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三全育人”视域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劳动教育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3 11:41: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从师资队伍建设:专兼结合,全员育人;课程体系构建:资源整合,突显职业特色;劳动教育实践: “三全育人”,推动增值赋能;劳动教育评价:建立多元化动态综合性评价体系;劳动教育成效:综合能力和素 质提升,反债良好这五个方面对“三全育人”视域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劳动教育实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劳动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全育人

  新的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2020 年, 由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 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1]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大都存在 “纸上谈兵”、流于形式、被“窄化”成单纯的技能、被 “误化”为某种惩罚等问题。

\

 
  而在国外,由于种族、性别等问题存在,造成劳动 教育机会不均等,引发生产技能、就业能力不均等社会 现象。特别是美、英、德等国家,相关学者对此方面的研 究已从宏观教育政策转到微观性别差异,从抽象配套 制度转到具体工资鸿沟,从单一教育维度转到多维社会 视角。国外劳动教育相关研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 快,这体现了国外对劳动教育的研究热情与高度关注。

  概言之,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高职医学检验 技术专业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和完善动态综合评 价体系很有必要。本研究立足于当代医学检验技术专 业发展,研究新的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求,通过教 学实践,旨在培养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社 会经济发展需要,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 质全面的医学检验技术高端应用型人才。下文将介绍 本研究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师资队伍建设:专兼结合,全员育人

  新的时代背景下, 劳动教育应打破“有劳无教” “各自为政”等旧局面,开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 人新格局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学校、医院、企业 深度融合,由三方教师协作共同制定劳动教育课程内 容、授课计划、评价标准等,以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 , 使其适应专业发展要求[2]。校内专任教师由思政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核心课教师组成,在劳动教育 实践过程中负责专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等,这样既 可强化公共基础课程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 安全、劳动法规等的教育理念,又可推动专业课程职 业技能提升;既可实现全员育人,又可在学生进校、专 业学习、企业见习、顶岗实习过程中始终贯彻劳动教 育精神,实现全过程育人。

  二、课程体系构建:资源整合,突显职业特色

  以提升劳动素养为理念,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 心,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本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每学期 16 学时(理论 4 学时, 实践 12 学时,每学期 1 学分) 的教学内容 。在与公共 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现综合融通的前提下[3], 制定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结合大学生的年龄、喜好、生 活习惯、劳动态度、择业就业创业观及学生群体的第 二课堂参与情况,由校、医、企三方教师共同制定课程 教学计划 。其次,搭建劳动教育课程线上及线下教学 平台,线下教学以综合实践为主,按照不同年级制定 不同的实践内容,达到劳动素养逐级提升、专业能力 逐年增强、终身学习能力逐年提高的教育目的 。另外, 建立师生、生生、社会、用人单位多元化的动态综合评 价体系[4],以求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出劳动教育过 程中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劳动教育实践:“ 三全育人”,推动增值赋能

  (一)以劳增智,塑造活力第二课堂

  结合专业特点,在超星学习通上搭建劳动教育线 上学习平台,理论课程按 5 课时制定教学计划,通过 课程介绍、成果展示、讲座等模块开展阶段性教学活动 。针对大一新生,主要以专业介绍、课程介绍、主题 演讲 、优秀实习生毕业生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开展教 学 。新生参加专业介绍会后,再前往校企合作生产性 实训基地观摩学习,这样在初步了解以后的工作环境 和工作内容后,可有效增强职业认同感 。如此通过经 验分享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能促使其树 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针对大二学生,主 要以劳动成果展示、行业专家讲座和“朋辈”经验分享 会等形式开展教学。这样既有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 职教师,也有来自企业、医院的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 具有职业特色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还要注重 “朋辈”教育的影响,从学生易于接受的视角,让他们 切身感受在一线工作时的真实劳动过程。

  (二)以劳赋能,全方位促进职业能力提升

  1.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纲要》 明确提出“要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 ……提高劳动自 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相对于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 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对学生劳动习惯、自我管理 能力的养成有更加直接和明显的效果,并且良好的劳 动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开展生产性劳动教育和 服务性劳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5]。

  教学楼、实验楼、校园公共区域、宿舍作为学生 的第二课堂, 对学生劳动品质的塑造有潜移默化的 作用[6] 。学校可每周开展教室、宿舍卫生评比活动,通 过让学生身体力行,创建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促使 学生逐渐改变不良的劳动思想,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通过举办系列活动“青春有约 我爱我家”,以及开 展和谐宿舍评比、宿舍文化节、“新学期 新气象”主题 黑板报设计比赛、“校徽校训”征集、文明寝室评选等, 让公共活动区、生活区变得清洁亮丽、赏心悦目。这样 在完成日常生活劳动的同时,也能增强大学生的想象 力、创造力及团队合作力等,并将大一、大二学生具有 代表性的日常劳动成果纳入劳动教育综合实践。

