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素养的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11:42: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众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知识素养以及综合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解社会发展的本质诉求,全面落实好德育工作。本文针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素养提升对策,其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是第一步,教师需要明确德育目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全面践行具有差异性的教育理念,稳步提升德育工作的公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素养。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素养,提升对策

  在全面贯彻及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德育所占的比重有了明显的提升,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注学校的德育。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需要关注对学生精神意志、道德品质以及学习行为习惯的引导和规范,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德育上,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紧密交流和沟通,全面重视德育。在有效实践以及大胆创新的过程中积极解决德育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及矛盾,探索全新的育人路径,稳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对症下药和与时俱进。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在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有部分班主任的德育理念比较传统,存在“空架子”的问题,往往为了迎合上级组织的检查,没有着眼于实效性的工作原则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主动调整德育工作思路及方向,德育策略和手段比较单一。有的班主任工作比较懈怠,没有及时更新德育工作内容,忽略了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以及世界观教育的有效渗透。一部分德育工作滞后于时代,难以更好地紧扣时代的脉搏,最终导致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难以得到保障。还有的班主任过于关注师道尊严,以领导者自居,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德育工作。这一点直接打消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及发展。

\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素养提升对策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素养能够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对此,班主任需要调整工作思路以及育人方向,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迪,确保班主任德育工作素养能够获得全新的突破。

  (一)转变传统式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受到了诸多束缚及影响,班主任还未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终导致整体的德育工作质量和效率不够理想,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为了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班主任需要摆脱传统的育人理念,深入剖析新时代背景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与时俱进。在全面钻研思想道德教育内涵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德育的形式以及手段,加强对这一工作的投入和支持,明确前期的育人目标,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保障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乐观和主动。

  (二)明确时代性德育目标

  只有设置明确适宜的时代性教育目标,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指明道路及方向。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目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培养以及提升备受瞩目,成为核心德育目标。班主任则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融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将中国梦融入德育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对德育目标的有效分析以及积极拓展和调整。首先,传统的德育工作以知识传授为根本,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关注,最终导致学生的社会判断能力比较有限,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班主任则需要转变这一传统的培养模式,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判断能力、价值分析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实现自我规范和自主反思总结。

  其次,班主任需要关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现代育人观的指导下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熏陶,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保证学生能够直面生活中的困难以及挫折,逐步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保持自尊、自信、自强,利用个人的专业知识以及极强的毅力克服各种挫折,排除干扰,扫除学习障碍。

  最后,班主任需要培养具有一定时代精神的优秀人才,帮助学生树立合作竞争意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合理规划以及灵活调整。结合学生的品德发展规律、知识积累水平、身体以及心理年龄特征,针对性地调整以及优化德育目标。确保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指明道路及方向。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目标,积极优化德育内容及形式,选择与之对应的德育方法。如在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时,班主任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为目标,让学生围绕“我与母亲”或“我与父亲”写一篇文章,组织学生参与征文大赛、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让学生能够在个人好奇心、求胜欲的推动下主动接受德育和引导。学生能够回忆起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意识到父母的辛劳以及对自己的付出,进而学会尊重父母、关爱父母,为父母提供帮助,分担压力。

  (三)开展多样化德育活动

  要想从整体上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需要关注对教育内容的有效剖析及研究,了解教育内容对德育工作的宏观影响。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效统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其中抓典型、树榜样、家访工作、大课间活动、征文演讲活动、生活德育活动、主题班会德育活动非常常见,效果比较明显。教师则可以整合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稳步提升整体的德育效果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德育兴趣,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

  结合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诉求,利用趣味十足、丰富多彩的德育知识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在国庆节时,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主动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在革命陵园中讲革命故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能够在听故事以及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树立个人的远大理想,真正做到自主反思和总结,主动向优秀的革命人物看齐,端正个人的学习态度。在端午节时,班主任也可以开展端午知识竞赛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与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之间的有效结合,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拓展课堂教学容量,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

