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产生原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26 09:33: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内涵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受到了高度重视,尤其是幼儿园教育。许多教育学者不止一次指出3~6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自然成为关注焦点,许多“教学外”工作负担随之而来,给幼儿教师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幼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中。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非教学性,工作负担
 
  减负是近期颇受关注的教育话题,主要针对学生与教师两大群体展开,对幼儿教师来说,“教学外”工作负担是阻碍其投入教育工作热情的重要因素,亟须在教育减负环境下予以解决与优化。基于此,本文以52名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教学外”工作负担的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成因,提出相应优化对策,以期促进幼儿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
 
  一、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的主要表现
 
  (一)“教学外”工作量大
 
  如表1所示,有17人认为“教学外”工作量非常大,占比32.7%;有16人认为工作量比较大,占比30.8%;还有15人认为工作量有点大,占比28.8%。整体看来这三个程度的选择频数相差甚微,但均代表教师认为“教学外”工作量大。可见“教学外”工作量大是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的主要表现。

\
 
 
  (二)“教学外”工作时间长
 
  如表2所示,有16人每日的工作时长符合国家法定工作时间标准,保持在8小时以内,其余的36人每日工作时长都在8小时以上,其中每日工作9~10小时的人数最多,有26人,整体看来幼儿教师的每日工作时间较长。从“教学外”工作时长分析,每
 
  日“教学外”工作时长为2小时以内,占比59.6%,“教学外”工作时长为3~4小时,占比26.9%,还有3.8%的幼儿教师表示每日非教学工作时长超过7小时。整体看来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教学外”工作占时长的问题,是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的主要表现。
 
  二、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社会期望不合理
 
  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尤其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定位高,要求严,不仅希望教师博学,还希望教师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这使得教师群体在工作中较为紧张,只能将自己亲切、仁和的一面展露给他人,无法适当排解负面情绪,长时间不仅会增加非教学性的工作负担,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教师的心理问题。
 
  与此同时,教师群体的过失行为容易被放大,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媒体的加持拓宽了信息传播范围,教师的小失误可以上升到教师人格问题,一名教师的问题也容易上升到整个职业问题。这种上纲上线的社会评价环境是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的直接表现,同时也是导致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2.家园共育缺失
 
  自“素质教育”被提出以来,家园共育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理念强调幼儿发展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责任与目标,家庭与幼儿园携手共育推动幼儿更好地发展,但是实际上家园共育实施情况并不乐观,致使幼儿教师的“教学外”工作负担被迫增加。首先,农村地区大部分家庭由于自身因素,未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不理解家园共育,只是简单地认为,幼儿在学校就能得到最佳教育,自己无法教育幼儿,将幼儿的教育工作完全托付并信赖幼儿园教师。其次,受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影响,许多幼儿因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大多数时间是随隔辈老人生活,老一辈人更是无法理解家园共育,简单认为幼儿只要吃饱穿暖,健康成长便足够。再次,大多数父母为了生活忙于奔波,很少有精力放在幼儿教育上,于是只能依靠幼儿园教师单方面负责幼儿全面教育工作。最后还有部分家长完全不认可家园共育,认为交学费送幼儿去幼儿园就应该由教师负责各项事宜。以上现象都是家园共育缺失的重要表现,也是导致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疫情居家期间开展的亲子阅读、家庭科学小实验等家园共育活动未受到家长的重视,即使开展也是勉强应付,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幼儿园管理模式不合理
 
  幼儿园在对教师工作划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工作比例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比如,生活教师每日的工作量都很大,非常忙碌;有的助班教师每日工作内容较少,相对清闲。如果能针对园内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任务的合理分配,可以有效改善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过重的问题。另外,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不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更应该得到幼儿园的关心,但是现实中,不少幼儿园在管理中忽视了对幼儿教师的人性关怀。比如,幼儿园领导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会给幼儿教师布置本不应有的超额工作,单方面将任务压力转移给幼儿教师。如果幼儿教师未完成任务,部分领导不问缘由严格按照园内规定予以批评处罚,苛刻的管理模式给幼儿教师带来严重的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是导致幼儿教师非教学性负担的原因之一。
 
  (三)幼儿教师自身因素
 
  1.幼儿教师角色多重性
 
  素质教育为幼儿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身份,幼儿教师在面对不同人群时会被加持不同角色期待,如课程设计者、教学执行者、安全考核者等。这种特点容易诱发角色冲突问题,使幼儿教师陷入失衡状态,从而影响教学工作质量,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幼儿教师出现焦虑、心里疲惫等问题。在此教育发展趋势下,每一次角色转换都很可能会给幼儿教师带来困惑与负担,造成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幼儿教师工作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幼儿教师工作能力与教学需求不适配,有些教师虽然有较高的文凭,但并不是学前期教育专业,无法完成正常教学任务,逐日堆积会导致幼儿教师负担不断加重。其次,幼儿教师每日会接触到各类非教学工作,如教学硬件的安装和调试,这类工作难以运用教育学知识予以解决,所以需要教师不仅要具备本体性知识,还要具备处理多种问题的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不同的幼儿教师在面对相同工作任务时的负担体验有所不同,时间管理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往往会花费更多时间,感受到的负担更重些。如上文所述,工作时长过长是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加重的表现形式,时间管理能力弱导致的工作时长增加是导致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的关键因素。
 