  2.定期开展实验室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劳动安全 意识 。近年来,医学检验产业随着精准医学、转化医 学、生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入医学模式而发生跨 越式发展。临床上一些新型、自动化、高通量的检验技 术代替了过去的手工操作,这使得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的实操能力、实验室管理能力减弱,劳动安全、劳动法 规意识也变得薄弱 。因此在整合学生会志愿服务活动 之余,学校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大一新生开展实验室综 合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对实训室规章制度、实训室 卫生保洁、实验物品分类与管理、医疗垃圾分类与存放等内容进行学习,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 安全、劳动法规等 。 由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 训室参观学习,详细介绍医学检验各学科实验室管理 制度、检验仪器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规程、危化品管 理制度等,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每次进行实验室 扫洒活动时,都由实训指导教师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 验物品分类管理与存放、医疗垃圾分类管理等,以强 化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 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3.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业劳动技能水 平 。在医学检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须结合医 学检验专业特色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开展防护 服穿脱、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技术、细胞形态识别等 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参与培训中受锻炼、长才干[7-8]。在 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理论+实操的模式,以中长 期项目制的方式实施技能培训,并在各项培训结束后 组织学生进行技能等级认定,由此促使学生积累相关 鉴定、检验经验,掌握相应的检验技能,确保实践能力 能匹配行业实际要求, 切实提升职业劳动技能水平, 同时借此让学生在参与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形成重实 践、重技能的工匠精神,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从而 更好更快地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4.依托“三下乡”活动,厚植奉献精神,强化公共卫 生服务意识。学校可建立“医心向党”宣讲实践团和医 学检验技术专业医疗卫士服务团,针对学校周边社区 居民(60 岁以上老年人优先) 开展健康科普宣讲、检验 服务与咨询、常规健康体检活动。每年 7 月份,南昌医 学院检验医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都会依托“三下 乡”活动,组建好学生队伍进行实践活动,平均每次义 诊活动服务人次 200 余人,文艺演出 1 场,党史宣讲 5 次,派发调查问卷 200 余份,发放健康科普宣传单页 100 余份 。服务团成员由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大二 及大一学生组成,每次活动派出约 40 名学生。

  “三下乡”活动能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基层,体 会农村发展,展现人文关怀,同时施展个人所学,从而 提高了个人技能,也增加了人生经验。通过综合实践, 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如物资准备不充分、生物安 全防护不到位、沟通能力不够、专业知识储备较少等。 另外,通过梳理活动经验,学生能进一步明确学习目 标,提升自我认识水平,同时这也为后期的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提供了思路,如增加校外实践频率,制定定 期、定点下乡服务计划,并结合“返家乡”社会实践活 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校外综合实践的积极性。

  5.产教融合,增强劳动认同感。我院依托校企合作 生产性实训基地—医学检验中心,让专业学生参与 新生健康体检项目检验、创新创业项目研发、专业知 识讲座等活动,以体现劳动价值 。 由校企双方合作组 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研 发、实验室检验项目操作等生产性劳动提供全方位的 理论与实践指导,使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劳 动实践进行展现,体现自身价值。如此,通过将劳动教 育与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相结合,可引导大学生树立 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坚持劳动致富。

  6.借助大学生生活社团,丰富实践形式。学校可将 学生社团活动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定期举办社 团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其获得 劳动成就感 。学校要鼓励社团多举行生产性、公益性 活动,如舞蹈队、合唱队等,让他们用自己的特长为学 校和社会服务,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以劳立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既与劳动实践连接贯 通,又为职业教育铺路搭桥 。鉴于此,学校可以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立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相 关实际,通过弘扬劳模文化,以劳立德,促使学生增 强劳动意识 。具体而言,学校既可以选取最具时代特 征的教育案例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 将模范教师作为榜样标杆,为学生做好引导,从而增 强教育的意义,促使学生对于“劳动最光荣、劳动最 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句话有深刻的认 识[9]。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本行业领域内优秀的 人物故事、事件作为范例为学生进行解析,也可以把 学生身边接触到的模范教师的相应表现展现给学 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 惯,实现知行合一 。例如,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为完成 南昌市第一轮全员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紧急任务,我 院检验专业教师挺身而出,积极承担全体师生核酸检 测采样工作 。他们克服困难,不畏辛劳,用劳动创造 奇迹,理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这就是学生身边 能接触到的“劳模”,能带给学生正向引导,使学生形 成优秀的劳动品德。

\

 
  四 、劳动教育评价:建立多元化动态综合性评价 体系

  劳动教育是根据学段不同,开展阶段性、模块化 教学活动 。因此评价方式应根据不同参与主体、教学 内容的特点进行适度调整,建立多元化动态综合评价体系[10- 11]。这样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大学生在劳动 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具体而言,针对一年级学生 要突出劳动习惯、劳动态度的管理;针对二年级学生 要突出职业能力、专业素养的管理。

  考核采用等级制+描述性总结形式进行评价。等级 制分为优秀 80~100 分、良 70~79 分、合格 60~69 分、不 合格<60 分,一共四个等级。综合实践考核由每次劳动 实践负责教师、参与学生、服务对象进行评价后综合进 行打分,占总评分的 50%;理论学习按照出勤率、学习 效果由任课教师进行打分,占总评分的 20%;学生参加 的“第二课堂”志愿服务活动,按参与次数及活动质量 进行计分, 每次志愿服务计 5 分, 分数占总评分的 30%。在此基础上由教师进行描述性总结,重点突出学 生从事劳动教育后的变化,从而进行实质性评价,科学 合理地衡量劳动教育效果, 并根据评价及时调整教学 方案,通过动态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五 、劳动教育成效: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升,反馈良好

