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对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及“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进行了概述,然后论述了分组沙龙式研 讨教学方法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包括课堂内案例研讨引导式讲授、课堂外围绕拆分知识点小 组研讨、专业知识与自主实验设计融合,最后对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案例分析
随着现代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 进步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有关食品营养、质量安全 及食品风味口感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注 。人们不仅对每天吃些什么感兴趣,对日常所摄食 品的种类及相关营养成分的质量等要求也逐步提高, 由此对高校食品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更 高的期盼和更新的要求[1] 。食品科学专业是一类实践 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专业, 涵盖了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艺与设备等多个方面的专业 内容,也与食品行业中相关的食品研制开发、食品质 量控制、食品安全监测、食品生产工艺改进、食品包装 营销等多领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前瞻性 及学科交叉性,专业基础的地位尤显重要[2]。食品科学 专业所学专业知识与居民生产生活、健康水平等密切 相关,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高等人才对专 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科研创新水平直接决定了我 国食品安全及食品质量的发展[3] 。拥有良好扎实专业 知识的食品科学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和创业 前景 。因此,食品科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不仅需要学生 牢固地掌握课堂内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结合社会 现状,充分了解食品相关的课外知识,具备一定的专 业洞察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勇于拓展新思 路的开创性思维。
当前,高校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被动的现象, 课堂里教师讲的内容勉强被动接受,但课后基本不会 再深入地思考和积极消化,普遍存在专业理论知识掌 握不牢固、实践应用能力差、创新思维不足和独立思 考解决问题能力普遍不高等问题 。这种状态的食品科 学专业人才展现的能力与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相关食 品行业所需相关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 教育是国之大计,而各高校更是培养党和国家重要专 业人才的前沿阵地,它们承担着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 的重要任务,而这其中教学又是最关键核心的一个环 节[4]。相对于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在发 达国家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完成教师布 置的专业研究性课题作业,其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 程度的激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 神也能快速提升,这是我国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可借鉴 参考的。
自古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教育问题,而今培养 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等人才亦是高校教育教学 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培养目标,且与之相关的培养方案 设计实施更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和关键 部分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投入力度的不 断加大,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展,国家教育改革的 目标也愈加明确—要求高校需实施创新性教育,大力培养创新性人才,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方式 也应与时俱进 。基于此,加强我国高等学校中食品科 学类专业学生专业能力,以实现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 开拓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核心的教育培养过程成为 我国高等学校在培养高等人才过程中重点关注和研 究探索的方向。而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正是在这 样一个利好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一、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及“ 食品生物化学” 课程概述
分 组 沙 龙 式 研 讨 教 学 方 法 是 将 课 堂 讲 授 、知 识点拆分细化、分组研究[5-6]、沙龙讨论[7]、科研导向 实验设计[8] 及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再根据 实际教授专业内容加以创新的 一 种新型教学模式 和方法 。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可以将教师的研究性 教学与知识点拆分组合, 将知识点的研究性学习 、 课内规定教材与课外广泛查阅、学生分组自学讨论 与资料总结、教师指导科研导向实验设计、各组交叉 重点分析讨论与知识点总结等多个教学过程有机 结合在一起,对于培养主观能动性强、创新性强的高 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组沙龙式研讨教 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课程体 系,注重“贴近生活,学以致用”,侧重适应食品科学 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典型案例 、重难点 、实训操 作、拆分知识点沙龙研讨等模块进行分解剖析,实现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设计;将零散知识点以视频、教学 素材、教辅资料、测试题等形式呈现,形成立体交叉 式网络课程体系。
