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14:13: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结合教学需要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应用

  情境教学法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生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水平。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性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探究问题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深化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发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网络改变世界》内容时,可以抓住学生喜欢上网这一兴趣爱好精心设计问题,营造切合学生喜好的情境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培养学生健康上网的意识,如引入生活真实案例让学生思考:“青少年如何才能避免沉迷网络,健康上网?”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将自己的上网经历分享给大家,小组还可以编排情景剧,通过表演的方式将社会发展和网络技术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避免沉迷网络无法自拔。

\
 

  二、有效创设体验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亲身体验可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提升学生政治认同感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社会和体验社会的良好习惯,亲自走进社会和感受社会生活。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评价时政热点话题,借助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对社会上发生的新闻案例和时政报道谈谈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模拟民主决策,感受法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并提高法治素养。例如,在教学“政协”这部分知识内容时,组织学生模拟政协会议,带领学生亲身感受提案提出到形成的全部过程,加强学生对政协职能的认识,增强学生政治情感。再如,在学习《关爱他人》这节课时带领学生开展情景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演绎自己遇到骗子时的具体表现,如当看到陌生人向自己求救后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跟骗子斗智斗勇,适当时候可以寻求他人帮助。另外,教师要多从学生角度分析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三、有效创设辩论情境,培养良好思维能力

  创设辩论情境的教学方式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即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针对内容的不同观念引入相应的案例,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论点。通过辩论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明白知识中所讲解的法治内容,有效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此外,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为了让学生对法律知识拥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要积极开展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在探究中正视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另外,还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借助自己以及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锻炼学生互助意识和协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关内容时,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国家安全的维护与中学生有没有关系”辩论活动,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明白维护国家的安全是每一名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然后给学生播放阅兵仪式,谈论观看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让国家安全观念深入每一名学生的内心。

  四、创设生动直观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其自身特点,能够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和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和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例如,在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节课的时候,收集中国所取得的伟大壮举和成就的相关影像资料,如“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港珠澳跨海大桥、G20杭州峰会等,先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在众多领域取得的成就,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些辉煌的成绩?是谁在背后默默付出?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引出这节课的主题。接着带领学生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组织学生讨论实践技能和书本知识哪个更重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最后,组织学生总结归纳,和其他同学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再如,在《预防犯罪》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系列视频案例,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哪些是刑事违法,哪些是行政违法,一方面锻炼学生辨别犯罪特征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遵纪守法,做一名知法守法的社会公民。

\
 

  五、有效创设实践情境,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知”和“行”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教育的目标。而“行”和“知”之间存在一条鸿沟,实践就是填满鸿沟的唯一方法。在分数论的影响下,教学重心会放到知识点的背诵记忆上,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听懂了,是否背诵了,但学生的行动表现是否能和思想教育内容相统一教师却并不关心,这样的思想教育就违背了初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内容记忆这一层面上,并没有内化形成知识,更没有转化为行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要做到课堂和课后兼顾,有效创设实践情境,指导监督学生课后行为,在生活实践过程中积极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融合在一起,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出思想教育的实用价值和教育意义。实践是温习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逐渐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并且按照所学知识规范行为,从而达到育人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知识学习以及情感体验,在情境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并塑造完美人格,实现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斌.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方法[J].教师,2021(28):33-34.

  [2]李妹红.指向真实学力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措施[J].教师博览,2021(18):89-90.

  [3]衡永昌.主线式情境教学,构建更有效道德与法治课堂[J].江西教育,2021(33):18-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852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