  (一)在校生劳动素养、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 显著提升

  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更加明确了 劳动动机、端正了劳动态度、树立了正确的劳动意识; 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在疫情防控期间表现 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2022 年 3 月,由于奥密 克戎变异毒株引发南昌疫情,我院 2020 级、2021 级医 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校生积极参与各项疫情防控志愿 服务,学生参与率接近 100% 。在 2020 级医学检验技 术专业学生在校 2 年的劳动教育实践期间,团队教师 面向所有参与实践的学生发放“劳动教育实践与专业 技能提升”的调查问卷 2 次,每学年 1 次 。2 次一共收 回有效问卷 698 份,统计结果如图 1 所示。

\

 
  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能有 效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 升学生个人价值及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核心素养。通过反复多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可将劳动教 育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 这是学生进入职场前很好的 历练机会。大多数学生通过调查问卷表示,希望能增加 社会实践开展次数,同时期待在实践中增强技能,提升 沟通与协调能力。

  2021—2022 年期间,在校生参与“互联网+”创新 创业大赛项目申报共计 300 余项,参与率近 50% 。学 生参加全国医学检验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铜奖及省级银奖和铜奖。

  (二)实习生公共服务精神、职业能力显著提升, 实习单位评价良好

  第一, 以 2019 级 362 名实习生为调查对象发放 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282 份,回收率为 77.9% 。其中, 71.9%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能力有所 提升;57.0% 的 学生认为 自 己 能 处 理 好 医 患 关 系; 33.0%的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 作(包括采样信息录入、核酸采样、标本转运、实验室 检测、结果上传等);84.7%的学生会积极参与仪器维 护与故障处理工作;93.0%的学生认为自身在科室规 章制度、生物安全法、院感知识、消防知识等方面掌握 情况较好;59.6%的学生表示会准备专升本考试继续 深造。

  第二,对 28 家实习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评价均较高 。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对 学生专业技能表现的满意程度、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 满意程度、学生工作责任心情况、学生工作劳动的积 极主动性四个方面开展 。问卷评价根据题目内容不同 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以及不好、一般、 好 、非常好这几个选项, 分别计分 1 分、2 分、3 分、4 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优秀 80~100 分、良 70~79 分、 合格 60~69 分、不合格<60 分四个等级,结果显示,28 家实习单位中有 90%的学生都被评为优秀。

  总之,通过构建本专业特色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 系,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劳动观念,促使学生 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将劳动过程与专业技能有机结 合,可切实提升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在研究过程中 发现,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时还有一些地方有待 改进:一是职业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系列课程的目的在 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提升学生劳动素 养,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因此劳动教育课程应在不影 响其他课程的前提下, 每学期开展不少于 16 学时的 系列学习;二是应根据学校实际、专业情况,编写劳动教育校本教材[12],且校本教材要结合专业特色,明确劳 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综合实践项目、考核评 价、安全保护等;三是要落实劳动教育的各项保障工 作,包括资金支持、人员支持、场地支持、交通工具支 持等,确保劳动教育综合实践顺利开展,满足多样化 劳动实践需求;四是劳动教育综合实践项目的设计要 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产业链及市场需求方面进 行充分考虑[13- 14]。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根据以 上思路优化劳动教育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高素质医学检验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 OL]. (2020 -07 -07) [2022 -04 -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 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2] 涂丽娜,王斌,章英,等.“校、医、企”一体化育人模式下血液学检 验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9):75-76.

  [3] 李政林.“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过程逻辑与未来路向[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4):13-17.

  [4] 刘飞君.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重塑及实施进路[J].教 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2):8-12.

  [5] 王飞.新时代“三类劳动教育”的系统化设计与综合实施[J].教育 与教学研究,2022.36(4):39-52.

  [6] 吴玉萍,张小娟.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探究[J].卫生 职业教育,2022.40(8):40-42.

  [7] 粪道元,刘爱平,刘芳,等.医学检验本科形态学特色方向工匠人 才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59-60.

  [8] 赵允玲.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性分析[J]. 中国实 用医药,2019.14(14):85-86.

  [9] 吕婵.新时代劳模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J]. 吕梁学院学报,2022.12(2):75-78.

  [10] 韦娜 , 王訟明 . 医学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价值与编制路 径[J].科教文汇,2022(7):45-48.

  [11] 尹莉莹,苏宁.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框架与实践[J].东莞 理工学院学报,2022.29(2):100-107.

  [12] 劳家仁.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现实困惑及实践理 路[J].教育与职业,2022(8):55-58.

  [13] 吴迪,徐培青,胡厚佳,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暑期临床实践 活动的调研与思考[J].医学教育,2021.20(5):512-514.

  [14] 华孝挺,姚玥,何锦涛,等.新冠疫情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培 养模式思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0.18(12):1057-1058.10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40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