本文以“食品生物化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为 例,展开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在食品科学专业课 程中的应用研究探讨。“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相 关专业的一 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必修课,其涵盖的内 容小至细胞分子,大至物种生态系统,从转基因动植 物到基因诊断治疗,这些均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 析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紧密 相关,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先导性 。学 生通过对这门课程有关食品中各组分(包括蛋白质、 核酸、糖类、脂质和生物膜) 、酶及生物大分子在机体 内代谢调节(包括氨基酸的合成与代谢、糖代谢、脂代 谢及物质代谢的调节控制) 等内容的详细学习,可较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生物体组成的成分种类、结构及其 功能, 了解这些物质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和应用方 式,以及这些物质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等环节中的变化及应用,为将来从事食品相关领域的开发 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操作技能 基础[9] 。但是由于“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 多且知识点复杂抽象,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极易感觉课堂枯燥乏味, 以致丧失了学习兴趣, 进而导致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 。如此,碰到一些应用 性较强的食品相关专业问题,尤其是在面对食品生产 加工储运等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时,该如何利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实实在在横在学生 面前的“拦路虎”了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灵活 且恰到好处地解决实际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了 。基于此, 本文围绕上述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应用了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 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深入开展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 改革思考与探索,其具体实施和评估评价方式如下文 所述。
二、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在“ 食品生物化学” 课程中的应用
(一)课堂内案例研讨引导式讲授
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中的课堂讲授不是简 单的知识点堆砌讲述,而是化整为零,将知识点拆分 细化,由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述引起学生的好奇,再 由表象及本质、由点及面地详细分析引入各个知识 点,其目的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深入形象地理解理论 知识,二是为学生后续进行沙龙研讨提供参照模式。 以“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大学二年级 学生在完成四大基础化学理论课程学习后的第一 门交叉综合性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知识点繁杂,相对 要求较高,难度系数较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注意引导和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使学生发 现兴趣点 。传统课堂讲授快,内容多,原理抽象难 懂,很难调动学生的自主性[10]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 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 但是对身边熟 悉的案例普遍容易理解和接受,针对此特点,整个教 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穿插相关实际案例的讲解分 析,并辅以简单直观的图示对比分析,这样能很好地 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对专业知识的系统 整合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方 方面面出发,选择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案例导入相关 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蛋白质的结 构性质 ”这 一 章 节 内容时,教学团队选择了贴近人们生活的“衣”和“食” 相关案例进行讲解。教师通过引入“蜘蛛侠神奇的超 级战服”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蜘蛛侠战服具 有超强的延展性、包容性”,从而导入蛋白质的二级 结构中 β-折叠的性质特点;通过引入“为什么可以通 过猪肉的颜色判断新鲜度”及“不法商贩以二氧化硫 熏制肉类以达新鲜目的”事件,导入蛋白质三级结构 及其代表蛋白—肌红蛋白的性质等 。而在讲解“糖 代谢”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学团队选择了跟“行”有关 的案例 。教师通过讲述动物世界中“猎豹与羚羊的追 逐捕杀中,猎豹往往以速度取胜,那么猎豹的奔跑速 度为什么远快于羚羊呢? ”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这 一现象的本质是每个物种体内糖代谢速率不同,进 而让学生展开围绕糖代谢速率改变引起不同的生理 现象的讨论 。诸如此类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讲解,能 够自然地切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对身边 事件进行自主分析,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的能力,也能引导学生提升从各类案例中总结提炼知 识点的能力。
(二)课堂外围绕拆分知识点小组研讨
分组研究和沙龙讨论是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 法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在前期课堂上组 织学生对大量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可引导学生分 析总结知识点,激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兴趣,充 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 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食品生物化学理论和实践教学 相融合,实现多元教学的有机整合 。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协作能力是亟待提高的,因此 分组研究和沙龙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分组沙龙 式研讨教学中,学生在各个小组中既要一起讨论确定 研讨的主题,又要分头查找资料并设计文案,而在沙 龙研讨的主题选取上既要与课程相结合,又要有一定 的难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 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完“物质代谢的调 控”这一章节内容后,教师可将该章节内容拆分成“核 酸代谢的调控”“糖代谢调控”“脂代谢调控”等多个 知识点, 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知识点分组查阅资料, 整理成 PPT 进行讲解。又如,在“酶”这节教学中,学生 分组讨论食品工艺中酶的各种功效后,再针对各类食 品工艺流程中酶及其特性的不同作用和应用展开沙龙研讨 。在分组研究和沙龙讨论过程中,学生会自然 地模仿平时教师课堂授课中案例讲解的模式,这样既 可在交流中充分表达对酶作用的不同理解,也可通过 其他小组的阐述了解酶的不同特性,进而提高主动思 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后期在对整理的资料在沙龙研讨会上如何 呈现的问题,学生加入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丰富 多彩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学生在讲 解分析“糖代谢”这个知识点时,就选择了自己宿舍当 中有两个同学早餐喝牛奶的不同身体反应的例子:A 同学觉得口感好,喝了有劲,胃也舒服,可 B 同学一喝 就胃部难受,反胃想吐。对此,学生将这个现象编成了 一个小小的舞台剧,在沙龙讨论会上形象地展示给同 学, 生动地阐述了乳糖不耐受引起相关症状的现象, 最后总结得出“如果有类似症状的同学,可以选择小 分子的水乳蛋白粉来解决该问题”的结论 。学生从发 现身边的小案例,到通过案例分析查找资料,到整理 制定沙龙讨论方案,到最后由知识点引申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一整套流程下来,对“糖代谢”这个知识点 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知识点的初步应用。同 时,由于沙龙讨论中有舞台剧的编排,知识点的讲解、 互动交流等无不激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学 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专业知识与自主实验设计融合
