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11:10: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中职学校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高校不同的是,中职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毕业就能 上岗。虽然掌握工作技能很重要,但中职学生这个年纪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阶段,学校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将工学结合模式引入中职教学课堂中,使得教师能够兼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思想政治的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中职思想教育,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市场的需 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大多数中职院 校已经不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 是从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出发,培养 出合格的技能性人才。虽然大多数院 校已经主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 是很多教师由于自身没有真正参与过 实践操作,因此无法进行教学改革, 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工学 结合模式以培养岗位精准技术人才为 目标,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内容, 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融合,提高 人才输出的质量。虽然工学结合模式 帮助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但是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需要重视,中职 院校要探究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 改革思想政治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

 
  一、中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相关概述

  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企业与学校 合作的针对性培养人才的创新教学方 法,当下,很多中职院校已经使用了 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已经为合 作企业培养出相应的技术人才。学校 与企业进行合作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市 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为企业培养出精准的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后,学校 会根据企业岗位的具体职责而制定相 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仅让学 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实践 操作进行培训,学校可以让学生到企 业实习,熟悉工作流程,保证学生在 毕业后能够快速上手,利用校企合作 的方式将学校、学生、企业三者贯穿 起来,培养更精准的技能性人才。工 学结合具有多元化培养主体、培养对 象双重性、以岗位需求为培养导向的 特点。工学模式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 培养,也要对政治思想教师、班主任、 其他课程教师以及企业人员进行培养, 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团体中的所有人 都要了解到工学结合模式带来的好处。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之所以有身份 双重性,是因为培养对象既是学生也 是某个企业的实习生。工学模式主要 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不仅要针对 企业的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还要就行业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 想教育。工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使得教 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还有效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愿意投 入学习当中,在专业课程教师和政治 思想教师的努力下,共同创设出高效 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

  二、中职院校教学现状

  中职院校的学生有非常明显的差 异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中要使用多元化的手段。当下,我国 的教学模式依然是应试教育,学生完 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成绩好的学生 都选择了参加中考,然后去高中就读, 在读了三年高中之后会有一部分学生 选择参加高考,之后就去高校完成自 己的学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 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在完成九年义 务教育之后,就进入社会工作,还有 一部分学生选择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 习。由于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 都家庭条件较差、学习能力较差,因 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 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必须利 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得每个 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但光有 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就业还是不够的, 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岗位技能,这 样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工 学结合模式是近年来涌现的先进教学 模式,很多中职院校都采用了这一模 式。近年来,中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 大,专业建设不断加强,但是在发展 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中职院校只关注招生的多少,只关心赚钱 的速度,忽略教学质量,导致很多学 生什么有用的东西都没有学到,在毕 业以后很难找到工作,影响其一生的 发展。时代在进步,中职院校的思想 和教学方式却没有提升。加上工学结 合背景下,学生要到企业实习,就会 接触到更加复杂的环境和人员,很容 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 中职院校必须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 明白中职院校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 能性人才而存在。学生的就业很重要, 但正确价值观念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 的,虽然工学结合能够让学生到企业 中去进行实习,但是学校对学生在实 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得不多,加上企 业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义务, 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道德与职业素养 缺失。因此院校在与企业合作的时候, 就必须了解企业岗位具体的工作技能, 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实训培养, 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利用自己所学 到的技术完成工作内容,提高就业率。 当然,学生只是掌握工作技能是远远 不够的,还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从内心里热爱学习和工作。同时,企 业也需要有责任心、努力上进、具有 创新精神的员工。因此,中职院校要 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改革教育方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保证学生将来 能够做一个具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 才。责任心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具备的 品质,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 个孩子,他们从小在一个宠溺的环境 下长大,没有培养出独立人格,责任 心较差,又缺乏自律性,心理承受能 力相对也比较脆弱。在走上工作岗位 之后,学生可能会因为承受不了工作 压力而出现各种心理上的问题。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思想 政治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 学体制

  当下的中职教育依旧是偏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没 有真正掌握工作技能,对理论知识也 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没有实际操作 能力,也没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只能 是毕业就失业。工学结合模式教学以 岗位需求为主要导向,更加注重学生 的职业教育。因此,教师也要不断对 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特别是思想政治 教育方面。因为学生要到企业进行实 习,在实习之前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 治教师以及班主任要教会学生做职业 生涯规划,并对学生的就业前景进行 分析,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岗位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学生 到企业实习会走入真正的社会,在社 会上生存不仅仅是要把本职工作做好, 还要学会为人处世,与同事们和谐相 处。但是受到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 很多学生都不懂得如何去跟别人相处, 也不懂得同事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个 时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给学生用真 实的案例讲解为人处世之道,并将社 会生活中的不良风气提前告知学生, 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培养其防范意 识。思想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 式教育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随时转变教学内 容,并将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需求 融入教学内容当中,这样才能为合作 企业培养优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因此, 中职院校要对企业人才需求以及未来 的发展进行深入了解,根据要求建设 完善的教学体系,将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及就业率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利 用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 导,鼓励学生多学多做,提高自身的 道德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 会,同时也能适应岗位。教师除了要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要让学生学 会做合理的职业规划,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进行不同的职业规划指导,实现 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如此一来,就 可以让学生不仅提高自身的核心素 养,还能够在进入企业后对自己的未 来发展方向有足够的把握,保证自己 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当然学生毕业不等于不学习,复合型 创新人才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在提高 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还要学习最新的 技术,保证自己不被淘汰。思想政治 教师在工学结合背景下进行教学时, 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 育,将学生以年龄进行分层,对不同 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教育,实 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只有中职院校的 就业率不断提升,才能保证生源。了 解到中职院校能够为企业提供针对性 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企 业与学校进行合作,促进中职院校的 发展。

