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1 15:08: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以产出为导向的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然后论述了基于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最后分析了基于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特点。

       关键词: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在师范教育中,公费师范生肩负着重大的从教使命,需要师范院校更具针对性地展开培养。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提出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指出师范生要在“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得到发展。对标该要求,优化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以产出为导向的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和实施依据,在师范生培养中起着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安排等。培养目标是师范生毕业5年以后具有的目标状态,毕业要求是师范生毕业时应具有的目标状态,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1]。

\
 
  师范院校应立足师范生毕业后的长期发展需要,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物理学类),结合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制定培养目标[2],力求师范生在毕业5年后能成长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高尚师德、深厚教育情怀、较高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较强专业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的骨干教师。
 
  为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洛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构建了毕业要求。在“师德规范”方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教师教育情感。在“学会教学”方面,要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具备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在“学会育人”方面,要掌握中学生德育原理和方法,能顺利开展中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主题活动,开展学科、文化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成长。在“学会发展”方面,要形成终身学习的专业发展意识,初步掌握物理学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参加学习共同体活动,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交流和沟通,形成物理教学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小组互助学习的能力。
 
  以毕业要求的实现为导向,基于产出,学院优化了课程体系[3]。首先,保障基础课的课时。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是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与中学物理教学密切相关的桥梁课程。扎实的物理学识是成为优秀物理教师的基础,故对于这些课程应按照4学分、72学时进行排课,保障其学分、学时充足。其次,缩减理论课的课时。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理论课程,具有难度大、与中学关联较弱的特点。对于这些课程应按照2学分、36学时进行排课,只保留精要内容,从而为加强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留出时间。再次,优化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课程。把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优化为“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班级管理艺术”“中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等课程;把传统的“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课程优化为“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中学物理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评价”“中学物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学物理教学能力综合训练”等课程;把传统的“教育实习”优化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这样不仅能增加教育教学知识的密度,还能丰富师范生教育教学的案例和深化师范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师范生的实践机会,更加有效地帮助师范生把教育教学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能力。最后,把第二课堂纳入培养方案,加以优化和固化。第二课堂在师范生培养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要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指引,对第二课堂的活动重新进行审视、整合和优化。如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模范报告等活动可以促进师范生在“践行师德”方面的发展;三笔字大赛、微课视频制作比赛、微型课授课比赛、阳光支教、博士论坛、班级管理论坛等活动可以促进师范生在“学会教学”“学会育人”方面的发展。
 
  优化后的培养方案不仅包含理论课程,还提供了充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为师范生创造了不断成长的实践环境,进而形成了促进公费师范生在“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基于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践行师德”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践行师德”是对师范生思想政治和教育情怀的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中,首要的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足见“践行师德”的重要性。具体来说,“践行师德”要求师范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备良好政治修养;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做到立德育人、依法执教,遵守教师职业规范;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具有良好从教意愿和积极的教师教育情感,具有职业认同感。
 
  为了使师范生达成“践行师德”的毕业要求,除了开设必要的理论课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还需要安排足够的实践活动,以提升师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其教育情感。“践行师德”的实践活动要做好规划,逐步深入。第1、2学期可以开展教师职业理解主题演讲、师德故事演讲,帮助师范生做好从教思想准备;第3、4学期邀请专家开展祖国伟大成就报告会,邀请一线名师分享教育教学故事,以培养师范生的政治修养,强化师范生的教育情感;第5、6、7学期安排暑期“三下乡”支教和教育见习、实习、研习活动,以增强师范生的师德体验[4]。
 
  (二)“学会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会教学”是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要求。具体来说,“学会教学”要求师范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学物理教学理论与方法;具有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
 
  为了使师范生达成“学会教学”的毕业要求,除了开设必要的理论课程,如“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课程,还需要强化教学技能训练。为了缩短师范生毕业后就业的适应期,培养其物理教学能力,学院构建了6个学期的校内教学技能实训课程体系[5]。本着先熟悉教学内容,再提升教学技能的思路,学院对教学技能课程进行了安排。第1~3学期安排深化中学物理知识理解的训练,第4~6学期安排物理教学技能的训练。训练以分组形式进行,每组10人左右,采用高校和中学双导师培养的形式。第1~3学期的小组训练课程选择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和薛金星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物理)作为主要学习材料,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部分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剖析。剖析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最后由指导教师点评并进行拓展延伸。同时,每次课程结束后需要求师范生画出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收集相关知识的生活案例与素材,并完成习题作业。第4学期安排较基本的物理教学技能训练,包括物理课程标准理解的讨论、中学物理教材分析训练、物理概念教学技能训练、物理规律教学技能训练、物理图示图解技能的训练、物理例题教学的训练。第5学期设置进阶的物理教学技能训练,包括物理说课训练、物理实验教学训练、物理自制教具技能训练。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趋势。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指出[6],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基于此,第6学期安排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的训练,包括Office高阶应用、微课视频制作、网络教学、物理动画与仿真、智能手机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Python编程等训练内容。为了使各训练小组都能达成预定的训练目标,学院制订了各学期的训练大纲、训练指南、训练进度计划安排,并建立了物理教学技能达标测试制度[7]。同时,学院要求师范生教学技能达标测试通过后才能参加教育实习,以便在实际教学中再次锤炼教学技能,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三)“学会育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会育人”是对师范生教育能力的要求。具体来说,“学会育人”要求师范生掌握中学生德育原理和方法,能够结合班级活动规律,在班级活动的实施中贯彻“德育为先”理念,立德树人,指导开展中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掌握中学生年龄层次的成长规律,能够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结合物理课程特点,组织主题活动,开展学科教育、文化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成长,解决中学生成长中的典型问题。
 
