部经历的占 47%。

  二、A 学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

  学生会、社团、班委组织等是高校重要的自治组织, 高校大量的学生事务都是由这些自治组织完成的[2]。各级 学生会干部、党团组织学生干部、班委干部是 A 学校的 学生干部主要构成,在学生群体中承担着协助学校开展 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任务,是学校进行学生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 要促进性力量。

  在 A 学校,校团委主要管理及领导共青团相关的 学生组织与活动,党委学生工作处主要指导与管理学 生会、社团等相关的学生组织与活动,二级学院专职 辅导员则主要负责管理或指导二级学院的所有正式 学生组织 。严格意义上来说,二级学院的自治管理型 学生组织主要受上级学生自治组织领导管理,专职辅 导员主要担任指导性的角色 。对政治型学生组织而言,由于专职辅导员在二级学院中需要担任团总支书 记、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故其一般应承担该类学生组 织的组织与管理责任。

  按照国家建强专职辅导员队伍的要求,专职辅导 员与学生应以 1∶200 进行岗位配置 。A 学校现有学生 19 000 人,应配置辅导员 95 人,虽然每年均有招聘专 职辅导员,但实际仅配置了 73 人。专职辅导员主要负 责高校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肩负着 二级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 、党团活动 、班级建设、学 风、奖勤助贷、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学校安全、心理健 康教育咨询、职业规划与就业等育人职责,因此现实 中需要各类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协助开展相关工作。 实际上在二级学院,专职辅导员对正式学生组织的学 生干部均进行了管理与指导。

  学生组织一般会按照主席团 (负责人) 、下属部 门、部门干事(志愿者) 进行组织架构 。为了便于高效 管理学生组织,二级学院一般将正式学生组织的部门 划分给不同的专职辅导员分别进行管理与指导 。由于 辅导员缺额情况的存在与庞杂的工作现状,二级学院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主要采取“差序格局”的影响式教 育,缺乏对大部分学生干部的规范体系培养。

  三、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干部对于学校层面的价值主要在于提 高学校管理效率,帮助学校节约管理成本;改善校园 人文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以增 进师生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成才指数[3] 。做 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对于保障高校正常运行必 不可少, 这也正是守好思想政治教育阵线的职责要 求 。根据在 A 学校任专职辅导员的实践经历,笔者发 现当下学生干部的培养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重“差序格局”培养,轻普及性的规范体系 培养 。正如上文所说,专职辅导员对学生组织部门采 取分别管理的模式,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干部整 体规范性培养不足、管理制度不统一的问题 。在实际 工作中,专职辅导员会更易于指导帮扶接近自己的学 生干部和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故而学生组织部门也 普遍存在重视部门负责人与高年级学生干部培养、轻 视年级学生干部培养的问题,严重缺少体系性的规范 统一培养制度 。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干部于学生组 织内的成长成才功能趋弱,其组织育人的思想政治阵 地也将丢失。

  第二,重政治意识的培养,轻组织行为价值引领。校规校纪的贯彻执行程度对于是否建立良好学风、班 风、校风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与环境的交互中,绝大多 数学生都能从良好的环境中获益成长 。因此,培养学 生干部的教师队伍更重视对学生干部“讲规矩”“讲政 治”、积极落实学校各项政策规定的执行力的培养,普 遍缺乏对政策规定的价值、目的、意义的引导。过于强 调执行力会导致学生干部缺乏对学生组织、学生活动 价值意义的思考, 极易造成学生干部工作方式简单, 出现“传话筒”现象,引起普通学生的反感和低参与; 导致部分学生干部认为自己是学校的廉价劳动力,工 作内容低端, 进而造成更多学生干部的低价值认同、 低成就感、低投入,进而使得学生组织工作的灵活创 新性愈加不足。

  第三,重目标、结果获取的培养,轻过程方式方法 的引导与个性需求特点的关注。学生组织内蕴含着较 多的工作与活动任务,针对学生干部,应结合其志趣、 优缺点进行岗位、人员、工作内容的安排,让其在工作 中有所成长和收获,以形成学生组织的正反馈 。但笔 者在与其他辅导员交流时发现,普遍存在学生干部抱 怨工作压力大、想辞职的情况。经过观察与分析,了解 到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干部能力参差 不齐,而辅导员在下达任务目标后未能根据不同学生 干部的个性、特点、需求,发现学生干部工作开展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助其解决,以致学生干部在遇到 挫折后,其自信心、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

