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在各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中,其中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教学途径。本文主要探究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教育教学,作用分析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渐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调查可知,情境教学法对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有着十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在情境教学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和充分的理解,同时还逐渐掌握了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树立了学习的自信。与此同时,教师也在情境教学之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构建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大家庭,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简要介绍情境教学法的内涵,然后对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望提供相关参考。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是指在一定情况下各种情况以及状况的集合,而情境教学法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同时活化所教的语言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景,以最好的景、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法由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和霍恩比首次创立。
在教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创造出一种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然后再加之生动的文学语言,通过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对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表现进一步再现的过程,形象逼真,意境深长,知、情、意、行融为一体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必须遵守情境教学的原则和尺度,即首先情境教学的任务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其次是情境教学的任务应该具有实际的意义,应该是接近现实生活当中的各种活动;再次就是现在教学任务应该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以及传递等过程;最后就是在情境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后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当前教学思想当中的教学互动思想,对各个教学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地位。
二、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很容易产生愉悦的情感。乐观的环境,愉快的心情,动机便被激发出来,这时学生很容易消除心理压力,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发挥潜能,进入学习准备阶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营造了一种生动、逼真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环境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性格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与此同时,情境教学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和巩固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同时感受到所学学科的魅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除此之外,情境教学法也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种新鲜手段,能够改善传统课堂教学当中沉闷气氛的情况,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由地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当中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也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相处,从而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动态,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新一代教育者,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到以学生为本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倡导独立思考,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主人意识。
(二)促进学生学习体验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知识是通过自身的经验建构的。开展体验式教学正是主体建构的充分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情境教学法充分考虑学生认知上的最近发展区及遵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再认识—理性再认识—实践证明。
情境教学促使学生在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中达到知行统一。以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模拟真实等活动方式,获取感性材料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础去认识抽象的概念,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各种能够刺激感官的设备和道具,给学生们营造一种真实、恰当的学习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进而开阔学生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大的优势在于,情境教学法通过营造真实的环境,能够让学生形成感同身受的感触,带领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场景当中,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给予了学生自由活动和探究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意识会逐渐增强,同时还会形成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观念,最终发展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组织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只有大家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够出色、顺利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避免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及时借鉴他人的思想和方法,以此来完善自身的漏洞。同时在合作交流的环节当中,学生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机会实现自我展示过程,这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会充分得到发挥,自主学习意识被极大程度得到激发。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们不仅在合作交流的过程当中实现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发展了多种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
(四)提升教师个人素养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其内容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教师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准。教学中设置情境,以“情”感染学生,以“情”激发学生,让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那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来让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这就是由教师自身的素养决定的。
为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但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爱和高度负责的敬业奉献精神。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处处以良好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阳光的笑容,平和的心态,亲善的目光,一扫学生青春中的烦恼、生活的压力、学习中的困惑。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方法组织教学,促进师生交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之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常怀谦虚之心,教学相长,不断学习自我完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各个教学阶段之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以“美”为境界,以“忠”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学生活动”为途径,以“周围活动”为源泉,是促进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和价值,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学生,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征引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同时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带领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力.浅谈小学中段数学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学刊,2018(03):12-13.
[2]何友贤.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分析[J].小学教育,2016(12):23-24.
[3]王子涵,王永红.基于情境教学法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产学研经济,2016(03):45-46.
[4]王立志.浅谈在小学中段数学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策略[J].新时代教育,2017(14):54-55.
[5]刘旺喜.论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课题研究,2016(04):167-1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