  实践教育板块在德育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较高,育人效果也比较明显,班主任则需要结合志愿者活动、环保活动、义卖活动和送温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道德以及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了解学生的身心体验,保障学生能够在班主任的耳濡目染下逐步升华个人的道德意识,主动接触形式多样的德育元素,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这一点对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逐步丰富德育元素以及德育内容有深远持久的影响。班主任需要在多个角色中顺利转化,结合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专业背景积极优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保障学生能够全程参与,全身心感受。

  (四)建立和谐式师生关系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人文性、思想性以及实践性非常明显,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所有的育人任务。为了保障育人质量,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班主任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放权,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加强师生互动及联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及环境。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比较多,介于管理者与班主任之间,在落实德育工作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则需要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主动放下自身的权威地位,做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拉近师生距离,在与学生促膝长谈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智发展能力及水平,确保德育工作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

  有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主动打“情感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亲切和蔼的班主任形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最终的德育效果非常好。因此,在全面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时,班主任需要掌握主动权,结合师生管理的具体要求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以及情感共鸣,有效优化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及形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避免学生过于被动或消极,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自主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接受思想文化的熏陶及感染。班主任需要尽量避免过多待在办公室,学会利用课间以及碎片化时间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抓住一切时间和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参与学生活动,逐步提升个人的亲切感,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和恐惧感。让学生能够主动大胆与班主任进行交流,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并寻求班主任的帮助。

  (五)遵循差异化育人规律

  高中生还处于青春期,比较敏感和叛逆。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坚持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教育背景、认知能力、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出发,利用趣味十足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确保学生能够始终拥有较为正面的心理。面临高考的压力,一部分学生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加上个人的生活阅历不足,是非判断能力有限,因此经常出现思想偏差和行为误区。如果班主任直接强行干预,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情绪,甚至会产生偏激行为。班主任需要以极大的包容心以及耐心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在与学生促膝长谈的过程中获取学生的信任,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开展德育指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个人的社会责任以及历史使命,在责任意识的指导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主动接受班主任的行为引导和教育,重新树立个人的学习目标以及理想抱负,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

  例如:有的高中生学习基础比较扎实,学习效率比较高,获得了任课教师的关注以及肯定,产生了沾沾自喜、自大自负的心理;而有的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效率偏低,存在自卑怯懦的心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生家长受教育能力以及家庭观念。通过微信、QQ与家长进行互动,传授专业系统的教育观念和技巧,保障学生家长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进而主动支持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及环境,积极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以及思想,保障其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和作风,主动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

  针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班主任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照,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照以及肯定,在每周留出1~2天的时间,在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后,利用课外碎片化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最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分析学生的生活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能够做到迎难而上,直面学习中的成败,重拾学习的自信心。这种循循善诱以及以人为本的差异性教育理念有助于更好地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确保班主任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实现多种育人元素的整合利用。

  (六)开展公平性德育教学

  公平性的德育要求班主任坚持一视同仁和视如己出,不再特殊对待学生或者是歧视学生,不再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优等生和中等生身上,而是围绕整体的教育教学进度以及教育目标调整育人思路和教学方向。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照,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抓住德育工作的重点及核心。

  将德育工作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相结合,通过树立榜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鼓舞学生。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比较复杂,直接影响班级班风,班主任则需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以及生活习惯,分析学生出现厌学心理的具体原因以及综合表现,始终坚持以情感人。及时关照学生,引导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保障其能够逐步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笑对人生。班主任还需要着眼于德育工作的具体进程,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向其他同学看齐,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改革及创新非常关键,班主任需要坚持实效性的工作准则,真正实现环环相扣和一步一个脚印。针对性引导学生、鼓舞学生,保障学生能够主动服从班主任的管理,释放个人的天性,形成正确的“三观”,塑造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许佳妮.关于新时期提高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福建茶叶,2020(04):242.

  [2]陆义淮.提高德育建设实效性的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Z1):80-81.

  [3]吴敏.基于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9(02):65-67.

  [4]张广利.学校德育“工作化”对德育实效性的影响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5(01):48-49.

  [5]骆剑峰,贾晓红.提高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26-28.

  [6]亓树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3(03):55-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04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