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协同创新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协同创新机制的提出,对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必须打破固有的壁垒,以协同创新理念创建起互通、共享、开放的教学、科研、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专门用途英语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英语教育; 网络平台
我国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 年) 》中指出: 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教育部也明确提出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 ESP) 要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实践、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
为学生的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而现实中,一方面学生厌倦 ESP 的课堂学习,对其缺乏必要的认识; 另一方面学校各自为政,教材和师资的不规范等也阻碍了 ESP 教学的发展,故而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提升 ESP 教学效果除了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外,也要为师生提供课外学习 ESP 的平台。
本文就是结合 “2011 计划” 中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模式,分析特色学校如何借助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优势,打造 ESP 教学、科研和服务 “三位一体” 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改革 ESP 培养方案和提升英语的培养水平。
一、 “2011 计划” 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和运行特点
( 一) 组建机构创新: 必须是联合体,不得单独申报
协同创新中心,必须是学校与其他单位共同组建申报,不允许单个学校或者科研机构单独申报,防止过去的单一学校申报,科研力量和学科结构不能满足科研要求的弊端。作为联合体申报, 能够将相关或者相近学科的科研力量、科技人员整合起来,发挥聚能效应,实现强强联合。
( 二) 运行机制创新: 实行董事会 ( 理事会)领导下主任负责制
“2011 计划” 协同创新中心的管理体制不同于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是实行董事会 ( 理事会) 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中心可以下设若干机构,包括学术机构、资源管理机构、综合管理机构、教育机构等。
( 三) 人事制度创新: 实行淘汰制度,促进合理竞争,打破各种门户观念
由于 “2011 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实行评估淘汰制度,竞争必然十分激烈,同时也打破了许多门户观念。一所学校的优势学科,可以排在全国同类学科之前列,但是不能表示该学校一定在全国处于前列,这样就有助于一些学校的一流学科团队脱颖而出,促进优秀人才进入学校创业和从事科研活动,高端人才不再仅仅将个人进退完全依附于学校知名度上。人员聘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人才培养均不同于一般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具备自身的灵活性。
二、ESP 教育网的创建目标
( 一) 在线共享教育资源和学术成果
ESP 教育网将采用教育资源共享和学术成果共享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 将大大改善ESP 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使得许多学校的师生, 可以通过参与 ESP 教育网的建设,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分享教育经验,提高课堂教育水平。
( 二) 建立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
目前学校的招生和培养体制,决定了各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必须依靠本学校完成,能够选择的师资相对固定。学生若想跨学校、跨领域学习, 往往无法得到相应学科背景教师的指导。因此, 当前的学校教师团队组建模式,很难适应跨校学生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而 ESP 教育网的合作模式,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 ESP 学习平台, 通过 “学分银行” 将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打通。
( 三) 精准把握学科前沿动态
协同创新的机制,是一个网络创建的全新机制,通过聘请优秀的学校 ESP 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共同管理和维护网络。这种机制无疑会大大促进教师队伍和网管人员结构的优化,可以保障学术活力和促进创新机制的发展,这样也确保了参与 ESP 教育网的师生,能够接触和切身感受到ESP 教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国外该领域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有利于促进从事 ESP 教学的教师掌握良好的学术发展思路和科研规律。
( 四) 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ESP 教育网的创建,要求各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推荐最优秀的教师参与协同共建,发挥强强联合的优势。所以,通过审核同意聘用的网络共建教师,无疑都是 ESP 教学的优秀教师,自然也是一个较强的学术团队。从 ESP 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教师线上或线下的相互学习交流,本身就是培养 ESP 学术团队的过程,对于各个学校来说,更是为其培养了最好的师资力量。
( 五) 积极推动实践基地建设
目前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教学机制,造成了学生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极大脱节现象。许多学校的学生课本和教学模式,都无法适应学生教育和培养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和知识储备,往往也无法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 ESP 教育网的创立, 由于有学校和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的协同参与, 它们可以满足最新和实用的需求,让学校师生了解 ESP 的使用价值,甚至可以让学校师生走出学校,到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的第一线去参加实践活动,增长师生的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三、ESP 教育网的创建与运行要点
