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行 之有效的办法. 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充分 考虑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不能深入挖掘学生的科学创新潜能.基于这一 点,对化学 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化学实验;创造性思维;培养;初中化学
《普通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造性思 维能力的培养,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和改革势在 必行. 为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化学实验教学观念,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构建富有创造性的初 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结合笔者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经 验,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 扎实实验操作基础,打造良好创造氛围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需要内在驱动力和外在推 动力的共同作用. 这不仅要靠学生的努力,也要靠教 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 因此,教师应该明确教学 目标,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逻辑. 通过精心的设计,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化 学学习规律,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走进化学实验室”时,教师首先 要明确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许多学生对实验室 设备和步骤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 却更多地表现出混乱的局面. 学生对本章的内容没 有一个整体的方向,从而对实验步骤和内容也没有 明确的逻辑主线. 此时教师就应该像“线”一样将知 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展示出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体来说,在正式进入实验室之前,教师就要 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认真阅读实验室操作规 范等相关文件和手册. 在学生进行具体操作之前,教 师则需要根据实验设备、药品的使用要求,对实验过 程进行总结,最后要求学生进行总结,教师也要进行 总结. 扎实的实验基础是学生进行创造的前提条件, 只有帮助学生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了解 化学教材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养成逻辑 性思考的良好习惯,才能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良性发展.
2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创设创造性的情境
对于化学教师来说,在教学课程中应适当增加 实验展示的比重,可以在教学某一章的化学实验内 容时,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实验之后, 鼓励学生在台上合作或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为学 生创设具有创造性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助力学生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 一 氧化碳”的过程 中,为帮助学生加强对 CO2 和 CO 之间联系和区别 的认识,化学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提问 :
(1)分别写出二氧化碳和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说出二氧化碳与一 氧化碳 的化学性质分别是什么? 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区 别? (3)对于相同质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它 们的分子个数的比值是多少? (4)如果要使得这两 者之间存在相同质量的氧元素,那么这两者的质量 比值应该是多少? (5)能用多少种方法来区分这两 种气体? 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可以让学生认识到 自己才是探索化学知识的主体,在潜移默化中发展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驱动学生学习更多关于 CO2 和 CO 的知识内容,为实现化学课堂的重难点突破打 下基础.
3 科学改进化学实验,激发科学创造潜力
3 . 1 对化学实验内容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不合理之处主要集中在实验 操作细节设计方面,教师应该重点关注该问题的改 善,以此激发学生科学创造潜力. 例如,在教学“空 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部分内容时,这一个实验需 要学生通过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得氧气,而生成物 是固体,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会把水压入 集气瓶 . 进入的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来进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测定,这样的实验操作 忽略了将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这 一 过程会产 生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而且燃烧所产生热量会 导致集气瓶内气体排出,使测定的氧气含量大于 实际含量 . 针 对 这 样 的 情 况,教 师 可 以 通 过 启 发 学生改进具体的实验装置来真正提升测定精准 度,将红磷 加 入 到 具 体 的 容 器 中,通 过 加 密 容 器 外部来控制容器内部的空气含量,有效地减少实 验误差 .
3 . 2 对实验结论不明确之处进行改进和创新
化学结果是检验化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的重要 标准,如果化学实验现象的可视度不够高,则很可能 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产生怀疑,不利于学 生独立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 教学“燃烧和灭火”中“氢气燃烧”内容时,经常发现 由于氢气的含量过少导致氢气燃烧产生的火焰不明 显的现象.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首先对燃烧反应发生装置进行改进,同时有效地增加氢气的含量, 扩大氢气燃烧反应发生过程的规模,提高实验现象 可视度.
3 . 3 对实验操作不规范之处进行改进和创新
化学实验操作过程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部 分,化学实验操作不规范很可能会导致化学实验失 败,严重时会导致发生安全隐患. 因此,教师应该积 极将实验操作步骤完善,避免不规范操作对学生 创造 性 思 维 发 展 带 来 负 面 影 响 . 例 如,在 教 学 “ CO2 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中“利用 CO2 来熄灭 高度不同的蜡烛”部分内容时,如果将二 氧 化 碳 直接倾倒 的 话,很 可 能 导 致 上 层 蜡 烛 先 熄 灭,而 得不出应有的结论 .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 一 些改 进,如用玻 璃 片 挡 一 下,使 二 氧 化 碳 从 玻 璃 片 的 侧面进入烧杯,防止二氧化碳直接覆盖导致上层 蜡烛先熄 灭,也 可 以 在 烧 杯 中 加 一 漏 斗,使 二 氧 化碳沿着漏斗倾倒 . 这样就可以得出 CO2 的密度 比空气大的科学结论 .
