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10:06: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基于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混 合式教学改革路径,包括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信息化素养;以产出 导向为教学指引,实现“用语言做事”;等等。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高职院校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国务院于 2019 年 1 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 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 要地位[1]。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部等九部 门于 2020 年 9 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 划(2020—2023 年)》指出,要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 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 持续健康发展[2] 。2021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 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3]。职 业教育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不可或 缺,不可替代。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 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 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中华人民共和 国职业教育法》,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 实现全员育人、全 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新 局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 本问题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福 祉,因此高职院校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教育方 针,更好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赋能 高职院校,笔者作为广东省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专 业课教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落实教育方针,积 极探索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以提升高职英 语课程教学质量。

\
 

  一、研究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 年版)》 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 育 专 科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专业学生 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 性[4] 。高职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和应用英 语的能力,以便为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 良好的英语基础。

  胡宏梅[5]认为,传统机制下的英语教学已不再适 应现代英语教学发展,在课程改革推动下,传统课程 要与现代教学的设计理念相融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 又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黄国文[6]指出,教师在教学中 挖掘思政元素, 只要讲授内容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都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怎样做到外语课程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就需要外语专业培养出 的学生在具有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的前提下, 具备外 语人的看家本领, 即熟练掌握外语的技能和知识及熟 练运用外语的能力, 且能够运用自己的专长在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 此, 笔者以广东省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 为例,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该校对不同类别 的学生施行分类分层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打破传统课 堂时空限制, 利用学银在线省级精品课程实施线上线 下混合式教学,并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 方面进行持续创新, 从而为后续深入推进高职英语教 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二、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现状

  为了分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笔者通过 问卷星平台,从 2018 年到 2022 年连续 5 年在广东省 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校范围向在校学生发布问卷 进行调查,采集学情、“师情”、课程思政等一手数据, 然后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研判。

  (一)学情

  学情是教学设计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可以更 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 2019 年 11 月 回收的 3 011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 52.54%的学生表 示对英语有较大的学习兴趣,有 37.66%的学生表示兴 趣一般 。有 26.34%的受访学生表示网络教学改革实 践“很有必要”,有 51.25%的学生表示网络教学改革实 践“有必要”。有 66.39%的学生表示“经常使用”或“使 用”计算机网络或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学习外语,有 21.26%的学生表示“有时使用”,这说明利用网络进行 学习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习惯。

  线上线下有机衔接、互相补充,能够实现混合式 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 2020 年 5 月回收的 3 009 份 有效调查问卷中,有 26.09%的学生表示对网络教学安 排及其教学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表示“完全 同意”,有 60.58%的学生表示“比较同意”,且有超过 86.00%的学生认可网络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和知识难 易度 。有 39.31%的学生希望线下英语课堂能涉及课 程新内容,说明学生对本课程有一定的求知欲,希望 接触到新的内容 。有 32.50%的学生希望线下可以发 挥答疑解惑的功能,这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念是相 符的, 即让每个学生都带着较好的知识基础走进教 室,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则更多地针对重点、难点,或 者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反馈的共性问题能得到解决, 以便较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 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在 2022 年 5 月回收的 4 243 份有效问卷中,有 49.19%的学生表示 对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兴趣较大”或“有很大兴趣”,有 38.98%的学生表示“有点兴趣”。同时,还有 11.83%的 学生未认识到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 因 此, 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创设更多自主学习情景,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 极、主动、高效。

  调查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 结果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在2022 年 5 月回收的 4 243 份有效问卷中,有 38.58%的学生 对课程表示“非常满意”,有 43.84%的学生表示“满 意”, 总占比为 82.42%。这说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师情”

  教师要与时俱进,顺应新趋势,加快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大学英语教 学 。调查显示,有 77.42%的教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模式,但也有个别学生表示任课教师未采用混合 式教学模式,故尚需进一步考查此类学生或任课教师 对教学模式的意见。