  第四,重学生干部的履职尽责,轻评价激励与引 导 。一般情况下,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选拔均由学生 群体民主竞选产生,因此选拔标准不统一具体,缺乏 足够的考察过程,最终极易造成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 能力强弱不一 的情况 。作为管理指导者,教师普遍要 求学生干部除了担负组织的使命,还需协助完成学校 日常的学生工作任务,因此存在学习之下学生组织工 作繁忙有压力的情况 。针对学生干部,最大的现实性 激励是评优,学校每学年会进行一次以班级为单位推 荐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的评定活动,学习成绩 与干部履职身份为参评的基础条件。但由于学生组织 当中的学生干部的履职缺少把规范的过程性 (学期、 年度) 考评、征集服务对象的总结性评价作为评优推 优的依据,这就导致评优活动正向激励学生组织内学 生干部担当干事的效能不足,成长成才动力不够。

  第五,学校对专职辅导员关于学生干部培养的理 论与实践技能的培训不足。专职辅导员正向年级辅导员的方向发展,开始愈加倚重学生组织、学生干部开 展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而这就对专职辅导员培养 学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理论与技能要求。笔者自入职 15 个月以来, 参与的辅导员交流/培训主题为就业创 业、奖勤助贷、心理咨询、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等,缺 少对学生干部培养方面的培训与经验交流的内容安 排,针对学生干部需要规范体系性的培养,这尤其对 于新入职的专职辅导员来说有一定的挑战。

  第六,学校对专职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关注支持不 够,给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专职辅导 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为九大项,细分工作将更加细致庞 杂, 接受二级学院与校学生工作部的双重领导管理 。 针对新入职的专职辅导员应该培养和锻炼什么能力 , 中层辅导员又该培养什么能力,这些在学校层面都应 该予以明确,并引导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但从实际 情况来看, 学校对专职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关注较少 , 也并未从专业化、职业化的角度帮助和促进专职辅导 员职业生涯发展,具体体现在缺少专职辅导员的具体 工作职责划分细则、专职辅导员的培训管理制度不全 面、专职辅导员职业规划方案缺失等方面。长此以往, 将造成专职辅导员队伍出现“反移情”与“职业倦怠” 的情形,其中一些辅导员易将这些负面情绪带入学生 干部培养工作中, 导致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做得不细 致、不到位,最终影响学生干部的培养效果。

  四、学生干部培养制度建设中的理论与假设

  第一,“理性人”的理论假设:增加组织的成长机 会与资源,招募选拔更优秀的学生干部。“理性人”的 理论一般用于经济领域, 指代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存 在的一般特征, 认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 遵循利己的行事原则 。组织作为人类理性发展的产 物与工具,完全有可能帮助人们提高活动效率,人们 可以通过组织不断地追求个人发展 。实际上,在校园 的环境下,“理性人”的理论一样适用 。学生组织作为 学生的自治组织, 加入其中的学生干部可以获得身 份的殊荣、锻炼工作能力的平台、政治思想提升和接 近组织的机会、最快知悉学生政策的渠道、教师管理 权力的让渡权益等, 这些资源与机会能够给学生干 部带来一定的利益, 同时也是较多学生希望成为学 生干部的诱因 。 因此在学生干部培养中需要使用好 这些学生渴望获得的资源与机会, 一方面选拔更优 秀的学生干部,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干部履职尽责,担 起更大的责任。

  第二,集体行为理论:丰富中层、中间的学生组 织群体与强化价值引领, 有利于学校稳定和学生干 部多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法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古斯塔夫·勒庞认为,在形式上任何集体都是若干个 人的集合,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聚集在一起,形成共 同的情感和思想,这样的团体才能够称为集体 。哈佛 大学哲学博士斯梅塞尔认为集体行为有四大要素: 价值、规范、角色和设施,其中价值居于决定性地位。 美国著名的政治社会学家康豪瑟认为社会中层组 织 、 中间群体的弱势都将增加群体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 。 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组织的蓬勃发展与建设、学 生干部的积极培养,首先,需要强化学生组织的参与 意识,使其积极履行组织的使命与职责以凝聚集体; 其次,需要实现学生组织的多元化,让学生高度组织 化,强化中间组织群体的存在;最后,对于学生干部 的价值与规范的培养与引导, 应放到学生干部培养 考核的核心位置, 实现学生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组织为稳定校园秩序、形 成多彩的校园文化与生活作出贡献。

  第三,人本主义理论:关注学生干部与专职辅导 员作为人的需要, 有利于激励学生干部的正向行为。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主 张应从人的本性出发,强调个人与社会系统为一个整 体,人具有自我自觉的能力,可以实行自我定义和自 我创造 。 自我实现是人天生具有的一种本性动能,马 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 层次需求 。人本主义主张尊重个人对自己经历的理 解,认为全人的观点是有效实践的核心[4],全人的观点 一般是指对于人的身体生理、感情、知觉、信念、意图 与灵性的关注 。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中,一方面需要改 善学生干部的基础工作能力,提升其“自我自觉”的能 力, 给予其处理学生事务工作更多的主观能动空间, 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培养学 生干部的专职辅导员和相关教师的工作能力与工作 获得感、工作愉悦感。