  为了使师范生达成“学会育人”的毕业要求,除了开设必要的理论课程,如“班级管理艺术”“班级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心理发展”等课程,还必须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训练。第1、2学期可组织师范生教育案例分享活动,鼓励师范生把亲身经历的案例、了解的案例梳理出来,相互交流,积累感性认识;第3、4学期邀请一线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报告会,通过形象具体的案例,促使师范生将育人理论和育人实践相结合;第5、6、7学期开展班级管理设想大赛、暑期“三下乡”支教和教育见习、实习、研习活动,助力师范生育人能力的跨越式提升[8]。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是提升师范生育人能力最为重要的环节[9]。为了切实收到实效,需要对师范生的“三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并进行适时指导。在教育见习中,要求师范生了解班集体组建,以及班级和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现状与打造方法;观摩班会的组织与开展,并配合见习学校班主任组织至少1次班级学生活动。在教育实习中,要求师范生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班工作日志、个别教育工作,组织开展至少1次的主题班会,走访至少2名优秀班主任。同时,要求其同步做好教育研习,即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要查阅文献,进行个人研习和小组研习,并形成问题解决报告。
 
  (四)“学会发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会发展”是对师范生持续成长能力的要求。具体来说,“学会发展”要求师范生能够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批判性思考,并解决物理教育教学问题;参加学习共同体活动,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交流和沟通,开展小组互助学习,形成合作学习能力[10]。
 
  为了使师范生达成“学会发展”的毕业要求,除了开设必要的理论课程,如“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评价”等课程,还需要优化技能训练、教育研习、毕业论文撰写等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在技能训练课程中,学生登台训练后,教师可安排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的环节,促使师范生开展批判性思考,积极交流和沟通,以获得进步。在教育研习中,师范生应开展个人研习和小组研习。在个人研习方面,师范生要开展个人的听课、磨课、研课、班级教育活动,撰写教育调查报告、研读基础教育教学论文,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在小组研习方面,师范生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参加或组织实习小组及教研活动,积极沟通,合作学习。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师范生要撰写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类论文,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长为能够不断自我发展的研究型教师。
 
  三、基于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特点
 
  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培养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助力其在未来成长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学院构建了一套实践教学培养体系。该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以《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为指导构建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安排实践教学的各类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理念,着力于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成长,进而促进师范生在“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全面发展。
 
  第二,与理论教学培养体系协调一致。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具有高度目的性的活动,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亦是如此。学院在分析国家政策、教育行业需求、学校定位的基础上确定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在剖析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实现途径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构建和细化“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的毕业要求。同时,为了使师范生达成毕业要求,学院还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同向同行、协调一致。
 
  第三,注重育人的梯度性设计。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进行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梯度性设计。在“践行师德”方面,低年级时,通过师德案例分享、演讲比赛、师德报告会、教育见习等活动做好师德启蒙;高年级时,开展暑期支教、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等活动,让师范生践行师德。在“学会教学”方面,低年级时,通过剖析知识点剖析、教材分析训练、课标讨论、教学技能训练等活动,让师范生形成基本的物理教学能力;高年级时,开展教学比赛和教学实习活动,再次锤炼和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在“学会育人”方面,低年级时,通过育人案例分享、班主任报告会、教育见习等形式,加深师范生对育人的理解;高年级时,开展暑期支教、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等活动,让师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育人活动,提升育人能力。在“学会发展”方面,低年级时,通过小组技能训练,让师范生体会合作学习的方法,并且设置自评、互评的环节,初步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年级时,开展教学设计评价、教育现状调研、教学研讨参与、毕业论文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师范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物理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而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能有效促进师范生在“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的发展。同时,该实践教学体系也为普通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沈会,王角凤,黄斌.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师范类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探究[J].教师,2019(35):106-107.
 
  [2]陈冬花.乡村教育的希望: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3):17-20.
 
  [3]高飞.培养物理师范生教师素养的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4]杨小玲.情境体验模式:高师生师德培育策略[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4):143-147.
 
  [5]胡要花,韩礼刚,韩运侠.师范生能力培养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以洛阳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为例[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3):56-57.
 
  [6]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2019-04-02)[2021-04-05].http:/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376493.html.
 
  [7]韩礼刚,张蕾,韩运侠.物理学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1):34-35.
 
  [8]崔志翔,杨作东.高校师范生情感教育课程的价值、培养现状与展望[J].江苏高教,2022(6):110-115.
 
  [9]吴先兵,吴文.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性研究及启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38(5):117-124.
 
  [10]韩巧玲.多元借力提升教师自我发展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06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