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基于相关研究背景,以西南大学 445 名公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从教师胜任力、职业认同和从 教意愿三个方面对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适教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师范生总体适教性较好,教师胜任 力和教师职业认同度都较高,长期从教意愿明显,但回生源地任教意愿不高,而就从教动机来看,师范生 从教主要是受兴趣和职业稳定、福利好等特征吸引,但推动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动机偏低,进而针对专业 认证背景下师范生适教性提升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适教性,师范生,专业认证
为了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师范 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 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明确了要分级分 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实行三级监测认 证,三级之间相互衔接、逐级递进 。整个认证体系以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强调遵 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 。而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 向,就是要关注师范生本身的发展和培养质量,以学 生为核心展开工作,培养真正适教、乐教的未来教师。 在二、三级专业认证的学生发展部分,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乐教、适教性,院校两级是否有吸引乐教、适教 生源的制度措施都是重要的认证标准。
适教性体现了师范生是否真正适合成为一名教 师,涉及专业能力素质、人格特征和职业意愿等多方 面因素的匹配情况。故怎样遴选适合从事教育的师范 生,以及怎样检验培养的师范生是否适合从事教育工 作都与对师范生适教性的探究分不开。只有培养的师 范生是真正适教的,才能保证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质 量和我国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一、相关研究背景
目前, 我国关于师范生适教性的研究比较缺乏。 在适教能力上, 主要围绕师范生核心素养展开研究, 如岳军祥等[1] 从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 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八个 维度,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 层面对教育学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进行调 查,并指出教育学专业师范生对自身核心素养评估整 体偏高,但在学会教学和学会育人两个层面还有待提高 。而在体育师范生核心素养探究方面,有研究从体 育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师情感素养三个方面 分析了体育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总体来看,对师 范生核心素养的探究其实都是基于教育学视角的专 业能力素质对师范生适教性进行的评估和思考,缺乏 微观心理学角度的考虑。
结合心理角度对师范生培养情况的研究主要涉 及师范生职业认同 、从教意愿和人格特征,可以此 作为对师范生适教性评估的参考和培养的指导 。在 对公费师范生的调查中发现,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的影响和效果良好,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较 高 、专业兴趣较高,但终身从 教意愿低 、教 学满意 度低[3]。在公费师范生中仍然存在从教职业动机不明 确 、自我专业意识淡薄,以及从教内源性动力不足 等问题[4]。在教师人格特征的探究上,有研究通过分 析卓越教师具有的共性个人品质和特征,提出将个 人面试观察和小组面试观察作为对卓越师范生适 教性进行评估的参考[5] 。这些从心理角度对师范生 适教性的研究大多基于单一心理因素,且缺乏与专 业素质能力结合的考虑。
从教育和心理的双重视角对师范生适教性的评 估更能全面反映师范生适教性的真实情况,这需结合 专业能力素质、人格特征、职业认同和职业意愿等多 种因素 。胜任力是一种特性,能够使人富有成效地完 成自己的工作,而教师胜任力能将表现优秀的高绩效 教师与一般普通教师区分开。师范生教师胜任力指师 范生具备与未来能成功教学的有关个体特征,包括专 业知识、专业能力、个人特质、自我认识、价值观等 。由此可见,教师胜任力与师范生适教性具有一定的相似 性,二者有相当重合的评估维度。不过二者虽相似却并 不完全一致,教师胜任力主要是从专业能力、个人素 质和个体特征角度进行评估 。即使具备了良好的教师 胜任力,但不足以说明其具有良好的适教性 。 因为真 正适教者对教师这份职业应该具有一定的认同,在个 人意愿上表现出强烈的从教意愿,甚至是终身从教意 愿 。因此,具备教师胜任力是具有良好适教性的基础。
对师范生适教性的评估需要同时参考职业认同 和从教意愿。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从事的职业在内 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6]。 只有内心真正认同教师职业、热爱教育,且愿意献身 教育事业, 师范生才能坚定不移地扎根基层教育事 业,才能更好地学习、进步、奉献,在教育工作中产生 成就感、光荣感,保持长久的热情。所以师范生的良好 适教性也表现在积极的职业认同和从教意愿上。
基于以此论述,本研究以西南大学(以下简称“我 校”)公费师范生为例,通过对教师胜任力、职业认同 和从教意愿进行探究来分析公费师范生适教性情况, 以期全面了解师范生适教性现状,发现师范生教育中 的不足,并提供一定可行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我校共有 445 名公费师范生参与了调 研,收回有效问卷 422 份,其中大一年级 105 人,大二 年级 104 人,大三年级 84 人,大四年级 129 人,被试 平均年龄为 20.30(SD=1.44) 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徐建平[7] 编制的《教师胜任力测验》, 该测验包含 50 个项目、10 个分量表, 分别是个人特 质、关注学生、专业素养、人际沟通、建立关系、信息搜 集、职业偏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和测谎量表 。测验 采用 5 点评分,1 为“非常不同意”,5 为“非常同意”, 被试得分越高,代表教师的胜任水平越高 。该测验信 效度良好,本次测试的系数为 0.94.
