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同伴教育的PIO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中的运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2 14:14: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概述了同伴教育与PIO教学法,然后分析了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现状,最后论述了基于同伴教育的PIO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中的运用,包括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同伴教育联合PIO教学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助力新型教学模式顺利施行;建立新型评估机制,促进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
 
  关键词:儿科学见习带教;同伴教育;PIO教学法;医学留学生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选择来中国学习医学,来华医学留学生的规模迅速扩大。根据教育部2018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来华留学生达49万多人,其中医学留学生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占学历留学生的近1/5[1]。由于我国培养来华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时间较短,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资质、入学标准、师资力量、教学模式、考核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来华医学留学生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国际教育界的声誉。医学留学生教育是我国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来华医学留学事业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教育部明确提出,来华留学教育要坚持质量第一,严格规范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各高等医学院校也要明白,对于医学人才培养来说质量是关键,只有不断提升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教育质量,才能有力推进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在国际教育界的地位。

\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是社会衡量学校优劣的重要条件,关乎学校在教育市场的声誉。新形势下面对日益增多的来华医学留学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所高等医学院校的追求,同时也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临床见习是医学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交汇点,是医学生接触临床、培养临床思维的开始,也是锻炼和提高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践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阶段。故在见习过程中,带教教师需做到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让医学生在其一步一步的引导下,把已经学到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与具体病情结合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对案例与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学会独立思考,同时在带教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下激发学生努力学好医学的热情。目前,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千差万别,多数院校仍沿用带教国内学生的方式,而随着医学留学生临床见习带教弊端的出现,一些院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探索,但目前普遍无法保证医学留学生的教育质量[2-3]。为了培养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思维、锻炼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寻求一套新的、具有普适性的、针对医学留学生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下面本文拟基于同伴教育(Peer-education),对PIO(Problem-Intervention-Outcome)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中的运用加以探索,以期探索出新的、具有普适性的医学留学生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模式。
 
  一、同伴教育与PIO教学法概述
 
  同伴教育又称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得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同伴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行为,发源于澳大利亚,流行于西方国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在社会领域内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基于同伴对个人行为有强烈影响的基本原理,同伴教育近年来在健康促进领域日益普及和实践,在预防艾滋病毒和促进健康方面越来越受欢迎。作为一种健康教育模式,同伴教育通过同伴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可以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同时具有经济、易接受和易传播等特点,在各领域、各群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研究表明,同伴教育者有时比教师更受欢迎[4-5]。应用同伴教育的方法差别很大,但一些形式的同伴教育应用与正式辅导是非常相似的,如学校的全班教学或小组讨论,其他方法包括在非结构化的环境中进行非正式的辅导等。采用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预期结果,无论是传递信息、改变行为,还是提升技能。目前,同伴教育在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中的运用鲜有报道。同伴教育运用到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中的基本思路如下:让留学生(一般3~5名)和一名儿科学研究生组成见习互助学习小组,平常可交流学习心得,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同时解决医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见习前应提前了解、熟悉、预演见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胸有成竹,见习时可让汉语比较好的留学生作为主要病史采集者及体格检查者,并由儿科学研究生进行必要的补充及翻译,以期提高留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PIO教学法,即问题(Problem)、措施(Intervention)、结果(Outcome)教学法,是以目标人群出现预期目标为目的,结合目标群体现有问题,给出干预措施的问题式教学方法。问题,即目标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可以是目前的,也可以是近期可能会出现的;措施,即针对目标人群目前主要健康问题实施的有效干预措施,也包括应对目前人群预期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结果,即目标人群因某种健康问题接受干预措施后的反应,是评价干预措施对目标人群是否有效的一种评价。作为PBL教学模式的延伸,PIO教学法运用于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的基本思路如下:在临床见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留学生亲自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基本体格检查,结束后带教教师就该患儿的初步诊断及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项目进行提问,留学生回答,然后实习指导教师提供病例及目前既有检验检查结果,由留学生结合现有资料再次确认目前诊断,并做出鉴别诊断,提出初步治疗方案,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最终带教教师就留学生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该病例进行总结。由于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与中国学生相比,留学生通常思维更加活跃,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更强,脑子里也有更多的想法,适应能力更强,喜欢与教师互动交流,更适合采用PIO教学法。通过PIO教学法,留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现状
 
  来华留学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国学生来华留学规模快速增长[6]。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程度及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留学生来华学医的热情不断高涨,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排名第三位的留学生输入国[7]。医学教育是一门注重临床实践的学科,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及临床实践能力[8]。儿科学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其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学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以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保障儿童健康[9]。作为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儿科学与许多临床及基础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儿科学是“哑科”,大部分患者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准确地表述自己的病情,导致医生很难从患者本人处获得有关疾病的信息,因而需依靠监护人代为表述。同时,儿科患者对于体格检查不太配合,这就使得儿科患者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较成人患者来说更具有挑战性。我国医学留学生大多来自亚洲的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及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其在语言、风俗习惯与文化背景等方面与我国有所不同,多数医学留学生都带有较重的当地口音,他们所讲的并非纯正英语,这给临床互动式教学带来严重的障碍,使得医学留学生教学成为高校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10-12]。目前,语言交流困难、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落后仍是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13-16]。

