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刍议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1 11:24: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为紧跟新时代教育发展主流趋势,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灵尚未发育成熟,价值观等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展开德育工作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德育工作,使学生能够做好当下,并具有适应后续学习生活的能力。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策略,确保德育先行,用心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评价体系

  一、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介绍以及意义

  在教育学中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狭义上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思想道德教育,也包括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随着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德育也应加强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素质。

  在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主要体现在班主任需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小学生最需要具备和培养的就是礼仪文明,即最基本的讲礼貌,如见到老师要问好,遇到长辈懂礼貌等内容;其次身为班集体中的一员,小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集体意识,养成积极为班集体做贡献的良好行为观念。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应当养成一定的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意识,而这些都是当前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当然,这些内容的实现,大多需要依靠小学班主任耐心的引导和培养。

  当前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展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一方面来讲,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小学阶段如果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德育工作保证学生树立更为良好的价值观,就能使学生未来升入初中、高中阶段以至于未来进入社会更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小学时期是学生培养价值观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小学班主任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德育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小学生就可以培养更好的行为习惯,有更加良好的礼仪认知,这对学生个体的长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德育观念落后

  一些小学班主任并未意识到用辩证的方法去教育小学生正确看待一些现实性问题。他们只是盲目地向小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告诉小学生抵制不利的事物,如网络,一味强调网络有多么不利,网络有损身心健康等,这样的做法会使小学生不能够正确看待事物,无法认清事理,且无法与教师达成有效沟通,进而损害小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小学生德育的培养。

  (二)德育工作与现实脱节

  国家开展德育工作是从时代的角度出发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但在一些班主任的眼里,德育工作就是一种教学内容,属于教学范畴,他们不了解德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在这种偏见的理解下,小学班主任组织和开展德育活动往往是由于学校层面施加的压力,缺乏德育教学与社会的实践联系。在新时代,德育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如果社会上的德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就会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
 
\

  (三)师生沟通欠缺

  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成长情况,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现实情况却是两者之间的沟通非常少,即便部分班主任也知道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但是由于沟通方法不当,沟通的效果并不好。如果师生之间的交流出现问题,那么教师可能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学内容也会变得无关紧要。在学习德育的过程中,学生完全遵循教师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是小学中高年级德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小学德育评价体系是一个由评价程序、指标体系、激励约束和评价结果机制组成的有机整体。全面地和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既是对教育工作者教育活动的评价,也是对学生的评价。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结果,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还比较简单,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往往被简化为一张纸或几句话。这导致了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缺乏外部压力,而不是依靠小学生的意识,这容易导致小学生由于评价体系的约束而无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家校沟通相对较少

  绝大部分家长更看重成绩,要求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在思想道德的成长方面却有所忽略。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和通信工具的发展,教师很少有机会到学生家中家访。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机会较少,就算有交流大多也局限在成绩表现和有无大的过失方面,家长与教师不能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或者在家表现情况。学生德育上,家长和教师不能及时交流讨论教育孩子德育的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方向。

  三、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到的不仅是给学生讲解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形象。首先要做的便是塑造自己的品德思想,因为教师只有拥有着良好的品德才能够熏陶学生的行为,才能够在管理学生方面做到以德服人。为了让德育工作能顺利进行,班主任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逐渐影响学生,让学生不知不觉模仿教师的行为和言语。一个拥有良好品德的班主任往往能够塑造出一批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只有躬先表率,利用好榜样力量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有些教师觉得自己应当是学生的榜样,不应当犯错误,所以在犯错误之后选择隐瞒或者下意识忽视。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已经能意识到事情的好坏,如果教师下意识隐瞒或者忽视这件事情,往往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坏的“榜样”。

  (二)创设多样化德育活动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出自己的教育引导作用,在充分了解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特殊的日子进行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效达成德育目标。从小学生的心智和生活阅历水平来看,以讲大道理的方式开展德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小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应是直观化、体验化的。这也正是反复强调德育要重视身教的理由。因而,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要尽量多采用一些具有体验性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想理念。

