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有一类人,他们和学生之间没有父母与孩子间的血脉亲缘,却用尽职尽责的爱滋润着每一名学子的心,他们就是教师。师爱 是师德的灵魂,师德是教育的根基。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需要做到关爱学生。一线班主任的工作纷繁复杂, 面对的学生也个性不一,常有棘手的学生问题无法解决。“偏爱”“抬爱”和“细爱”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的三大法宝,用好这 三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或可让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更顺畅。
关键词:师爱,细爱,班主任,师德
爱,是永恒的主题。一首《游子 吟》颂扬的是无私的母爱,一曲《父 子》歌唱的是如山的父爱,而有一类 人,他们和学生之间没有父母与孩子 间的血脉相连,却用最尽职尽责的爱 滋润着每一名学子的心,他们就是教 师,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 草去”。这份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而师 德是教育的根基。
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 是“爱满天下”,他以德立教,他的思 想影响了一代代教育人。苏联教育家 马卡连柯也说过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小学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第三条明确指出教师要 关爱学生,包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 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班主任作 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需 要做到关爱学生。一线班主任的工作 纷繁复杂,面对的学生也个性不一, 常有棘手的学生问题无法解决。“偏 爱”“抬爱”和“细爱”是班主任在班 级管理时的三大法宝,用好这三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或可让我们的班 级工作更顺手些。
一、班主任要会用“偏爱”,把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
“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 生的人生格言,也应该是每一位班主 任的带班理念。班主任是教师行业中 最辛苦的,就像园丁,需要付出长年 累月的心血去浇灌园中的花朵。只有 耐得住性子在班主任的岗位上脚踏实 地地干下去,才能收获满园的芬芳。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花开有早晚, 香气总扑鼻。这些花里有一种花最难 培育,就是特殊生。转化特殊生不是 一天两天能办到的,有时甚至一年两 年也很难看到成效。
我的那个特别的她是同学们眼中 的“爱哭鬼”,总是动不动就哭,曾经 因为同桌帮她在英语书上画出单词就 嚎啕大哭,任谁都劝不了。我还深深 地记得,那个烈日炎炎的下午,上完 体育课,体育老师给我发了一条 QQ 消息,说小琳又哭了,一个人站在操 场上不肯回教室,那时候我还怀着孕, 正班又刚好公出在外,下一节课马上 要上课了,我赶紧下楼去操场找小琳,远远地就看见她瘦小的身影。我慢慢 靠近她,此时她已不再流泪,只是无 声地抽泣着,看到她满脸干了的泪痕, 不禁心疼她;想到她的倔强不听劝, 又很是无奈。这样的孩子每个班都会 有,但像小琳这么倔的实在难遇,该 如何劝她回教室呢?我心里很没底。 于是我开始跟小琳聊起天来,她既不 看我也不回答我,折腾了大半节课, 全是我在唱独角戏,我的脑门上早已 沁出豆大的汗珠,内心窝火让我打起 了退堂鼓。可是,我若走了,谁来带 小琳回教室呢?我想起了那句话“为 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 也做”,陶行知先生的话安慰了我,给 我燥热的内心带来一缕凉意。我深知 此时撬开她的嘴让她跟我吐露心声是 绝不可能的,但我不在意,不时拉拉 她的胳膊,指指我的肚子,让她也体 谅体谅我的辛苦,又举了个我自己侄 女的例子,告诉她每个人都有生气、 难过、大哭的时候,只要发泄完了, 重新来过就好了。就这么耐着性子陪 小琳聊着天站了一节课,她终于有些 松动了,我拉拉她的胳膊,慢慢牵着 她回到了教室。后来我总是寻找机会 拉近与小琳的距离,才了解她其实是个极其内向的孩子,总是把话放在心 里,难得的大哭或许就是她宣泄内心 情绪的方式吧。
此后在小琳的问题上,我总是尽 量偏爱她一点,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 关爱,有时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会找 她聊聊天,见她一个人不笑不闹的时 候,我就问问她怎么不找同学玩,而 她其实也是个很努力的孩子,虽然成 绩不好,可是作业从来不拖拉,即使 作业错了很多,订正了许久也会交给 我,遇到真的不会做的题,也会诚实 地告诉我,面对这样的小琳,我又怎 么会苛责她呢?有时候她跟同学闹矛 盾了,或遇到难题了,也能主动来找 我。有一次她丢了笔,同学们都排队 准备去吃饭了,就她僵在座位上不肯 走,我劝她先吃饭,回来再帮她找, 她也能接受我的提议,即使后来笔没 找着,她也没有情绪失控。这让我感 觉特别开心,忍不住夸她有进步,成 长了许多!小琳这朵与众不同的花, 也会有绽放的一天。如果我们对每一 个学生都能这样细致、耐心,给他们 多一次机会,多一点偏爱,他们也会 给我们多一点惊喜,多一份成就感。