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以 学为中心,学以致用”。经过教师课堂案例分析引导式 讲授和分组研究沙龙式讨论之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 的认知度和熟悉度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此时将课 堂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融合,进行自主实验设 计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外,专业教师进一步引导和鼓 励学生依托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根据所学知识点及前沿科研导向自主设计小实验,加 强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首先要结合课 堂所学知识,学会发现身边的问题,并将所学知识与 实际问题相结合, 设计可解决问题的应用实验方案, 这样便能主动获得知识, 成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者,从 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学生在分组沙龙研讨 时曾经围绕“神经调控”这个知识点扩展思维,讲到过 有关“咖啡因”在神经调控中作用的例子,随后更是针 对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喝咖啡的现象,依托稻谷 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液质联用色谱仪、气质联用色谱仪、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及小动 物成像系统等先进的实验设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以研究不同冲泡、萃取方式获得 的咖啡液中的咖啡因含量差异及其在体内代谢的调 控作用 。这样通过“知识引导—拆分知识点—机理讨 论与总结—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一整套由课堂内 到课堂外再回到课堂内总结的教学流程, 可以充分 达到以“学”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且该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主观 能动性,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了解并参与科学研究, 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在“ 食品生物化学” 课程中的应用评价
应用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后,教学团队将从 课堂问卷调查、课程各期考试成绩、课外实验设计及 用人单位评价反馈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 全面细致的分析评估。
(一)课堂问卷调查评估
针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开展的课堂内分组沙 龙式研讨教学方法改革内容定制相关问卷,进行无记 名调查,学生可放心自如地对课程的“教”与“学”展开自评和互评,评价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是否有助 于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且同时可获得更多课外的相 关知识,并选出自认为印象最为深刻的教学环节和最 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点 。 目前,学生对该方法的认可 度和参与度都是比较高的, 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 见。例如,在调查问卷中,多个学生反馈:“很喜欢这样 的方式,关键是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抱着认真的 态度一起讨论,能够开拓思维,且丰富课外知识;锻炼 了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找出自己与人交流和学 习上的不足;体会到了合作团结的重要性。”也有学生 说道:“沙龙研讨对知识点的发散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这样的讨论学习方式有利于我们对课堂知识点的巩 固和延伸, 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个人的学习经验,更 好地帮助大家一起理解消化知识点;发现生活中许多 现象都可以从生化的角度进行一定的分析;能在沙龙 讨论中发现生化更大的魅力。”同时,关于分组沙龙式 研讨教学的方式和流程,学生也积极地提出了一些自 己的意见和建议 。 比如,有学生就说道:“在小组讨论 当中对一些较深的知识点理解得不是特别清楚,那么 在后续课堂的沙龙讲解中就有可能出现表述的偏差,因此希望老师能够实时跟踪小组的讨论情况,以便更 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相关知识点;如果将每组课堂沙 龙讲解讨论的时间再稍微延长一点的话,我们便能更 加详细地阐述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而能更仔细地剖析 相关知识点,让同学们更清楚我们小组想要表达的关 键点。”
这样制定问卷及评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感兴趣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有一定的了解,将反映良好的 教学环节与内容加以优化,而针对学生反映情况中依 然较难把握的环节与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展 开持续改进,这样有助于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的 持续改革改进。
(二)课程各期考试成绩评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将针对各章节学习 内容展开随堂考试、分章节测试及期中、期末考试,每 一次的考试成绩都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 点掌握的程度,并且通过记录多次考试成绩的变化可 以随时观测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能力的变 化。例如,在某一个教学周期中,教学团队分别进行了 三次随机随堂单元抽查小考和一次中期考核测试,根 据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超星系统导出的考试成绩分析 评价来看,可以直观了解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发生了 较为显著的变化,由最开始的懵懵懂懂、茫然无措(不 及格率为 70.00%),到逐步寻找总结出学习规律(不及 格率逐步下降至 27.16%), 然后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 式并最终走上正轨(不及格率下降至 13.50%) 。这些测 试成绩的真实反馈将有助于教师在分组沙龙式研讨 教学过程中实时调整教学方式及侧重点,引导学生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令学生能全面掌握各章 节知识点的目的。
(三)课外实验设计评估
