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语文问题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8 10:41: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 , 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让束缚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 思维方式的传统教学法得以攻破 , 学生和教师可以在更加自由 、民主和平等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实现问题的思 考、探索和解决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问题思维 ,不 断在问题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和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 , 以学生为中 心”的问题教学法让束缚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 思维方式的传统教学法得以攻破 ,学生和教师可以在 更加自由、民主和平等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实现问题的 思考、探索和解决 。但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依然 存在不少问题 ,阻碍了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的顺利开 展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 手 , 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问题思维 ,不断在问题的 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 同成长和提高。

  一、高中阶段问题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出的问题无法适应教学活动的需要

  目前 ,高中语文教师在使用问题教学法教学的过 程中 , 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问题的设计上 ,很多 语文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但多而且复杂 ,各个 问题之间没有非常明确的联系 ,导致无法对学生所有 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由于问题的创设脱离了课 文内容的整体 ,导致学生只能片面地思考教师提出的 问题 ,不能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控 ,这在目前 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问题。由于问题 创设出现了明显的不足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阅读理 解能力的提升都造成了巨大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还普遍喜欢向学生提问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 , 比 如对不对、是不是、有没有听懂等 。对于这类问题 ,学 生即使存在否定意见 ,大多也不愿意表达 。因为表达 了之后 ,他们会感觉自己会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 。在 这种心理活动的影响下 ,教师很难准确把握学生对知 识点的真实理解和掌握情况 ,这些都会对学生未来的 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

 

  (二)问题缺乏创新

  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创设 ,必须要讲究创新 ,只有 创新学生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语文 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 , 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具有开放 性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对问题的思考 。但是由 于很多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而且 缺乏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 , 导致问题的创新性不 足 ,这造成很多高中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陷入 教师的固定思维习惯之中 ,大多会按照教师的引导固 定僵化地展开对问题的思考 ,这会导致学生创新思维 无法得到发挥 。因为大多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都是紧 紧围绕高考来开展的 , 所以在这种问题教学模式下 , 学生的思维活动很难得到系统全面的开发。对语文学 科问题的探索 , 既需要关注课文内容之间的整体联 系 ,也需要结合自己的创新思维 ,提出对问题的理解 , 这些都是高中语文教师目前欠缺的。

  (三)缺乏利用问题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对高中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要想使阅读教学 取得理想效果 ,就需要高中教师认真做好对学生阅读 技巧的引导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一 点。尽管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高中教育阶段要保证 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 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 ,这 一目标很难实现 。 目前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 ,他们不 可能利用过多的时间来开展阅读活动 ,很多教师都忽 视了对学生阅读技巧方面的训练 ,导致高中教师语文 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阅读技 巧方面的训练 ,这已经成为制约高中阅读教学质量的 一个关键原因。

  (四)教师主宰着教学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然起着主 导性的作用 , 不管是教学节奏的掌握还是问题的提出 ,其主宰者都是教师 ,教师占据了课堂的大量时间 , 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就算学生心 里有困惑 ,但面对课堂上比较权威的老师 ,很多学生 都不敢或者没有机会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问题提出 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老师 ,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却 恰恰相反 ,学生都是在不断地思考和解决老师在课堂 上提出的问题 ,且这种“被问”问题的模式已经是非常 普遍化的现象 ,这对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显而易见 , 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上 ,甚少有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的提问意识 ,也甚少有教师去思考在课堂上应该如 何提出问题。

  二、高中语文“问题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 )为高中语文问题教学创造条件 ,确保教学的 可行性

  1.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成为问题的设计师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创 新型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 ,让学生 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能够主动思考 ,探寻问题的 本质 ,在多种学习方式中能够善于思考、尝试不同的 问题解答方式 ,开拓自己的思维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 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 ,也可以运 用口头提问的方式 。比如 ,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 月色》时 ,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作者说自 己的心情很不宁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宁静呢? 跟 随作者的脚步 ,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荷塘 月色 ,作者的心情是否宁静了呢? 当然 ,这些我们都是 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那么为什么作者在行文结 束后又回归到了最初的“不宁静”? 通过这些问题情境 的创设 ,为学生设计这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去学习课文 ,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的实施随着条件的创建便会成为可能。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成为课堂的参与者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 , 教师是课本内容和知 识的搬运者 ,大部分情况下 ,教师都是一个人在唱独角 戏 ,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压抑 ,而 问题教学法强调教师身份的转变 , 不能只是单纯的知 识搬运工 ,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 作者。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 学生在这种平等有序、和谐共进的氛围中实现情感的 交流、知识的互通。当然这种和谐课堂氛围的创造 ,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 ,接纳和欣赏学生 ,用心地去对 待学生 ,恰当、适时地放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问题提 出者、问题解决者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前的实施

  1.教师提前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首先 ,要注意问题设计的针对性 。高中语文教师 可以通过科学设计教学提纲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好问 题 ,在课前设计问题时 ,应该注意问题的针对性 ,也就 是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比 如在《声声慢》的教学中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作 者通过具体的意象想要表达的那种愁绪 , 因此 ,教师 在设计问题时 , 就应该围绕这个重点和难点来设计 , 让学生在感受李清照用词美的同时 ,也让学生体会李 清照表达愁绪的那种巧妙的方法 ,从而体现词人所描 述的意境美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 ,让学生能够 更加有的放矢地学习。

