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新课标要求之下,学生要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实现深度学习就是题中之义。如何 进行深度学习,本文以高一学生为切入点,针对高一英语的教材单元教学进行探究,分析深度学习的目的、意义、性质、内容、 特征和过程。建构基于新课标要求的深度学习的策略,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深度学习,英语教育,高中课堂,教学探索
深度学习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获 取知识并得到健康发展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素质教育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 下,掌握学科基本方法和知识,体会 学科基本思想,建构知识结构,理解 并评判学习内容与过程;能够在综合 运用知识和方法的前提下,创造性解 决问题,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和 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因此成为既有扎 实学识基础,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善 于合作、有社会责任担当、具创新精 神和实干能力、可以进行良好社会实 践的人。这也是深度学习的目的。
怎样理解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一英 语单元教学呢?笔者在相关文献分析 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为以下 三点:深度学习的的性质、深度学习 的内容、特征与过程。
一、 学 生 为 中 心 且 教 师 为 主 导——深度学习的性质
在强调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应该注 意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深度学习课 堂生态环境的首要条件就是通过教师 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 教学实践,这样的体验能够促进学生 的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时要积 极引导。譬如,学生在回答“在做阅 读题时如果在原文找不到题干关键词speech 怎么办?”时教师应该用更简 单的问题进行引导:“那 speech 有近 义词吗?”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 贴合标准答案,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 鼓励,引导进一步思考。“对!很好! 还有 talk,lecture,delivery,report 等。 那原文是否有这些词呢?”学生在完 成检索后更应该肯定认可他们的努力, 这样一来,教师也就比较容易实现了 鼓励的作用,最后还要总结一下阅读 审题和信息检索的流程,这样的教师 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在一定程 度上实现了深度学习。
二、有挑战性的学习单元——深 度学习的前提
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单元是指落 实学习目标的单元学习过程中,还要 聚焦前瞻性学习。每个单元的学习都 是由一组彼此相互关联、有逻辑和结 构化的系列学习活动所构成的。在落 实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细节。
第一是注重处理的程序性、原理 性知识。系统性和原则性的知识是需 要加工的。譬如,定语从句的性质就 比“pupil 是学生的意思“更值得深度 加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 刻意深度加工有挑战性的知识如不同 题型的解题技巧、从句语法、阅读整 体技巧和作文的谋篇布局等。
教师应该注意相关系统知识的归 纳整理,还应该适当运用思维导图等 方式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注重处理 程序性、原理性知识而不是侧重讲解 单一、孤立的知识点是深度学习的重 要原则。
第二是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要从教师的帮助力度、学生的学 习能力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来确定 学习的内容。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 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实 水平与未来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正 是由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共同创造的。 换言之,学生能够学怎样难度的内容, 能够达到怎样的能力水平,能够获得 的发展层次,与教师的帮助是分不开 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应该处于学生自 己学不会但是在教师帮助下能够学会 的水平。
第三是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教 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前景出发,设计学 习的内容具有前瞻性。维果茨基认为, 好的教学是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即 教学要促进和引领发展。教师应保持 积极学习和发展的心态,只有教师走 在前面,学生才更有可能走在前面。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教师做 好领头羊,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这样,深度单元学习才有可能实现。
三、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深 度学习的特征和过程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地全身心 投入,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特征应 贯穿教学全程。深度学习的进阶性任 务和持续性环节:活动与体验、内化 与交流、迁移与创造,最后是价值与 评判。
(一)活动与体验
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一起观 察、思考、操作。学生学到的是有关 联、有思想的内在统一体,注重实现 外在知识与学生经验之间的转化,只 有这样才能真正达成深度学习。譬如 说在教学北师大新版高一教材 Unit 9 Green Living“绿色生活”时教师可 以联系 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的“人与自然”的主题,并围绕 2 月 2 日的国际湿地日、3 月 12 日的中国 植树节、3 月 22 日的世界水日、3 月23 日的世界气象日、4 月 22 日的世界 地球日和 5 月 22 日的国际生物多样性 日来进行探讨学习,鼓励学生们积极 投身日常环保活动。
