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4-04 14:20: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中国戏曲成熟在两宋,发展在元、明、清,辉煌在清末、民国和建国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对话剧、歌剧、舞剧、音乐会、小品、电视剧等各种表演艺术形式的欣赏, 冲击了传统戏曲的演出市场和传承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凸显其地位,保证更好地巩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成果。

关键词: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教育教学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博大精深, 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显而易见,应该重点凸显其影响力,保证传承的价值的彰显,为后 人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供养。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演员、舞台、灯光、音效、服装、化妆、道具,以及剧本、导演等所有演出元素 必须表现统一,才可能实现综合的戏曲艺术效果。因为文化背景存在的差别, 不同文化所产生的戏曲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在剧中人物所说的对白、独白、旁白等台词语言, 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充分适合舞台上的表演[1]。

一、中国戏曲艺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力

中国戏曲艺术在前辈艺术家们演绎人物的创作过程中, 以生活为依据, 用身段舞蹈技巧把它升华成一套表演方法代代相传下来, 有规律地统一在特定和表演范畴里成为典型的表演程式。在从艺过程中每个演员都必须掌握这些表演技法, 按部就班地去学习每个传统程式中的招式。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重点强调的是固定程式的存在,通过对其精华的传承,促使糟粕得以去除,由此更好地发挥出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创作创新的有效结合,创作的最高要求是在套用程式的基础上探索艺术表现的最佳境界, 无论是剧本立意、身段动作、表演读白、音乐唱腔、舞美、灯光、音效、服饰、道具等各方面都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新感觉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是继续发展和丰富中国戏曲传统艺术的最佳表现。

\
 
二、中国戏曲艺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特征分析

中国戏曲艺术本身具有较为显著的特征,其中综合性、虚拟性等较为明显。其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逐步地坚定起具有特殊内涵的戏曲艺术观, 保证中国戏曲可以在大舞台之上及时地散发出自身艺术魅力。 其可以让多种的艺术形式相互融合,保证在共性中适时地彰显出各自特性[2]。 中国的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步形成了京、评、梆、豫、越、 黄梅戏等优秀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全国各民族地区戏曲剧种总计约为三百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吉剧、龙江剧、唐剧、二人台、二人转等等。 中国戏曲艺术的人物表现角色:生、旦、净、丑;表演手段:唱、念、做、打;表演技法:手、眼、身、法、步。戏曲演员必须掌握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从各自的行当出发,运用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手段和表演技法技巧去创造舞台形象。

三、中国戏曲艺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表演特点

中国戏曲的表演特点众多,如写意性和抒情性等,借助于程式及规范等表演程式完成表演, 从而塑造出较为鲜活的形象。不同的行当具有的表演程式不同,戏曲将古代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归类为生、旦、净、丑四种行当, 其各有严谨规范的程式,戏曲就是从行当出发,妥善运用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技法去塑造出经典形象。

由此可见,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并不只是一种行当的表现,而是赋予人物灵魂,使其能够更好地将角色呈现出来。 依照人物本身的性格及情境标准,促使程式可以合理地利用,由此更好地打造出精致的舞台形象。

四、中国戏曲艺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戏曲表演艺术在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戏曲的表演,能够让多种艺术成分展现出来,由此更好地完成剧本的再度创作。在戏曲本身的综合性来说,表演艺术则可以视作多种艺术的结合体,因此占据中心地位[3]。 很多的艺术都是围绕着表演艺术顺势发展,给演员们进行当众的表演,创造良好的形象。表演艺术在戏曲演出中的主要作用,就是让演员能够全身心扮演角色,化身为舞台人物形象,从而体现作品主题思想,使观众在艺术欣赏的同时收获良知。在戏曲艺术表演中,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是建设小康社会所应发挥的社会功效,宣传导向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戏曲演员所塑造的角色十分经典, 同时又能更好地依照演员本身的条件加以创作,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使得构思设计更加准确地体现在舞台上,在实际体现的过程中完成基本的修正和丰富构思的过程。 在舞台整体性的创作演出中,一方面应该格外关注的就是其他艺术家创作构思对演员的制约,此外还应该重点运用舞台各部门创作和导演的指导, 保证自身的艺术表现更加得当,从而更好地彰显出演出整体的完整性。

\
 
五、结语

在教育教学中重视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 将戏曲表演的直观性体现出来,由此便能产生更为有效的直接影响。以真活的人在舞台上扮演真活的人物、当场表演给真活观看的观众, 使其始终能吸引观众的兴趣。 戏曲表演的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及其形象逼真活跃的魅力,大大增强了戏曲艺术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梁国伟,黄阿莎.汇聚“理气合一”修身观念的中国戏曲身体表演及其“交感”传播方式—— 兼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当代传播[J].艺术百家,2016(1):204.
[2]邹元江.从如何表现和表现得如何看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审美特质[J].文艺研究,2015(3):112.
汪人元.张庚与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研究——纪念张庚先生诞辰百年[J].艺术百家,2012(1):119.

《浅谈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04/2019040402213639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52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