  如图 1 所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良好的师 德师风。有 60.08%的学生表示,任课教师在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方面的表现为“优 秀”,有 31.20%的学生评价为“良好”,好评率占 91.28%。 加强课程思政与师德师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 联系,一方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强课程思政,积极 探索依托具体学科知识如何教书育人,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根 本要义,另一方面全面提高教师道德素养,加强师德 师风建设,科学探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提升课程 思政质量的重要伦理资源。

\
 

  (三)课程思政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 好责任田,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7]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 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 设, 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 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 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8] 因此,大学 英语课程在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致力于 实现混合式教学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

  在课程思政的落实情况方面,调查显示,有 72.33% 的学生表示教师能把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日常教 学,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能切实响应课程思政建设的 号召,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课程这个教育隐形阵地,做到立德树人 。有 79.05%的学生表示,教师在授课过程 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要”,这说明大部分学生 重视思政教育,也支持思政教育 。这对于课程思政工 作顺利推进,以及思政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是非常 重要的保障。

  在课程思政的具体操作方面,调查数据显示,有 67.69%的学生希望思政教育能“润物细无声”,“能与 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不要生硬添加”。有 62.53%的学 生希望线上课程能提供丰富的思政素材,不断补充与 完善相关资源 。有 51.40%的学生希望思政内容能“以 短视频、动画、课件等形式呈现”,因此课程建设要进 一步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以更加活泼生动的形式进行,实现立德树人。如图 2 所示,学生最关注的思政 内容前五项分别为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典型相关案例和专业自信。其 他选项如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也都是当代 大学生的必备素养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直接关系 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职业道德是高职学 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对促使学生创造社会物质财富 有直接作用,从而为建设产业强国注入澎湃动力 。高 职院校作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用工匠 精神引领高职学生加强生产、管理、创新等能力培养, 全方位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高职院校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
 

  在 思 政 素 养 的 自 我 评 估 方 面, 调 查 显 示,有 46.29%的学生表示自己经过大一第一学期的英语学 习,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国情怀、文化自信, 职业素养等方面有“较大提升”,有 44.43%的学生表示 “有提升”。这表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工作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 。在未来,教师要继续推进课程思政和大学英 语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 (2021 年 版)》,结合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笔 者在落实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利用各种资源 及平台,助力人才培养,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 给质量[9]。

  (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树立爱国 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能运用中英双语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是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分内之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决定了其对课程思政内容挖掘、提炼 与融入的水平 。大学英语是一 门公共课,任课教师 要牢记育人初心,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在教书育人中 的重要作用,树立“守渠种田”意识,用好课堂教学 这个主渠道,使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 行,自觉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达到“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的课程思政 目 的 。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将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 内容融入教师的话语体系,真正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 持者和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践行“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 师”标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做学生锤炼品格 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 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四个引 路人”,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 人的责任。

  根据上文分析,实现英语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可通过多渠道、依托多平台来实现 。如笔者 所在学校从 2020 年 3 月份开始每天在网络学习平台 发布小知识,如“中华文化专词双译”“今日中国”“中 国青年”“节日文化”等系列,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 学改革,让学生了解中国时事,起到了价值引领、发扬 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政教育的作用,通过鼓励学生积极 踊跃地讨论和点评,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 用中英双语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达到了培 根铸魂的目的。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信息化素养

  针对学生学习方式变化等现状,笔者认为高职院 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师要提升教学业务水平,采用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 合,构建真实、开放、交互、合作的教学环境,并借助网 络教学平台更好地实施教学监督与评估,激发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夯实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从而为学生 未来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网 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深远的校园数字化变革,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 化智慧教学的需求[10] 。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云 平台、公众号、应用软件、小程序等新生事物在教育领 域广泛使用, 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变得刻不容缓。 信息素养是指有能力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 取、评估及使用信息,它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 息技能三个层面 。鉴于此,学校要加大建设信息化硬 件环境的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培 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教学交流活动;教师 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乐于接 受新事物,积极学习新教学硬件、软件操作方法,以满 足在教学工作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评价信息等的 信息能力需要。