  (四)新课改对幼儿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新课改后,教师扮演了更多的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领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者,教师不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开发创新者。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在实践中反思,变为更开放多元的教师。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转变,对传统教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他们需要克服自身和环境的困难,反复磨炼来适应,缓解释放角色压力和角色困惑。
 
  三、如何有效减轻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
 
  (一)社会方面
 
  1.提高对幼儿教师期望的合理性
 
  为了降低社会不合理期望对幼儿教师造成的负担,需要社会合力营造健康的尊师重教氛围,不仅要弘扬幼儿教师职业,更要尊重幼儿教师个人。首先要认识到幼儿教师是一个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不仅需要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还要担负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对幼儿教师抱有合理期待,消减幼儿教师心理负担。幼儿教师是教育群体,当个别幼儿教师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时,不能批判整个幼儿教师群体。需要强化网络监管力度,避免有心之人利用网络夸大幼儿教师负面形象,降低恶意舆论对幼儿教师造成的“教学外”工作负担。

\
 
 
  2.构建家园共育模式
 
  如前文所述,家园共育难落实是导致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的关键因素,是亟须优化的问题。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宣传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引导家庭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中,从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比如,为农村家庭普及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其明白家庭教育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引导家庭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与幼儿园形成良好配合。
 
  又如,幼儿教师通过家长会活动及微信等网络平台,与幼儿父母建立良好关系,实现有效沟通,潜移默化地为家长普及家庭与幼儿园协同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理解与信赖,构建良好的家园共育模式,帮助幼儿教师减少“教学外”工作负担,从而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教育工作中。在此过程中需要明确,家庭教育并非幼儿园教育的附属品,是独立存在的,同时,还要选择最适合彼此的共育方式,实现共育常态化、制度化,才能保证家园共育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切实通过家园共育降低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幼儿园优化管理模式
 
  部分幼儿园的教师管理制度具有较强随意性与自主性,往往更注重对幼儿园自身利益的考量,制定的管理制度更利于幼儿园,忽视幼儿教师群体的需求与利益,会使幼儿教师产生心理压力,这部分幼儿园在管理规定的执行上也过于强硬。为降低这一系列问题给幼儿教师带来的负担,需要幼儿园在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时,秉持关爱、人性化理念,在保证幼儿园利益的同时,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利与情感需求,做到幼儿园与幼儿教师二者携手并进、协调发展。比如,按照国家规定将幼儿教师的每日工作时长控制在8小时以内,如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则补贴相应加班费用,提高幼儿教师的情感体验。另外,针对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幼儿园需要在征求幼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置,尊重幼儿教师时间,尽量与幼儿教师协调在方便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出现幼儿教师未完成超额任务的情况,幼儿园需要倾听幼儿教师解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降低幼儿园给幼儿教师造成的额外压力,从而减少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
 
  (三)幼儿教师自身方面
 
  1.明确角色定位,提升幸福感
 
  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难免遇到诸多压力,需要幼儿教师正确看待、积极克服。首先,幼儿教师需要明确职业角色,运用多种压力应对方法进行自我调节,降低角色转换冲突问题的发生,还可以在工作之余培养兴趣爱好,进行自我放松,释放压力。另外,幼儿教师还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为目标,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
 
  2.提升专业能力
 
  为了降低幼儿教师自身能力不足对其“教学外”工作负担的影响,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首先,幼儿教师需要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当工作冲突出现时,明确自我本职教育工作最重要,依照顺序合理地开展工作。其次,幼儿教师需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比如,可以系统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提高网络素养,使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从而节约时间,减轻“教学外”工作负担。
 
  (四)教育主管部门方面
 
  相关主管部门必须以明确的战略目标来指导,以科学合理的计划来实施,做好教育资源的统筹和规划,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监督工作,协调服务工作。各主管部门应为学校去行政化提供良好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检查次数,减少各类无关文件的下发、强制执行通知,减少各类形式化活动,杜绝工作“留痕”的强制要求,减少对教育工作的干扰。另外,对幼儿园去行政化的相关管理机制及时跟进,从根本上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之风,根除官本位思想,使幼儿园办学进一步规范化,管理高效化。采用信息手段,构建教育信息一体化,让信息多跑路,教师少跑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受到的“教学外”工作负担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大与工作时间长这两方面,而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期望值过高、家园共育缺失、园内管理不合理、幼儿教师自身能力不足、角色具有多重性是造成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的五大因素。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社会、幼儿教师自身及幼儿园三方面,采取措施予以优化,切实减轻幼儿教师“教学外”工作负担,才能使幼儿教师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教学工作中,促进幼儿发展,推动幼儿教育事业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昌元.中小学校务管理信息化的校本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9):78-80.
 
  [2]冉亚辉.中小学教育行政化问题及治理[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0(9):101-104.
 
  [3]马香莲.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19):8-10.
 
  [4]朱忠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基于11县2888名乡村教师的调查[J].当代教师教育,2016(3):82-87.
 
  [5]赵钱森,陈禄禄,兰丹.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内涵、类型与减负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10):28-30.
 
  [6]黄叶敏.基于教学效能提升的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20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