本研究采用魏淑华[8]编制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 该量表共 18 个题项,采用 5 点评分方法,1 为“非常不 同意”,5 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代表对教师职业的 认同水平越高。该量表被广泛用于测量中小学教师职 业认同,信效度良好,本次测试的系数为 0.95.
本研究参考周立芳[9]对公费师范生从教意愿调查 的题项来调查公费师范生的从教意愿。其中一个题项为“您是否愿意按照政策规定回生源地中小学从教至 少八年”。由于 2018 年公费师范生政策调整,履约年 限由八年改为六年,故本次调查将题目改为“您是否 愿意按照政策规定回生源地中小学从教至少六年”。 所有填项均采用 5 点计分,1 为“非常不同意”,5 为 “非常同意”,被试得分越高,代表从教信念越强,本次 测试的系数为 0.86.
结合相关文献和开放式访谈情况,可列出公费师 范生报考的 8 项原因:“喜爱教师职业, 以后想当教 师”“有志于改变家乡教育落后状况”“教师职业比较 稳定、福利好”“教师职业受社会尊重”“国家政策福 利,就业有保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家人、教师及 朋友的建议”“提前批录取,保证上大学”。本研究以 多选的方式让被试选择自己报考公费师范生的原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师范生适教性现状
从教师胜任力、职业认同和从教意愿三个方面对 师范生适教性进行分析。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 发现,在教师胜任力上,四个年级总体胜任力差异不显 著,但在关注学生、人际沟通、建立关系和职业偏好分 量表上差异显著,Ps<0.05.事后检验结果表明,二年级 师范生在这四个分量表上表现较突出, 其在关注学生 方面显著高于三、四年级师范生(M2 =4 .35.M3 =4 . 12. M4=4.17.Ps<0.05),在人际沟通方面显著高于一、三年 级师范生(M2=4.31.M1=4.13.M3=4.08.Ps<0.05),在建立 关系方面显著高于三年级师范生(M2=4.13.M3=3.85. Ps<0.05),在职业偏好上显著高于一年级师范生(M2= 4.21.M1=3.97.Ps<0.05) 。在职业认同方面,四个年级差 异不显著。通过单样本 t 检验,将四个年级对教师职业 认同得分与均值 3 进行比较,若显著大于 3 则表示教 师职业认同度较高,反之较低。结果显示,四个年级教 师职业认同度都显著大于 3.即认同度较高,Ps<0.001. 师范生教师胜任力、职业认同的描述性统计如表 1 所示。
在从教意愿方面,对四个题项分别进行单因素方 差分析,结果发现,关于是否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四个 年级差异不显著,通过单样本 t 检验,将四个年级的平 均分分别与均值 3 进行比较, 结果均显著高于 3.Ps< 0.001. 即四个年级师范生都比较愿意从事教师职业。 关于是否愿意回生源地任教, 四个年级差异不显著, 但单样本 t 检验结果表明,一、二、三年级师范生关于 回生源地任教的意愿与均值 3 差异不显著,四年级师 范生回生源地任教的意愿显著低于 3.P<0.05.关于是否愿意回生源地中小学任教至少 6 年,四个年级的意 愿均显著高于均值 3.Ps<0.01.且年级间差异显著,P< 0.05.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四年级师范生的意愿显著低 于其他三个年级,Ps<0.05.关于是否愿意长期、终身从教, 四个年级的意愿均显著高于均值 3.Ps<0.001.且 年级间差异显著,P<0.01.事后检验结果表明,三年级 师范生长期从教意愿最高,显著高于一、四年级师范 生,Ps<0.05.师范生从教意愿描述性统计如表 2 所示。
(二)师范生从教动机统计
如表 3、图 1 所示,对师范生的从教动机进行分 析可以发现,四个年级师范生的从教动机比较一致, 主要集中在“教师职业比较稳定、福利好”“喜爱教师 职业,以后想当教师”,以及“家人、教师及朋友的建议”上,既有内在兴趣驱动,也有外在职业优势影响。 这样内外兼具的动机也促使师范生保持长期稳定的 从教意愿 。然而选择“有志于改变家乡教育落后状 况”的师范生却很少,这与其回生源地任教意愿偏低 是有关联的。
四、讨论
从对公费师范生适教性现状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各年级师范生在教师胜任力和教师职业认同感自 评上都比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在从教意愿上,各年级 师范生都表现出比较强烈的长期从教意愿,但是对于 回到生源地任教意愿度却不高 。从教师胜任力、职业 认同和从教意愿的整体情况来看,公费师范生呈现出 较好的适教性。
各年级师范生自评的教师胜任力总体差异不显 著,但在关注学生、人际沟通、建立关系和职业偏好方 面,二年级师范生自评相对较高。但事实上,经过专业 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经历的积累, 高年级师范生在教师 胜任力上应该比低年级师范生更高, 这也是教师教育 应该达到的效果。而出现差异不显著的原因,或许是因 为各年级自评都比较高,可能存在社会赞许效应,也可能是学生对教师胜任力的理解和评估不准确。
2018 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 实施办法》正式颁布,其与时俱进地对国家师范生免费 教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公费师范生履约服务期 调整为6 年,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 而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 应到农村义务教育 学校任教服务至少 1 年[10] 。 国家实行的公费师范生政 策旨在鼓励青年人热爱教育事业,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 念,坚定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同时也是希望为中西部 基层学校补充高素质教师,提高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 但是相当一部分师范生选择成为公费师范生的“动机 不纯”,是为了以此身份获得相应利益,即使回到生源 地任教也可能是迫于政策约定,而非主观意愿[11] 。从研 究结果来看,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度较高,从教意愿较 强,这体现出政策的活力和师范生教育的良好效果。但 是公费师范生对回生源地任教的意愿较低, 尤其是四 年级师范生。结合从教动机分析可以发现,师范生从教 的主要动机除了内在兴趣驱动, 外在层面看重的就是 职业的稳定和福利, 而其改变家乡教育现状的从教动 机很低。具体来说,回到生源地可能意味着错失待遇更 优的从教机会,所以师范生意愿不高。