课堂外开展设计性实验课程教学,主要考查学生 是否能够熟练地将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与课本理论 知识相结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此,教学 团队主要邀请同行专家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进 行监督和考查,这样在规范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同 时,可让学生及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的再次 认知和巩固 。例如,学生在设计验证市面所售饮料及 无糖食品是否真正如广告宣传所示的无糖的实验时, 不仅要考虑到食品生物化学中糖的结构差异引起的 还原性质,还要考虑部分不透明或深色饮料对糖呈色反应最终结果的影响,又要注意实验操作设计中牵涉 之前学习过的无机和有机化学的知识,因此教师首先 会从专业角度和市场的角度判断学生的实验设计是 否可行,另外会就学生实验设计中的难点进行有针对 性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学生的课外实验设计能获得 最好的结果。在这个师生互动讨论改进实验方案的过 程中,教师能知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也能 快速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 力,达到“教”“学”双赢的目的。
(四)后续课程学习及用人单位评价反债
针对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的可持续性改革 是否有助于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评估,教学团 队持续对多届学生的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进行了评价,主要评价方式是通过后续课程的任课教 师、招聘企业单位等的评价进行综合总结评价,包括 后续专业课程中涉及“食品生物化学”知识点的相关 内容是否依然熟悉掌握、用人单位在面试及后续生产 工作过程中能否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多方面的评价 。 比如,紧接着的“食品化学”课程中就 会牵涉很多“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已经讲过的蛋白 质、糖类、脂质等基础知识,此时“食品化学”课程的专 业教师就可以及时反馈学生之前学习掌握的情况对 现在学习效果的影响,目前获得的反馈是“效果良好”。 但是不论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反馈还是最终毕业之后 用人单位的评价,这都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持续观察的 工作,因此教学团队将不断结合反馈信息对分组沙龙 式研讨教学方法展开持续性的改进。
依据以上四个方面的评估结果评价分组沙龙式 研讨教学方法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持续改革效 果, 总体来说, 通过对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在 2018—2022 届学生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 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善于 思考能力和创新及团队协作能力普遍得到了较大的 提高,总体呈现出良好有序的发展趋势,后续专业教 师及用人企业单位的反馈情况也显示该方法实施效 果良好。
四、结语
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方法由案例分析式课堂讲 授入手,针对各个专业知识拆分细化,再引导学生分 组研究展开沙龙讨论,最后将理论学习引入科研导向 实验设计及操作中,多种教学方式相得益彰 。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 针对每一个理论知识点展开研究讨 论,可增强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 积极性和创新协作能力 。首先,分组沙龙式主题讨论 的教学方法根据相关课程知识点拆分,围绕相近或类 似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分组研究讨论主题,整个讨论交 流、沙龙内容方案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是迅速提升学生 自信心和表达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凝聚协作 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经过分组研究讨论与沙龙式主 题交流讨论后,既可全面归纳总结知识脉络,又能将 课堂内所学知识延伸应用至课堂外;既能联系实际问 题查找资料,实现小组讨论与理解,又能在沙龙讨论 会上阐述观点及设计实施实验,其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对知识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有助于学生学以致 用,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其次,分组沙龙式研讨教学 方法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立体地串联起来,将教学研 讨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将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扩 展到小组讨论交流, 进而发展至班级沙龙讨论中,并 持续延伸至课堂外与专业教师的交流讨论研究中,以解决实际问题, 形成立体丰富的研讨教学与学习网, 充分结合专业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个人及 团队协作能力,也为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培养专 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扎实, 能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 具有良好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食品专业人才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高兴,裴斐,苏安祥,等.基于案例-启发-探究多维教学模式的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为例[J].农产 品加工,2021(19):103-105.
[2] 祁瑞芳,代瑞慧,张力红,等.食品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2):83.
[3] 佟文艳.食品快检技术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J].食 品安全导刊,2019(30):32-33.
[4] 宋树杰,孟永宏,赵鹏涛.食品工程类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思政的 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面粉工业,2022.36(1):43-45.
[5] 张琳, 肖华西,丁玉琴,等.研讨式教学在食品科学类专业课程中 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6):155-156.
[6] 白雪莲,许明峰,石陆娥,等.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研究[J].农产品加 工,2017(2):79-80.83.
[7] 蓝蔚青,孙晓红,金银哲,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群育人模 式的改革探索[J].包装工程,2021.42(23):136-140.
[8] 张西亚,原晓喻,李瑜,等.“科研导向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 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6):83-84.
[9] 谭伟,王雪山,李伟,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生物化 学》的教学改革初探[J]. 山东化工,2021(2):219-220.
[10] 孟珺,王岸娜,段晓杰.食品相关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8):208-2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