  (三)以产出导向为教学指引,实现“用语言做事”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普遍沿袭“语言中 心”和“课文至上”的授课模式,多采用语法翻译法,在 讲解过程中力图面面俱到,注重语言知识的输入,忽 视了学生的语言输出环节,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英 语只为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B 级) 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语言产出性技能低,职场交际 能力薄弱,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近年来,一线教师多关注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 Oriented Approach,POA), 其是文秋芳教授针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学“重输入、轻输出”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全 新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 。它主张“输出驱动”,认为产 出既是语言学习的驱动力, 又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产 出比输入性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 情,更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它肯定“输入促成”,认为 教师提供恰当的输入材料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和 现有语言体系,将产出水平推向新高度[11]。教师在课堂 中可以产出为导向,安排“驱动—促进—评价”的教学 活动:在“驱动”(motivating) 中,教师应设计合适的交 际场景和“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完成 任务的热情,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在“促进”(enabling) 环节,教师应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 听和读的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 语言、内容、语篇结构等信息,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 最后是师生共同“评价”(assessing) 。只有搭建平台,引 导学生进行真正的语言产出活动,他们“用语言做事” 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学习共 同体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从学习观念改变、 自主学习习惯训练到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总体遵循“意识 (awareness) → 行动 (action) → 能力 (abili- ty) ”的路径,教师需要帮助相对被动的学生认识到线 上学习的必要性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促使其增强自 主学习的意识,落实自主学习的行动,最终形成自主 学习的能力。

\
 

  在信息化时代,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学生 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关键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 养成,是教育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的一 些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英语自主学习训练可以系统地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 重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改变其具有依赖 性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大学英语 课程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而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把握好教学引导过程 中的“度”,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因此,在传 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 师、专家、同学等) 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拥有共同目 标,在共享环境中共同学习,通过对话、交流、沟通来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 任务 。在班级内,教师可按照性格、性别、成绩、爱好 等,构建有一定梯度区分、差异存在又能产生互补效 应的学习小组,每个共同体为 4~6 名学生,其可建立 微信群、QQ 群,并选择小组内思想活跃、愿意展现创 想的一名学生担任组长,主持学习小组活动,从而实 行内容主题化、思辨过程化、成果分享化的共同愿景 学习交流模式 。在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设 置文本的整体阅读、常用短语的采集、语法知识点的 总结、主题知识的挖掘、成果的最终实现等任务,并要 求各小组组内成员之间进行多次讨论、交流、思辨,最 终形成具体的“作品”。在此过程中,从师生、生生线上 讨论,再到线下实体课堂讨论、总结和分享,教师都要 赋能学生、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更大的主动权,使其有 空间去思考、去交流、去思辨、去分享,只有这样,学习 才能真正发生。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 年版)》 对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业质量和教学评 估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也为高职英语课程推进教学 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随着当前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和 教学理念改革的深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大学英语线 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助推“三教”改革,强化课程 思政,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英语 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培养出更多国际化、高 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进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 -01 -24) [2022 -05 -1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 - 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0 —2023 年) [EB/OL]. (2020 - 09 -29) [2022 -05 -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 - 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3] 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加快构建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N]. 人民日报,2021-04-14(1).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 标准(2021 年版)的通知[EB/OL].(2021-04-09)[2022-05-11].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2104/t20210409_5 -254 - 82.html.

  [5] 胡宏梅.高职院校教师混合式校本培训模式及其效果评估[J].河 北农机,2021(16):49-50.

  [6] 黄国文.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与原则[J].外语教育研 究前沿,2022(12):10-17.

  [7]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 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 民日报,2016-12-09(1).

  [8]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2020-06-06)[2022-05-1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 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9] 张虹.《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 年版)》在教学中 的实践与探索[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1):36.

  [10] 肖桂兰,曹兰,李霄翔.高职英语多维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基于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 年版)》的校本视角[J].外语 界,2021(5):16-22.

  [11] 雷盛燕.课程思政理念下 POA 理论在大学英语智慧教学创新 模式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5):127-133.

  [12] 常红梅,王月会.高职外语教育发展的成就、挑战与趋势[J]. 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21(5):75-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45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