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4 11:09: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交通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概述了工程教育认证,最后论述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包括明确交通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做好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教学设计、建立各培养环节学习成果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交通设计课程教学;工程教育认证;实践教学
 
  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1-2]。交通设计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3]。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如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成为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4]。基于此,本文从工程教育认证的内涵出发,探索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一、交通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教学中心地位体现不足。“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即教学目标设计是围绕学生培养、学习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学习期望、评价核心是学生学习成果。目前,在交通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主体地位体现不足,更多时候是被动学习,这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不相适应。
 
\
 
  第二,学习成果不够明确。学习成果与毕业要求需要对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确定学习成果最为关键,因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围绕目标进行的[5],但是交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学习成果相对宏观,不够具体,这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清晰。
 
  第三,过程评价有待加强。评价的实质是判断实际学习成果与预期目标的达成度,即找出学习成果和预期目标间的差距,并把相关信息反馈作为教学改进的依据。目前,交通设计课程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占总成绩的60%~70%,平时成绩占30%~40%,且平时成绩的考核相对主观,缺乏定量考核,对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的支撑不够。
 
  第四,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单一。交通设计课程虽然设置了实践学时,但是对要达到什么效果描述比较模糊[6]。同时,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环节关联性较弱,多是验证性实验,且部分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实践教学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理论知识,对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较小。
 
  第五,缺乏持续改进机制。持续改进理念,即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常态化的评估与评价是改进的基础,持续改进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而持续改进的效果通过学生学习成果体现。交通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教学中心地位体现不足、导向目标不够明确、过程评价有待加强等,还未形成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机制[7]。
 
  二、工程教育认证概述
 
  笔者依据所在学校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工程认证通用标准中的12条毕业要求分解的构成要素,交通设计课程是交通工程知识、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工程与社会能力等要求的重要支撑课程,基于此,根据2019级交通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第一,掌握交通工程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第二,能够根据特定需求,设计满足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和工艺流程;第三,掌握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能够对工程领域的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合理分析。
 
  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结合交通设计课程特色,按照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目标要求,确定课程学习成果需求,以学习成果为指南设计教学环节,最后通过多元评价体系检验学习成果,形成课程学习的闭环[8],如图1所示。
 
\
  图1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一)明确交通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核心内容决定了该门课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根据交通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达成提升本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交通设计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一、二、三级指标及其支撑强度如表1所示。

\
 
  根据相对宏观的毕业要求,对应布鲁姆教学目标的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及判断,梳理课程知识点,思考“学生需要这些知识来做什么”,以界定课程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对交通行业广泛调研、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交通设计课程预期学习成果,如表2所示。

\
 
  (二)做好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教学设计
 
  为支撑预期学习成果的达成,教师要通过教与学的配合保证学生实际的学习成果,并根据知识点的特点,结合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做好基于学习成果的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上,教与学的方法与预期成果的配合。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预期学习成果,分析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果的关联,反向设计有利于实现课程预期学习成果的教学内容,即根据预期学习成果类别,采用驱动式、启发式、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9]。就交通设计课程教学而言,针对“理解”层面的学习成果,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交通设计课程核心原理的理解;针对“应用”层面的学习成果,教师可设计小型设计项目、综合设计性实验等;针对“分析”“综合”“判断”等层面的学习成果,教师可构建校企联合教学模式,把企业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引入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环节上,突出成果“导向”。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中,针对“认知”层面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过多占用课堂时间;对于“应用”“分析”“综合”层面的学习成果,有训练和测试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并将学习延伸至课外。考虑到交通设计课程的成果“导向”,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合理安排各层面知识点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以达到优化教学环节的目的。如针对“认知”层面的知识点,教师应提前布置任务,并在课堂上通过雨课堂习题检测学生自学成果,然后根据学生答题正确率,确定是否再讲解该知识点;针对“分析”层面的知识点,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复习,还应推荐相应的期刊文献。
 
  (三)建立各培养环节学习成果评价体系
 
  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就很难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的评估方式往往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态度。因此,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需要改革评价方法。

\
 
  1.改革学习成果评价模式。教师要重新设定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使其更好地、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之前交通设计课程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是3:7,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过高,不利于过程考核的开展,故教师可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调整为5:5。而由于平时成绩比重增加,教师需细化体现学习过程的平时成绩。
 
  2.细化过程评价。不同的学习成果需要不同的评价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对过程评价进行合理的细化,如低层次的“认知”“理解”学习成果可通过考试、作业进行评价;高层次的能力、素质类学习成果[10]可通过小型设计项目、综合实验、实习等进行评价,并根据界定的学习成果设定相应的分值。如此量化学习成果,可以评(分)促学,具体如表3、图2所示。说明:

\
 
  1.平时1~16填写考勤情况。考勤符号如下,出勤:√;旷课:×;迟到:△;请假:○;违纪:◆;早退:Z。考勤分计算:旷课-15分/次;迟到、早退-5分/次;违纪(课堂聊天、玩手机、睡觉等行为)-10分/次。
 
  2.迟到或早退达15分钟以上者,按旷课一学时计算,三次迟到或早退折合为一次旷课(网络直播教学期间,迟到一次扣15分,旷课一次扣30分)。3.学生一学期内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该门课程教学时数1/3,取消其该课程考核资格,成绩为零分。
 
  4.课堂表现:主动回答打√,回答一次奖励20分,每学期最高100分。5.平时成绩=考勤×n%+课堂表现×n%+作业×n%+实验×n%。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
 
  为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通设计课程教师可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引导。即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或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模块,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实践操作的要求和方法,然后组织小组探究活动,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利用交通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可在关键处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和指导。
 
  (五)建立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机制
 
  为保证交通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需建立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机制。学生学习成果是持续改进的核心,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计、多元评价体系是持续改进的路径。故教师可通过跟踪学生学习状态,评价学生的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多元评价体系等,从而驱动课程教学模式和多元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具体来说,持续改进逻辑关系如图3所示。
 
 \
 
 
  四、结语
 
  交通设计课程作为交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受到高度重视,基于此,在交通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确定学生学习成果需求,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使课程实施可操作性更强,课程评价更客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交通设计课程教学要想完全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陆国栋.“华盛顿协议”背景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华盛顿协议”背景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讨会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预备会纪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66-67,79.
 
  [2]李志义.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6):9-16.
 
  [3]陈茜,陈峻,季彦婕.CDIO理念下“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S1):149-151.
 
  [4]赵靖.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50):128-130.
 
  [5]刘敬,刘衍聪.OBE-CDIO理念下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图学学报,2019,40(2):416-421.
 
  [6]赵胜男.基于创新教育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4(36):44,46.
 
  [7]马万经,杨晓光.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3):105-107.
 
  [8]宛岩.基于PBL理念的“交通设计”课程思政四段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2,34(2):117-121.
 
  [9]邱美华.探讨交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应用型人才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21(7):141-142,144.
 
  [10]郑来,章锡俏,孟祥海,等.面向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157-1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63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