\

 

  其次 ,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教师在设计问 题的过程中 , 应该避免设计那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能 够第一眼就在教材或者课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教师 应该设计一些比较具有探索意义的题目 ,启发学生对 问题的思考 ,为学生的思考指引具体的方向 。比如在 教学《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中 ,此文最震撼人心的 是故事的结局 ,但作者却并没有用实际的语言表达出 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而让学生认识欧•亨利短篇 小说的特点 。启发学生自己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

  最后 ,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比较有层次性和开放 性的问题 ,面对不同的学生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让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能够层层递进 , 由浅入深。当然设 计问题时 ,也应该设计启发性的问题 ,启发学生开放 自己的思维 ,用包容和开放的心理接受问题 ,从而让 问题的设计凸显价值。

  2.教师收集和分析学生的问题 ,充分掌握学生的 学情

  通过教师教学提纲上问题的设计 ,学生可以实现 对文本的提前预习 。在预习的过程中 ,学生应该记录 自己在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也应该及时收集学生预习 中的问题 ,这样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学情 ,及时解决 学生的困惑 。在实际的问题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收 集学生小纸条的形式 , 也可以通过口头收集的方法 , 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学生的问题 。 比如 ,在教学《劝 学》的过程中 , 因为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文言文的知 识 ,但是在高中还是第一篇 ,所以 ,教师在教学时 ,应该先收集学生对通假字、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在运用 方面出现的问题 ,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分析这些 问题 ,找出学生的共性或者个性问题 ,在发现学生闪 光点和学生问题的同时 ,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学生的 困惑。

  3.学生要掌握提问的方法 ,勤于提问

  教师应该传授学生相应的提问方法 ,让学生敢于 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教师要鼓励学 生成为问题的设计者 ,不管是课堂内外 ,都应该鼓励 学生大胆提问 ,提问的形式不限 ,让学生能够消除提 问后的顾虑 ,能够大胆质疑。在实际学习中 ,让学生通 过多说、多练的方式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提问的 习惯 ,启发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分析 ,提出新的问题 ,让 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 , 能够提出更有质量的问 题 。在掌握了具体的提问方法后 ,学生就会体会到提 问的乐趣 ,从而乐于并且善于提出更具价值的问题。

  (三)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方法

  1.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通过教师在课前制作的教学提纲 ,教师在把学生 的问题收集之后 , 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 析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或者口头叙述 的形式 ,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 ,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 中的问题所在 ,从而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所有的精力去 学习 ,去听课 。比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 , 教师就为学生呈现了如下的问题:

  •作者苏轼为什么在这首词中要慨叹周瑜?

  •面对自己生活的现状 ,苏轼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通过这些问题的呈现 ,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 这些自己感到有困惑的问题 , 相较于教师的提问 ,他 们对自己的问题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2.关注学生课堂上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 ,是学生对新知识的 掌握和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 ,是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 经验之间的整合。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 新问题 ,也应该关注这些问题生成的整个过程 ,可以 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解决 ,这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关 注学生的同时 , 也应该关注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提 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让学生有效提问成为一种能 力和习惯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 发散、辩证思维 ,从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辩证地解 决问题。

  3.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在 课堂上合作学习 ,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望 ,根据学 生的差异 ,建构不同的知识 ,在合作中解决高中语文 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讨论中要注意学生的分 组 ,注意角色的分工 ,注意解决个别学生不参与讨论 的问题 ,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问题的讨论 中 ,并确定一个最终的展示者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解 决问题者 。教师在确定学生讨论完成的题目时 ,一定 是要有讨论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不能出现比较偏激的 题目 ,问题的设计应该是层次性的 , 由现象到本质 , 由 表及里 , 比如让学生讨论苏轼为什么要缅怀周瑜 ,缅 怀周瑜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通过这些有价值的问题讨 论 ,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其中 , 以实现问题讨论 的真正教学价值。

  (四)课后问题教学法的策略

  课前和课后问题教学实施并不意味着问题教学法 的真正结束 ,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后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 在课后引导学生总结问题、检测学习中的问题、拓展学 习中的问题 ,以形成体系化的问题教学法 。在课后 ,教 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在总结中巩固和升华自己的知识 , 并且能够及时检测自己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 , 并把自 己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 。检测可以通过多种形 式来进行 , 比如学生自测、互测等 ,来及时发现自己学 习中的问题 。此外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问题外延 ,从 而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 ,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 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在问题拓展上 ,教师可 以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撰写课后随笔的形式来拓展自 身的思维 , 在课堂内外的阅读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 象力 ,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的科学的思维和习惯。

  为了更好地让问题教学法落实到高中语文课堂 上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实施条件 ,在发挥自己 课堂主导地位的同时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思考起来 , 在问题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和习惯 ,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实 施 ,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万春花.浅析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探究[J].东西 南北:教育,2018(7):185-185.

  [2]李有锦.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 用[J].名师在线,2020(3):62-63.

  [3]王雅琴.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 用[J].科学咨询,2020(15):257-2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21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