班主任对待特殊生不能采用千篇 一律的批评、指责,甚至体罚、变相 体罚,因为学生无法从这些教育行为 中感受到师爱。换个心情,换种方式, 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冷 静思考,每一个难题都在考验我的耐 性,更锤炼着我的师德,采用合理的 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让我积累了经验, 磨砺了性情,修炼了内心。特殊情况 特殊处理,“偏爱”不是师爱中的误 区,不影响班主任公正平等地对待学 生,反而是解决棘手问题的“偏方”, 能有效地治疗班级管理中的“疑难杂 症”。
二、班主任要会用“抬爱”,让 胆小自卑的学生自信起来
孩子自控力弱,自律自觉性不够,上课开小差时有发生,处理这样的事 例是班主任的日常。在课堂上经常可 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回答老师 的提问,而不敢举手表达;偶尔被老 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也往往是满脸通 红、磕磕巴巴。面对这样的学生,班 主任不用着急跳脚,不妨多说几句好 话,甚至是过分的好话,让胆小自卑 的学生在班主任的鼓励下产生做的欲 望,提升自我发展的兴趣,获取自信 心和成就感。
“抬爱”学生在我的工作中屡试 不爽,对小凯这个孩子尤其有用。小 凯是个极有个性的女孩,她很爱自由, 常常不受学校纪律的约束,曾经一度 成为让我最头疼的孩子。她常常会带 些小玩意儿来学校,有时是一瓶“假 水”,不停地拿手把玩着;有时是一 个垃圾袋,在课堂上也肆无忌惮地拿 出来收拾小纸片。忍无可忍时我没收 了她的东西,严厉地批评了她的目无 纪律,没想到她没有悔改,反而撒泼 耍赖,翻着白眼瞪着我,让我下不来 台更解不了气。那一阵,她可以说是 “无药可救”了。好在每学期都要放 假,暑假过后,我们升上了六年级, 刚开学那几天,所有人都以饱满的热 情投入到学习中,也包括小凯。为了 维持小凯这股子冲劲,我安排她当了 我的小组长,负责收发作业。没想到, 她不但收齐了其他同学的作业,连自 己的作业也按时交上来了,这让我激 动万分。我趁热打铁,不遗余力地在 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她:工作认真负 责,收发作业弄得清清楚楚,还特意 准备了一个小本子,记录每个组员作 业的完成情况,更有对组员们的评价, 可以说别出心裁,用心满满。同学们 听我这么说,也认可了小凯这个小组 长。我对小凯的“抬爱”也确实管 用,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上课也爱发 言了,每次我抛出一个问题,她总是 率先举手,高高地举着,迫切地期待 我能叫她回答,更令人惊喜的是,她的回答也很到位,眼前的小凯忽然变 得光彩夺目,不逊色于班上的任何一 个学生。
通过小组长这个岗位,小凯锻炼 了自己的能力,也改变了同学和老师 对她的既有印象,她也越来越自信。 其实,安排她当小组长前,我也不能 保证她能做好,但是我坚信一点:每 个学生都是一朵向日葵,向阳而生, 追逐光明。只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养料, 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他们便有了 披荆斩棘的机会,浴火重生的可能。 这不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小孩 子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 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挥高度的创 造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然会遇到 小凯这样的孩子,他们有天生的逆反 心理,可是,他们越是与我们的期望 背道而驰的时候,越是需要班主任的 关爱,与其跟他们斗智斗勇,“短兵相 接”,不妨换个思路,接纳他的不完 美,挖掘他的优点,培养他们成为我 们的小帮手、好助手,或许能收获意 想不到的惊喜。
三、班主任要会用“细爱”,润 物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作家王太生有一篇散文就叫《细 爱》,他说细爱是“琐碎、细小、庸常 的爱”,他对精巧细致的小生命、小 果实、小物什会产生细细柔柔的喜爱, 而我们面对的学生不也是“精巧细致 的小生命”吗?记得刚入职那两年, 我遇到了一群一年级新生,他们像一 窝可爱的小鸡仔,摸摸他们的头,头 发细软光滑,捏捏他们的脸,脸蛋粉 嫩嫩、肉嘟嘟,我心里是满满的喜欢。 后来开始教小学高年级学生,个头高 挑的甚至能超出我一个头,身材健壮 的就如成年人一般,他们可称不上 “精巧细致”了,可是他们也不过是 10 岁出头的“小生命”。触碰这些学 生的内心,一个个都显出天真可爱的样子。跟他们打交道,可不能受困于 表象,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他们还 是一群孩子,心性未定。我们班主任 的教育目的是使他们的人生步入正轨, 我们不得不关注他们日常生活中所有 细微的表现,就像春雨润物无声,用 一份“细爱”去滋润学生心田的角角 落落。