ESP 教育网的创建,就是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打造的一个集教学、科研、服务 “三位一体” 的平台,为学校的广大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学习、提高 ESP 水平的网络空间。
( 一) 多方参与,以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专门网站
借鉴 “2011 计划” 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的特点,ESP 教育网的创建要打破一所学校 “单打独斗” 的局面,要联合多所特色学校、科研机构等形成联合体,共建一个协同创新的网络平台。这个网络平台,应当是由国内一所实力较强的学校负责牵头组建和负责运行,参与单位包括出版社、具有不同学科代表的多所特色学校、影响力较强的科研机构等。
( 二) 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机构,负责规划网站和网络资源分配
由于参与单位众多,每个单位的网络资源投入成本不同,所以 ESP 教育网要在建立理事会的基础上,做好网站的规划和分步推进计划,督促各校的资源定期整合。同时,理事会应当对各参与学校、科研机构的资源成本、人力成本做好统筹规划和分配协调工作,如果不能合理处理好资源分配和相关补偿问题,网站建设和资源共享机制将无法真正形成。
( 三) 科学设置 ESP 教育网的具体模块
为提高 ESP 的学习效果,ESP 教育网应该本着 “2011 计划” 的理念和思想,搭建一个互通、互联、互认的共享网络教育资源的协同创新教育平台。此平台的搭建正是契合了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教师可以共享多媒体资源,交流教学方法, 参与科研; 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获取学习的资源,并参加一些测试或考核。具体功能模块有教学支持、科研服务、在线学习、教师发展、英语赛事等。
1.教学支持模块
此模块的设置目的: 一是提升 “学” 的兴趣和动力,现在网络学习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平台之一,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自主学习,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重点关注。二是提高 “教” 的水平,教师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与同行进行交流, 共享教学资源,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 “充电”,提高知识储备。同时,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把 ESP 与通用英语的不同点,通过自己的授课内容全面体现,改变授课的方式和方法。
2.科研服务和教师发展模块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以及英语地位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面临着转型。目前,在学校教授 ESP 的教师,其个人的教育背景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 ESP 专业教育背景的专任教师; 二是转岗接任 ESP 教学任务的英语教师; 三是有学科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此三类教师可以通过 ESP 教育网这个平台,取长补短,甚至可以组建科研团队进行课题研究或教育教学改革。
3.英语赛事和 ESP 英语模块
目前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兴起, 使得ESP 教学与科研的一线资源迫切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学生和教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成果并进行经验分享。而英语赛事板块的设计正是把握了ESP 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脉搏,适时发布和组织与ESP 相关的比赛项目; 面向全国公开招募创新作品; 组织 ESP 相关专家进行赛事的评选和研究, 发展多样化的比赛形式,制定合理的比赛规则及评选准则。
ESP 英语模块通过提供海量的真实语言案例, 包括文本、语音及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展示 ESP 的实践过程: 实践撰写、学术交流、专家论坛以及ESP 水平自测。
( 四) 加强 ESP 教育网的运行和维护
1.建立针对不同人群的网络学习激励机制
为吸引学员参与网站的学习和建设,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即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参加各种活动即可获得相应的积分。科学合理地将积分与学分进行兑换,跟踪记录学员网络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建立学分与 METS 考试成绩转换机制。
2.针对网站建设者建立积分制度与继续教育学分的转换机制
网站的建设离不开每个一线教师的智慧与贡献,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鼓励和完善建设者的共享与创新。
3.协同共建的学校或机构保证网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ESP 教育网的创建除了牵头的特色学校之外, 还有协同的其他参与的学校或机构 “强强联合”, 保证资源的多渠道获取与可持续发展。
4.建立模块分级负责制
借用相关考试的反拨作用,对相关模块进行内容分级,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建立与英语测评相对应的兼职负责人,专门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相关资源。
5.吸纳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打造高科技的操作后台
随着智能手机和语音识别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 APP 可以实现我们以往不能实现的语言教学功能,招募、开发或共享大量实用的语言教学 APP 应用于 ESP 教育网。
总之,基于协同创新理念,设计与开发 ESP 教育网,打破了校际壁垒,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ESP 教育网为特色学校的 ESP 教师提供了一个共建共享资源的平台,为学生及行业工作者的学习和深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协同创新的参与感也会极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促进教师 ESP 教学能力的发展。
[本文系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研究基金 2016 年度重点课题子课题 “‘学分银行’ 在英语教育网创建中的应用研究” ( 课题编号: OL- METS01) 研究成果]
[参 考 文 献]
[1]郭菊娥,李圭泉.“2011 计划”的目标追求及其实现路径[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 5) .
[2]田冬梅. 英语教学与医学网站的整合[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2) .
[3]莫锦国. 外语 E - learning———理论与实践[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全国专门用途英语教育网建立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7/2018122703504267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