\

 
  (二)关心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政 治状况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会进入企 业实习,此时学校也不能在思想政治 教育方面掉以轻心,一定要时刻关注 学生的思想变化。无论是学校教师还 是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都要重视学 生的思想变化,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在 思想上发生了变化,比如,产生了迟 到早退、工作心不在焉、厌学等现象, 那么企业要及时与学校联系,让教师 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在出 现思想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严厉地进 行批评教育,而是要弄清楚事情的原 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用不同的方 式与学生商谈,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 己的错误,及时改正,成为德技双全 的优秀人才。学生结束实习回到校园 后,教师要给学生举办一场实习感悟 会,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这段实习经 历进行总结,说说自己在实习期间思 想上和技术上都有哪些进步。对那些 在实习期间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给 予相应的奖励,让学生为自己感到自 豪。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也 要不断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 的关怀,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更加注重 自身的行为举止,从而提高自身的道 德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基础 充实教学内容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教材的理论宣传,但是这种内容不具有代表 性,实践意义欠缺,不适合新时期和 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学生们也很容 易感到厌烦。为了促进教学内容改革, 可以多添加一些本身特有的思政元素, 并融合学生的特征,对于学生们日后 的就业方向和每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对中职学生来 说,思想教育是与职业生涯密不可分 的。因为中职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 技能性人才,学生在进入学校的那一 刻学校就已经做好了职业规划,这种 职业规划只是单纯的毕业后的工作规 划,与我们常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 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要伴随人的 一生,这个只有学生自己才能决定, 并不是第三方来完成的。教师可以帮 助学生制订短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 生将教师制订的规划当作毕业后的目 标,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思想 政治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讲 一些生活上的就业实例,并将最近的 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政策讲给学生听, 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能力有一定的了 解,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树立正 确的就业观念。虽然工学结合模式希 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岗位技能,但 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是必需 的。在学校由思想政治教师来培养学 生的道德品质,而学生一旦进入企业 就需要用企业文化来培养学生的职业 素养。学生在学习了企业文化之后, 就会感受到企业的魅力,更愿意全身 心投入工作当中,将企业与自己看成 是一体的,奔着发展目标共同努力。

  在思政教育进行以前,老师们必 须收集梳理学生们将面临的心理问题。 这样可以通过对公司的调查、采访等 来掌握。教师根据学生可能发生的心 理问题制定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学 生就业创业文化教育、心理教育等都 要列入思政教育体系,根据就业状况 讲解学生都需要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使学生掌握当下的入职现状,了解具 备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之后学生到企 业实习时会更有动力和目标。通过这种改革创新的思政教育,增强了思政 教育的高效性,为稳定学生的心态奠 定了坚实基础。

  中职院校要不定期开展心理教育 活动。与其他上了高中的学生相比较, 中职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为 他们不是学习比较差就是家里经济条 件比较差。在进入学校后,教师要时 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在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以增强 学生的自信心为基础进行授课,对课 堂上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能用侮辱性的 语言进行批评,而是要给予学生更多 的鼓励和支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 三观,善于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 学生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改掉 自己的缺点,增强自信心,这样学生 会更加热爱学习,热爱工作,将理论 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找出自己不 擅长的地方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自身 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自主学 习能力,为以后在企业中能够胜任工 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以就业岗位为导向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

  学校要调查合作的企业相关岗位 的工作内容,以岗位需求为标准,调 整教学内容。研究证明,将企业岗位 需求作为目标,精准培养学生的专业 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能保证学生在 毕业之后就能上岗,省掉到公司再培 养的步骤,为企业减轻负担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工学结合教 学模式,不仅要避免传统教育方法的 弊端,还要培养教师以岗位需求为导 向的思想,让学生掌握企业岗位需要 技能的同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中职 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工作 技能,还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以 及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学校需要学 习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和技术,还需 要培养交流表达能力,可以根据企业 的需求完成相应的工作。

  (五)校风的引导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心态拥有耳濡 目染功效,可向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使学生对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明确认识和心理准 备。平常学校要高度重视工学结合人 才培养模式的宣传。相信在宣传过程 中,这种方法必深得人心。同时举行 相关的社团活动,如工作优秀人才评 选投票、专业技能争霸战等,让优秀 人才产生带头作用。还可以辅以专业 社团的建立,协助学生根据社团活动 提升实践能力,为参加工作做准备。 根据各个方面的对策,使学生在学校 生活中对工学的融合方式有一定的了 解,清除误会、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在 思政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能够在以学生职业为主体的基础上注 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改革思想政治教 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情感价 值观念,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 的新型高素质人才,促进中职院校和 企业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瑞华 . “工学结合”模式下 的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J]. 新 教育 ,2018(25):67-68.

  [2] 吴静平 . 对工学结合模式下中 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 探讨 [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1):9.

  [3] 曹永琴,郭君 . 职业院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工学 结合 ”模 式下 [J]. 学理论 ,2013(32): 312-313.

  [4] 熊晞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 践教学模式和长效机制探索 [J]. 思想 教育研究 ,2012(11).

  [5] 陈少珍 . 论“工学结合”模 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 何突出职业特色 [J]. 广西教育 ,2011 (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47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