  五、专职辅导员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路径

  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 也是学生日 常事务工作的重要协助者, 学校一方面需要让学生 干部认识到不忘初心,践行学生组织“ 自我服务、自 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价值目标,承担起学生组织的 社会责任使命;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学生的组织化, 增强学生的代表性,通过学生干部的履职,培养其工作能力并增强其工作获得感 。鉴于当下高校学生干 部培养中的问题与不足, 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路径 应从管理制度、培养制度、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方面 进行着力建设与完善。

  第一,优化并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考评制度 。明 确学生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考查学生的“事业心” “德”与“才”[5] 。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学生干部考评机 制,在学生组织的内外部定期进行学生干部德、能、勤 等的多维评价,形成考评结果(优秀、合格、不合格) , 实现学生干部任期的“能进能出”;建立健全学生干部 激励机制,以学生干部考评结果为基础,向班级提交 “评优”推荐建议,在学生干部队伍中树立创先争优的 意识,建立健全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 学生干部干事担当的积极性[6]。

  第二,建立健全学生干部队伍岗位基础能力的培 养制度。培养制度应该包括学生干部岗位基础能力的 培训制度、“老带新”帮带制度、团队协作能力建设活 动等内容,学校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干部制定体系 化的定期培养计划方案,以回应学生干部对学生组织 认识深化、政策理论知识加强、工作实践技能提升、团 队合作技巧掌握、熟悉领导力等方面基础能力的增长 需求。针对新进的学生干部、学生组织部门负责人、学 生组织主席团(主要负责人),应分类进行培养内容的 设计。通过培养学生干部的规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语言文字规范表达能力、演讲能力等,让学生工作成 为他们成长成才的动力源泉。

  第三,在学校层面明晰与强化对专职辅导员的 理论政策知识与技能提升的支持 。专职辅导员受二 级学院和党委学生工作处的双重管理与领导, 但对 其职业规划、理论知识技能提升的责任归属不明晰。 鉴于当下年级辅导员化的学生工作模式, 学校层面 需要配齐建强辅导员队伍 。首先,尽快明晰专职辅导 员能力提升、职业激励引导的责任单位,以此落实好 专职辅导员能力提升、职业激励措施,为开展学生干 部培养工作提供助力, 同时也让专职辅导员有做好 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意识和积极性;其次,需要对辅 导员培养管理学生干部的知识技能予以强化, 提供 各类政策、培训与交流活动的针对性支持,让专职辅 导员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开展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最 后, 上文提到在专职辅导员队伍中存在职业倦怠现 象,为克服专职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建议可在假期为 专职辅导员提供一些离开工作场域的“研学”活动或邀请有经验的导师在学校组织相关的互助学习社群 活动,以便让辅导员重拾工作热情,实现思想火花的 进发[7],进而使专业辅导员将积极情绪反馈到学生干 部培养过程中。

\
 

  第四,有必要关注与引导非正式学生组织的领导 者。非正式学生组织是学校凝聚力更强的学生群体组 织,同时也是学校层面极少关注到的学生群体,其作 为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不可被忽视 。考 虑到非正式学生组织一般具有较强的学生群体意识 基础,若一直缺乏关注与正确的价值引导,可能会演 变为学校与社会未知的风险,因此在高校学生干部培 养过程中,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对非正式学生 组织的领导者进行管理, 并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现 场观摩会等多种活动,强化非正式学生组织领导者的 风险辨别意识及对其思想进行引导,进而帮助非正式 学生组织的领导者提高素质。

  六、结语

  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学习优异、工作能力 强的学生干部队伍,不仅能够有效发挥其在学校教育 管理与学生群体组织服务中的重要功能,还能够深度 契合“育人为本”的方针和理念,在学生群体中发挥引 领模范作用,成为学生和教师之间顺畅沟通的桥梁和 纽带[8 -10] 。因此,需要在学校、二级学院建立与完善学 生干部的培养体系与制度,实现专职辅导员的学生干 部培养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常态化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EB/OL].(2018-08-28)[2022-06-20]. http://qgxl.youth.cn/xljj/xlzc/202008/t20200828_12470751.htm.

  [2] 童星.谁在大学担任学生干部: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影响因素 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8(6):94- 101.

  [3] 田朋.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干部工作投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 大学,2014.

  [4]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2 版.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

  [5] 刘炜航.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8(33):8-9.

  [6] 王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探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1 (11):169- 170.

  [7] 戴梅红.试论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育人功能[J].江苏高教,2004 (2):110- 112.

  [8] 王德佳.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J]. 当代教育 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8):132- 133.

  [9] 郑杭生 . 社会学概论新修[M].5 版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9.

  [10]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 重庆:西南大 学,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9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