今年二月,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肆 虐,开学遥遥无期,学生只能待在家 里上网课,他们活动的区域只有家, 最多也只有一个小区,虽然身体受困 但精神反而变得更加自由。在家长看 不到、老师管不到的地方,学生的心 灵得到了释放,有的自律自强,进步 显著;有的却像春天的野草,野蛮生 长,缺一把修理的剪刀。小成就是其 中一根“野草”,父母离异,他很小就 跟在母亲身边。小成妈妈忙于生计, 每天奔波在家和工作单位之间,夜夜 晚归,很难周全地照顾小成。没有妈 妈的监督,小成的线上学习落下了, 甚至吃饭也没有着落。起初我也没有 发现这个问题,后来询问小成做核酸 的情况,才知道妈妈留在了工作单位, 家里只剩小成一个人,邻居家的老爷 爷会时不时去看看他,给他带点饭吃, 带他去做核酸。想到他一个人被留在 家里,总觉得不放心,不知道有没有 吃饱穿暖,可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 办法施以援手,我就打电话给小成妈 妈,劝他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不能 让小成一个人待在家里,虽然跑不出 小区,但心里终归扎着根刺,不能安 心。小成妈妈在我的多次劝说下,终 于还是把小成接到了身边,这不仅解 决了小成的安全问题,顺带着也解决 了他的学习问题。小成妈妈也发现了 孩子的学习脱了节,询问我怎么办, 我就隔着电话、通着视频,陪他们买 下一台平板,又指导小成登账号、输 密码,终于能看线上课的视频了。听 着小成登上账号后满足的笑声,我也 欣慰地笑了,不管他的学习能不能跟上,现在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后来终于开学了,重新见到了小 成,由于疫情期间没有好好学习线上 课的知识,他比上学期退步了不少, 基础知识更薄弱了,字迹也退步了, 虽然没有老师指责他,却也能从他紧 皱的眉头和躲闪的眼神中看出他的自 卑和担忧。学习上遭受挫折,生活上 也不如意,连续好几天,他上学都迟 到了,追问他为什么会迟到,才知道 是因为妈妈不在家,早上没听到闹钟 响,睡过了头,又因为丢了校服外 套,迟迟不敢进教室,担心我会责骂 他。我把他拉到教室外面,不想让班 上的同学听到我们的谈话,在背后议 论他。我先安抚他紧张的情绪,让 他抬头正视我的眼睛,再慢慢对他 说:“我已经听你妈妈说了,你的校 服外套丢了,你有没有夏季校服,妈 妈还没给你买吗?”小成摇摇头对我 说:“还没买,但是妈妈说要给我买 的。”我担心小成妈妈一时之间买不 到校服,就对小成说:“教室讲台的 抽屉里有一件校服,没人认领,你先 穿几天,等你妈妈帮你买了,你再把 校服还给我好吗?”小成一脸惊喜, 点了点头。我又拍着他的肩膀对他 说:“这几天你都迟到了,没参加早 读,老师希望你接下来能按时到校, 可别让我失望呀!”他使劲点了点头, 算是答应了下来,后来他虽然也迟到 了,但是相较之前,已有进步。只要 他在不断进步,我就能感觉到他在努 力,即使比别的学生还差点,我也相 信他正朝着对的方向生长。像一株野 草不用硬给它修枝剪叶,而是给他阳 光和雨露,这株野草也能越长越高, 越长越茁壮。
像小成这样的“野草”,如果不加 重视,或许会长成一片荆棘;如果用 “细爱”浇灌,或许能成为一道靓丽的 风景线。班主任在关注学生的时候, 不要只看成绩和纪律,有时候还要看 到现象后面的本质,挖掘事件背后的根源,剖析问题的解决策略,只要付 之于爱,细致入微地观察,条分缕析 地研究,最终一定能给每个学生以润 物细无声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感染 他们,帮助他们。
综上所述,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真 实的爱。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教育 界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们深 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 智的严格要求的那种爱。”这种爱是一 种智慧的师者之爱,它不需要学生的回 报,同母爱一样无私,它会因为学生的 点滴进步而欣喜不已,是源自于心底 的诚挚热爱。
德国教育家巴特尔说:“教师的 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 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是 冰冻了的感情也会复苏。”班主任要用 师爱温暖每一个学子的心:用“偏爱” 点亮特殊生心中的夜空,让师爱滋润 学生的心田;用“抬爱”托举学生胸 中的梦想,让师爱承载学生光明的未 来;用“细爱”透视学生纯粹的本心, 让师爱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航道。陶 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 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师 的使命,而我们班主任身担立德树人 的重任,肩扛亿万学子的梦想,必得 以“爱”为马,用师爱铺就学生前行 的大道,助力学生追梦远航。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 . 陶行知教育名篇 [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
[2] 魏世勤 . 师爱 : 班主任工作的 永恒主题 [J]. 甘肃教育 ,2020(14).
[3] 曹继锋 . 师爱 : 让班级管理充 满温情 [J]. 教师 ,2020(2).
[4] 王婷 . 论师爱与师爱的艺术[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