  例如,为了让学生牢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具体内容,依托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动画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不断加深对具体内容的理解记忆;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关于如何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以致用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等目标,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教师还可以组织爱国主题的手工、手抄报、绘画、歌唱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采用集体拔河、绑腿跑比赛等方法,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这些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有趣、生动直观,教育引导的作用比讲理论要强得多。

  又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班主任专门讲解了该节日的由来,组织班级的学生手工为自己的妈妈制作一份小礼物,学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国庆节时组织班级学生到烈士陵园参观,缅怀英雄先烈,培养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然后写出自己的观后感,借此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写作水平。在上述活动中班主任负责协调多方关系,处理好细节问题,德育工作实效性明显提高,能够取得最优化的德育效果。

  (三)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
 
  师生关系融洽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点。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发挥榜样作用,还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有效沟通。
 
\

  一是要保持亲切友善。班主任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真正站在学生角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多给予学生关怀,通过班主任友善的表现以及不断对学生开展的心理辅导,学生会愿意倾听班主任的教导,熟知自身问题,并愿意改进不足,逐渐提升道德素养,进而使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二是要始终对学生充满激情,对德育工作充满信心。有的学生可能性格较为内向,缺乏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这时班主任就要及时给学生鼓励和引导,让学生自如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想法中找出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善。三是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既要考虑到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又要考虑教育的全面性,将二者相结合,寻求二者的平衡点,避免因为教育方法的错误,而影响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四)全面开展激励评价

  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还可通过评价激励模式进行德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成长自信心、生活自信心、学习自信心。班主任可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表现,及时捕捉值得表扬激励的点,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促使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同时,使学生借助班主任的肯定,了解到自己做法的正确性,继续保持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提升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可从关注学生做起,发现学生的优秀举动。如班主任发现班级内总有几个学生会提早来到班级,帮助班主任整理班务,帮助生病的学生整理上课前要准备的东西,下课精心照顾需要帮助的学生,班主任就可利用班会,将自己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一一列举出来,并提出表扬,给予鼓励,让学生通过班主任的奖励,在坚定信念,做好自己的同时,影响身边其他学生,使其他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举止为楷模,共同成为具有优秀品质的人。

  班主任还可通过“好人好事标兵”的评比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品质的构建,并使学生依据活动后班主任的高度评价,从新的高度意识到良好道德品质对人一生的影响,继而更加积极乐观地做好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卓越的学生,未来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班主任进行评价激励时,应重视评价的内容,内容中应包含学生具体做法,使做好事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了解学生好在哪里,为什么会受到表扬,并使表现优秀的学生做得更加优秀,其他学生找到效仿方向,促进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发展。

  (五)家校联动形成合力

  对班主任而言,想要确保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准得到有效提升,不仅要加强学校方面的培育,还要与家庭教育进行结合。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和家长一起探讨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家长了解自己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家长到讲台上尽量多地交流自己的教育思想,双方在德育上达成共识。例如,围绕课间打闹问题,家长与班主任平等沟通,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实施德育。

  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智能设备组建微信群、QQ群等,确保及时有效地和家长进行沟通。班主任可以在沟通群内和家长共同制订德育计划和策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德育,满足全员育人的教学理念,形成良好德育氛围,进而为学生德育工作助力。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还能够避免发生心理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这对其后续发展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班主任还可以借助校园门户网站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带动家庭和学校的沟通。班主任可以将学生的表现以及自己的教育见解发表在门户网站上,家长也可以在门户网站中畅所欲言,凡是助推德育的意见、建议班主任均可予以采纳,进而实现德育的全覆盖和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深入了解。

  四、结语

  如果说整个教育阶段是一场接力赛,那么小学阶段应该就是这场接力赛的第一棒。当今时代的小学教育早就不是传授知识这样简单,德育同样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第一个指路人是班主任。班主任负责教导、管理等主要教育工作,其工作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小学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此阶段的特点,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德育知识,将德育工作落实到班级管理中,不断提高德育水平,提升精致化管理工作能力,营造适宜的德育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助力学生成为优秀的人。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需要攻克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多开发先进教育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林生.浅析如何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J].现代交际,2019(12):122-123.

  [2]罗爱萍.谈德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下一代,2021(05):67-68.

  [3]史江萍.重视德育工作做合格班主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9(02):6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62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