(二)内化与交流
学习的知识应该通过实践进行内 化并应用于交流。很多时候学生学习 了一系列应试套路却讲不出像样的英 语句子。教育部门清楚当今“哑巴英 语”的学习现状并推进英语口语的学 习。教育界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口语操 练,北京市英语考试还在 2021 年增设 了口语部分。由此可见,英语知识的 内化应用和交流非常重要。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 注重培养“多听多说”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组成学习交流小组等方式, 促进课堂和课下的英语交流。有条件 的学校还可以聘请外教,设立“office hour”,让学生们通过英语角的“free talk”对所学知识进行操练,为将来 的英语应用实践铺垫。
(三)迁移与创造
迁移与创造作为进阶性任务,是 持续性评价的重要指标。指学生内化 学习内容后的外化表现及创造性表达, 强调教学情境的开放性和利用所学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注意学习的情景不应局 限于课堂,否则学生的想象力会受到影响,学习效能也大幅降低。学习的 情境应该是开放性的,譬如说在教授 “Roots and Shoots”(根与芽) 这篇 英语课文时,完成阅读材料的理解和 分析后,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室这样 单一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想象自己 身处编辑部,对“根与芽”非盈利环 保机构的创始人珍 ·古道尔博士进行 英语采访。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 学习到的课文文本以及相关的环保知 识就能得到迁移应用。
“创造”强调学生的输出。教师 应该注重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学习任 务,鼓励孩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分 析和加工。譬如,教师在教授北师 大 新 版 教 材 Unit8 Lesson3“White Bikes”on the Road 这篇有关共享单 车起源与发展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 生发挥想象力,用英语描述一下理想 的共享单车款式,包括颜色、功能、 设计理念和运营模式等。在这样“创 造”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 运用本单元单词和短语。在输出的过 程中,也能够体验到实践带来的成 就感。
(四)价值与评判
高一学生要实现深度学习、提高 学习的效率,还需要教师进行恰当的 评价和反馈。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 学习状态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便于进 行后续调整;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及 时评判自己的教学是否做到了“顾全 大局”和“因材施教”的目标。
由此看来,“价值与评判”对于 促进深度学习非常重要。对学习过程 进行评判的意识应该贯穿课堂教学、 批改作业和单独谈话等过程之中。
譬如, 在教授到 Unit6 Lesson3 时,学生接触到的生词比较多,应该 加强课堂单词填空的训练,每一道题 目都应该在学生回答后立刻反馈:是 否正确。如果错,错在哪。当然,可 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随堂小测、小 组单词测试、小组背诵等方式来巩固 学习内容。如此,同学们的学习深度 体验会有所提升。
另外,平时的作业评价也应该注 重及时性、公平性和梯度性。作业批 改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的程度 , 获得反馈信息 , 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另一方面 , 作业批改具 有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反思和评价能 力,进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功能的完善, 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一个自我整理、 反思的过程。
四、结语
通过教师引领,学生围绕着有挑 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 收获成长的学习过程乃深度学习的意 义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 科的核心,形成正向的内在学习动机, 获得相对高阶的社会性情感。成为既 具批判性、独立性、创造性又有合作 精神的学习者和探究者,为未来进行 科学的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总之,教师应牢记新课标对高一 英语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积极上进、 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同时尊重他们 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做学生的引路人,支持和帮助学生更 好地进行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义 务教 育英语课程 标准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22.
[2] 王 蔷 , 孙 薇 薇 , 蔡 铭 珂 , 汪 菁 .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 [J]. 外语教育研究前 沿 ,2021.4(01):17-25+87-88.
[3] 余 震 球 选 译 . 维 果 茨 基 教 育论著选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 ,2005.
[4] 郭 华 . 如 何 理 解“ 深 度 学 习”[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2020.47(01):89-95.
[5] 吕 星 宇 . 论 传 统 作 业 批 改 方 式 的 变 革 [J]. 当 代 教 育 科 学 ,2007(18):40-42.
[6] 郭华 . 深度学习及其意义 [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16.36(11):25-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