4 联系生活开展教学,促进创造性的发展
任何知识都来自于生活,因此要想要充分地培 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初中化学教师 就需要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将初中生的化 学实验教学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际中锻炼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铁生锈的 条件”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实践拓展学 习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铁生锈”的化学实验,让 学生观察并记录铁生锈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化学实 践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 来进行多个铁生锈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分别加入 水、醋、细铜丝、食盐水和碱水等,让学生分别观察增 加这些条件之后“铁生锈这一过程的生锈速度是如 何变化的?”让学生自主思考 :“铁生锈是怎么样的 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 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影响生锈 速度? 生锈速度到底还与什么因素相关联? 化学反应的速率到底与什么因素相关?”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化学实验操作,切实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科学设计实验问题,实现有逻辑的创造
教学实践发现,过度开放的问题会很容易让学 生感到迷茫和困惑.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 精心准备实验,并认真仔细做调查和研究,对学生接 受实验问题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提出合理的实验 设计,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注重简化复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问题, 充分体现具体和明确的特征. 例如,实验室使用高锰 酸钾制取氧气,在进行这个实验时涉及到实验装置 的设计,这个问题的特点是空而大,在初期学生找到 问题的切入点有很大难度. 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积 极引导和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让问题能够具 体而又详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再让学生跟着教 师分析,其逻辑性思维也能得到发展. 教师设置的问 题层层递进,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1)高锰酸钾产 生氧气的条件是什么? (2)加热固体的仪器应具备 的特征是什么? (3)不能发生气体泄漏,有很强封 闭性的仪器是什么? (4)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正确 方法是什么? (5) 固定仪器要用到什么? (6)固定 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强化 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这样一点一滴逐步开展,符合 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充分 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还把课本作为一种有效的载体, 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培养了初中生的逻辑性创造思维.
6 鼓励学生大胆试验,发展创新探究能力
教学化学实验,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独立设 计到实际操作. 为此,化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演示好 每一次化学实验,并向学生强调化学实验的注意事 项,鼓励学生尝试着去做化学实验,在积极思考化学 现象的过程中敢于提出质疑,并用实践去验证,当有 新的想法和新的方向时,可以及时咨询老师,也可以 凭借一 己之力翻阅和查找相应的数据资料,来为实 验做理论支持,借助化学实验活动不断培养创新的 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本身 也会有很多积极的想法,但由于学习活动要依照教 师的安排进行,另外也受到有限学习资源的限制,这些想法不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教师可以把学生分 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积极的讨论活动, 可以就化学知识提出问题,并在小组讨论活动中找 到问题的答案,也就是实验的有效补充,体现出机动 性,起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用,让学生平时学 习到的实验常识得到实际应用. 学生学习的化学知 识是比较基本的,也很零碎,化学教师要善于寻找合 适的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度地融入一些课外 的实验,以达到学生巩固和应用平时所学知识的目 的. 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操作训练活动,将平时所学的 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原理应用在拓展实验 活动中,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进行有效利 用. 例如,学生在复分解反应中了解了 pH 的实验过 程,研究的拓展性课题是混合物的滴定反应,涉及到 的化学实验常识问题有反应的顺序、现象、溶质成 分、化学反应曲线以及 pH 变化问题,研究滴定实验 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学生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得到有效应用,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普通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 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强调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积极地引导学 生充分地发散思维进行化学问题猜想,让学生通过 化学内容自主学习和探究发现更多的化学规律,不 断帮助学生进行化学教材知识巩固和更新,帮助学 生构建自己完善的初中化学学习知识体系,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 卢 乃 君.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思 维 能 力的 路 径 探 索— 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例[ J ] . 新课程 教学( 电子版),2021 ( 11 ) :64-65 .
[2] 曹健.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思维方法解析[J ] . 数理化学习( 教研版),2021 (2 ) :53-54 .
[3] 车燕萍.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J ]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教育研究), 2020 ( Z3 ) :59-6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5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