\
 
 
  (一)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教学模式如下:首先带教教师在示教室以PPT课件形式讲解该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理论知识;然后留学生跟着带教教师进入病房,查看带教教师在现有住院患者中挑选出的涉及本堂课知识点的典型病例患者,带教教师于床旁示范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结束后让留学生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查阅;接着回到示教室,带教教师就该病例有哪些临床表现、支持诊断的临床表现及症状特征和检验检查结果有哪些、需与何疾病进行鉴别、治疗方案是什么、现有治疗是否需调整、该疾病预后如何等方面进行提问,留学生讨论并回答,之后带教教师就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及纠正,此外,若遇到病房无相关病例的情况时,可能会涉及在医学模拟人身上进行体格检查及操作,如见习儿童心肺复苏章节;最后带教教师就学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该病例进行总结。由于留学生在本国内接受的教育常常是开放和活跃的,教师常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留学生强烈的表达和探索欲望,因此他们的思维普遍较活跃[17]。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存在刻板、被动等问题,加之患病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大多不能很好地配合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需要家长的配合方能完成。此外,目前儿科病人多是独生子女,且家长都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往往希望年资高的医师对患儿进行诊治,对实习生、年轻医师认同度较低,不愿配合,对待外国留学生更是如此[18]。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对临床极其重要,是医生的基本功,考验的不仅是单纯的医学知识,还涉及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这是医学学习的难点。由于文化背景、地域差异,加上极少留学生可熟练掌握汉语、极少的患儿家长会英语,因此语言沟通障碍使留学生不能顺利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此外,见习内容多,而课时有限,床旁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的时间少,更多地依赖教师的讲解与演示,因此导致部分留学生只是作为观众,不能融入整个临床见习过程。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其在理论及临床见习中收获较少[19-20]。
 
  (二)师资力量
 
  在医学留学生临床见习过程中,师资力量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最根本的因素,即教师良好的职业修养、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精湛的医术、耐心细致的带教,是吸引留学生对临床医学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21]。这就对临床见习带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带教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教学能力,还需要具有很好的英文表达能力及较高的听力水平[22-23]。目前,全国各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医生数量本就不足,没有专职的留学生带教教师,儿科学留学生带教教师都是选自各二级科室英语水平较高的临床医生兼任,但因其非医学英语专业出身,专业英语听说能力不够强,大部分医生的英语水平停留在通过国家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层面,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且未经正规英语教学培训,又缺少出国进修学习的机会,加上医学留学生所讲的并非纯正英语,大都带有当地口语,因而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另外,由于我国儿科医生短缺,儿科病人多,临床带教教师医疗任务繁忙,不但要接收处置新病人、日常查房、出门急诊、上课,还要带国内见习及实习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及带教,有时只能以应付的方式完成带教。在短时间的见习带教过程中,留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式”的学习,不能真正地掌握见习课教授的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
 
  (三)考核标准
 
  临床见习是医学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交汇点,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也是锻炼和提高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时期。但很多医学留学生认为毕业前有专门的实习时间,对短期临床见习的重要性不以为然。因此,为了让医学留学生重视临床见习,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留学生的考核标准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医学留学生的最终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理论课出勤情况、迟到早退情况、理论课回答问题情况及见习成绩,其中见习成绩由带教教师针对学生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病历书写环节的表现进行评分,同时根据讨论时学生的发言频次、发言质量酌情加分。目前,大多数院校缺乏对见习带教教师的考核,导致部分带教教师责任感缺失,带教敷衍了事,对留学生缺乏引导和启发,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带教目标。
 
  三、基于同伴教育的PIO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中的运用
 
  (一)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同伴教育联合PIO教学法
 
  首先,根据在儿科学见习的留学生人数进行分组,一般分为5~6组,并提前确定好所需病例数,带教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及见习内容在课前挑选好典型病例并与患儿监护人做好沟通,取得患方的同意及配合,同时要求留学生在上课之前复习该疾病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其次,在临床见习教学中,3~5名留学生和一名儿科学研究生组成互助学习小组,并让留学生亲自进行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儿科学研究生做必要的补充及翻译,同时实习指导教师在旁根据学生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纠正与示范,再由留学生提出初步诊断及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项目,之后带教教师提供病例资料及目前已有的检查检验结果,留学生进一步说明最终诊断,并提出鉴别诊断和初步治疗方案;再次,带教教师就该病例有哪些临床表现、支持诊断的临床表现及症状特征和检验检查结果有哪些、需与何种疾病进行鉴别、治疗方案是什么、现有治疗是否需调整、该疾病如何预后等方面进行提问,留学生讨论后回答,带教教师就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纠正,同时引导留学生针对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留学生需完成病历书写,并由带教教师进行批改。在中国学生的帮助下,留学生与患方因语言障碍造成的沟通问题得以改善,在整堂见习课上,尤其是在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环节中,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多,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及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都能明显提高,同时学习小组内的儿科学研究生及留学生的病史采集能力和体格检查水平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该模式可促使留学生主动参与临床实践,从视觉感官上认识疾病,而不是单纯旁听、参观,在留学生与患方的“一问一答”、亲自进行体格检查中,可充分发挥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在带教教师一步一步引导下,留学生结合已经学到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对患儿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对案例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让见习课堂不再流于形式。同时,与传统带教模式相比,该模式减少了带教教师进行常规翻译的时间,让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基于学生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情况进行床旁指导,切实解决学生在该环节出现的问题,如此可以提高带教效率,高质高效地完成带教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助力新型教学模式顺利施行
 