基于研究结果,在师范生培养中,可以从以下四 个方面着手提高师范生适教性。一是加强教师胜任力 的培养 。专业素质教育固然重要,但还需通过榜样教 师教学技能展示、教师胜任力专题介绍等方式让师范 生全面了解成为教师需要的能力 。同时学校应借由教 育实践、教育实习等契机,为在校师范生创造参与教 育实践的机会,强化教育实习环节,让学生切实感受 到成为教师需要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引入教师胜任力 的定期评估和反馈,以帮助师范生意识到自己与真正 优秀教师的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 。二是加强从教理 想信念教育 。对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理想信念宣讲 会的方式激发师范生从教动机,同时在专业教育中注 重价值引领,融入从教信念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师 范生树立更远大的从教理想,树立为了家乡基础教育 事业、为了国家基础教育事业而奋斗的长远目标,改 变只以兴趣和教师福利为主的浅薄动机。三是加强第 二课堂育人作用。对此,学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也可 与校外机构合作, 组织与教学技能展示相关的活动, 并鼓励师范生广泛参与,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 四是 强化师范生自信心。二年级师范生在教师胜任力的自 评上相较于其他年级更积极,这可能是由于二年级学生正处于专业能力的迅速提高期,因知识的充实感增 强了自信,而三、四年级学生由于经历了实习和就业, 对教师现实情况了解更多,对自己短板的认识也更清 晰,故反馈并未更积极。对此,学校应在专业教育和实 践环节中注重积极反馈,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其 对自身从教的信心。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注意观察、 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 、参与的教育实践的表现, 收集整理相应的信息, 并定期通过口头集体反馈、作 业批改反馈或课后“一对一”反馈等方式,让师范生了 解自己在教姿教态、教学设计、课堂提问、语音语调等 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 进,提升教师胜任力,最终增强其自信心 。另外,教师 在反馈问题的同时,要多给予学生鼓励,表扬其优点, 使师范生从反馈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增强教学 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本研究对师范生适教性的现状进行了 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但 不同类别学校师范生培养的情况可能具有较大差异, 如我校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其师范生与其他普 通师范院校师范生的适教性可能有所区别, 故后续还 可以就普通师范院校师范生的适教性情况进行单独 了解 。同时,也可以围绕师范生从教动机、树立远大从 教理想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可行 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 岳军祥,韩佳钰,呼倩.新时代“认证”背景下教育学专业师范生核 心素养发展研究:以 X 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9):70-71.
[2] 付雯,罗腾香,付聪.转型与突破: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师范生培 养研究[J].教育评论,2020(5):50-55.
[3] 钱芳,郭雨涵.公费师范生培养实施情况调研及政策建议[J]. 中国 教师,2019(6):11- 16.
[4] 章飞,陈蓓.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动力机制与强化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42-46.
[5] 部艳红,张孔义.卓越师范生适教性的诊断措施研究[J].教师教育 研究,2017.29(1):72-78.
[6] 程巍,王在勇,王瑶.高等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 同现状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08(5):45-48.
[7] 徐建平 . 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 2004.
[8]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9] 周立芳.免费师范生从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 师范大学,2018.
[1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 施办法》[EB/OL].(2018-08-10)[2022-02-21].http://www.moe.gov.cn/ 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8/t20180810_345025.html.
[11] 王怡然,部馨冉,徐自强.公费师范生培养中的风险及其防控机 制研究:基于风险治理的视角[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