  师资队伍是新型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在经济、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开阔国际视野,打造一批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三级甲等医院一般无专职的留学生见习带教教师,大多是由科室里硕士以上学历、英语基础好的高年资医生担任,他们非医学英语专业,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不佳,对此,教研室可组织带教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英语水平及更新教学方法,如参加学校的双语、全英教学比赛及英语教学培训,或者是到国外先进医学院校进修学习,同时可建立各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提高英语能力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带教意识与责任感,使其为该项工作注入更多精力与热情,为留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基于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临床带教教学要求较高,带教教师并非脱产带教,而是同时兼顾临床工作,因此需进一步扩大师资规模,并适当减少带教教师的临床工作量,减少带教的中国医学生数量,从而确保留学生教学质量。
 
  (三)建立新型评估机制,促进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
 
  出勤率是保证临床见习效果的重要环节,但部分来华医学留学生时间观念淡薄、自由散漫,经常迟到、缺席、早退。对此,带教教师需加强与留学生的沟通,了解原因,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保证出勤率,如留学生无故不到、迟到、早退,要酌情予以扣分。同时,带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讨论时发言的次数、质量及病历书写质量对留学生进行打分。另外,见习结束后带教教师和留学生要填写双向评教表,带教教师要及时总结带教学中的问题,认真反思存在的不足并在之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如此在反馈与改进中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留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开始,也是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模式、师资团队、考评标准等方面尚不完善,带教教师在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过程中仍需不断思考、创新,探索适合留学生的儿科学特色见习带教模式,以提高医学留学生儿科学见习带教效果,提升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岫美,李国霞.多举措全面提升来华医学留学生培养质量[C]//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医学教育分会.2019年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青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医学教育分会,2019(6):3.
 
  [2]颜丙春,王正兵.多模式教学在全英文授课留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4):614-617.
 
  [3]毕鸿雁,刘晓静,脱厚珍.国际医学留学生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体会[J].北京医学,2018,40(1):87-88.
 
  [4]GOMEZ J.Peer teaching by atanford medical students in a sexual and gender minority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J].Medical Science Ed-ucator,2020,30(4):1731-1733.
 
  [5]BRUNELLI L,TULLIO A,PERRI G,et al.Peer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on health promotion and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2020(9):51.
 
  [6]魏礼庆,胡燕华.改革开放40年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事业回顾与展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3):19-26.
 
  [7]方宝.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近十五年统计数据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2):19-30.
 
  [8]尹玉,李明凤,吴大森,等.病理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教学实践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6):41-42,55.
 
  [9]李冰,王玮,程琳.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5):34-36.
 
  [10]郑诗航,谭悦,王东旭,等.关于医学留学生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3):429-432.
 
  [11]于洗河,徐庆辉,潘双翼.“一带一路”视阈下发展印度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5):29-30.
 
  [12]陈骊珠,李奕丰,张墨.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现状与改革建议[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9):778-780.
 
  [13]蒋建霞.留学生临床内科实习带教工作的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旬刊,2019,1(5):256.
 
  [14]谭晓燕.医学留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2):12-14.
 
  [15]黄睿彦.我国来华留学生本科医学教育现状与趋势的案例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4):621-624.
 
  [16]韦祎.跨文化视域下医学本科留学生的实习教学创新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5):195-198.
 
  [17]张彩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留学生病理生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意义[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10):1895.
 
  [18]袁显文.浅谈儿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74-75.
 
  [19]于丹丹.留学生见习带教在提高青年医生教学技能中的作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7,12(2):199-202.
 
  [20]刘君玲.来华医学留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0):160-162.
 
  [21]刘冬,叶爱华,杨玲,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对留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启发[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3):82-85.
 
  [22]徐杰军,王蕾,李廷谦.影响临床医学教师教学能力的非专业知识因素[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1):5,17.
 
  [23]詹俊杰,金秀琳,周旭峰,等.提高医学留学生临床英语授课教学水平的实践与对策研究:以佳木斯大学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5):225-2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07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